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红楼:从小卒到万人之上 > 第240章 拦路告状

红楼:从小卒到万人之上 第240章 拦路告状

作者:苏北穹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与其他衙门不同,步军统领衙门拥有一定的审判权,只有徒罪以上的案件需要送至刑部定罪。又因为步军统领衙门会审判一些士卒,甚至是将官,所以步军衙门的大牢是地牢。

常年不见日光,人关在里面,就是不动刑,时日一久也必然身体虚弱,百病缠身。

狱中不知日夜,只有通道石墙上的灯在泛着黄光。

大牢通道墙上油灯弱弱的光反照进薛蟠的那件牢房,隐约可见一道身影趴在稻草中,依稀可见背上血迹斑斑。

用狱卒的话,薛蟠这也算是故地重游了,他上次就是被关押在这间牢房里的。

薛宝琴说的不错,步军统领衙门是忠顺王的地盘,没有人敢不听他的话。不过天下事没有不能变通的,薛家使了钱,狱卒们自然手下留情,让薛蟠少吃了不少的苦。

昨儿被抽了整整一百鞭子,好在狱卒拿着分寸,伤皮不伤骨,不然那一百鞭子能要了薛蟠半条命。

此时薛蟠昏昏沉沉,隐约听到好几个人的轻步声向这边走来。

“就是这里。”薛蟠听到牢门口狱卒在悄声说话。

“有什么话就快点说吧,一会子该换班了。”又一个狱卒的声音。

“麻烦二位了,这张银票拿去喝茶吧。”

薛蟠微微一动,这声音好耳熟啊!

“蒋班主客气了。”那两个狱卒的脚步声渐渐远了。

“薛大爷!”

薛蟠慢慢睁开了眼睛,望去,牢门外站着一个人,披着一件罩帽的黑缎子斗篷,看不清面容,但他知道,是琪官。

那人取下了头上的罩帽,果然是琪官。

薛蟠恍若梦中,趴在那儿怔怔地望着琪官。

琪官也深深地望着薛蟠。

良久,琪官低下了头,轻声说道:“我都知道了,全是因为我,你才受此劫难.”

薛蟠咧嘴一笑:“不关你的事。那小王八蛋敢打我妹妹的主意,打他都是轻的.下次再敢乱放臭屁,老子打死他.”说着想撑起身子,怎奈身上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趴在了稻草上。

琪官默了一下,将昨儿发生的事情说了出来。

薛蟠听了,瞪大了眼睛。

一阵沉默之后,琪官先开口了:“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这是我惹的祸,就应该我来解决。”

薛蟠急了:“好兄弟,你千万别这么说”

琪官打断了他的话:“我来就是告诉伱,你今天就可以出去了。”

薛蟠一惊:“你要做什么?!”

琪官一笑:“你放心,我不会有事的。我去向他求个情,他就会把你给放了。”

薛蟠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

琪官笑了笑:“回去后好好养伤,我会去看你的。”说罢转身走了。

薛蟠怔在那里,好半晌突然想起了,大骂了一句,说道:“小王八蛋,等薛大爷出去有你好看的.”

林黛玉买的地属宛平县治下,上半年也被加征了赋税,而且是往年的三倍,沉重的负担使得一些本就不富裕的百姓致贫返贫,甚至出现了弃家逃生的惨景。

这也是永昌帝下令将多征的赋税返还给顺天府百姓的主要原因,永昌帝和戴权猜到了地方官员的秉性,但却忘了一个词,灯下黑!

自冬至过后,京畿地区接连下了两场大雪,还都是连下两三天的那种,很多老百姓家的房屋都是茅草屋,夏天漏雨还好说,用一些器皿接住雨水,生活勉强能够过得去。但是冬天就比较麻烦了,茅草屋被大雪压塌之后,他们就没地方去了,不要说老弱妇孺,就是青壮年也扛不住,在一场大雪中失去性命,不是什么稀罕事。

虽然朝廷有应对流程,会安置这些灾民,但不管是哪个朝代,都有利用自然灾害中饱私囊的官员。

这里离京城也就五六十里,也算是天子脚下,但好些事是传不到京城里的。

户部的银子是足额拨付的,但到了县衙之后所有的官吏都要过一手油,最终落到百姓手中也就十之二三,且还是用掺着砂石的陈年旧米折银抵发的。底层老百姓是最容易满足的,只要还有活下去的一点希望,能活下去就不会反抗。

陈年旧米也是粮食,头一次见到朝廷的回头钱,大家心中多少还是有些高兴的。但两天前的大雪却让很多百姓陷入了绝境,大雪压塌了房屋,里正上报县衙,只得到一句“老百姓有钱有粮,无需赈灾”。

有些家底的百姓还能趁着晴天修房子,但是更为贫穷的百姓只能等待朝廷的安置,这无疑是让他们去等死。

说来也巧,其中一家与荣国府略有些瓜葛。

这家人姓王,祖上曾做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与王熙凤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其祖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因家业萧条,只得搬出城外原乡中住去了。

王城也已因病故,只有一子,小名狗儿。王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嫡妻刘氏又生一女,名唤青儿。一家四口以务农为业,后因夫妻忙于生计,兄妹俩无人看管,王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生活。

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着两亩薄田度日。如今被女婿接来养活,自是十分愿意,便一心一意帮衬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老话说,烂船也有三斤钉。王家虽已败落,到底还是有些家底的,不至于同那些贫苦百姓一样。

可天有不测风云,王家有间房子在头一场大雪中被积雪压塌了,王狗儿修房子,一不小心摔断了腿。

看病要花钱,修房子也要花钱,王家那点微薄的家底就掏空了。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这期间不仅要静养,伙食也要跟上,不然会落下病根!这可愁怀了刘姥姥母女俩。

看着淌眼抹泪女儿,刘姥姥咬了咬牙,说道:“现在屎憋到屁股门了,我就豁出这张老脸,去荣国府走一趟,求一求姑太太!”

刘氏停住了哭声,望着刘姥姥:“都这么多年不走动了,人家还认我们吗?”

刘姥姥叹了一口气:“死马当做活马医,试试看吧。实在不行就卖地吧!”

刘氏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一个妇人的声音:“姥姥在家吗?”

刘姥姥起身走了出去,对那妇人问道:“嫂子有事?”

那妇人:“去城里打听消息的人回来了。”

刘姥姥:“怎么说?”

那妇人:“朝廷早就贴出了告示多收的赋税全部返还,现银。”

刘姥姥一惊:“现银,全部返还?他们也忒黑了吧!”

那妇人压低声音:“村头的半仙说了,过几天还有一场更大的风雪左右都是死,不如大家大闹一场,或许还有一条活路!”

刘姥姥倒吸了一口冷气:“你们想干什么?!”

那妇人:“告状!”

刘姥姥:“没用的,衙门里的官都是一个样。”

那妇人:“一大早官道上过去了好多兵,一看就是京城的大官来皇家狩猎场打猎了.”

“这行吗?”

“死马当做活马医,试试看吧。这么大的官儿,肯定是要脸面的。”

“我,我就不去了吧.”

“这不是哪一家子的事。再说了,你姑爷还在炕上躺着呢.你就忍心看着他落下病根儿!”

刘姥姥又想起了女儿的话,侯门深似海,这么多年不走动了,他们那些门上的人未必肯替自己通信,就算通信了,也未必能见到

那妇人又说话了:“大家都说好了,就在官道上拦路告状.有了这几两银子,咱们也就能活下去了。”

刘姥姥想了一想,然后点了点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