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六百一十三章 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第二日。

崔琰回到郯县之后第一次参与内府会议,整个过程却一言不发,静静听着回来的内府成员汇报此次赈济百姓的成果。

用了多少钱粮,赈济了多少百姓,如今三州的民生情况如何,这些散碎却又重要的工作,荀彧都事无巨细,一一询问,随后便记录在案,封存了起来,留待以后方便查阅。

梳理完这些细节之后,都察院左都御史崔钧起身,向刑部递交了一份此次赈灾玩忽职守,以及贪墨钱粮的官员名单。

虽然此次出动赈灾的阵容浩大,并且由都察院在侧监督,但人心终究是贪婪的,依旧有人顶风作案,最后被都察院当场抓获。

但都察院只有监察之权,并无审判的权利,所以还是要递交刑部审查定罪。

关于刑罚方面,林朝当初实施新政时,曾设立了一套对应的处罚机制,后来经过这几年的增补,已经趋于完善,倒是不必担心无法可依。

沮授接过这份名单之后,便立即下令彻查。

又是一通忙碌之后,时间便已经来到了晌午。荀彧看了看天色,正准备宣布下班的时候,一直没有开口的崔琰却在此时站了起来。

只见崔琰长长呼了一口气,随后极为郑重地正了正衣冠,再抬起头来时,眼神已经充满了坚毅。

“诸位,某此行冀州,所到之处皆白骨累累,所见之民皆面有菜色,所闻之声皆嚎哭哀泣。浩荡阴阳间,尽是天地不仁之回响。腐草荧光处,死生皆仰天心之浩荡!

我等忝为官吏,自该助主公代天牧民,理应上匡社稷,下扶苍生。如今治下百姓皆无处安身,无以为家,无衣蔽体,无食果腹,惶惶不可终日,碌碌难辨东西,此皆我等之过也!”

任何政策的实施,都要用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作为开头。

但崔琰这番话,乃是他此行的真实见闻,说出来自是言辞恳切,很能引起内府众人的共鸣。

闻言,政务堂众人皆面露悲悯,沉默不言。

荀彧先是叹息一声,继而开口道:“季珪,有话不妨直言。主公素来仁政爱民,以百姓之心为心,但凡有能造福苍生之策,便可知无不言。”

崔琰朗声道:“昔年初入徐州时,林长史便有言,一切当抚民以生。今日某有一策,可使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惠及天下苍生。”

铺垫了这么久,崔琰这才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荀彧顿时来了兴趣,开口问道:“是何良策,季珪但说无妨!”

“清查人口,丈量土地,分发田地,改革税制!”

崔琰口中言辞分明,字字珠玑。

可此言一出,政务堂中顿时炸开了锅!

这也太惊人了!

他们本以为崔琰有什么好主意,谁知他竟然敢朝这四个方面下手!

好家伙,这是要变法啊!

自古以来,一个王朝的根本,就是土地人口。

而一个王朝要想存续下去,依靠的就是赋税。

崔琰方才说得四个方面,竟然全都囊括在内,说这不是变法谁信?

自古变法者,皆黯然落幕,惨淡收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你崔季珪又何来的勇气?

再者,以你的分量和官职,好像也不足以支撑一场变法吧!

除非……他崔季珪只是个马前卒,背后还有人支持。

那这个人的身份,已经呼之欲出了。

一时间,政务堂众人立即嗅出了一场腥风血雨的味道。

林子初这是要玩一场大的啊!

不仅众人震惊,就连荀彧也被吓了一跳,赶紧开口道:“季珪,此事事关重大,等主公归来之后再做商议不迟。”

别说了,再说事情就严重了。

正如潘多拉魔盒一样,不打开自然相安无事,大家也不会把注意力放到它的身上。

可一旦打开,局面再无可挽回。

对于荀彧的劝阻,崔琰却冷笑一声,继续开口道:“荀长史,政务堂议事,向来是各抒己见,难不成今日却要破例?”

“这……”

荀彧一时语塞,同时有些气恼的看了崔琰一眼。

某这可是在救你!

有想息事宁人的,就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

田丰立刻站了出来,大声笑道:“若有良策,崔御史不妨直言,这内府从来就不是谁的一言堂。”

赶紧说,我挺你!

田丰头铁,崔琰清正,两人本来关系就不错。如今崔琰更像是有备而来,田丰又岂能不响应一番。

崔琰冲田丰点头表示感谢,然后继续说道:“某以为,使都察院联合户部,派出官吏前去丈量各州土地田亩,并确立其归属。同时清查人口,发放过所户帖。对于那些没有登记在案的人口,也要重新登记,且一并发放田地。”

所谓过所户帖,正是这个时代的身份证,但只是临时性质的证明。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个时代百姓极少有背井离乡的,流动性极差,只有在需要出城办事时,才会前往乡里取得过所户帖。

但这些年战乱频发,这种临时性的身份证早已失去了应有的效力。

所以崔琰建议在清查人口的同时,给每一个人都发放户贴,属性从临时变为常设。

此言一出,堂中众人顿时不淡定了。

尤其是那些世家众人,全都心神巨震,望向崔琰的目光中,已然充斥着三分杀意。

甚至有些徐州集团的官员,面色也有些不自然。

崔琰这招,可谓是无差别攻击,对在场众人都下了狠手,连他自己都没放过。

先说清查人口,这本是见好事,可以清楚治下的百姓人数。

可如今时逢乱世,无论是那些发展了一两百年的世家大族,还是徐州这些新晋贵族,哪家没有藏匿一些人口?

这个时代流行养士,宾客部曲的多寡,往往能象征个人和家族的声望地位。

而这些宾客部曲,正是藏匿的人口。

还有更多的,则是那些因活不下去而依附于世家豪族的流民。真要开始清查人口,这个盖子可就捂不住了。

那些没有卖身为奴,却依附于世家大族的流民,势必要重新安置,那些大家族没了这些人口,如何耕种手中大量的田地?

如此一来,损失不可谓不惨重。

可即便是如此大的损失,相比于第二条也是小巫见大巫。

这个时代纵然是官员,也是要缴纳田租的,只是能免一部分而已。超出了减免的那部分,仍要缴纳田租。

那些世家大族虽然代代簪缨,但家族中也只有数人在朝为官而已。比起他们一两百年来兼并的田产,那点免税额度估计连百分之一都达不到。

真要重新丈量土地,这些世家每年要上缴的钱粮,估计要翻一百倍都不止!

不只是世家,就算是这些徐州新贵,手中的田地也是在每年增多的。

原本只要交一块钱,可若任由崔琰推行这一策,以后每年就要交几十甚至上百块。

从自己兜里大把掏钱上交朝廷,这谁肯啊。

自古断人财路,等于杀人父母!

所以提出这条策略的崔琰,自然也就成了众人心中杀之而后快的对象。

这算什么良策,这简直是拿着刀子往自己身上割肉!

崔季珪此人,绝不能留!

相比于前两条政策,第三条分发土地,只能算是一个补充条款,促使世家掌控的人口快速流失。

那些肯依附于世家的百姓,大多数都是因遇到灾年而无法纳税,才不得已而为之。若是给他们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百姓肯定会选择自己种田,而不会继续为世家卖命。

崔琰这前三策,正可谓是三把利刃,刀刀刺进世家大族的要害!

饶是如此,也还是不够。

就在众人都议论纷纷之时,田丰却笑得很开心,继续开口问道:“崔御史这前三策,可谓老成谋国之言,只是不知这第四策改革税制,又该如何改?”

闻言,众人当即对田丰怒目而视,连他也一并恨上了。

看热闹不嫌事大是吧!

崔琰答道:“某以为,当取缔算赋、口赋,转而增加田租。依托屯田之法,百姓田租十税五而不交赋!”

这句话,等于崔琰最后的致命一击,直接刺在了一众世家大族的心脏上!

汉初之时,田租十五税一,后来文帝改革,又减田租之半,也就变成了三十税一。

依照比例来算,三十分之一的田租并不算高,甚至是很低。百姓产粮三十石,却只要上交一石粮食,可以说是相当的轻徭薄赋。

但百姓的生活变好了吗?

并没有!

究其原因,赋税二字还是赋在前,税在后。

这里的赋,指的是人头税。

年岁十四以下者,每年交口赋二十五钱,成年男女,每年则要交一百二十钱。

今年丰收,交完田租交赋税,百姓尚有果腹之粮。

可若明年遇上天灾,田里颗粒无收,田租是不用交了,但人头税却依然免不了,少一分都不行!

依照每年上交的所有赋税来计算,人头税占比几乎达到了赋税总额百分之九十以上!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流民的存在。

灾年百姓自己都吃不饱,哪有钱交算赋口赋?

那就只能扔了土地跑路,但人总不能不吃饭,迫于无奈之下,便只能卖身给世家大族,求个苟活。

从这方面来看,世家大族之所以能如此快速的兼并土地、吸纳人口,人头税这项政策,也算是功不可没。

世家吸纳了大量的土地,藏匿了大量的人口,却只交田租而不交赋税。时间一长,世家越发强大,朝廷愈发空虚,改朝换代也就不稀奇了。

这波,等于朝廷自己把自己给玩死了。

因此人头税这东西,在林朝看来就是乱政,甚至是天下积弊的根源!

若不废除,就算自己能扫平天下,世间也难有超过五十年之盛世。

而崔琰此策,直接把原本的人头税加在了田租上面。如此一来,大家按田亩交税,谁的土地多,谁的财富多,谁交的税也就更多,相对也就公平了许多。

你们这些世家想兼并土地?

尽管继续!

反正交税是少不了的。

百姓一亩地交多少,你们这些人也得给我交多少,少一个子都不行。

所以崔琰此言一出,原本就炸开了锅的政务堂,变得更加喧闹了。

如果说前三策是绑缚住了世家的手脚,那这最后一策,才是真正的致命一刀!

于此同时,田丰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之色。

怪不得前几日林子初问某屯田之成效,原来是早有预谋。

心中如此想着,他扫视一周,将堂中众人焦急愤怒的神情看完后,嘴角却又露出一丝冷笑。

林子初素来手段卑劣,但却不得不承认,真的很有效。

对付这些世家,就算把他们全部杀光也没用。杀了一茬,还会再长出来一茬。想要一劳永逸,还得从根源上动刀子。

只是如此釜底抽薪之策,必然会遭遇所有世家的强烈抵抗,哪怕豁出性命也要跟你拼到底。

所以这一刀能不能砍下去,还有待商榷。

可此时王允的心,却已经沉到了谷底。

到了这时候,他才恍然惊悟。

原来林子初之前一直退让,等得就是这一刻!

之前新纸事件,王允以为林朝是要用一两代人的时间,来慢慢削弱世家。

而后学宫事件,王允以为林朝是要在十数年内,挖空世家的根基。

今天他才终于明白,莫说一两代人十数年内,便是一年他林子初也不想等!

只要这条政令被实施下去,世家之衰落,顷刻间就成了定局,并且再也无可挽回。

不,他绝不能允许这种局面出现!

所以下一刻王允便站了起来,大声驳斥道:“崔御史所言,乃误国误民之言,诸位万不可听信之!”

王允话音落下后,司马防也站起来附和道:“不错,百姓原本三十税一,自可安居乐业。如今崔御史却要改成十税五,难不成要逼得百姓卖儿卖女。倘若激起民变,崔御史罪莫大焉!”

为了阻止崔琰推行这四策,两个平日里极少发表意见的老家伙,此刻竟赤膊上阵,率先发动了反击。

而且张口闭口,皆是以百姓为借口,倒显得极为嘲讽。

“王尚书和司马尚书所言在理,三十税一乃是施行了数百年之国法,又岂能轻易更改。贸然变动,必然引得百姓竞相反对,届时你崔季珪万死难恕其罪!”

又一位世家官员站起来说道,甚至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崔琰。

紧接着,又是一大批世家官员站起来反对。

言谈举止中,已经不满足于阻止新政推行,更有要置崔琰于死地的意思。

见这么多人齐声反对,荀彧不由苦笑一声。

自崔琰说出这四策之时,他就预料到了这个局面。

当然,也不是没人支持崔琰。

田丰、荀谌、沮授三人第一时间就站了出来,表示支持新政。同样隶属于都察院的崔钧和臧洪,也跟着表态支持。

可剩下的一些徐州系官员,却选择了沉默。

毕竟没有人愿意主动割肉,他们这么做也在情理之中。

眼看双方即将展开唇枪舌战,且颇有不死不休的意味,荀彧只好站出来打圆场。

“诸位莫急,此事事关重大,且容后再议,容后再议!”

政务堂中近半数人反对新政,此事便只好不了了之。

对于这个结果,崔琰却丝毫不失望,甚至全程含笑观之。

只是下了值之后,以荀彧为首的内府要员,包括荀谌、沮授、田丰、崔琰甚至是崔钧、臧洪等人,都齐刷刷的来到林府门前。

此时天色渐晚,空中再度飘起了零零散散的雪花。

林府的大门被打开后,露面的仍是福叔那张万年不变的笑脸。

“诸公,家主有请!”

田丰忽然嗤笑一声,开口道:“诸位,看来林子初早就算到了咱们会来。”

其他人脸上的神情,却没有他这般轻松,尤其是为首的荀彧,闻言后叹息一声,便大步向府中走去。

而此时的书房中,林朝坐在主位,左右下首分别坐着辛毗和赵云。

等众人推门而入时,正赶上三人密谈结束,赵云和辛毗起身告辞而去。

两人走后,林朝看了看身上沾着雪花的众人,不禁开口笑道:“诸位今日竟有如此闲情雅致,居然都来了某这里,难道想蹭饭不成?”

说着,林朝一挥袖,示意福叔奉上茶水。

众人落座完毕后,却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有说话

原本憋了一肚子的话,可真等见到了林朝,却又无从说起了。

良久,还是荀彧率先苦笑道:“子初,你这次玩得有点大。”

“不大,一点都不大,大的还在后面呢。”

林朝摇头笑道,目光已经望向了远方,像是能隔着房门透视到千里之外的场景一般。

与此同时,郯县城中安置百姓之地。

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空中的小雪继续飘落。

纵然如此,却有近万百姓在营地中聚集,有些甚至已经点起了火把。

而在这些百姓的中间,却有几个人大声演讲。

因过于激动,这几人早已面红耳赤,声音嘶哑。

“各位,今日州府议事,有一位大官提出要给咱们分地,无论男女老幼,每人三十亩!等明年开春就开始分发!”

此言一出,围观的百姓顿时沸腾了,皆面露喜色。

土地是立身之本,是他们的命根子。

如今他们已经成了流民,原本的土地早已荒废。官府肯再将土地分发给他们,这种好事可是做梦都不敢想。

人都有从众心理,莫说这个时代的百姓,就算是后世的高学历人才也是如此。

人一多,就容易被情绪掌控,便没了理性的存身之地。

这两天刚吃上饱饭,又听说了分地这件天大的好事,一时间百姓心中只剩下了欢喜,哪还管消息的来源和真实性。

一片喧闹过后,人群中便有人开口向中间的几人问道:“你说的是真是假,俺可从来没听说这样的好事!”

“自然是真的,骗你我能有什么好处!”

见到有人质疑,之前开口的那人满脸不喜道:“如今的州府,和往年可是大不一样。放在往年遇到了天灾,像咱们这样在泥地里打滚的人,州府可会看你一眼?

但今年不一样,州府不禁肯让咱们进城,更是给了咱们活命的口粮。我骗你,肚子里的饭食可不会骗你!”

被一通反驳之后,之前开口质疑的人被怼得面红耳赤,满脸羞愧的反省去了。

中间那人继续大声喊道:“为什么今年和往年不一样,是因为如今的州府,乃是当朝太尉,刘公玄德在治理。玄德公此人宽仁大度,爱民如子,纵然今年打仗最危急的时候,玄德公却亲临城头,亲自与敌交战,哪怕贼军势大,鏖战道最后一刻,玄德公也誓死守护咱们,没让贼寇入城。

如此仁爱之主,肯发给咱们田地又有什么稀奇的!

而今日那位官员,正是一直追随在玄德公身边之人,日日被玄德公以仁义之道教化,成为好官也是理所当然的。”

此言一出,围观百姓的情绪顿时被点燃了,口中大呼玄德公仁义!

等这一阵情绪过去之后,中间那人却面色忽的一变,愤怒大叫道:“玄德公想发给咱们土地,却有人不愿意,所以此事并未施行!”

“为什么?”

当即有百姓大叫道。

一直没希望,人也就无所谓了。但刚看到希望,却又瞬间绝望,这种落差感是所有人都不能接受的。

所以,百姓们又一次被点燃了,只不过这次是愤怒的情绪。

“你方才说玄德公爱民如子,又怎么不许手下官员给俺们发地?”

“就是就是,州府官员还敢不听玄德公的话不成?”

一顿七嘴八舌的反问,直接问出了百姓心中想问却又不敢问的话。

中间那人大声道:“大家静一静,静一静!玄德公如今正在青州征战,对于郯县发生的事情,肯定是不知道的。那些贪官污吏眼看玄德公不在,就开始阴奉阳违,不想把田地分给咱们。”

此言一出,围观的近万百姓都沉默了。

虽然很无奈,但民不与官斗是这个时代的常识,他们又能如何?

但一想本该属于自己的田地,却被某些人把控在手中,心中难免痛苦万分。

沉默的气氛持续了片刻后,中间那人却又大声道:“各位,咱们不能忍气吞声,总要讨个公道回来!”

“怎么讨?”

人群中有人问道。

“去闹,去质问他们!某知道是哪些官员不肯分发田地给咱们,也恰好知道他们的府邸在何处,是个带把的,就随某前去讨个说法!”

闻言,百姓皆有意动,却终究不敢应声。

随后便有声音在人群中响起:“若是上面追究下来,断了咱们的粮食,那可怎么办?”

“怎么追究,凭什么追究!没有田地,就算州府肯接济咱们,等到明年开春咱们吃什么?到时候还不是要被饿死!

与其被饿死,还不如去讨个说法。有道是法不责众,更何况玄德公一向爱民如子,绝不会因此惩处咱们。”

这时代的百姓本就尚武,又见此人言之凿凿,再加上徐州这两年的确对百姓极为宽仁,胸中还有着土地被夺走的-愤懑……

种种条件的加持下,百姓的畏惧暂时被压了下来。

取而代之的,便是滔天怒火。

“好,俺跟你去,誓要向这些狗官讨个公道!”

“某也去!”

“算某一个!”

“同去,同去!”

畏惧被压制,怒火被点燃,下一刻便化作无可匹敌的力量,涌向了城内。

……

暗处,辛毗和张郃见到这群情激奋的一幕后,嘴角顿时露出了笑容。

“张将军好手段!”

辛毗冲张郃竖起了大拇指,笑着开口夸赞道。

“先生过奖了,末将哪有如此智慧,这一切都是监军传授之法。”

辛毗笑道:“即便是长史亲自传授,张将军能施展成这般模样,也足可见将军确有大将之才。

此番百姓一动,大势成矣!”

------题外话------

这章干货有点多,分析了古代王朝灭亡的根源,希望大家不会嫌干。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