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五百九十七章 交易

这个三国很核理 第五百九十七章 交易

作者:于秋陨S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4: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坦白来说,许劭对林朝其实算不错了。

按照当前清议界的主流,排名一般以君字为首,因昔年便有三君之号。

君者,言一世之宗也!

其次便是八骏、八顾、八及、八厨。

俊者,言人之英也。

顾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及者,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

厨者,言能以财救人者也。

再往下,才是一些家族地区中的排名,诸如司马八达,荀氏八龙,荀氏三若,卧龙凤雏之类,算是小范围通用流行。

放在大环境中,想要达到举世皆知的程度,非上面这些三八级别的称号不可。

可这次许劭却破例给林朝安排了一个无寡的称号,而是还在前面冠上了‘天下’二字,在排名上已经超过了三君,成为了独一档的存在。

虽然这不一定影响林长史弄死他,但也足见其对林朝的评价之高。

另外,许劭告诉蔡邕,此次他将推陈出新,不仅将天下名士排出来,还要给天下的武将排一个名次。

其实清议界的产生,本质上是为了对付两次党锢之祸。士族不齿宦官把持朝政,这才拿出了清议称号给自己增加含金量。

可时移世易,眼下天下大乱,将领的用武之地远甚于文臣。

许劭并非迂腐之人,便想着给这些征战沙场的武将也根据战绩排个高低出来。

听完许劭的解释,蔡邕点了点头,表示这也是情理之中。

……

郯县城北院落中。

荀或在得到了林朝首肯之后,便与那些天下世家开始了新一轮的接触。

林朝虽然同意了,但荀或却不会直接把底价开出来,反而跟这群世家进行了好几轮的讨价还价。

荀或深知等入冬之后,那些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可怜百姓,必然要有一大半受冻饿而死,更有甚者会变成流民而四处逃窜。

届时一场冬雪下来,造成的伤亡可不会比战争小。

能从世家手中讨得更多的钱粮,就更有助于安抚三州百姓,减少伤亡。

所以今日一大早,理应休沐的荀或却没有休息,而是带着弟弟荀谌一路来到了城北。

十月初旬的天气已经有些冷了,荀或的身体近来不是很好,便裹得很厚,最外面又披了一件大氅,走了半个时辰后,这才有了一些暖意。

荀谌跟在后面,却是不见了平日里的目光明亮,反而眉头紧锁,一副忧虑中夹杂着愤怒的神情。

“兄长,子初他真要给那些人两个尚书之位?”

荀或点了点头,目光中带着一丝怅然:“不错。”

“可那些人若入主徐州,咱们努力数年的新政,怕是要毁于一旦。”荀谌冷声道,“某不信,1他林子初会眼睁睁看着自己努力的成果化为乌有。”

世家中人自然是有能力的,但屁股不正。

徐州新政,一直秉承着藏富于民的基本策略。

可这些人一旦当政,虽然也会治理州政,但肯定不会把百姓的生计当回事,反而会粉饰太平,最终造成更严重的土地兼并。

荀或叹息道:“子初他自然不想如此,可不得不如此。”

“兄长此言何意?”

荀谌不解道。

荀或没有回答,反而低头看了看。

顺着兄长的目光看去,荀谌只在地上看到了一株野草,上面却蒙上了一层寒霜。

“明白了吗?”

荀谌眼中露出恍然之色,点了点头道:“明白了。”

如今已是十月初旬,最多再有一个月,便是初雪降临之时。届时严寒侵袭这天下每一个生灵,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又岂能幸免于难。

时间上,已经快来不及了。

所以哪怕林朝再不愿,也要答应这些人的条件,好得到钱粮来救济百姓。

荀或将目光从野草上收回来的时候,眼中已是充满了决然之色,开口道:“走吧,彼此斡旋已有一段时间,今日定要出个结果。”

“明白了。”

荀谌重重一点头,跟在荀或身后进了别院。

二人的到来,自然受到了一众世家的热烈欢迎。

荀氏兄弟与众人见礼之后,便被司马朗请入了厅堂。

这里面的人就少多了,只有王允和司马防等数人,甚至连羊衜都没资格入内。

最终价码的谈判,底下的人自然没资格参与决策。

王允见荀或进来,脸上便露出了笑容,站起来拱手道:“二位贤侄,多日不见,倒是风采依旧!”

也不知有意还是无意,王允并没有喊二人的官职,而是拉近关系的同时,也把自己摆在长辈的位置上。

当大家处于同一阶层的时候,年龄大的好处此刻显现得淋漓尽致。

纵然是荀或,也不得不拱手笑道:“见过王公!”

“二位贤侄请坐,来人,奉茶。”

王允抚须笑道。

等茶上来之后,双方又是一阵客套,这才开始进入了正题。

整个谈判的过程极为简单,真要论起来,其实跟菜市场讨价还价没有任何区别,只是话语相对文雅一些,免不了引经据典,来让自己的诉求显得合理。

但说穿了,本质上这就是一笔买卖而已。

经过了长达一个时辰的讨价还价之后,以王允为代表的世家,如愿以偿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官位。而荀或也将价码一度提高五成,得到的钱粮总算勉强能够救济百姓。

王允和司马防入府,分别担任礼部和工部尚书。

此外还有大批的世家子弟入府,分别担任五部之下的侍郎、吏员的位置。

如今的尚书和侍郎,也不过是秩千石和秩六百石的官职,权力虽然大,但从礼法上来说,这些世家子弟是完全有资格担任的。

眼看生意谈成,王允自然开心,便要设宴款待留荀氏兄弟,却被荀或以州府还有政务拒绝。

将兄弟二人送出府门后,王凌和司马朗就见堂中两个老头都露出了笑意。

只是王凌还有些不情愿,便拱手道:“叔父,林子初此番开价也太高了,足足两百万石粮草,也不怕撑死他!”

闻言,王允顿时皱起了眉头,看向侄子的目光中带了两分失望之色。

倒是司马朗却笑道:“王兄此言差矣,依在下之见,两百万石粮草能换这么多官职,倒是咱们占了大便宜。”

“司马兄此言,又如何分说?”

“若非时间上来不及了,他林子初断然不会如此大方。”

王凌大惑不解道:“时间为何来不及?”

司马朗抬手一指门外,略有深意道:“快下雪了。林子初此人当真大才,但他唯一的弱点,便是太过爱惜那些黔首庶民。他不想那些庶民受冻饿而死,就得尽快跟咱们达成这一笔交易。早一日完成,便早一日得到粮草去周济那些黔首。”

闻言,王凌顿时恍然大悟。

但王允见司马防的长子比自家侄儿强,却是冷哼一声,开口训斥道:“有了官职权力,便能建功立业,福荫子孙,届时多少钱粮没有,如此鼠目寸光,又如何成就大事?”

王凌满脸羞愧拱手道:“叔父,侄儿知错了。”

“罚你抄一遍《尚书》,以儆效尤。”

“唯。”

……

荀或给了官位之后,一众世家也不含湖,三天之后便交割了钱粮,欢天喜地的却上任了。

望着府库中堆积如山的钱粮,一贯为钱粮发愁的田丰恨不得直接扑进去打滚。一阵仰天大笑后,田丰整个人都几位舒爽,以至于当晚都多吃了两碗饭。

当然,若身边没有陈群这个被世家硬塞进来的户部左侍郎的话,他的心情会更好。

但田丰愉快的心情,仅仅持续到了第二天。

府库中有了钱粮,荀或便召集内府所有人,开了一个具体如何安抚百姓的会议。

政务堂中,荀或高坐主位,望着下面新增的生面孔,忽然有些不适,不过很快被他压了下去。

会议决定,由户部尚书田丰为总管,请军机府派出三路兵马,押运这些粮草赶赴各地,再由内府吏员与各郡太守一起赈灾救民。

这本就在众人的意料之中,自然不会有人有异议。

只是会议的最后,作为监察御史的崔琰却稍稍显露了自己的峥嵘。

为防止有人贪墨钱粮,他要求每一路运粮大军,都要有一位都察院的人随行监督。甚至之后赈灾救民的每一个环节,事无巨细,都察院全程监督的同时,也会问询数据,最后记录在桉封存,以便刘备归来后查阅。

这一瞬间,王允突然开始后悔没在都察院安插人手了。

谁知道他崔琰有这么大的权力啊!

对于崔琰这个要求,荀或倒是觉得合情合理,可他并没有批准或拒绝的权力,只得等散会后将赈灾事项一同上报给林朝。

在得到林朝肯定的批复后,内府这个新生机构便发挥了它可怕的执行力。

毕竟人命关天,荀或决定运粮队两日之后便出发。

军机府众人商谈之后,决定派出一万大军分三路押运粮草,由张辽为帅,与吕虔、徐晃分别统领。

与此同时,都察院也没闲着。

虽然此时的都察院人手不够,但崔琰决定亲自上阵监察一路,再由左都御史崔钧、以及新上任的右都御史臧洪分别监察另外两路。

至此,这场周济百姓的行动便浩浩荡荡开始了。

值得一说的是,这次内府派出去的官员,有一大部分都是新上任的世家官员,除了身为尚书的王允和司马防没挪窝之外,其他的几乎都派出去了。

而在运粮大军出发之后的第二日,辛毗在林朝的授意下,却与庞德带着一千济世府和校事府的兵马悄悄出了郯县。

这两支从济世府和校事府临时抽调出来的士卒,此时却被林朝编练为一支新军,名曰:锦衣卫!

昔年林朝设立校事府之时,斟酌再三,最终只保留了它对外的功能。

如今地盘大了,人心也杂了,对内的特务机构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而辛毗,便是这第一任锦衣卫指挥使,秩六百石。

临行前,林朝特别对辛毗进行了一番心理建设。

“左治,某知道锦衣卫是个得罪人的部门,但还是要暂时委屈你担任此职。”

辛毗却摇头笑道:“长史何出此言,在下可一点都不觉得委屈。”

这倒是句实话。

作为内应归降的辛毗,虽然立有功劳,但终究也有些不好的名声。

如今被林朝这般重用,总能有熬出头的一日。

林朝笑道:“左治,你若做成此事,日后某保举你入府为一部侍郎。”

“多谢长史抬爱,卑职去了。”

辛毗一拱手,转身纵马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