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六百零四章 图穷匕现

这个三国很核理 第六百零四章 图穷匕现

作者:于秋陨S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4: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暗巷中。

王凌望着甄府门前的阵仗,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冷笑。

“这甄俨倒是有些急智,知道提前调了些兵卒来保护自己,不然此刻早已身首异处。”

旁边的司马朗倒是微微皱了皱眉头,开口道:“彦云兄,使读书人威逼甄氏,迫他交出制造新纸之权即可,又何必取其性命,他毕竟是林子初的内兄。我等初来乍到,眼下根基未稳,若是惹怒了林子初,恐怕不好收场……”

“他林子初又非洪水猛兽,伯达兄为何如妇人一般胆小!”

“非是某胆怯,实在是林子初历来行事,手段变幻莫测,并非好相与之辈。”

“那是因为他之前没有遇到某!”

王凌满脸不屑道:“世人皆言他林子初有神鬼莫测之能,但某自入徐州以来所见所闻,却是名不副实,足可见天下虚名之辈何其多也。再者,他安喜林氏此前汲汲无名,林子初不过是更早追随刘玄德,才侥幸窃居高位,其人胸无良谋,可谓碌碌小人矣。”

见王凌如此狂傲,司马朗摇头叹息道:“彦云兄,还是莫要小觑天下英雄,林子初久负盛名,又岂能没有些手段。”

“哼,有手段尽管使出来便是!”王凌冷笑道,“此番某不仅要威逼甄氏,更要将甄俨当街诛杀,先断他林子初一臂再说,看他能奈我何。有本事便将这些读书人全部砍杀,便等若自绝于天下士子面前。”

这番话说得言之凿凿,掷地有声,连司马朗都被震惊了。

他震惊的是,王凌何来的勇气敢如此狂妄。

此人如此不知进退,恐怕终将有祸。

司马朗心中感叹一声,却是没有再言语。

政治诉求,向来是达成目的就好,可王凌张口闭口都是对林朝的仇视。如此感情用事,司马朗自然有些看不上他。

而此刻的甄府门前,言语的冲突终究达到了顶点。

甄俨争辩到声嘶力竭,却始终不可能说服一群来找茬的人,遂不再言语,只令三百士卒将自己团团围住,以防这些人暴起冲向自己。

可这些读书人的目的就是甄俨本人,又岂会因为有三百士卒保护就善罢甘休。

心中一旦种下了有恃无恐的种子,人就容易肆无忌惮。

正如眼下一般,人群中不知谁一声高喝,一众读书人竟真敢手持利刃冲了上去,就要当街砍杀甄俨。

至于甄俨身边的三百士卒,根本就没被他们放在眼里,他们也不认为这些大头兵敢真的出手伤害自己。

一群匹夫而已,难道还敢对自己等人动手不成?

只可惜,他们的如意算盘终究没能打响。

林朝的调令一出,军机府给甄俨安排的护卫,皆是真正的军中精锐。

他们收到的命令是保护甄俨,那眼前这些冲上来想杀甄俨的读书人,就是他们的敌人。

对于已经出手的敌人,他们的应对策略只有一个字。

杀!

利刃出鞘,人头落地!

率先冲上前的几个读书人还没来得及反应,便已经身首异处。

人头顺着台阶滚落,鲜血瞬间浸染了脚下的大地。

这些读书人见士卒真敢拔剑杀人,心中又是惊惧,又是愤怒。

恰逢此时,人群中又响起了几道声音。

“跟他们拼了,杀上去!”

顿时,愤怒压过了惊惧,一众读书人手持利刃冲了上去。

但这三百士卒皆久经沙场,又哪里会怕,当即不退反进,与读书人厮杀在了一起。

一场流血冲突,就此展开。

双方开打不到一刻钟的时间,这群读书人被杀得节节败退,地上人头滚滚,眼看即将撑不住之时,后方却响起了一声高喝。

“住手,通通住手!”

关键时刻,荀彧终于率军赶到。

可此时双方已经杀红了眼,哪有人会听他的。

“住手,再不住手者,立斩不饶!”

赵云拔剑在手,同时一声暴喝,声音比荀彧之前的呼喊大了好几倍,清晰传入了在场每个人的耳中。

厮杀双方这才反应过来,扭头看着荀彧已经他身后赵云带领的数千兵马,这才默默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可此时地上的尸首,已经不下于一百具,鲜血顺着街道流淌,一直蔓延到了荀彧脚下。

望见这一幕,就算以荀彧的修养,也被气得面色铁青,浑身颤抖,整个人眼中满是杀意。

这里可是郯县,徐州的政治中心,今日却数百人当街械斗,而且还死了这么多人……

一念及此,荀彧便止不住心中的愤怒。

那些世家,果真该死!

荀彧一指面前械斗的双方,冷声道:“子龙将军,将这些人全部带下去,留待刑部一一审讯!”

“遵命!”

赵云抱拳应命,随后便令士卒将其全部拿下。

这次双方都没有再抵抗,而是乖乖被赵云麾下的士卒捆绑带走。

至于甄俨,虽然是苦主,但也要跟着走一遭刑部大狱。只是免去了绑缚之苦,由妹夫赵云亲自带走,享受了一把vip的待遇。

闹事的双方虽然抓住了,但麻烦的事情才刚刚开始。

荀彧望着脚下还在流淌的鲜血,眉头已经快要皱成了一团。

“兄长,这些尸首该如何处置?”

荀谌开口问道。

“使人将其拼好,先不要下葬,等事情处理完再说。”荀彧深吸了一口气,“某先回内府,你去召集各部尚书,共同商讨如何处置此事。”

“唯!”

荀谌先是答应了一声,继而又开口道:“兄长,此事要不要禀报子初?”

“不,不用。子初若是想插手,他自会来。若他不想插手,咱们告诉他也是无用。”

荀彧说罢,便转身离去。

暗巷中。

王凌见一场纷争被荀彧平息,反而摇头叹息道:“可惜没能杀了那甄俨。”

“不过目的已经达到。”司马朗开口道,“出了如此大事,荀文若必然要召集群臣商讨此事。彦云兄,咱们速速赶回政务堂。”

王凌嗤笑道:“倒是不必着急,伯达兄以为他荀文若不知此事谁咱们做的?既然彼此心照不宣,咱们快走慢走,又有何区别。”

……

政务堂中。

荀彧召集众人后,也没有绕弯子,直接将今日发生的事情讲述了一遍,并且将伤亡数字一并公之于众,最后就如何处理此事开始询问众人的意见。

“士卒伤亡五十人有余,士子伤亡近百人?”

身为刑部尚书的沮授听完之后,当即站起来满脸震惊道。

“不错。”荀彧点了点头道,“若非某及时赶到,恐怕伤亡数字还会继续增大。但眼下不是讨论伤亡的时候,应当尽快拿出办法,来平息此事。”

田丰起身,先是冷笑着看了一眼王允,随后开口道:“有什么好平息的,这些士子聚众围堵朝廷命官府邸不说,竟还敢持械伤人,公然对抗军队,浑然没把州府放在眼里,简直是无法无天。

依律当尽数斩首,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众人都沉默了。

田元皓,你还真敢说!

真要一次性处死数百名读书人,你让天下读书人怎么看,怎么想?

虽然律法没有明言,但这个时代有着自己的潜规则。读书人这个群体,基本算得是官员预备役,始终是拥有一些特权的。

这些读书人寒窗苦读十数载,为得就是这点特权。

如今将他们全部斩首正法,固然是赏罚分明,但从此刘备也就失了天下读书人之心。

而且自汉代开国数百年以来,可从没有一举斩杀数百名读书人的先例,无论再大的罪过,都没有这样干过。

这个时代,一位读书人不仅仅是一家的希望,更有可能整个宗族的希望,是他们光耀门楣,封妻荫子的唯一可能。

就算是朝廷,也都将读书人当成宝贝看待。因为天子始终要靠这群读书人治理国家,管理百姓。

如此重要之人,你想像噶韭菜一样斩杀数百人,届时必然会引起动荡。

而这个动荡的代价,是任何人都不愿意承受的。

所以对于田丰的提议,众人都摇头叹息,沉默不言。

荀彧见众人都沉默了,便继续开口道:“诸位皆饱学之士,如今数百士子仍在狱中,还望诸位思一良策,稳妥解决此事。”

众人还是沉默,却都开始皱起了眉头开始冥思苦想。

片刻后,身为刑部尚书的沮授开口道:“毕竟涉及数百名士子,某以为此事不可声张,更不能大张旗鼓的处置。为今之计,只有尽力安抚那些士子,以求息事宁人。”

说实话,这场甄府门前的械斗,双方死伤加一起也不到两百人。

若是放在战争时期,这个数字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半朵浪花也掀不起来。

但此处毕竟是郯县,又涉及数百位读书人,所以才变得棘手起来。

倒不是说沮授不敢诛杀这些读书人,也不是他想和稀泥,只是他心中清楚,这件事情的背后,其实就是以王允为首的世家搞得鬼。

而从林朝之前对这些世家的态度来看,摆明了是要姑息养奸,先稳过这段时间再说,所以沮授才会提出这个方案。

与其说荀彧召集众人是商议对策,倒不如说是和王允、司马防等人来一场讨价还价。

“安抚也可,只是该如何安抚?”

荀彧看似是在问沮授,但目光从始至终都放在了王允身上。

沮授思索片刻,又开口说道:“自是双方皆不作处罚,各自归家。至于冲突中被杀之人……也由州府一并抚恤,料理身后事。”

听罢,荀彧迟疑了片刻,便点了点头。

事是士子挑起来的,如今不作处罚,已经是州府宽仁大度,这个结果他们应该也能接受。

可谁知就在此时,一直没有说话的王允却是一声长叹。

“老夫之前就说过,这等承载圣贤之道的新纸,断然不可掌控于商贾之手,理当收归官营,不然便会生乱。如今看来,却是老夫所料不错。眼下祸已造成,即便不处罚,怕是也难能息事宁人。”

闻言,田丰和荀谌皆是面皮一阵抽搐,胸中的怒意直冲天灵。

这老匹夫,果真比林子初还要无耻!

事明明是他挑起来的,眼下却扮坐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当真是无耻之尤!

荀彧也差点被气笑了,望向王允的目光中除了不屑,更多了几分鄙夷。

用别人的性命,来成全自己的意图,果真不当人子。

“那依王公之间,当如何处置?”

王允既然摆出这么大的阵仗,那必然有自己的图谋。生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所以荀彧还是耐着性子问道,想让王允开出自己的价码。

王允直接忽略了众人的目光,缓缓开口道:“诸位,这些士子终究是国之栋梁,咱们大汉未来的希望,如今折损百人之多,不给他们一个交代,又如何能平息众怒?

更何况此番乃是因甄府丞发卖新纸不公,才致使此等祸端。所以老夫以为,新纸当收归官营,再适当补给这些士子些许,如此方可平息此事。”

老匹夫,绕了半天,你还是打新纸的主意!

田丰心中冷笑不已,口中却说道:“敢问王尚书,新纸收归官营,由哪个衙门掌管?”

王允笑道:“此等承载圣贤之道的东西,自然该由礼部掌管。”

直到这一刻,王允才终于图穷匕见,透露出了自己真正的目的!

任由新纸继续发卖,早晚会普及天下。

一旦抄录变得容易,届时世家引以为傲的家学,以及家中先祖对圣贤之道的批注,他们在在这世上安身立命的本钱,最多几十年,一两代人便会消耗殆尽。

这才是以王允为首的世家,所万万不能接受的结果。

此番费尽心思,乃至不惜消耗数百名士子,也正是为了这新纸。

一旦新纸的制造权归属礼部,也就等于到了他王允的手中。届时他完全可以再找一个名义,让新纸不能流通,正如当年的蔡侯纸一样。

如此,世家的地位得以保存,他们的势力能够延续,地位依旧高高在上!

嘴上全是仁义道德,圣贤之道,心中却是蝇营狗苟,自私自利。

如此虚伪的嘴脸,导致王允话音刚刚落下之时,内府中便爆发了一阵议论声。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