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现言 > 凤仪九歌 > 第五十七章 张氏

凤仪九歌 第五十七章 张氏

作者:徐绾臣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5-30 04:43: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元向歌的脑中窒息寂静过后,犹如平地惊雷般,轰隆一声,狂风波澜席卷而来。

姓张,额角有黑痣,四十来岁……

“是,张奶娘?”

她目光游离,下意识的唇瓣微动,喃喃自语。

冯氏没听清元向歌在说什么,不过她也不在乎,眼中满是不耐的道:“我可是都告诉你了,该把珠子给我了吧?”

元向歌慢半拍才回过神来,柔和的笑了笑,道:“我没有这样东西,就是想给你,也有心无力。”

冯氏眼睛竖了起来,强压着怒火,“你诓我?”

“非也非也。”元向歌苦笑着摆了摆手,“我从一开始就没说有这等东西,夫人这样说可是无中生有了。”

赶在冯氏柳眉竖起之前,元向歌话锋一转,思索道:“不过,我小时候倒是见过这个珠子,我娘说是从庙里求来的,让我戴着,可惜我小时候性情顽劣,调皮爱玩,那珠子有一回差点弄没了,就让我的贴身婢女收着了,再后来家中一场劫难……”她神情低落,声音带了隐隐的哽咽,“估计也一并燃烧在那场大火之中,成为灰烬了。”

冯氏半信半疑的瞥着她,但见她神情不似作伪,又觉得老爷与她有恩,她没必要撒谎,这才勉强信了。

不过,既然没有这等东西,这小妮子为何还问是谁给老爷说的,还以赶她走来作要挟,这不是诓着她玩?

冯氏一下子又恼怒了起来,阴阳怪气道:“飞上枝头变凤凰也改不了麻雀的做派,别以为当了娘娘就能骑到我头上拉屎了。”

这话惹得张宝珍捂着嘴轻笑了起来,她娘这话说的精辟,可不就是这么回事!

元向歌顿时涨红了脸,又是生气又是羞恼,讷讷的说不出话来。

见她如此窘迫,冯氏与张宝珍心里都畅快了几分,什么贤妃娘娘,这都是他们张家给的,今日能捧她上九霄云,明日就能拉她入烂泥潭,还不是得任他们张家人揉搓,哼!

等送走了趾高气扬,吐气扬眉的母女二人,元向歌的脸色骤然冷了下来,一双凤眼微眯。

那木珠子一定内有玄机,而这玄机,也许张奶娘知道几分。

可是张奶娘,不应该已经死了吗?官哥儿都没能幸免,她又如何能……难道她逃出去了?

元向歌紧锁眉头,绞尽脑汁的回忆着。

那天晚上,似乎张奶娘是与环儿一起出去的,可环儿却死了,张奶娘,好像真的没有瞧见她的尸体。

这样一个插翅难飞的牢笼,张奶娘究竟是怎么跑掉的,难道,她与那些黑衣人早已沆瀣一气?

不,这不太可能,她没有那个价值。

元向歌咬了咬唇,最好是能亲自见一见张奶娘,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她眉头微动,立马让清容伺候笔墨。

这件事她可以求张谦放,张谦放不会不让她见的,一是她还有用,这等小事,他不会刁难,二是兴许两人见面一谈,能记起些有用的蛛丝马迹。

那颗珠子,阿娘当年交给她的时候就叮嘱过,不可以随便让别人看见,不然就等同于亵渎神灵,一切就都不灵了,还让她起了誓。

所以这么多年,除了杏儿知道,还有小时候同姜姐姐一起睡觉时,姜姐姐见过,再就是陆深。

连近身伺候的冬屿夏溟都没见过。

张奶娘是伺候官哥儿的,就更不可能知道了,除非是她无意间撞见了什么,比如阿娘和阿爹的谈话?

信很快送到了蓝栀那儿,隔天元向歌便派了太监去元府传话,说想念往日厨娘做的点心,让厨娘进宫做顿吃食。

如今以她四妃的地位,叫个厨子进宫来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尤其是赵太后忙于前朝还养着二公主,陛下又日日声色犬马,没人会关注她。

张谦放果真没有阻拦,放了张奶娘入宫。

时隔多年,元向歌已经记不清她的样貌了。

眼前的人皮肤粗糙泛黄,饱经风霜的面容能隐隐看出从前的秀丽,额角一点黑痣格外显眼,她惶恐不安的低垂着眼睛,“扑通”一下跪在了地上,行了个五体投地的大礼,“民妇见过贤妃娘娘。“

“起来吧,不用这么拘束。”元向歌带了几分笑意,抬了抬手,示意宫人们上茶,“赐坐。”

张奶娘更加恐慌了,她本就心里有愧,当年不但抛弃他人苟且偷生,时至今日还为了银子,把元家的辛秘说给了尚书大人,她对不起姑娘,不,她对不起贤妃娘娘,也对不起元夫人!

这一定是老天对她抛弃官哥儿、大姑娘还有环儿的惩罚,这些年不但婆母重病,男人也摔断了腿,三个孩子更是没个好的,不是体弱多病就是多灾多难,她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简直看不见头在哪儿。

清容过来搀着她坐到了凳子上,说是搀其实也就和拖差不多。

张氏一直低着头,拽着自己的衣角局促不安,简直是坐如针毡。

“我有些话要问你,你如实回答便是。”元向歌放柔了语气。

张氏蚊子声似的应了。

“当年,除了你,还有谁逃出去了?”

张氏死死的拽着衣角,粗糙的骨节泛起了青白,颤声道:“民妇,不知。”

那就是只有她一人跑出去了,元向歌微微点头,“那你是怎么逃出去,我想,应该不会是大门吧?”

张氏抬头看了她一眼,又迅速的垂下了头。

大姑娘如今也不过十五六岁,都十年过去了,那时的小人儿,哪里能记得清楚事儿,只要她说的含糊些,大姑娘也不会怪罪她的吧。

沉默了良久,她才答道:“是,从元府的东墙角狗洞。”紧接着她怕元向歌记恨她,又仓促道:“那时民妇和环儿分了两头,民妇想要去引开那些黑衣人,就跑了出去。混乱之间,民妇被追赶着东躲西藏,正好逼到了墙角的狗洞处,为了逃命,就从那狗洞爬了出去,这才捡回一条命。”

她带了哭腔,“我与环儿约好了,让她带着姑娘和官哥儿从后门走,第二日天亮在姑娘最爱吃的董记铺子门口会和,谁知道后来,后来我才听说元府一夜之间烧成了灰烬,只有姑娘活了下来……”她抹着眼泪,泣不成声。

此话漏洞百出,不堪细想,单说那些黑衣人,出手狠辣,元府上下几十口上百口人,皆无漏网,她一个手无寸鸡的奶娘,若是真的出去引开黑衣人,一刀毙命轻而易举。

张氏住的院子就在元府东边,要是一个人听到风声偷偷跑到狗洞钻出去,倒也说得过去。

元向歌意味深长的看了她两眼,也佯装悲伤的叹了口气,“宫中不许流眼泪,快擦擦吧,传出去不好。”

张氏又抬头看了一眼,见元向歌深信不疑面带悲伤的样子,心中大定,她吸了吸鼻子,一边告罪,一边收起了泪水。

元向歌从撒儿的手中接过丝帕,也轻轻的沾了沾眼睛,勉强的挤出一个笑容,“如今你过得可还好?”

她主动放出了亲近的态度,张氏就更松了口气,面色牵强的笑了笑,“也就勉强过活,民妇的男人摔断了腿,婆婆缠绵病榻多年,三个孩子也是坎坎坷坷,住着破屋烂院的。”

元向歌仿佛没有看见她浑浊眸子中迸发出的渴望一样,心不在焉的点了点头。

张氏心中着急,她已经暗示的够明显了,大姑娘如今一步登天成了贵人,就是从手指头缝里漏出点灰尘,也够他们一家子富裕的了!

“你说那珠子不同寻常,可是哪里不寻常?”

张氏一愣,慢半拍才反应过来,她怏怏道:“其实也没什么不寻常的,就是民妇当年听见夫人交代了姑娘,要好好戴着着珠子,出了门还一个人自语着什么‘既是保命符,也是催命符’,所以民妇才觉得有些蹊跷。”

元向歌看不出真实想法,端起茶来抿了一口,叹息道:“一别多年,没想到你过得如此艰辛,张伯伯向来心善,以助人为乐,可许你金银?”

话锋一来一回转的如此之快,让张氏有些懵。

前几天,是尚书大人派人找到的她,问她元家是否有传家的宝贝或者隐秘的物件,还说不论她知不知都有赏,如果能真的靠着她的线索找到什么蛛丝马迹,还许她一座三进的宅院,给她配上丫鬟婆子,赏她千两银子,让她过富家太太的日子。

可这不是没找着那珠子嘛!煮熟的鸭子到手飞了!

不过就算这,尚书大人也还是赏了她五十两银子,还真是个大善人。

张氏忽然灵光一现,心头一动,难道大姑娘是觉得她说话藏着掖着,暗示她,只要好好说,赏赐少不了她的?

这样一想,她立马来了精神,扯出一个感激的笑,“是啊,尚书大人真是个好人,赏了民妇五十两银子。”

“娘娘恕罪,民妇刚才还没说完。娘娘也知道,其实当年民妇是官哥儿的奶娘,也不是伺候夫人的,这也是不小心路过娘娘做姑娘时住的屋里听见的,再就是有一回,民妇去找夫人商量事,不小心在廊下听见老爷和夫人说话,大概是老爷说,这珠子一定要好好保存,小孩子调皮,掉了可就麻烦了,然后夫人就说,孩子戴着是最安全的,还说别看娘娘年纪小活泼好动,实际最是靠谱,做娘的叮嘱过的,都从没出过岔子,自个儿的女儿自个儿最清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