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六百一十八章 泰山顶上的谶纬

这个三国很核理 第六百一十八章 泰山顶上的谶纬

作者:于秋陨S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4: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有人死,就得有人活,林朝总不能一棍子打翻所有世家。

只要他们肯接受世家百姓一体交租的新政,他们的死活对于林朝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甚至其中的有才之人,还是可以任用的。

最典型的,便是昨日在政务堂当场反水,背刺世家的急先锋陆骏,这家伙就没有在发配徙边的名单上。

究其原因,陆氏是吴郡大族,虽然人丁一直不怎么兴旺,但势力财富可一点都不次于河内司马氏,以及太原王氏这种级别的世家。

而现在的吴郡,更是属于没人管控的状态。

陆骏之所有千里迢迢赶来徐州,无非是见刘备击败了袁绍、曹操,大有一统天下之势,所以提前下注。

只是他在郯县并无关系,为了能够占据一席之地,便与王允达成了合作。

从利益结构上来说,他压根没有必要站在林朝的对立面,只是被裹挟的一员而已。

当然,除了他及时倒戈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的长子是陆逊。

出生于光和五年的陆逊,如今正好十岁,仅仅比诸葛亮小了两岁而已,若悉心培养一番,将来必能能成为徐州集团下一代的中流砥柱。

世间大多是儿子继承老爹的遗泽,如今陆骏却沾了儿子的光,倒也罕见。

除了陆骏之外,还有些和他境遇差不多的人才,林朝也没有选择铲除。

比如河东贾氏的贾逵。此番外放赈灾,由贾逵负责的郡县,可谓是把抚民以生这四个字做到了极致,连崔琰都对其赞不绝口。

而根据金牌卧底羊衜传来的情报,贾逵本人对那些世家并不感冒,之所以选择依附,只是想借机跻身徐州政坛,从而建功立业。

既有能耐,又肯办实事,这种人自然可以留用。

比如太原郭氏的郭缊,颍川杜氏的杜袭,山阳李氏的李乾、李典等人,情况大致与贾逵类似,便也都免去了一死,留下任用。

至于颍川陈氏的陈群,从一开始就是就荀彧的人,性质和羊衜类似,都是卧底在世家中的暗棋。

荀彧虽然是谦谦君子,但不代表他是傻子,自然从一开始就想好了如何反制。但随着林朝的计划一步步施展,这枚暗子也就没有用上。

至于这些人的处置……

庭院中,以贾逵为首的一众世家全都默然无语,等待着林朝的判决。

而书房中,林朝正在与田丰、崔琰等人商讨着新政之事。

崔琰开口道:“子初,内府今早便下发了政令。但某以为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当徐徐图之。”

“如何徐徐图之?”

“自然是一郡一郡的推行,先在徐州境内选几个郡国推行,若有成效,再逐渐扩散至兖州、冀州,最后才是青州。”

闻言,林朝点了点头。

“师兄此言,倒是老成谋国之言。既如此,那便先在东海、琅琊、下邳三郡推行。负责推行新政之人选,你们可有眉目?”

崔琰答道:“都察院此番以右都御史臧子源为首,再加派十二名侍御史,全程负责监督此事。”

田丰也答道:“户部人手不多,但也能派出五十名官吏负责此事。”

新政是个大工程,就算是这种阵容,林朝还觉得有些不够,不过先在三郡之内施行,倒也应该能完成任务。

想着,林朝便看向了旁边的陈登与辛毗,开口笑道:“元龙,贾文和如今未归,此番便由你统领顺天府,一并促成此事,某会派佐治辅助你成事。”

“遵命!”

陈登和辛毗连忙拱手应道。

说着林朝站了起来,冲众人笑道:“至于具体事务,除了户部与都察院之外,门外的那些人,倒是不妨当做一柄利刃。”

闻言,田丰不禁笑骂道:“林子初,你倒是阴损得紧!”

林朝摊手道:“元皓可莫要胡言乱语,某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子义,你去告诉外面那些人,想要活命,便去各地给某推行新政。若做得好,不仅前番之事一笔勾销,今后更能得到重用!”

“唯!”

太史慈赶紧抱拳道。

等太史慈走后,林朝做了个总结:“诸位若无异议,此事就这么定了吧。”

闻言,众人都点了点头。

让外面的世家当炮灰,得罪人的事情他们来干,户部官吏负责登记在册,都察院负责监督,顺天府负责鼓动百姓,引导民心。

最后,对于那些敬酒不吃吃罚酒的世家豪族,锦衣卫也能混进百姓中,负责带头冲锋。

这一套组合拳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必然能将反对新政者打如万劫不复之地。

就在林朝等人敲定细节的同时,院中的世家终于等来了书房中的审判。

听懂了林朝的意思之后,一众世家顿时松了口气。

林子初让他们下手干黑活,就等于让他们纳个投名状。至于最后能否成功洗白,还要看这次活干得怎么样。

无论如何,性命总算是保住了。

“谨遵长史之命!”

院中众人拱手应道。

又是一阵商谈之后,见林朝也没有请他们留下吃饭的意思,众人便陆续散去,只有陈登留了下来。

见左右无人后,陈登这才开口笑道:“长史,前番您所言学宫之事,下官已有了眉目。”

闻言,林朝顿时来了兴趣:“哦,元龙速速说来。”

林朝的招生计划,底线是两万人,前番陈登寻访四州,最终也只弄来了一万学子,特别是女学生竟连一百个也没有,对此林朝大为不满,命令他继续招收。

“长史,眼下学宫还缺一万学子,但如今城内外足有**万流民,下官以为,这其中是否可以招收一些……”

“不错,元龙此言大善!”

林朝目光一亮,脸上浮现了一丝喜色。

自己怎么忘了这茬!

城内外的流民中,可是有着众多的生源。

而且这些流民出身底层,完全可以放心的培养,他们对徐州的归属感极强,将来任用起来也能放心不少。

至于缺的那一千名女学生,也可以从这批流民里面挑选。

“好,明日某便派人去百姓中招收学子,如若成功,元龙可为此次建设学宫之首功!”

眼看让人头疼的生源问题得到解决,林朝自然不吝啬对陈登的溢美之词。

陈登谦虚道:“此乃长史明断,下官不敢居功!”

“不必如此客套,某向来赏罚分明。这份功劳先给你记着,等玄德公归来大封群臣时,某必然替你请功!”

陈登赶紧拱手道:“多谢长史提携!”

……

泰山郡,奉高县。

泰山的海拔其实并不算高,只有一千五百米多一点,比之华夏大地上的许多名山都矮了不少。

但在这个时代,泰山在世人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更是有着精神层面的意涵,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山!

而泰山封禅之礼,自远古时期便一直有传说留存。

昔年孔子曾登泰山,孜孜追寻古之帝王封禅的痕迹,只可惜未有所获,于是传说就终究只是传说。

而真正给泰山赋予了最高神圣意义的事件,还要数秦始皇二十八年的封禅泰山。

始皇帝统一天下后,自认功盖三皇五帝,便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创造出了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称呼,并一直流传至两汉。

以始皇帝之气势,听闻泰山乃天下第一山后,又岂能不登临绝顶?

所以嬴政便在在位第二十八年之时,举行了一次泰山封禅。

可泰山封禅的传说由来以久,礼仪也就愈加繁多。

秦朝以法家治国,对礼仪方面不怎么懂。于是始皇帝大手一挥,便召集了近百位饱读经书的儒家博士,来负责封禅泰山的礼仪细节。

可孔子死后,儒分为八。

这八脉传人众说纷纭,各有道理,并不能讨论出一套统一且值得其他人信服的礼节。

始皇帝被这群人吵吵烦了之后,又是大手一挥,让他们都闭嘴。

朕受命于天,又何必听你们这些腐儒之言!

于是,始皇帝不纳儒家之言,自己创造出了一个封禅泰山的规格。

儒家一看,顿时急了。

就算你是皇帝,也不能不按套路出牌吧!

可秦法森严,他们不敢明着反对,便只能在私下议论。

好巧不巧的是,秦始皇的这次封禅并不顺利,在登山的时候突遇暴雨。

也就是说,整场封禅的礼仪并没能如期举行。

然后儒家就有话说了,大概意思就是秦始皇的德行不够,礼仪不恭,所以泰山拒绝了他的封禅。

当然,这些嘴贱的人后来也付出了代价,并引出了后续焚书坑儒等一系列的事件……

后来汉朝建立,汉武帝又举行了一次封禅。

朕身为天子,自然要站在泰山顶上这个离天最近的地方!

这次封禅可谓非常成功,也是意义最重大的一次。

此后数百年间,汉人便一直将泰山封禅视为最高规格的祭祀,并且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非有功之帝王,不可封禅!

刘备如今只是太尉而已,自然也没有封禅的资格。在郭嘉的忽悠下登上泰山后,便进行了一番祭祀。

礼仪完毕后,刘备负手而立,望着脚下的苍茫云海,一时间胸中竟爆发出了一股豪情。

只听他感叹道:“昔年孔子等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今日,某总算明白了当年先贤的心境。”

脚下的风景不同,人的心胸自然也就变得不同。

听到刘备感慨,郭嘉刚要搭话,却忽然看到刘备脸上满是自矜的笑容,望向自己的眼神中竟满怀期待。

快,快夸我!

无奈,郭嘉只得拱手道:“主公博学多才,嘉佩服!”

“哈哈哈哈……”

刘备显摆的**终于得到了满足,不禁仰天大笑,同时大袖一挥道:“这也没什么,某这些日子一直在用功读书,偶有所感而已,奉孝不必如此。”

郭嘉只得再拱手道:“主公如此好学,实乃徐州之幸,大汉之幸!”

贾文和那狗东西去哪了,赶紧来救场啊,某快受不了了!

主公,您这无耻的嘴脸,不会也是受他林子初影响吧。

“某不过观其大略而已,当不得奉孝如此夸赞……”

刘备又一摆手谦虚道,但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灿烂。

尽情装逼的时光总是过得快,郭嘉又附和了几声之后,刘备的心情更加舒畅了,当场从腰间解下随身携带的美酒,邀请郭嘉一起喝了起来。

这下郭嘉也开心了,当场就喝了一大口,作为对自己违心拍了半天马屁的补偿。

至于贾诩何在……毕竟总要有人干活吧。

早在登山之前,郭嘉便和贾诩商议了一番。

为了取信于刘备,林朝埋下去的那块石碑,绝对不能由二人引导着刘备本人发现。

最好选一个看上去憨厚老实,绝对不可能说谎之人,然后在偶然间发现了这块石碑,如此刘备才会深信不疑。

那谁来充当这个老实人?

自然**韦莫属。

所以祭祀完毕之后,郭嘉便勾引刘备来到崖边观看云海。至于典韦,此时还在令人收拾祭祀的首尾呢。

毕竟一群人总要吃喝拉撒,由此产生的垃圾典韦本打算置之不理,可贾诩却摇了摇头,专门走上来冲典韦严肃道:

“典将军,泰山之巅是何等神圣之地,主公在此祭祀天地,又是何等壮举。倘若咱们将这些污秽腌臜之物遗落于此,时间一久,便腐烂生臭,如此便是在玷污泰山,恐上苍震怒。”

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典韦虽然听不懂,但丝毫不影响他大受震撼,尤其是‘恐上苍震怒’这句话,更是让典韦惶恐不已。

“那该如何处置,还请先生教我。”典韦赶紧抱拳请教道。

贾诩捻了捻胡须笑道:“此事倒也简单,挖个坑埋了就是。”

“先生此言大善!”

典韦顿时恍然大悟,当场便令手下挖矿,准备掩埋垃圾。

可没挖多久,一个士卒便感觉铲到了一桩硬物,继而便是一阵金石相撞之音传出。

“将军,下有硬物!”

这里毕竟是泰山之巅,士卒不敢擅动,便马上禀告典韦。

典韦当然也听到了这阵声响,但同样不敢轻举妄动,在征求了贾诩的意见后,便命人继续小心开挖,想看看地下的硬物到底是什么东西。

而此时,郭嘉也掐算好了时间,将刘备忽悠了回来。

了解了情况之后,刘备顿时也有些好奇,当即站在旁边观看士卒继续挖东西。

士卒们小心翼翼的,沿着方才传出声响的位置继续开挖。

不多时,便有一块斑驳的石碑映入了众人的眼帘,上面隐约有字迹浮现。

见此,刘备神色猛地一变!

郭嘉见状,马上大喊道:“小心开挖,莫要损伤了石碑。”

士卒们继续挖,没多久便将完整的石碑挖了出来。

只是看到这石碑之后,刘备脸上的神情顿时变得更加凝重。

但见石碑上赫然刻着几句谶言:

燕赵之中,五行之侧;

栋梁之臣,攻伐必克;

挽天忠义,千秋气魄;

东临三水,中有一德;

三兴汉家,国祚延泽;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