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气运诸天从红楼开始 > 第三百九十一章 连锁反应(求订阅)

第393章 连锁反应(求订阅)

贾环和手下势力的一举一动,全都没逃过忠顺郡王的关注。

宁荣街堂口大肆招募江湖好汉,自然第一时间传入耳中。

忠顺郡王弄不清楚贾环的具体心思,找长史一同商量,也没能商量出一个结果来,只是觉得莫名其妙。

江湖好汉是那么好管理的么?

这些家伙一个个桀骜不逊得很,在大乾就不老实,若是送去外海领地那还了得,岂不是要翻天?

侠以武犯禁!

这话,可不是说着玩的,那都是血的教训。

不理解归不理解,忠顺郡王还是打算模仿一下。

当然,模仿的规模不大,免得到时候出了问题,没办法及时止损。

没别的原因,他信得过贾环的脑子。

等后来,知晓贾环如何使用这些招募的江湖好汉后,顿时恍然大悟,立即跟上开启了大规模招募江湖好汉的动作。

贾环对于江湖好汉的利用方式很简单,就是放他们出去祸害虾夷岛附近的倭国地域,顺便借助他们的拳头将商路强行打开。

至于虾夷岛上的领地,则是成为了物资中转站!

利用和倭国的生意,让领地的发展建设速度加快,而且还是相当主动积极的那种,用不着派遣大量监工督促。

有利益的事情,都用不着催促,所有人都会主动去做。

贾环要做的,就是将自家领地,变成完全的大后方,以及物资集散地。

从倭国方面源源不断输送金银进来,想要发展缓慢都不可能。

而领地里,自然都是贾环派过去的心腹。

他们开荒种田,建设城镇,以及一系列附属设施。

其中部分设施,专门就是为过去的江湖好汉设置的。

谁都知道,赚这些家伙的银子,相当的轻松简单,根本就留不下银子的。

可以说,随着派遣过去的江湖好汉数量越来越多,贾环的虾夷领地发展就越快,已经形成了一种十分简陋的正向循环!

忠顺郡王打探到这些信息后,眼珠子都变红了。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模仿跟进呗,又不丢人!

忠顺郡王乃是此时宗室的旗杆,他做什么自然会有其他宗室模仿学习。

总之,一下子大乾境内的江湖好汉,竟然成为了香饽饽!

或者说,有血性有武艺在身的存在,有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发展平台!

不就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在刀尖上跳舞么,那些江湖好汉并不在意其中的危险,他们更喜悦的是能够发挥自身武艺的机会。

至于祸害倭国百姓,只要不是做得人神共愤,真心没多少人在意的。

前明时期,倭寇肆虐东南沿海一百五十年,其间受到波及倒霉的百姓何止数十万,眼下他们的所作所为才哪到哪?

另外,倭国的金银众多,也逐渐变成了一种不争的共识!

随便祸害倭国的一个小地主,怕是都能在大乾混成富贵人家了。

原本被挖墙角,感觉大失颜面的京城江湖势力,愕然发现想要加入自家势力的寻常百姓子弟数量突然多了起来。

不仅只是江湖帮派,武馆和镖局也都是人满为患!

这是怎么回事?

要知道,帮派底层弟子的生活状况相当一般,甚至可以说得上恶劣。

武馆门人的情况也差不多,除非是亲传弟子,不然都是要花钱的。

可那些家庭一般的普通百姓,就算咬牙花钱,都要将自家适龄子弟送入武馆,或者帮派接受武艺锻炼。

等后来各家势力明白怎么回事,顿时哭笑不得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原来,练武之人在外海有不错的出路!

练武费钱不假,可若是只求入门,拥有一定战斗力的话,那想要速成也不麻烦,寻常百姓家里咬咬牙还是能够坚持下来的。

供应自家子弟练武入门,起码比供应他们读书科举要靠谱得多。

尤其是乡下小子,最不缺的就是一把子力气!

在这种情况下,宁荣街堂口麾下的小弟数量,正以一个惊人速度膨胀。

只要加入了堂口,不仅不用花费额外的银钱,堂口这里还会主动的教授基础武艺,并且进行适当的基础培训。

堂口这里教授的武艺,可都是军中的基础武艺,有些甚至都是前明名将戚继光所著《练兵纪要》里的内容。

不仅只是宁荣街堂口迅速膨胀,京城里短短时间新开的武馆,就不下十几间,不知道的还以为武道盛世来了呢。

这样的风潮,很快就从京城散播都周边区域,比如通州和津门两地。

新开设的武馆,那也是相当有人气的状态!

至于江湖帮派,吸纳的小弟数量自然更多,一时间都有些忙不过来。

当然,因为外海开拓的背后东主们,大量吸纳江湖好汉,使得这样的情况虽然发生了,却并没有引起江湖势力之间的纠纷和火并增多。

这样的事情,锦衣府的探子,自然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

然后,当今皇帝也就知晓了。

刚开始还有些紧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对于不服管教的江湖势力,虽然当今没怎么当回事,却也不敢太过小觑。

一旦控制不好,江湖帮派乱起来,对于地方秩序的破坏相当惊人。

前文说过,红楼世界的武力等级,相当于《碧血剑》和《雪山飞狐》的层次,还是有些厉害手段的。

那些江湖高手真要不管不顾,刺杀衙门里官员的话,还是相当轻松的。

想想看,《鹿鼎记》里堂堂提督说被刺杀就被刺杀,那可是一品大员啊。

等弄清楚了具体缘由后,松了口气的同时,不由有些哭笑不得。

这乌龙摆得,真真叫人不省心啊。

不过这样也好,大量江湖好汉都到外海拼搏去了,大乾境内的秩序都要良好不少,这是当今巴不得见到的好事儿。

至于利用招募的江湖好汉,去祸害倭国的事儿,当今其实也挺心动的。

只是可惜,他不能这样做,实在丢不起这人!

好在,当皇帝的手里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就包括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六扇门的好手不好大量抽调,可以从军中不停抽调那些厉害家伙么!

只要事儿做得隐蔽,外人就很难察觉什么问题。

就是感觉有些古怪,另外对于倭国的‘富有’,也是相当诧异的。

实在不明白,倭国哪来那么多的金银?

难道传闻是真的,倭国有大型的金银矿藏,每年单单开采的金银数量,就超过了千万两之巨?

之前听到这样消息的时候,只是感觉荒谬绝伦。

中原地大物博,都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丰厚的金银矿藏,区区一个倭国凭什么?

真要这么富裕,前明时期为何还有大量破产武士跑来东南沿海肆虐?

可眼下的情况,又叫当今不得不心生怀疑!

要知道,倭国的对外贸易,之前可是牢牢把持在东南沿海大族手里的。

就当今知晓的信息,当初薛家以及忠顺郡王府在东南沿海采购海船的时候,就已经向东南沿海大族保证了的。

没有得到他们的允许,绝对不会主动去倭国那边做外海生意!

初闻如此霸道条件,当今皇帝还小小吃了一惊!

就是他,都不敢和一干宗室大佬提出如此苛刻条件,可东南沿海大族就敢!

后来知晓,人家掌握了十分成熟的海船制作技术,就是官府也比不上。

真要说起来,朝廷布置在粤海那边的水师战船,能不能比得上这些东南沿海大族自己家里的海船,真心说不好。

人有我无也是没办法,最后忠顺郡王也只能捏着鼻子答应了。

当然到了现在时移世易,忠顺郡王自然不可能真的那么老实。

顺着贾环所部人马打开的通商渠道,只是和倭国权贵做了一点小生意,结果赚取的金银数量,就把忠顺郡王给惊到了。

这么说把,大乾铸造的官方铜钱,在倭国那里能够兑换的金银数量,可比大乾这里多不少!

单单就是运上一船铜钱过去交易,换回来的金银都能大赚一笔!

更别说,倭国那里对于大乾这里的许多物产,都相当的感兴趣,并且很有购买欲望,以金银交易简直赚翻了。

倭国的人口数量不少,购买力可比高丽强多了。

只要商路畅通,每年随随便便就能赚取数十万两银子的惊人利润。

眼下所谓的商路,并不包括整个倭岛,只是倭国的一部分罢了。

可想而知,从宋时开始便和倭国做生意的东南沿海大族,手里究竟隐藏了多么惊人的财富,每每只是想起都感觉心惊。

难怪不管是元末还是明末,东南那边都出了实力相当强劲的诸侯势力。

元末的张士诚,明末的郑氏,哪一家在历史上都留下过浓重痕迹的存在。

这时候,当今也稍稍明白了,明末时期的东林党为何会那么强势了!

他们背后有财雄势大的东南沿海大族支撑,怎么可能不强大异常?

不管心中是什么想法,此时的当今只能默默关注。

他肯定是要插手干预的,作为当今自然要得到最好的资源,就是商路也是一样,他要占大头。

只是眼下,还没有一个合适的机会提出来罢了。

既然知晓倭国那边的金钱好赚,他自然不会给忠顺郡王等皇室宗亲,依靠外海贸易的便利迅速积累财富,然后势力飞速膨胀的机会。

最近这帮子宗室倒是相当活跃,竟然还提出了买断私盐份额的大胆想法,简直莫名其妙,难不成一干皇室王爷要光明正大贩卖私盐不成?

就算当今想要答应,内阁那帮老顽固也不可能答应啊!

他们之中,有几人的利益和盐商们搅混在一起,谁也不知道!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