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粤味争锋:厨神系统崛起 > 第44章:岭南早茶的核心

广州的街头,行人依然川流不息。林粤生站在林记广州分店门前,看着装修一新的招牌“林记早茶——正宗岭南味”,心中满怀期待。然而,分店开业几天后,却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火爆场面。

广州,这座岭南茶文化的核心城市,对林记的进入表现得并不十分热情。开业之初,不少街坊走进店里尝试,但离开时的反馈却令林粤生心头一沉——“这不是我们广州的味道,还是传统的好!”

更糟糕的是,当地几家知名老字号对林记的年轻化风格提出了公开质疑。一家百年茶楼的掌柜甚至在媒体采访时说道:“茶点这种东西,讲究的是传承。搞什么创新,丢了传统味道,还算什么岭南早茶?”

林粤生听到这些话,没有立即反驳,而是亲自带着团队到广州几家老字号茶楼暗访,发现问题的确存在。林记的点心偏甜,迎合的是更广泛的岭南消费者,而广州本地的老字号更注重还原原汁原味的传统口感。此外,林记主打的现代装潢风格也被认为“不够接地气”,与广州老字号的复古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就在林粤生陷入思考时,系统弹出了新的任务提示:

任务:融合岭南传统与现代早茶理念,推出新式茶点赢得广州市场。奖励:岭南文化推广技能。

这次任务明确指出了解决方向:既不能完全舍弃林记的创新理念,又必须融入更深层次的岭南传统文化。为此,林粤生召集团队,深入研究广州早茶的文化精髓。

团队发现,广州人讲究的茶点并不仅仅是味道,还包括它背后的文化故事。例如,“凤爪”最早是用来招待贵客的高档菜肴,而“虾饺”则是广州渔民的家常点心演化而来。林粤生意识到,要打动广州消费者,就必须在点心中融入这些文化故事,赋予产品更深的情感价值。

经过数周的研发和试验,林记推出了全新的“岭南百味系列”,其中的三款新品最为引人注目:

1. 鲍汁凤爪饺:结合传统凤爪的软糯口感与现代饺皮包裹的形式,加入鲍汁提鲜,不仅保留了经典的风味,还赋予了高端质感。

2. 老火汤叉烧包:将广州人最熟悉的老火靓汤作为馅料,搭配细腻的叉烧,入口即化。

3. 陈皮流沙球:创新地将流沙包与陈皮结合,既有岭南陈皮的独特香味,又保留了流沙馅的浓郁,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新式茶点推出后,林记广州分店专门举办了一场主题试吃会,邀请本地美食博主和老字号茶楼的代表参加。在试吃会上,林粤生面对记者的提问,说出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传统与创新并不是对立的关系。我们尊重岭南文化,但也希望赋予它新的生命力。”

试吃会反响热烈,尤其是“陈皮流沙球”成为当晚的明星产品。一位美食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林记不是要改变岭南味道,而是用另一种方式留住它。”

新的茶点系列推出后,林记广州分店逐渐打开了市场。街头巷尾开始出现一些关于林记的讨论:“这家新店的点心确实有新意!”“陈皮流沙球挺有趣,值得一试。”

不仅如此,系统的奖励——岭南文化推广技能,也为团队带来了新的灵感。他们在分店里增设了一个“岭南早茶文化墙”,通过图片和文字,向顾客展示茶点的历史与背后的故事。这一设计不仅吸引了大批年轻消费者打卡拍照,还得到了几位老字号掌柜的认可。

“这才是真正的岭南文化。”其中一位掌柜在品尝了林记的新品后,语带感慨地说道。

然而,广州市场的复杂性并未完全消除所有的隐忧。尽管新品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林粤生很清楚,消费者的口碑需要长期积累,稍有不慎就可能失去市场。此外,老字号茶楼虽然表面接受了林记的创新风格,但暗地里却在策划新的对抗策略。

林粤生明白,要真正赢得广州市场,林记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但他也坚信,只要初心不变,岭南早茶一定能走出岭南,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开业的“破局之战”。

上海,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一直是无数餐饮品牌必争之地。然而,对林记来说,这座城市的“高端化”市场特点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林记上海分店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这里高楼林立,周边写字楼、五星级酒店环绕,消费群体以白领和商务人士为主。然而,开业第一周,分店的营业额却远低于预期,甚至不及广州分店的三分之一。许多路过的顾客甚至连店门都没进,只因林记的“早茶品牌”在他们眼中过于平民化。

更糟糕的是,分店的定位也遭遇了两难:定价略高,普通消费者会觉得“性价比不高”;定价稍低,又难以吸引习惯高端消费的主流客群。

就在林粤生为上海分店的困境苦恼时,系统弹出任务提示:

任务:在上海市场推出“高端早茶品鉴套餐”,塑造品牌高端形象,吸引核心消费群体。奖励:高端市场洞察技能。

任务的关键在于“高端早茶品鉴套餐”,要结合上海的消费偏好,用创意与品质打动人心。

林粤生没有急于推出新品,而是先召集上海分店团队,深入分析问题。他们发现,相较于岭南市场,上海消费者更加注重体验感和社交价值,尤其是商务精英,习惯于将餐饮作为谈合作、增进人脉的场合。此外,上海本地人对口味有着独特的偏好,重麻、辣、鲜,而岭南的清淡风格可能并不完全对味。

针对这些特点,林粤生带领团队进行创新,提出了全新的“早茶品鉴套餐”概念:

1. 定制化体验:让顾客提前预约,可选择餐点组合与搭配。

2. 融合多地风味:在点心设计上融入川菜的麻辣、江浙的甜鲜等元素,创造独特的“上海味”。

3. 奢华环境升级:上海分店重新装修部分包间,加入定制瓷器与传统茶艺展示,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尊贵的用餐体验。

经过反复尝试和修改,林粤生最终敲定了三款主打的“品鉴套餐”:

• 经典套餐:包括创新版的虾饺皇、黑松露凤爪,以及改良自岭南传统的鲍汁叉烧包。

• 融合套餐:加入“麻辣小笼饺”,这是岭南虾饺与本地小笼包的结合体,外皮晶莹剔透,馅料中加入了特制辣椒油。

• 奢华套餐:以燕窝流沙包、鱼翅粽和榴莲酥为主打,搭配一盏顶级普洱,价格直逼五星酒店的下午茶。

为配合新品的推出,林粤生大胆尝试了一个与传统营销完全不同的策略——邀请意见领袖。他亲自联系了一些上海知名的美食专栏作家、时尚博主,以及几位在餐饮行业颇具影响力的业内人士,免费邀请他们到店试吃,并提出一个要求:无论评价好坏,都必须公开发表自己的真实感受。

试吃活动当天,这些意见领袖如约而至。为了打造更好的品牌印象,林粤生亲自在店内招呼每一位来宾,并对“早茶品鉴套餐”的设计理念进行详细解说。

其中,一位对岭南文化有研究的美食作家在试吃后发文称:“林记的品鉴套餐是一次成功的文化融合。从麻辣小笼饺到燕窝流沙包,每一道都体现了对味觉与文化的尊重。”

另一位上海知名的时尚博主则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品鉴套餐的照片,配文:“这是早茶,也是艺术。”一时间,这条动态被广泛转发,甚至吸引了几家高端时尚杂志的关注。

新品推出后,林记上海分店的营业额迅速提升,尤其是奢华套餐,成为商务人士招待客户的热门选择。不少顾客甚至慕名而来,表示:“终于有一家早茶店可以带客户来了,味道和环境都拿得出手。”

然而,成功背后也伴随着隐忧。一方面,分店员工因应对激增的客流而倍感压力,服务质量偶有下降;另一方面,奢华套餐的成本较高,利润并没有预期中丰厚。

更重要的是,上海市场的竞争从未停止。天香楼也在同时期推出了一款奢华下午茶,直接与林记的品鉴套餐正面对抗。双方在媒体上明争暗斗,甚至一度因为争抢高端客户而引发舆论风波。

随着任务的完成,系统解锁了“高端市场洞察技能”。林粤生获得了一份全新的经营报告,这份报告详细分析了全国一线城市的消费习惯、市场潜力与竞争格局,为林记未来的扩张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他深知,全国化布局才刚刚开始,而上海的成功不过是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未知的市场等待他去探索,还有更多的挑战需要他去迎接。

林粤生站在上海分店的窗前,俯瞰城市的灯火通明,心中充满了期待与斗志。他轻声说道:“下一站,南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