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神话诸侯时代 > 第二百五十一章: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三日后,入夜

姜华今天穿着一身孝服,如果按照周礼,不同身份的人,穿的孝服也不一样。

不过,不同地方风俗不同、习惯不同。周礼这玩意儿,即使是最固执的鲁国和燕国,这年头也不怎么遵守了。更何况是巢国这种南方小国,而姜氏如今就是姜华做主,姜华相当于是接下来这个新国家的开国之主,理论上讲,这个国家风俗如何,礼仪符合,全看姜华的想法。

所以此刻姜华仅仅只是穿了一身麻衣,麻衣的外边再披上一层白色的披风,头上也带着白布扎成的帽子,脚下穿着一双白色布鞋,但也仅此而已了,并没有大规模的兴师动众。

贵族和道人们先后到来,姜华一一与之寒暄。

入夜之时,寒暄结束,姜华也离开了祖庙,来到了附近一处宽敞的广场之上,众人一人一个蒲团,大家伙儿席地而坐。姜华没有发话之前,众人都在静静的等待着。

姜华坐在蒲团之上,开始打量众人。

道人们都坐在左手边,为首的是太平道人。太平道人身后跟着他的二弟、三弟以及外来道人代表孙恩。

右边第一竖排也坐着十个人,分别是魏氏的公子斯,韩氏的公子非等人。每一个人的身后,也跟着几个人。少的跟着两个,多的跟了四个。

而姜华的身侧,也坐着一些人。

“十几年前,初见诸君之时,诸君意气风发,此刻,再见诸君,诸君实力不凡。有好多道友都已经可以突破了,如今不过是在自我压制,想要多积累一些底蕴而已。”

姜华夸奖、观察众人的时候,众人也在观察他。

“十四年前,初见盐君之时,盐君虽然天资不凡但实力相对较为薄弱。此刻再看盐君,周身弥漫着太极道韵、造化之力,可谓是浑然天成,看来,盐君距离真人和初代君主,也不远了。”太平道人恭贺道。

“当年盐君使用秘法,以羽士之身逆伐初代君主相柳,盐君受到秘法反噬。那时孤就时常担心盐君的安危,但如今看来,危机危机,危险之中蕴含着机缘。当年的盐君,乃是炎帝血脉。此刻的盐君,体内炎帝血脉和黄帝血脉近乎完美融合,初代君主不远了。”魏氏的公子斯恭贺道。

紧接着,众人依次送上祝福,姜华的脸上充满了笑容。

“这十五年来,百家争鸣期刊平均每旬一期,记录了诸君的想法,也记录了诸君治下的发展、变化。不过此刻,孤还是想听一听诸君自己的想法和对未来的看法,就按时间顺序吧。”说着,姜华就看向了太平道人。

太平道人也不客气,当即点了点头,大声说道:“太平道这十五年来……”

“以上就是太平道的发展过程,必须要感谢盐君给予的支持,否则,黄天意志也不会即将诞生,老道也不会即将突破。”

“如果可以,老道希望能继续下去。这个天下,能够让我等毫无顾忌的实现个人理想的地方不多了。”

姜华也没有点评,而是看向了下一位。不过,这一次没有看向礼郡,而是看向了贵族那边,道人一位、贵族一位,按照顺序来。

魏氏公子斯咳嗽了一嗓子,接着道:“那孤就也说两句吧。”

“来到了河内郡之后,孤起初之时,是想要向天下人证明自己,获取名望。”

这确实是大实话,很多人都点了点头。

“但是来到此地之后,孤才发现,盐城确实很不一样,方方面面都不一样,给孤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盐城很有活力!”

“后来孤和好友们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建设河内郡,其实我们这些贵族,想法都差不多,基本上就是打压世卿世禄的贵族,集中权力到君主手里,聚集力量办大事,吸收庶民、士人、国人、野人之中的精英……”

“后来被太平道偷袭,万万没想到这一战竟然从百家三年冬天一直打到了今天,这会儿还没打完,还在对峙呢。”

“如今,孤的好友李兄(李悝)即将突破,孤这些年也收获很大。来到盐城之前,孤距离成为初代君主,尚需百年积累。经过这十五年后,孤距离初代君主可能也只需二十年时光了。”

“还有庞兄,他也在河内郡练出了一支玄级道兵,如今正在琢磨地级道兵。庞兄距离先天真人,可能也就是这两年的功夫。”

“而孤也在这十五年间,真正的明白了一位君主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如果盐君想要收回河内郡,孤当然是支持的。只是孤愿意拿出大代价,愿意与盐君交换,使得盐君允许孤把河内郡那些信任孤的百姓一起带走。”

“无论盐君需要什么,都可以谈。”

“即使是魏氏帮忙,向周天子请封姜氏为诸侯,也可以谈。”

姜华微微点头,就看向了左边的下一位道人:王巨君。

王巨君此刻已经没有十四年前初见之时那么潇洒了,此刻的他半边的头发都是白的,王巨君先向姜华拱了拱手才接着道:“十四年前,我在百家争鸣报纸上,看到了太平道友的想法,也看到了盐君的诚意,于是就离开了曲阜,打算在礼郡建设一个儒家理想中的大同之世。”

“很多人都说我是托古改制,名义上打着周礼的幌子,实际上却去建设自己心目中的礼郡。”

“对于这一点,我不反对,但也不赞成。”

“狭义的周礼,是周公旦当年创造的,但这样的周礼,早已不适合当下这个时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早就结束了。”

“所以,如果是狭义的周礼,那我确实是托古改制,确实可以觉得我是挂羊头卖狗肉。”

“但是,广义的周礼又是什么?广义的周礼是每个人心中对美好时代的向往,对美好世界的憧憬!”

“现实如此残酷,心中还不能憧憬一些美好事物吗?”

“所以,如果是广义的周礼,那么我进行的一切改革,都是符合周礼的。因为,我建设的是我心目中的周礼而不是周公旦的周礼!”

“这些年来,礼郡的治理,有很多波折。”

“首先,礼郡并没有靠边,礼郡的左右两侧都是其他道友的治下。礼郡的东方是盐城的郡县,礼郡的西方是巢河,这样的地形地势,就注定了礼郡不可能走太平道的路子,没法向周围扩张。”

“所以,礼郡的发展,很快就到了瓶颈。”

入侵谁呢?

谁都不好打!

“所以,痛定思痛之后,礼郡就开始朝着更多人口以及高素质人口的方向去了。”

“礼郡开始在百家争鸣期刊之上,号召全国各地的有志之士前来礼郡一起建设梦想中的世界……”

虽然调子唱的很高,但礼郡如今的实力确实不咋地。

礼郡发展到极限之后,立刻就朝着对面发动了战争。但是对面早有准备,王巨君又没有太平道那样的实力,再加上项羽实在是太生猛了,在不撕破脸皮的前提下,王巨君打不过,撕破了脸皮之后,王巨君更是被项羽按着头一顿爆锤!

被锤的怀疑人生之后,礼郡被打退了,然后项羽就过河了,然后礼郡就灭了!

礼郡被灭之时,王巨君愁的一夜白头!

不过好在,当时礼郡核心的那群儒生都活着跑了出来。

跑出来之后,王巨君就建立了一个儒家礼郡流亡组织,这个组织直接跑到盐城去了,四处找人捐款捐物,妄图卷土重来。

还别说,还真的卷土重来了。

当然,卷土重来不是因为王巨君的流亡组织足够能打,而是王巨君筹集到了足够多的好处,公子非思索之后觉得,留下一个对手也好,就当练手了,于是项羽就撤军了。

项羽在礼郡待了半年左右,最后一根毛都没有给王巨君留下。

等到王巨君收到消息回到礼郡的时候,那真是天高三尺!

从那以后,王巨君就变得现实多了。

那一年是百家七年。

从那以后,王巨君就现实很多,发愤图强!

这一次的礼郡,开始以宗族、同乡、老师和学生等关系为主,组织军队,开始了乡绅自治。遇到大事的时候,乡绅们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平时大事主要由乡绅们商讨之后决定,战时由王巨君的霸府决定。

三年后,公子非的大军再次到来,这一次还是项羽带领军队。

这一次,双方军队估摸都不大,项羽只带了三千人,是过来约战的。

礼郡精心准备了三千大军,双方都是黄级道兵,大战一场,项羽赢了。

一个月后,项羽再次过来约战,礼郡再次迎战,项羽又赢了。

百家十年,项羽约战了足足九次,全都获胜,礼郡输光光!

这是礼郡第二次破灭!

这一次,项羽在礼郡待了三个月,王巨君就筹集到了足够多的好处,然后项羽就拿着好处退去了。

而今年春天,项羽第三次出兵。

要不是恰逢巢伯身死,这会儿说不定王巨君就要第三次建立礼郡流亡组织了。

不过,说良心话,王巨君这几年也是有进步的。一次比一次强,但奈何对面的项羽太过生猛,项羽也一次比一次强,韩氏的公子非和他的师兄李斯,也都是一次比一次强。对了,就连张氏子房也一次比一次强。

王巨君和师弟朱元晦以及师弟的小迷弟曾伯涵三人都很有天赋,进步也很快,但奈何对面进步更快。

不过,三人都是意志坚韧之辈,虽然屡战屡败,但也能不受外界嘲讽,始终坚持下去,只要不死,迟早能成功。

王巨君讲完了,就轮到公子非了,公子非看着众人说道:“这十几年收获巨大。”

“首先要感谢盐君,这自不必说。”

“其次,要感谢王先生,虽然王先生屡战屡败,可是却能坚持屡败屡战。”

听着这话,众人忍不住发出一阵笑声。不过,王巨君却没有笑。

“我是认真的,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听听公子籍的看法。”

公子籍坐在公子非的身后左侧,他刚一开口,众人就感觉跟打雷了一样:“最初之时,感觉礼郡的军队,就是一盘散沙,一冲就散,感觉和楚国很多封君的军队差不多,没什么战斗意志。”

“当时的感觉就是,我还没用力,对方就倒了。”

“等到百家十年那一次的时候,礼郡的军队给我的印象就是韧性,很有韧性,很多士兵都能做到坚持不退,虽然他们的战斗素养依然不高,但是韧性这方面却很强。”

“这一年,和礼郡约战了九次。每一次都是三千对三千,都是黄级道兵,而且约好了彼此主将的实力自我封印到刚刚进入卿相的层次。”

“这一回,礼郡每次都有进步。到了第九次的时候,我已经得认真起来了。”

听到这里,众人感觉不一。

在这十五年里,很多人是真的见识到了什么叫天才!

他们看到了盐城的韩信,也看到了河西郡的公子籍和公子非,真的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尤其是公子籍和礼郡约战的那九次,已经传到了整个天下,在绝大多数地方,公子籍的做法,都成了标准教材。

你不懂得如何抓住战机?

请学习公子籍!

你不知道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猛将?

请参考公子籍

九次约战之后,公子籍名传天下!

输给公子籍,不丢人!

别说礼郡的这些人了,就算韩信自己私下里兵棋推演的时候,都忍不住砸了面前的兵棋。

用韩信的话说就是:“这家伙的直觉强大到不讲道理的地步,如果都率领三千人,我也很难做到更好,甚至都未必是他的对手。如果将战场局限在三千人及以下,我对上他也是输多赢少。”

“限制实力的情况下,三千人以下的战场,当今天下都未必有谁能比他更强。我做不到的事情,吴叔(吴起)也很难,长卿先生(孙武)也很难。”

“不过,如果将战场规模扩大,人数越多,我的胜算就越大!”

“更重要的是,战争和政治是紧密相关的。影响战场胜负的除了战争本身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