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白的城 > (二一)二叔的谷风车

白的城 (二一)二叔的谷风车

作者:峰一77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前排的同学似乎在示意什么,夏晓天下意识转头看向窗外。

夏凝在教室靠后面的窗户外向他招手。

这是破天荒的事情,太反常了。夏凝初中毕业后就没有回来过学校。按她的话说,她一来到学校就头晕,看到老师就紧张。

夏晓天急忙举手向老师示意,示意门口有人找他,老师看了他一眼,同意他出去了。

夏凝告诉夏晓天,二叔出了意外,被树压死了。

啊,夏晓天张大了嘴巴,怎么可能,这意外也太突然了。说昨天走的,夏凝说家里让夏晓天回去,一起处理帮忙后事。

夏晓天找到班主任,大致说了一下家里有急事,就急忙请假回去了。

农忙前,二叔找到父亲商量想要打制一架谷风车。

夏晓天知道,二叔和父亲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只要二叔遇到拿捏不准的事情还是会和父亲商量。

谷风车,算是家家户户必备农具,使用率不高,但使用时间较为集中,但也没必要每户独自备一架,一般是两三家人共用一架,轮着用。但是偶尔会撞车,也算是不太方便,所以,家境殷实一些的人家,都会打算自家打一架谷风车。

稻谷收好了从田野担回来,担到晒谷坪摊开摊匀,只要日头够大,两天就可以晒干,下一道工序谷风车就上场了,原木打制的谷风车外形就像一只巨大的木牛,大嘴巴长在牛背上,把稻谷用箩筐从谷风车背上的大漏斗慢慢喂进去,左手控制谷子的流量,右手快速地转动谷风车的叶轮摇手,叶轮转动扇出的风就会把稻谷中的碎叶等杂质和谷粒分离,干干净净的稻谷,就从漏斗落到箩筐里,完成了碾米前的一道工序,然后倒进谷仓储存起来,晒干的稻谷在谷仓放个三两年是没问题的,往年支援前线征粮的岁月,谷风车可派上了大用途,家家户户的谷风车吱呀吱呀地忙得很欢快而光荣。

二叔找父亲合计打谷风车,父亲就对二叔说,那就把上次的师徒请回来吧,手艺利索价格实在。二叔说可以,就和父亲一起去了木匠正在打家具的雇主家里,谈好了,照例工钱三块一天,一天管两顿伙食,一架谷风车四天就做完,买一方的木材,剩的还能做几个凳头,简单交流后就这定下来了。

夏晓天从小就听闻街坊邻居的说道,整个镇,除了裁缝就数木匠吃香了,每天有做不完的活,一个师父一次只带一个徒弟,徒弟长期住在师父家里,担水做饭扫地喂猪每一样脏活粗活都不能落下,没有工钱不算,过年过节家里还要孝敬师父,每逢节日鸡鸭鱼肉不断从家里搬到师父家,能不能学到真本事,就看师父心里那杆秤还有学徒的悟性了,跟了师父三五年学不出来的情况也是有的,学无所成师父和徒弟不欢而散的情况也不少。这家师徒倒是很和谐,说是上一个徒弟出师了,就带了新徒弟,新徒弟勤快手脚麻利,学得快,还嘴甜会说话,深得大家喜爱,在乡镇名声很好。

父亲同二叔一起,和木匠师父谈好时间和价钱后,问题来了,二叔家没现成的木料。买的木料的话大概要三十多四十元左右,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二叔灵机一动说,不然先向隔壁村的邻居借用,日后再上山去伐些木料回来再给他还回去。这个主意很适合,因为新木料不能马上做家具,会开裂变形,新木料要自然风干一段时间才能做家具,风干木料至少要一年半载,所以有些人家里会存放一些木料,大多数是为了自用,一部分人家是为了不时之需卖钱补贴家用,也有少数人家是为了留到最后自己家老人百年后做棺木之用。

二叔找这些邻居借木料,这算是神来之笔。

整个乡镇以森林覆盖率高而远近闻名,因木材资源丰富,青山绿水确实就是金山银山,乡镇素有“金濑源”之称。离乡镇较远有几十个自然村落,村落旁边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古树参天,这么自然村的村民们靠山吃山,这些原始森林和树木自然就成了他们的营生。

按地缘关系,自然村周围的森林和树木默认属于村民的财物,所以自然村民就自然而然地看守着森林。

乡镇里那些没有森林的人,如果需要一些木料,就会走到更远的地方,到那些远得被认为无主的森林去伐木料。那些默认为无主的森林那就远了,凌晨五六点出发,大概步行三、四小时,上午十点左右才能抵达目的地,把一棵大树砍到,然后用刀斧劈成方料大约需要两三个小时,吃完自带的午餐,休息一阵开始返程,傍晚四五点才可到家。

通往森林的山路蜿蜒崎岖,极其难以行走,一小时也就只能行走两公里,这么算来,往返至少是十几公里的路程。

伐木料非常人所能胜任,家里需要打制家具的时候,就会上山伐取一些回来放置一段时间,等到完全风干,就可以打家具了。而有些村民,他们除了种几亩薄田就没有别的营生,那些年轻力壮的后生们,就会专门干起伐木料的生计,伐木料回来就卖给需要打制家具的人。打制的家具,以八仙桌、圆桌、菜橱、大衣橱、五斗柜、高低床、谷风车、谷仓等等为主。

打制家具依靠纯手作,木匠的工具箱里,各种工具不下几十种,斧子、锯子、墨斗、刨刀、凿刀、锤子、锥子、水平仪、卷尺、直尺、角尺把工具箱摆得眼花缭乱满满当当。谁家要做家具,就把木匠请来家,一个木匠带一个徒弟,一人挑一个担子,晃晃悠悠地就来了。一天大约就是两三块的工钱,还管饭,手艺好的木匠,常常是上家活没干完下家就续上了,一个手艺优良的木匠如果兢兢业业过日子还是很滋润的,很多村民认为如果孩子不会读书考不上大学,最后的出路就是让孩子学木匠。

父亲排行老大,然后是二叔、三叔、小叔,二叔和小叔是父亲同父异母的弟弟,三叔是奶奶改嫁后抱养的,没有血缘关系也不同姓,但父亲和三叔一家还是有人情往来,夏晓天和弟妹们仍叫他三叔。

二叔到邻居处借到了木料,木匠师徒二人担着工具箱就来到二叔家,紧锣密鼓就开工了,从早到晚只听到师徒二人乒乒乓乓一天八小时毫不含糊忙活着,不到一周,一架全新的谷风车和一套餐桌就打好了,崭新的谷风车摆在院子中央,二叔一家再也不要和别人共用谷风车了,二婶摇着谷风车,谷风车利索的叶轮卷起勤快的风,把稻谷中的杂质及干瘪的谷粒吹得远远的,二婶银铃般的笑声,伴随着金黄的谷子唰唰落下,很快稻谷就装满了一箩筐又一箩筐,仅仅半天时间,就把新收的所有稻谷处理干净了,二叔和二婶十分满意。

农忙结束了,二叔不愿欠人家太久的人情,他的性格就是这样,从不向人借钱,实在不济,偶有钱米往来,心里就感觉十分不舒服,就想着如何第一时间要还人情,这次也一样,第一时间就想着得闲上山伐一些木料回来还人家。

二叔找到小叔,问小叔哪天上山喊他一声。

很多村民农闲的时候都会上山去伐些木料回来备用,只要不留自用,有专门收木料的贩子,木料基本上一礼拜就会卖出去,一个人一次只能扛回一段两米长截面大约四十公分的方料,一块这样的方料,要卖到十几元,很值钱。而伐取这种木料,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选一棵大树,得是杉树才行,用斧子伐倒后,就地除去枝干,然后要很耐心地用墨斗弹上记号线,经斧子劈成方方正正的方料,再走山路扛回家,一根木料至少一百公斤以上,这种超负荷的体力活没几个人干得了。小叔叔正值壮年,尝到甜头后就辞去了美术老师的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天就挣了近一个月的工资,一个月就赚了近一年的工资,还做什么美术老师啊,他辞职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理解,辞去了体面的学校老师去干苦力这不值当啊。

二叔约好了小叔,第二天就出发了,天刚蒙蒙亮出门,一人一斧带着干粮。

天黑得比往日更快些,不到傍晚,小叔一个人回来了。

“阿大!阿大!”小叔的声音带着急切和慌乱。

“哪样?”父亲从柴火间出来到院子,应了一声。

“孬了,阿二被树压了”,小叔说话的声音在颤抖的厉害。

“啊,正经的吗,现在是哪般情况?”父亲紧张起来,急切地问。

……

得到小叔肯定的答案后,父亲找了堂叔,还有前屋茂林叔叔、树生伯伯和其他几个平日往来较多的街坊邻居,说是二叔出事了,连夜,每人手持自家电筒,由小叔带路立马向深山进发。

半夜,天刚黑得像个倒扣的大铁锅,每个人手里的电筒射出长长的光,像几支白花花棍子的把黑夜搅得七零八落,村里出奇的安静,村里的十几只狗,也约好了安静睡去。

二叔就这样被大家深一脚浅一脚摸着黑抬回来了,另外的几个邻居早在后山地垄边搭了棚子,二叔就没有进家门。

那晚,夏晓天几乎一晚没睡,静静地躺在床上,看着贴在窗玻璃上黑漆漆的夜,二叔的样子,始终在夏凝脑海中闪过,久久不肯离去。

按照村里的风俗,在外面意外出事走掉的人都不能进家门,只能在外面搭个棚子做灵堂。

等大家安顿都好,父亲安排了人轮流在棚子值守,其他人回到家里坐在大厅商议天亮后的事情。小叔呆呆地坐在凳子上,没哭,也没有眼泪,两眼好像已经空了,胡子茬一夜就瞬间长长了许多,他说,不知道为什么,本该倒向另一边的大树,径直朝人的方向压过来,二叔当时在灌木从中根本来不及腾挪躲避,被大树结结实实压住了,等小叔发现过去把他拉出来时,人就已经不行了,小叔脑袋嗡的一声炸开了,感觉天马上要塌下来,强行壮起胆子就急火火地往家里跑。

这种意外情况走掉的,人是不能再野外过夜的,一是怕有野兽闻到气息前去啃咬,二是据说这时候人还会有一些意识,也就是魂魄还在的,要把他带回来,不然是不甘愿走的,所以不管多晚,都要把他带回来。

二叔静静地在地垄旁的棚子里呆了一晚,天气闷热,第二天上午就要出殡。

夏晓天回到家,父亲和其他长辈亲属们忙出忙进,根本没顾得上搭理夏晓天,出殡仪式已经开始了,跟着人群来到屋背的地垄旁的棚子,他知道这是为二叔临时搭盖的灵堂。

二叔已经被放进棺木里了,三个孩子,也就是夏晓天的堂弟和堂妹们,一个六岁、一个四岁、一个两岁,不哭也不会伤心,还呀呀地囔着要找他们的阿爹,一边被拖拽着挣扎着一边由族人长辈们带着做各种祭拜仪式。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村里人都替二叔家感到惋惜和不解。

“哎哟,以后娘儿仨的日子怎么过啊?”

“怎么丢下三个孩子就走了呢,怎么看都不像是短寿的人啊。”

“可怜死了,可怜死了,要拿哪般主意啊?”

……

是啊,夏晓天百思不得其解,二叔在大伙眼中性格耿直勤劳,为人和蔼友善,全村人对他好评如潮,没想到就这样走了。

日子不紧不慢,每周五放学回家成了夏晓天的惯例。

进了大门,放下书包,父亲在客厅,地下的烟头已经踩了一地,看着被愤怒的鞋底踩得面目全非的烟头,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烟雾和来自卷烟的烟味,夏晓天知道父亲一定有事。

父亲看了夏晓天一眼,没有说话。

夏晓天也不敢问,知趣地低眉顺眼来到背屋。

“还不是细妹,嗐,不知道怎么说。”母亲说话了,叹了口气,二婶的小名叫细妹。

原来是二婶最近带了一个男人回家,一个在后山承包林场及开马路的工头,大家叫他林老板。

二婶在几次领了开马路的活以后,和他相识,然后就开始处对象了,不知道林老板看上二婶哪一点,所有人都不理解。

按理说没有一丝丝的可能,丧夫不久带三个娃不说,二婶也快四十了,摸样长得真是普普通通,虽然剪个短发显得精致干练,但个子不高,皮肤黑还脸上长着雀斑,怎么看都配不上林老板,别人林老板虽然年纪不小,但别人未婚,这就离谱了。

大家都怀疑林老板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图啥呢,二婶长相实在是一般,矮个子短发,还满脸雀斑,带三个孩子,图财图色都不沾边,父亲更是百般不解。

现在更让人犯难的是,林老板来家里了,按照二婶的意思是林老板要上门入赘,父亲仿佛一夜之间愁白了头,眉头紧锁。

不答应,二婶一家四口,孩子正是嗷嗷叫的时候,把三个孩子养大还是个难题。

答应呢,父亲觉得祖上下来都没有这个先例,有辱家风的意思,要接受一个陌生男人入赘,取了二婶,平替了二叔成了父亲的弟弟,无论是心理还是伦理上都接受不了。

终于,夏晓天看到了林老板。

身材高大魁梧,四方脸,络腮胡,梳个中分头发,肤色由于长期做工程的原因,比较黑,长相很诚恳,亲和力不错,热情地递烟给父亲,但父亲始终没有抬头看他,也没接他递过来的烟,只说了一句,“我们家族没这个规矩”。

夏晓天看这个情景,有点尴尬,大人的事,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就走开了。

他说不上讨厌林老板,也谈不上喜欢,他不认为父亲的话多有道理,也不觉得父亲的话多没有道理。总之,就是感觉很迷惑。

在一次二婶和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后,林老板后来就比较少来了。

再后来,隔壁二叔的从来不关的房门就关起来了,上了锁,说是二婶带着三个孩子和林老板去了宁县,组建了家庭,也就是林老板成了堂弟堂妹的后父,慢慢有了新生活,从那以后,一直到初中毕业上了高中,夏晓天就没见过他们。

而那谷风车,再也没人用过,一直静静地在老宅院子坪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