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六百二十七章 钟繇,你隔壁有老王没有?

颍川钟氏说起来也是世家大族,虽然比不得荀氏、陈氏、郭氏、韩氏这种一流世家,但也算家境殷实,颇有名气。

作为世家子弟,钟繇自然是有才华的。少年时期其父便命他周游颍川及周边郡县,为的就是广交好友,打造人脉。

钟繇也不负众望,成功在颍川士族中打出了名气,甚至差点就上了当时的清议榜单。

虽然最终没能c位出道,但钟繇好歹举了孝廉,然后就迫不及待跑到京城当郎官去了。

有道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钟繇有了名声,自然想把它变现成为官职。

这个过程也很顺利,钟繇出任郎官后,没几年便被擢拔为大县县令,从此开始他的官宦生涯。

汉代做官的流程历来如此,先当郎官这种后备官员,随后外放出任地方,有了政绩之后,官也就越做越大。

等快达到二千石这个级别的时候,一般朝廷会征召入朝为京官。

不过京官的水很深,一般人把握不住。

但凡做在任数年,总有人被革职下狱,也有人就此终老,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步步高升。等再熬到在外放为官时,那可就成了真正的封疆大吏,要么一地郡守,要么是一州刺史。

钟繇少年时便是大县县令,这可是个秩千石的官职,足可见朝廷对他的重视。如不出意外,他便是那种能步步高升的人才。

那时的钟繇,不需别人多言,自己已经规划好了未来。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县令没两年,一场大病就把他击倒了。

身负重病,自然没办法继续当官,朝廷便免了他的官职。

可钟繇并没有因此气馁,病愈之后便待在雒阳,以图东山再起。蹉跎数年之后,他昔日的名气终于被人记起,从而受到三府征召担任廷尉正,也算九卿的副手。

终是黄天不负有心人,钟繇再次起复之后,却成功跳过了外任的阶段,转而在京为官,开始了他继续往上奋斗的进程。

正当钟繇向着肉眼可见的美好未来前进时,却突然梅开二度,又发生了一系列兔起鹘落的变故。

先是黄巾起义,后有何进掌权,而后董卓乱政,一系列的变故,使得朝廷时刻处于动乱飘摇之中。特别是董卓掌权的那段时间,就算三公也是说杀就杀,简直如屠猪狗一般!

彼时的钟繇只是个小角色,却因此侥幸躲过了董卓的屠刀,也算得上是因祸得福。之后天子西迁长安,李儒受林朝委托把持朝政。

虽然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但天下早已不是那个天下,钟繇的仕途永远没了希望。

以如今的局势,莫说自己还只是小小的黄门侍郎,便是被拜为三公,又有什么意义?

而此时的钟繇,也已年过四旬。

自知仕途无望,钟繇选择躺平,便整日躲在家里练习书法,直到张济登门拜访,要将他全家打包送给林朝的时候,钟繇还是一脸茫然。

得知是天子诏令将自己外放徐州后,钟繇忽然又开心起来。

如今群雄并起,最有实力的便是这位领徐州牧的刘太尉,而且今年又刚刚击败了四世三公的袁绍,可谓风头一时无两。

可以说当今天下能匡扶汉室者,便只有此人。

能改朝换代者,也是此人。

自己入徐州为官,也算是福非祸。

郯县城外的寒风依旧,但钟繇的心却一片火热,目光中更是带着渴望。

传闻刘玄德乃宽仁明主,麾下长史林子初有古君子之风,乃百代未有之才,更有荀彧、荀攸等王佐之才。

文若乃清雅君子,如今甘心效命徐州,想必此间必是众正盈朝,朝堂气氛也当是其乐融融。

不想自己年过四旬,居然又能老树发新芽,再次寻得仕途上的机会。

正当钟繇展望未来时,远远的就见到一个二十五六岁,身着玄色长袍的青年男子走出了城门,身后还跟着十多名护卫。

等男子走进了之后,旁边张济面色一凛,赶紧一路小跑过去,躬身下拜道:“末将参见长史!”

这一幕看得钟繇大为惊讶。

张济,你好歹也是位比九卿的重号将军,为何对此人如此谄媚?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张济所率领的将士见此,也都躬身下拜,神情极为恭敬,就像是理所当然的一样。

霎时间茫茫旷野上,就剩钟繇一人挺身而立,如鹤立鸡群一般。

林朝倒是也没见怪,挥手笑道:“张将军免礼吧。”

“谢长史!”

张济又是郑重一拱手,这才敢起身。

下一刻,林朝便把目光放到了钟繇身上,笑道:“在下林子初,阁下可是钟元常?”

闻言,钟繇神色一变,面露震撼之色。

传说中的太尉长史,助刘玄德起于微末,功高劳苦的林子初,居然如此年轻!

“见过林长史!”

钟繇赶紧拱手道。

林朝见此,却是神色一变,急忙瞅准了一个合适的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拉住了钟繇的手,趁机来了一波把臂同游。

“钟侍郎不必多礼,我主盼钟侍郎,犹如大旱盼甘霖啊!”

感受到手上传来的温度,耳中听着林朝的话,钟繇差点没感动哭了。

世人言林子初乃至诚君子,果不相欺也!

钟繇更咽道:“长史,下官受天子诏命前来辅佐太尉,凡下官力所能及之事,必然肝脑涂地,方不负太尉知遇之恩!”

“钟侍郎客气了,我主乃宽仁之主,素有匡扶天下之志,今得钟侍郎相助,大业可成矣!”

“长史谬赞,下官愧不敢当!”

两人又商业互吹了一番后,林朝忽然开口道:“钟侍郎,某有一问,却不知当不当讲?”

“长史有令,下官自当知无不言。”

此时的钟繇,被林朝感动得跟王八蛋似的,当即拍胸脯保证道。

“呵呵,倒也不是什么大事。”林朝笑道,“但不知钟侍郎家中或是临近,可有王姓人家?”

钟繇:???

“下官愚钝,不懂长史的意思。”

“呵呵,无事,无事,某不过随口一问,钟侍郎不必在意,走,且随某入城拜见玄德公!”

倒不是林朝有意拿钟繇开涮,只是这事实在有些蹊跷。

毕竟原本历史上,钟繇七十五岁才生下了幼子钟会!

七十五岁生子……这应该已经超过了人类的极限,而且还是这个时代,要说其中没有隔壁老王倾力相助,林朝是不信的。

嗯,钟会之母张昌蒲现在还没出生,这个问题恐怕得等到数十年后才能有答案了。

……

说实话,对于如今的徐州来说,钟繇不能说是毫无用处,最起码也是可有可无。

林朝之所以一再要求李儒把这家伙送过来,则是因为他有别的用处。

毕竟钟繇的书法,可以说是当世一绝,哪怕他如今书法并未大成,当世能在书法一道能胜过他的,也仅有蔡邕一人而已。

可蔡老头年纪大了,有些事情不便亲力亲为。

最重要的是,在数年之后,钟繇将正式超越蔡邕,成为历史纵向对比级别的书法宗师。

有些事儿太过重要,值得用当世最好的字迹来书写!

至于钟繇的职位,林朝也早就给他准备好了,让他去琅琊郡做个太守。此等秩二千石的高官,也算对得起他了。

随着内府五部的设立,徐州开始了高度集权的过程,原本属于郡守的权力被大大缩减。如不出意外,这个过程还将继续。

集权是必须的,因为要保证名为政权的机器高速运转,就必须得集权。

但集权不等于独裁,正如眼下的局面一般,政权全部集中于内府之中,监察之权全在都察院,军权都在军机府。

能凌驾于这三者之上,调动所有权力的,便只有刘备和林朝两人而已。

可这能说徐州独裁呢?

恐怕不能。

内府事事都要商议,都察院内部相互制衡,军机府素来表决为主,可以说是把权力最均匀的分布到每一个人手中,施展的时候又不会被掣肘。

确切来说,是把权力集中在了某一个部门之中,而非一个人手中。

以林朝的能力,目前能做到也就是这样了。

至于能以一人之力,调动所有权力的自己和刘备。

短时间内,林朝也只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而刘备手中之权……是林朝逐步帮他建立起来的,所以林朝打算等统一天下之后,再向刘备进谏。

最好的结果,便是能限制下一代皇帝手中的权力。

人治的时代,你不能奢求代代都是明君。

所以想要国祚绵延,君权是必须要削弱的,但又不可操之过急。

至于张济,在将钟繇的妻儿老小送来之后,并没有立刻离开,反而向林朝提出了一个要求——他想去羽山学宫参观一番。

听到这句话后,林朝着实是愣了一会。

你一个西凉武将,大字不识几个,居然想要参观学宫,这又是何苦来哉?

可张济却抱拳道:“长史,非是末将要参观学宫,只是临行前受军师所托,不敢不去,还请长史成全!”

好吧,果然是李儒那家伙的意思。

自从董卓死后,李儒整个人彻底没了寄托,如今肯帮林朝做事,全靠当初林朝对他的承诺,支撑着他继续苟活。

昔日雒阳皇宫之中,林朝直言李儒已经失败,难道就不想看看自己成功之日?

随后,林朝又表示自己会修建学宫,重现昔年百家争鸣的盛况。

而这其中,就包括了李儒家中一脉相传的法家学说。

如今羽山学宫已然落成,算是天下为数不多能牵动李儒心绪的东西了。

想着,林朝便笑道:“既是他的意思,张将军不妨随某前往学宫一观究竟。”

“多谢长史!”

张济连忙拜谢道。

“不必客气。”林朝挥了挥手,扭头向张郃说道,“俊乂,你且带钟侍郎入城安顿,某陪张将军去学宫走走。哦,对了,请伯渊前往学宫一趟。”

听到最后一句话时,张济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如果说李儒为了自己的信念而活,那他张济便是为了自己侄儿张绣,才肯听命于林朝。

叔侄二人数年未见,说不想念是不可能的。

“遵命!”

张郃抱拳应道,随即带着钟繇等人转身而去。

等一行人走后,张济又对林朝参拜道:“多谢长史让我叔侄相见!”

“不可客气,张将军为国尽忠,此乃某分所应为之事。”

林朝抬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示意边走边聊。

“说起来此次剿灭袁绍之战,伯渊拼死护卫玄德公,屡立功勋,最后更是冲阵斩将,击杀袁绍手下大将文丑,可谓居功至伟。虽说当不得头功,但封侯还是不成问题的。”

闻言,张济脸上喜色更盛,当即抱拳再拜道:“多谢长史栽培。”

“不必相谢,这都是伯渊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功劳,并非某徇私而为。”林朝笑道,“如此虎将若不能封侯拜将,恐怕世人将嘲笑我徐州薄待功臣。”

去学宫的路上,林朝又给张济讲述了这几年发生在张绣身上的事情,虽然琐碎,但这正是笼络张济的最好方式。

而张济则听得很是认真,生怕漏了半个字。

一直到了学宫门口时,林朝却发现张绣早就到了。

接到林朝的军令后,张郃即刻派麾下士卒前往军营通知张绣。听闻是林朝的命令,张绣丝毫不敢怠慢,当即纵马直奔学宫而去,却是比林朝和张济先到了片刻。

见到林朝后,张绣急忙走了过来,抱拳道:“参见监军!”

林朝指着张济对张绣笑道:“伯渊免礼,你看这是何人?”

闻言,张绣顺着林朝指的地方看去,下一刻却愣住了。

噗通!

张绣猛然跪倒在地,大声喊道:“叔父!”

面对数年未见的侄儿,张济眼角顿时红了,却强忍住情绪,低声斥责道:“还不快起来,长史当面,伯渊你怎可如此失礼!”

“唯!”

张绣连忙起身。

“张将军,伯渊,你叔侄二人许久未见,某倒是不便打扰。先行一步,你们稍后自行跟上便是。”

人家叔侄相聚,林朝不愿打搅,也不想看接下来的煽情戏码,便给他们留足了私人空间。

------题外话------

话说老于也不是很懂,虚岁七十五岁生子,这种事情有可能发生吗?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