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粤味争锋:厨神系统崛起 > 第56章 :广州经验的沉淀与探索

经过广州首家“林记快点”门店的试运营,林粤生对外卖业务的复杂性有了深刻认识。从配送延误到顾客投诉,再到口碑逆袭,他在一路摸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一天,林粤生召开了“门店复盘会议”,带领团队对过去几个月的运营进行全面梳理。

“林记快点”的团队办公室内,气氛异常热烈。林粤生站在白板前,手握一支记号笔,用力划出几个重点词汇——中央厨房、分店配送、效率提升。

“我们第一家店的成功不是偶然,”林粤生环顾众人,语气中带着笃定,“归根结底,成功来源于我们的食品品质和服务态度。但接下来,要想复制这个成功,我们必须要提升效率。配送速度、菜品标准化、客户体验,一个都不能少!”

一旁的何强点头赞同:“粤生哥,我觉得中央厨房的模式可以尝试下。现在一线厨师压力太大了,分店的订单稍微多一点就忙不过来。如果能把加工环节集中到中央厨房,分店只需要负责简单的加热和装盘,效率一定能提高。”

林粤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强子,这也是我今天要讨论的重点。我们不仅要节省成本,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菜品的口感和品质不变。你们觉得天河区怎么样?年轻人多,市场潜力大,我想把第二家门店开在那里。”

团队一致表示赞同。至此,第二家门店的筹备正式拉开帷幕。

随着计划的推进,林粤生开始着手设计“中央厨房 分店配送”的全新模式。为了摸清流程,他亲自带队前往广州几家知名的食品加工企业考察,从中央厨房的布局到设备的选择,他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

“自动化设备能大幅提高效率,但不能让机器代替厨师的核心工作,”林粤生向团队解释,“例如我们招牌的虾饺饭团,虾仁的剁制和调味还是需要人工完成,机器只能负责成型和包装。”

随后,林粤生通过系统解锁了一项新技能——物流优化。在脑海中,系统详细展示了配送路径优化、冷链运输技术等实用技巧。“系统总是很贴心啊!”林粤生感慨道,“有了这个技能,我们的配送速度肯定能提升30%!”

1992年6月,“林记快点”天河区分店正式开业。这是林粤生首次尝试“中央厨房 分店配送”的新模式,也是他事业拓展的重要一步。

分店的运作模式比试点门店更高效。菜品在中央厨房完成80%的加工,经过冷链运输送到分店,顾客下单后只需进行简单的复热和摆盘。这样一来,分店只需配置少量厨师,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

开业当天,店内的气氛热烈异常。为了吸引顾客,林粤生推出了限时优惠活动——“第二份半价”。一对年轻情侣点了一份凤梨咸蛋炒饭和广式炸云吞,对味道赞不绝口。

“这个云吞的皮好薄啊,炸得特别脆,里面的虾仁还很弹牙!”女孩一边品尝一边感叹。

男孩附和道:“没想到咸蛋还能跟凤梨搭配,这炒饭的味道真有创意!老板,你们的厨房在哪里?做得这么快,是不是外面的大厨做的?”

林粤生笑着解释:“这些菜是由我们中央厨房制作,再由分店完成加工的。我们保证每道菜从制作到送上餐桌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

然而,试运行并非一帆风顺。由于中央厨房与分店的距离较远,配送过程中偶尔会出现菜品温度不够、包装破损等问题。顾客的投诉反馈立刻引起了林粤生的注意。

“这个问题是我们规划时忽略的细节,”林粤生在团队会议上坦言,“从配送到店内加工,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强子,你带人检查一下分店的接收流程,确保每一份菜都能及时复热到合适的温度。”

经过两周的调整,天河分店的运营逐渐步入正轨。配送时间缩短,菜品的完整性和口感也得到了保证。顾客的满意度在一项内部调查中达到了93%。

短短一个月,天河分店的月营业额突破10万元,比试点门店的同期增长了20%。更令人欣喜的是,许多顾客因为口碑效应开始主动到店消费。

“粤生哥,我们的模式终于跑通了!”何强激动地说,“如果继续按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林记快点’很快就能占领整个广州!”

林粤生点了点头:“对,接下来,我们要把标准化和人性化结合得更好。效率固然重要,但品质和服务才是我们立足市场的根本。”

随着天河分店的成功运营,“林记快点”的品牌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林粤生深知,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他已经做好了迎接更多挑战的准备。

天河区分店试运营的第一个月,营业额节节攀升,反馈也越来越好。林粤生每天下班后都会到分店亲自查看运营状况,尤其是对配送效率和菜品品质的关注,已经成为他的“每日必修课”。

一天晚上,林粤生像往常一样在分店门口巡视,却发现一位顾客抱怨道:“你们家的粥味道很好,但是今天送来的粥有点凉了,下次送快点吧!”

听到这话,林粤生立刻上前询问:“先生,实在抱歉,让您有这样的体验。请问是几点下的单?从下单到送达用了多久?”

顾客抬头看了看他,满脸疑惑:“你是老板?哦,我是晚上七点订的,差不多用了半小时到。”

林粤生点了点头,微笑着承诺:“谢谢您告诉我们,我们会优化配送流程,确保粥送到您手里的时候是热腾腾的。今晚您的消费我们免单,稍后会派人再送一份粥到您家。”

顾客听到免单,态度顿时缓和了许多:“那就谢谢了,我还挺喜欢你们家的白粥,加个咸鸭蛋真不错!”

回到店内后,林粤生立刻召集团队开了个小会,迅速找出问题症结:虽然配送时间在行业标准内,但对于顾客而言,送餐速度仍有提升空间。

这时,系统弹出提示音:

任务完成:成功开设第二家门店并总结初步经验。奖励解锁:物流优化技能。

伴随着提示,林粤生脑海中浮现出一套完整的配送优化方案,包括:配送路径规划、订单分配算法,以及多点配送站的布局模式。这套方案精细而高效,甚至还为未来扩张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

第二天,林粤生立刻召集配送团队,根据技能所学进行调整:

1. 路径优化:通过分区管理和订单优先级分配,避免配送员多次跑同一区域,减少空返和绕路现象。

2. 分配送点:在配送密集区域增加临时存放站点,由骑手分批取单,进一步压缩配送时间。

3. 实时跟踪:启用配送状态实时更新功能,顾客可通过小程序查看骑手位置,增强透明度和信任感。

几天后,这套新模式开始试运行。调整后,平均配送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20分钟,顾客满意度显著提升。

“中央厨房 分店”的进一步完善

天河分店的成功给团队带来了巨大的信心,但林粤生清楚,这一模式并非完美无缺。

中央厨房的运营虽然稳定,但产能已接近饱和,如果继续扩展门店,现有的加工能力将难以支撑。为此,林粤生再次亲赴中央厨房进行检查。

“强子,这几天加工量有没有出现瓶颈?”林粤生问道。

何强擦了擦汗,苦笑着说:“确实有点吃力了,尤其是晚上高峰时段。我们的自动化设备还可以再升级,但目前的场地有点紧张。”

林粤生沉思片刻,做出决定:“扩建中央厨房,把现有场地扩大一倍,再增加两条加工线。此外,考虑在其他区域设立分布式中央厨房,逐步缓解配送半径过大的问题。”

他立刻联系了几家设备供应商,并与市内一家地产公司商讨扩建计划。一周后,扩建工作正式启动。与此同时,林粤生根据系统提供的物流数据,开始着手选址新建另一处中央厨房。

在硬件升级的同时,林粤生没有忽略服务体验的优化。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服务概念:“三步到家”。

1. 订餐确认:顾客下单后,系统会自动推送确认信息,预计配送时间一目了然。

2. 配送提醒:骑手取餐后,顾客会收到骑手姓名及联系方式,方便随时沟通。

3. 到家复查:骑手将餐品交给顾客时,需提醒对方检查包装及温度,如有问题可当场解决。

新服务模式一经推出,便赢得了顾客的广泛好评。一位住在天河东路的白领顾客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动态:

“今天点了林记快点的剁椒鱼头饭,不仅配送快,骑手小哥还特别贴心,提醒我先尝一口看看温度。这样的服务真是没话说!”

短短几个小时,这条动态获得了数百条点赞,不少用户在评论区求推荐菜单。一时间,“林记快点”的品牌口碑进一步发酵。

随着天河分店的步入正轨,林粤生将目光投向了下一个目标:扩大门店规模,巩固广州市场份额。

“接下来,我们可以在海珠和越秀这两个区域各开一家分店,”林粤生在团队会议上说道,“系统数据表明,这两个区域的外卖需求很高,且竞争相对较小。”

何强点头附和:“粤生哥,我觉得我们可以同步启动招聘计划。多招一些有经验的厨师和配送员,这样能更快推进。”

“没错,”林粤生笑了笑,“这次我们要提前做好规划,争取让新店一开业就能稳住局面。”

天河分店成功后,“林记快点”的影响力逐渐辐射整个广州。媒体也开始关注这一迅速崛起的外卖品牌,称其为“广州餐饮行业的新势力”。

然而,林粤生深知,未来的扩张之路将充满更多未知的挑战。他站在天河分店门口,看着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充满了信心:“这只是开始,‘林记快点’的脚步不会停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