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神话诸侯时代 > 第四百一十五章: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这种局面,咱们能想得到,大国们也能想到。”

“所以,各大国一定会想方设法的加强合作,咱们越强,咱们合作力度就越大,就越深入。”

“咱们可以努力的阻止、拖延,但不能指望能一直拖下去。”

“如果能拖到一百年后,哪怕他们精诚团结,咱们也有把握一统天下。”

“如果能拖到二百年后,哪怕他们团结跟一家人一样,咱们也能轻取天下。”

“所以,接下来如何拖延是最重要的。”

“直接和其他大国发生大规模战争不合适,但是挑动小国冲锋在前,却很有必要。”

“咱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定规矩,公子斯想做的其实也是立规矩。”

“大国不战咱们支持,大国侵略小国,咱们也不支持。”

“他们想要消灭小国,强大自己,那咱们就壮大小国。”

“到了必要时,咱们盐城的军队穿上小国的衣服,和各大国碰一碰,也是可以接受的。”

说到这里,吴起就坐了下来。

在吴起看来,必要时哪怕出动军队,哪怕不要脸了,只要能真正的拖延时间,那么就可以搞。总结起来便是拖延时间,继续发展,平推天下。

诸葛亮挥了挥手,一张天下地图就出现在众人面前:“列国并不团结,意图也并不一致。”

“所以,破解诸侯会盟,瓦解可能存在的诸侯联军,其实易如反掌!”

说着,诸葛亮就拿着鹅毛扇开始指着地图讲解自己的看法。

“当今天下的大国,不外乎楚国、齐国、晋国、秦国、吴国、燕国。”

“即使是最坏的局面,敌人也最多就是五路。”

“两路从海上来,三路从陆地上来。”

“最差的局面,田氏和燕国的水军,从北方南下,这是第一路。”

“楚国和吴国的水军,从南方北上,这是第二路。”

“晋国和齐国联军,从宋国、郑国等地进攻盐城,这是第三路。”

“楚国、吴国、秦国的联军,从吴国的地盘上进攻盐城,这是第四路。”

“楚国、吴国、秦国的联军,从南方丛林以及楚国的地盘上进攻越国及越国以南,这是第五路。”

“即使是最坏的情况,也不过如此了。看起来确实很危急,这六国加在一起,大军虽然没有千万,但是咬咬牙,五六百万还是拿得出来的。看起来有些吓人,可是仔细一看,不过如此!”

“短时间内,六国或许可能精诚团结,但时间一长,必然出现问题,这就需要一定的外交策略,比如远交近攻。”

“对于近处的诸侯国,咱们就刻意打压他们的产业发展。对于远处的诸侯国,咱们就一定程度上扶持他们的产业发展。甚至可以干扰各国的产业布局,让各国因为产业发展而发生矛盾。”

“比如,咱们可以支持秦国发展,秦国发展到一定程度,要么从巴蜀之地攻打楚国,要么就只能攻打函谷关。”

“韩赵魏三氏,此刻还能团结,但迟早是要分家的。”

“如果他们现在还敢内斗,肯定会被抓住机会,那晋国和他们都完了。所以,他们此刻和平分家是最好的选择。”

“分家之后,函谷关在魏氏的地盘上。”

“以前的时候,秦国打不过晋国,攻打函谷关只会损兵折将。”

“但是以后,只要秦国愿意继续攻打函谷关,咱们就支持。”

“简而言之,就是支持秦国发展。秦国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要么进攻楚国,要么进攻魏氏。”

“秦国,就是咱们收买的搅屎棍。”

“哪怕适当的壮大秦国,也无所谓。”

秦国哪怕经过了商鞅的改革,如今相对而言还是落后。

论底蕴,比不上楚国。论国力,巴蜀之地还不知道得开发到什么时候,论各种先进产业,更是要啥没啥。除了穷横穷横的秦国大兵之外,其他方面基本没有显著特长。

诸葛亮的想法就是,拿着盐城的货物,去收买秦国这个穷鬼,只要穷鬼愿意攻打魏氏,愿意攻打楚国,那么一切都好说。

至于秦国会不会答应,秦侯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消灭盐城对秦国就算有好处,也是未来有好处,未来的好处,那就是不一定,很容易打水漂。

可是盐城的收买,这可是现成的好处,只要点点头,现在就能获得。

现在的好处和未来的好处,选择哪一个,这还用说吗?

“等到秦国占据了魏氏的函谷关之后,就该想着入主中原了。”

“到那个时候,韩赵魏三氏,就得天天防备秦国了。”

“可要是秦国不愿意怎么办?他们光收好处不办事儿咋办?”韩信忽然问道。

闻言,诸葛亮对着地图一指,地图就来到了北方:“如今燕侯已经死了,太子丹即将继位,咱们收买了太子丹这么多年,也是时候让太子丹发挥些作用了。”

“让太子丹进攻赵氏,这样未来赵氏的大军就只能防备燕国。”

萧何当即点了点头:“太子丹就算继位了,根基也还在黑土大平原。黑土大平原能有今天,咱们盐城的功劳至少占一半。如果太子丹想要继续发展,不,哪怕他想保持现状,都得和咱们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所以,咱们只需稍微展示实力,显示诚意,太子丹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对太子丹而言,盐城发展壮大,一统天下这是未来的威胁。赵氏发展壮大,吞并燕国,这是现在的威胁。

这两个威胁,如何做出选择,其实也不难。

所以,燕太子丹也没得选。

他只能充当盐城的棋子,要怪就怪为何燕国这么弱小好了。

“虽然燕国的实力,可能比不上赵氏,但拖延赵氏主力一段时间还是做得到的。”

“至于燕国出兵的时间,取决于韩氏对郑国下手的时间。”

“韩氏和郑国接壤,韩氏垂涎郑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很快就会对郑国下手,那时韩氏的主力都在郑国。”

有着盐城的暗中支持,郑国起码也能抵挡一段时间。

“韩氏和赵氏,主力都不在国内,只剩下魏氏一家的时候,秦侯又怎能不动心?”

除非秦国从此以后改吃素了,以后真的要当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好人。

可是秦国的制度,又注定了必须发动战争,长时间不发动战争,秦国自己就完了。

好不容易遇到了合适的机会,诸葛亮就不信秦侯不动心。

“鲁国和宋国虽然都比不上齐国,但是在咱们出动一部分主力牵制齐国的前提下,在咱们的物资支援下,两个国家多活几十年、一百年甚至二百年,还是有希望的。”

“过去的燕国,比不上赵氏。如今的燕国,开垦了黑土大平原,等到黑土大平原开拓完毕,就能和赵国较量较量,也能顺利拖住赵氏。”

“秦国想要东出,至少能拖住魏氏,能够让魏氏什么都做不了。”

“韩氏想要吞并郑国,难道楚国就不想了吗?”

“楚国的贪婪,全天下都知道。”

“楚国和晋国的仇恨,更是长达数百万年,楚国难道就不想问鼎中原?”

“对咱们的忌惮是一时的,可是列国内部的矛盾是永久的。”

“接下来,咱们只需支持秦国对函谷关的想法,支持鲁国、宋国、郑国、卫国等大诸侯国延续下去,就能安稳发展。”

远交近攻,扶持那些没有获得九鼎的大诸侯国,这就是诸葛亮面对可能存在的五路敌军提出的方案。

秦国和燕国强大了,第一个倒霉的是楚国、魏氏、赵氏、齐国。

秦国和燕国,只要拿了盐城的好处,其他国家对于这两个国家的信任程度就要打一个折扣。

精诚团结,顿时就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至于获得九鼎的大国,虽然实力更强了,可是催动九鼎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利用其他大诸侯国,盐城偶尔插手,倒也能拖延下去。

至于具体能拖多久,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很快,众人纷纷发言,最后姜华点了点头:“不错,不错,大家说的都很好。”

“各个方面,政务、军事、实力,大家都考虑到了。孤想说的,都被大家说出来了,这里也就不再多说。”

“想了想,孤只说一点。”说到这里,姜华竖起了食指,众人顿时屏住呼吸,竖起耳朵,很是好奇。

“打天下难,治天下更难。”

“从今往后,各位有空闲的时候,或者闲着无聊的时候,也可以想一想,未来天下一统了,咱们该如何治理这个天下。”

“如今的盐城,只需按照诸位的想法发展下去,一统天下虽然谈不上唾手可得,但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打下了天下,更要治理好天下。

有的人擅长打天下,可是不擅长治理天下。1

“天下治理,这是一个大难题。不同的地区,都得因地制宜。可是因地制宜说的简单,做起来却一点都不简单。”

“当然了,这个问题还很遥远,大家伙儿偶尔想一想就可以了。当下的重心,还是应该放在如何发展,如何一统天下上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