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五百七十八章 落幕

这个三国很核理 第五百七十八章 落幕

作者:于秋陨S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4: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纪灵其人,也算是袁术的心腹爱将。

此番袁术派发两路大军奇袭兖州,之所以选择纪灵给吕布当个副将,这其中多少也包含了监视的意思。

毕竟他吕奉先之前的履历实在太过魔幻,就算是一贯有任侠之气的袁术,也是不怎么放心的。

对于袁术如此安排,吕布心中自然有些膈应,却不方便表现出来,只能将手脚做在暗处。

比如……事无巨细,吕布都会要求纪灵参与其中,且每次都督促他回禀袁术,上演了一出汉末版的微操大师。

与后世某光头强不同的是,袁术这个微操大师是被迫上任。面对前线源源不绝的军报,袁术又不能不回复,但往往是上一封军报刚刚回复完,下一封军报又来了,搞得袁术不胜其烦,甚至有些后悔自己之前的决定。

而纪灵的情况,自然也没好到哪去。

你能想象连每次安营扎寨的地点,吕布都要求纪灵写一封长篇累牍的军报传回平舆,让袁术亲自批注回复吗?

别问,问就是我吕奉先对大将军忠心耿耿,所以才事无巨细都禀报一番!

吕布毕竟还想在袁术手下混,所以只能以这种比较温和的方式抗议。

纪灵当然也明白吕布的意图,却毫无办法,只能每天忙着伏案给袁术写信。

不过吕布这一招也是极为高明,在纪灵对自己指手画脚之前,我自己先躺平摆烂了,你拿我有什么办法?

也正因如此,方才见关羽舍了自己而去砍纪灵时,吕布才没有在第一时间上去追赶,想让纪灵先吃些苦头再说。

可谁能想到,纪灵本就实力不济,再加上这些天熬得心力交瘁,一不留神竟被关羽给秒了……

吕布顿时大怒。

袁术派来监视自己的心腹爱将,居然被关羽阵前斩杀,他回去怎么跟袁术交代?

以袁术的小心眼,难保不会怀疑是自己坑死了纪灵。

“关云长,纳命来!”

吕布大吼一声,持戟便向关羽砍去。

为今之计,只有带着关羽的首级回去,才能洗刷自己的嫌疑。

“来得好!”

关羽自是凛然不惧,挥刀再度与吕布战成一团。

纵然吕布心中无比愤怒,却不能改变两人旗鼓相当的客观事实。

又缠斗了数百回合,从下午一直战至傍晚,等到身后的大军都厮杀得疲倦了,两人却还是没能分出胜负。

无奈之下,吕布只好鸣金收兵。

而在当天夜里,击败了张勋的张飞却率军赶到,与关羽合兵一处,并对吕布进行了夜袭。虽然吕布早有防备,却也损失不小。

在得知张勋已经败亡的消息后,吕布思虑再三,认为此战自己已无胜算,便率军撤出了陈留,并上报袁术,请求发兵增援。

没错,是请求袁术增兵。

这一仗出师不利,吕布心中明白,多半是要退兵了。

但他并没劝袁术退兵,而是全盘将责任推到了张勋身上,反正死人也不会反驳。

如此一来,袁术便不能战败的责任归咎到吕布身上。

至于纪灵之死……估计袁术也没心思去追究了。

……

陶丘城南三十里处,最后的决战已然打响。

自遭遇吕虔率一波突袭之后,袁绍当即面色大变,明白是自己中计了。

但如今自己带着城中所有的精锐,共计五万余人,倒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眼下已经到了最坏的局面,便只能舍命一战。

但连日来的溃败,以及军中粮食的短缺,导致这注定是一场不可能胜利的战争。

吕虔率军冲杀了一阵,麾下渐渐体力不支,却也成功扰乱了袁绍大军的视线,为后续的作战计划成功铺路。

半个时辰后,就在袁绍大军即将把吕虔这支孤军给围死之时,两侧突然响起一阵阵苍凉的号角声。

却是张辽率领的五千骑兵,终于找到最佳的进攻时机,从袁绍大军的两侧开始进攻,企图将其分割开来。

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宛若死神降临一般,又如利刃出鞘肃杀而来,最后化作勇不可当之势,一头刺入袁绍大军腹部。

作为全徐州最擅把握进攻时机的将领,张辽率领麾下骑兵出现的时刻,正是袁绍军与吕虔所部激战正酣之时。

面对突如其来,且开足马力的铁骑,袁绍军并无任何防备,尽管袁绍及时发现了张辽所部,但终究还是难以挽回颓势,很快就被张辽击穿了整条阵列。

自此,袁绍的大军被一分为二。

战场不远处,赵云跨坐在战马上,目露精光,死死盯着前方的战局。

虽然在黑夜之中,但赵云手中长枪在周围火把的映照下,仍然泛着阵阵寒光,摄人心魄。

此时,不远处想起一阵马蹄声,却是探骑赶来,对赵云抱拳道:“将军,张将军已凿穿敌军阵列!”

“好,再探!”

赵云口中低喝一声,神情并未放松分毫,反而微微皱起了眉头。

此战之重要不言而喻,而作为一军主将,赵云自然明白自己身上的重担。

林朝并未选择亲临战阵,而是将指挥权交给了赵云,这是一种莫大的信任。

所以赵云宁死也不想辜负这份信任!

眼下张辽已经完成了分割战场的任务,赵云此时率领全军冲上去,自然能大获全胜。

可赵云想要的,却不仅仅是胜利。

或者说胜利根本不能满足赵云的需求,他想要彻底将袁绍留在此地!

为此,多一些牺牲在所难免。

乱军之中,张辽仍在率军冲杀。但涌入战阵之后,骑兵的机动性逐渐被削弱,再不复之前那种高效的杀伤力。

某已分割敌军,为何仍不见赵将军发起总攻,真是怪哉!

正当张辽大惑不解之时,却陡然感到压力大增。急忙抬目望去时,却发现周遭有源源不断的敌军涌了上来,对自己和麾下五千骑兵进行围杀。

顿时,张辽面色一变。

他瞬间明白了袁绍的意图,同时也明白了赵云的意图。

到目前为止,自己这边仅出动了吕虔的一支步卒,以及自己麾下的骑兵,共计万人左右,虽然打了袁绍一个措手不及,但兵力相差悬殊。

袁绍令麾下士卒涌上来,是因为他心中还抱着胜利的希望,想将自己和吕虔困死在乱军之中。

这也是赵云所盼望的,他之所以迟迟未到,就是想给袁绍这种假象,以便让袁绍一步步陷入绝境,再无任何翻盘的机会。

猜到了赵云的意图后,张辽心中并未有丝毫的不忿,反而越发奋勇杀敌,想为赵云多争取一些时间。

“报,敌军聚拢合围,张将军和吕将军已陷入苦战!”

又是一名探骑来报,可赵云的眼神依旧波澜不惊。

“传某将令,命徐文耀将军,率本部兵马杀上去!”

在需要临阵决机的时刻,赵云毫不犹豫改动了林朝之前的布置,甚至连负责截断袁绍后路的徐荣也不得不出战了。

“唯!”

这名探骑一抱拳,随即赶去传令。

探骑离开之后,赵云再次将目光投射到前方的战场之内。

与此同时,赵云持枪的右手,却是微微颤抖起来。

赵云自幼习武,早已是天下顶尖的猛将,自然不可能连武器都抓不稳。

唯一的可能,就是此刻他的内心,并不像外表那般平静。

这是一招险棋,如果赵云能以少量兵力打散袁绍的大军,那等自己率大军出击时,所到之处便势如破竹,袁绍根本不可能有丝毫阻挡的可能。

但这招对把握战机的要求极为严格,一个弄不好,就可能导致张辽、吕虔等人被困死,而自己却没能及时赶到的尴尬局面。

纵然如此,赵云也敢赌这一把!

探骑将出击的消息送到徐荣耳中之后,这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眉宇间却是闪过一抹惊愕。

徐荣的年纪和履历,就注定了他不可能成为刘备的心腹。当年归顺,也只是迫于林朝强大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自从归顺徐州以来,徐荣一直小心翼翼的干着分内之事,平日里也少与人来往,生怕被人揪住小辫子。

所幸刘备并非多疑之主,非但没剥夺徐荣的兵权,更是对其礼遇甚重,虽然没怎么被重用,但日子也算过得滋润。

直到今夜被指派截断袁绍后路,徐荣也以为和往常一样,不可能捞到上阵杀敌的机会。

万没想到,他赵子龙居然敢改动林监军的计划,甚至命令自己主动出击!

以至于徐荣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你方才说什么?”

探骑又拱手大声道:“徐将军,赵将军命您率本部兵马出击!”

“好,好!”

徐荣确认自己并没有听错之后,当场面色激动,大笑不止,随即却拔出了腰间佩剑。

身为当世一流战将,徐荣也曾打得曹操全军覆没,甚至正面击败过江东猛虎孙坚,又如何没有一颗征战厮杀的雄心!

“将士们,随某出战!”

言罢,徐荣竟一马当先冲了出去,麾下三千将士紧随其后,径直冲入了乱军之中。

随着徐荣加入战场,场中的局势变得更加混乱。

原本被分割成两大块的袁绍军,此刻化作了三波。吕虔在前,张辽居中,徐荣在后,分别被袁绍的大军围住,进行着惨烈的战斗。

大纛之下,袁绍面色冷峻的观望着场中的战斗。

刘玄德,你将某引出城来欲一举歼灭,也要看你有没有这么大的胃口!

袁绍握掌成拳,低吼道:“传令,全军将士奋勇杀敌,务必在天亮之前,将贼军尽数歼灭!”

随着袁绍下了死命令,张辽等三人的处境越发艰难起来。

可全部袁绍军对三人围杀的同时,最外围的防线却开始逐渐薄弱,甚至形同虚设。

一晃,又是半个时辰过去。

“报,全部敌军正在围杀我军,三位将军快支撑不住了!”

赵云目光盯着来报的探骑,口中问道:“确定是全部敌军?”

这名探骑抱拳道:“回将军,小人确认全部敌军都在围杀三位将军,甚至连最外围的防线都已撤去。”

闻言,赵云一直紧绷的面色终于露出一抹笑容。

时机已到,大事可期!

只见赵云将手中长枪却向天一指,大喝道:“全军听令,杀将进去,生擒袁绍!”

“杀将进去,生擒袁绍!”

“杀将进去,生擒袁绍!”

……

伴随着震天的呼喝声,赵云率领着麾下近三万大军冲了上去。

一边是厮杀超过一个时辰,且全无防备的袁绍军。

另一边则是自开战以来,便蓄势待发的徐州军。

两向比较,高下立判!

赵云这一路的推进,可谓是砍瓜切菜一般。

而把后背留给敌人的袁绍军,自是被杀得溃不成军,原本勉强积攒起来的士气,随着赵云的一波冲锋,顷刻间化作虚无。

许多士卒甚至来不及投降,就被这一股洪流冲散,最后化作脚下踩踏的肉泥。

而更多的士卒,却是被杀得溃散而逃,不见踪影。

“主公,是赵子龙,赵子龙率大军杀过来了!”

大纛下,帅台上,袁绍听手下汇报了这个消息后,顿时面若死灰。

之前逮住张辽等三人围杀了近一个时辰,赵云都没有露面,这导致袁绍以为徐州的援军还未到来,遂放松了外围的防御。

可谁能想到,赵云居然能一直引而不发。

袁绍赶忙有问道:“赵子龙率多少人杀了过来,我军防御情况如何?”

“遮天蔽月,不尽其数。我军正忙着围杀,哪里知道赵子龙会率军杀来,顷刻间便死伤惨重啊主公!”

闻言,袁绍心中再无一丝侥幸,眉宇间皆是绝望。

“赵子龙……你好狠!”

乱军之中,正在厮杀的张辽也望见了赵云的到来,眉间顿时满是喜色。

终究还是撑到了这一刻!

“兄弟们,袁绍已败,随某杀出去!主公有令,得袁绍首级者,封侯!”

至于另外两路由吕虔和徐荣率领的军队,经过前面一个时辰的苦战,此时已是强弩之末,被赵云大军解救之后,便一同汇流杀向了袁绍的大纛。

“主公,赵子龙杀过来了,大军无力抵挡,还请主公速走!”

危急时刻,袁绍的亲兵统领拔剑大吼道,拉着袁绍就要后撤。

可任凭他如何使劲,袁绍却是巍峨不动。

“主公,速走啊!”

对于亲兵统领的大吼,袁绍好似充耳不闻,目光望着前方两支正杀向自己的敌军,却是悲怆一笑。

走?

走去哪里!

赵子龙静心布下的局,自己又怎么可能走脱?

就算能走退,又该去往何处?

之前舍下脸向袁术求救,那是因为自己麾下还有近十万大军,就算暂时委身于人,仍有拨云见日之时。

可如今麾下士卒四散逃离,能为自己而战者,便只剩下了身前这点人马……

乱世之中,若没了本钱,谁会正眼看你?

想当初自己雄踞冀州,呼风唤雨,亿兆生灵皆要仰自己鼻息,是何等的风光。

而今不过短短数月过去,自己便沦为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

前后落差之大,宛若一场残梦。

梦醒时,却只落得个黯然收场。

叔父袁隗曾言,天命更易,袁氏当兴,袁绍对此深以为然。

如今看来,能大兴袁氏之人,终究不是自己……

可笑自己半生争命,最后还是尘归尘,土归土,落幕无人知。

……

永兴元年,冬。

雒阳。

今年天下不太平,天灾频仍,**横行,百姓困苦,从而导致很多人都有烦恼。

在野有流言四起,在朝有党争并立。

终东汉一朝玩来玩去的把戏,宦官与外戚的争斗频频发生,既往不绝。

宦官与外戚的争斗,搅得当今皇帝刘志不堪其扰。而在野发生的天灾**,也迫使仁慈的皇帝陛下不得不于五月大赦天下。

不过最大祸患还不在于此,跋扈将军梁冀曾用一个毒饼干死了当初的质帝,又对今上有拥立之功,更是皇帝的岳父,日常行事渐渐对得起自己的名号。

作为外戚,梁冀此时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但皇帝担忧大权旁落,更担心自己的身家性命,遂扶持了一班宦官来操控朝局,企图制衡梁冀。

可这些阉人又怎么会是梁冀的对手,一波较量下来,就被大权在握的梁冀杀得人仰马翻。

值此外戚宦官争斗之际,士族却照例搬着小板凳在旁边看热闹,强势围观这一场中门对狙的大戏。

当然,外戚本就出自士族,更倾向于与世家合作,所以在外戚落入下风之时,士族难免伸出援手帮那么一下。

毕竟那群阉人都是腌臜之徒,不入流的货色。

若真被他们把持了朝政,岂不是污了社稷神器,我等士人还有何颜面立于朝堂?

当然,也仅限于如此了。

士族肯帮外戚,也要在不波及到自己的范围之内。

毕竟他们心中有着清醒的认知,无论皇帝搞不搞外戚,罢不罢宦官,治理天下不还是要靠咱们吗!

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可不是说说而已。

而如今外戚梁冀如日中天,自然是超勇的,也用不着士族帮衬。

可数日之前,作为士族领袖的袁氏,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当今太尉袁汤,被罢免了三公之位,归家颐养天年。

事实上,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三公之位轮流做,已经成了东汉官场的潜规则,而袁汤被罢也不过是走个过场,用不了几年就会再被皇帝启用。

可袁汤被罢的三日之后,袁府内却诞下了一名男婴。

此时的袁府,纵然是家主袁汤被罢太尉之职仅三天,却有些热闹。

袁逢站在房前,面对着来往忙碌的仆人,听着房屋内女子的哭喊声,目光却波澜不惊,好似局外人一般。

不多时弟弟袁隗赶了过来,脸上带着笑容,对袁逢拱手一礼道:“二哥,恭喜了!”

“喜从何来?”

袁逢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袁隗却是继续笑道:“二哥今日得一麟子,难道不为之喜?”

“次阳,某看你是皮痒了,来讨打不成。”袁逢冷笑道,“是男是女尚未可知,你且如何分说?”

袁隗却摆手道:“二哥,小弟冤枉啊!这不是盼着能有个好兆头吗。”

“也是,那便承你吉言了。”袁逢也笑了,“唉,都怪为兄那日饮了些酒,不然也不会……”

“二哥这是哪里话,我汝南袁氏人丁单薄,你我兄弟自然有开枝散叶之责,后辈越多越好。”

袁逢苦笑道:“话虽如此,只是那女子不过是个婢女……若是男丁还好,若是女娃娃,倒是殊为不美。”

这是个血脉大于天的时代,不仅要看父系血脉,还要看母系血脉。

至于婢女,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物品罢了。

也怪那婢女太过美貌,导致袁逢见色起意,一夜征伐之后,却不想竟一发入魂,珠胎暗结。

枪法之准,足以令当世大部分男人羞愧不已!

一方面,袁逢自然明白多子多福的道理,为袁氏开枝散叶也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另一方面,一想到自己儿子身上居然流淌着一个卑贱婢女的血脉,就让他有些膈应。

矛盾的心情,也就由此而来。

恰逢此时,房中忽然响起一声婴儿的哭喊声,强壮有力,声音嘹亮。

房门被打开,婢女抱着一名婴儿走了出来,递到袁逢面前。

“少君,生了个男婴,母子平安!”

婢女一脸欢喜地喊道。

闻言,袁逢的脸上才露出了笑容,口中也长长松了一口气。

“且抱进去吧,免得受了风寒。”

袁逢只看了一眼,便挥袖道。

“唯!”

婢女答应一声,转身走回房中。

片刻后,袁隗目光微微闪动,却开口道:“二哥,小弟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你我兄弟,直言便是。”

闻言,袁隗面露一丝悲切,缓缓开口道:“二哥,想当年咱们兄弟三人情同手足,共约封侯拜相。却不想大哥早亡,身后竟连一丝骨血也没能留下。每念及此,小弟心中便痛如刀绞……”

袁氏这一代其实是兄弟四人,只是老大袁平生下不满周岁便夭折,导致袁隗一直称是兄弟三人。

听袁隗谈起哥哥袁成,袁逢也叹了口气,开口问道:“次阳你的意思是,把此子过继给大哥,以承宗嗣?”

“不错,但此子毕竟是二哥骨血,还要看二哥的意思。”

“此乃为兄分所应为之事,又何必讳言,只是还要请父亲定夺。”

袁隗笑道:“走,咱们这便去拜见父亲,正好也让他老人家给此子取名。”

兄弟二人一拍即合,正当转身离开之时,家主袁汤却出现在了院中。

得知是诞下一名男婴,这几日闭门不出的袁汤也破例出来了一次。

“拜见父亲大人!”

兄弟二人一起拱手道。

袁汤拄着拐杖,一捋胡须道:“方才你兄弟二人所言之事,老夫已然听到,此事就这么定了。至于此子,便取名为绍。”

两日后,袁汤召集宗族子弟,宣布袁绍被过继到袁成一脉,以承宗嗣。

三年后,袁府又诞生了一名男婴。

但这次,不仅袁逢、袁隗兄弟十分紧张的在房门前等候,更是连家主袁汤也拖着病体前来。

皆因这次是袁逢正妻生子,整个家族便如临大敌般准备着。

三岁的袁绍也在其中,见到了亲生父亲后,自是面色欢喜,忍不住冲了过来,奶声奶气喊道:“孩儿拜见父亲大人!”

袁逢望着自己的儿子,却皱起了眉头,低声呵斥道:“说过多少次了,你该喊某叔父。若是再犯,某便要请家法了。”

小袁绍似乎被吓住了,愣了半晌之后才强忍住不让眼泪落下来,颤声道:“叔父大人!”

袁逢这才点了点头。

“叔父,孩儿想去见一见娘亲,还请叔父大人准许。”

听到娘亲二字,袁逢本来已经平复下来的内心又是一阵躁动,指着小袁绍怒骂道:“那贱婢不是你娘亲,若再让某听到你唤那贱婢为母,便自去领家法!”

“孩儿知道了……”

袁绍含泪应道。

“好了好了,二哥何必如此苛责,绍儿如今年方三岁,不懂事也是正常。”

袁隗见袁绍泪流不止,却不敢哭出声,顿时开口劝道,同时将袁绍抱在怀中。

“哼!”

袁逢冷哼一声,给袁隗使了一个颜色。

袁隗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

这时,房中却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声。

婢女抱着一个婴儿走了出来,如同三年前一般满脸欢喜道:“恭喜家主,少君,少夫人诞下一名男婴,母子平安!”

“快,快让某抱抱!”

袁逢急不可耐的从婢女手中接过这名男婴,脸上满是快意的笑容。

看了半晌之后,才突然醒悟过来,急忙将男婴抱到了父亲袁汤面前。

此时袁隗也将袁绍放在地上,凑过去围观。

一时间,整个袁府充斥着欢快和谐的气氛。

除了袁绍一个人躲在角落,不言不语,目光中带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当晚,袁府大摆宴席,京城中有头有脸的官员世家,也纷纷带着厚礼上门道贺。

同样是当晚,袁绍生母,那名曾与袁逢有过一夕欢愉的婢女,却忽然上吊身亡。

听到袁隗完成了自己交代的任务后,袁逢也松了口气。

如此,那竖子也该彻底断了念想。

又五年,袁绍与弟弟袁术在院中玩耍时,却不慎将袁术推倒在地,顿时惹来父亲袁逢的雷霆大怒,甚至将其打了十鞭。

望着被打得皮开肉绽,痛苦哀嚎的袁绍,袁逢的眼神依旧如万古冰山一般。

这一次,连叔父袁隗也没有帮忙求情。

也正是这一次,袁逢说出了一句话,让袁绍和袁术这辈子都没能忘却。

“你是庶,他是嫡,你生来就该为他所用。

今后若是再分不清主从尊卑,某便将你逐出家门!”

……

“主从尊卑……主从尊卑……”

前方赵云和张辽已经快要杀过来了,身旁亲兵统领还在声嘶力竭地劝袁绍撤退。

但对于袁绍来说,脑中回荡着的,还是父亲袁逢在幼时对自己说得这句话。

“主从尊卑……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袁绍抬头,发现黑暗渐渐退散,东方闪过一丝光亮,黎明将至。

若是整个袁氏的资源都为自己所用,此战未必会败!

而自己败亡后,袁术那厮也绝不是刘备的对手。

如此,袁氏当兴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纵然心中再多的不甘,也难改眼前的现实……

罢了,或许这就是命。

我袁本初一生与天争命,只想证明庶子也能成就大业。

可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敌军是冲着某来的,尔等且各自逃命去吧!”

袁绍看着这些直到此时还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亲兵,口中缓缓说道。

“不,我等情愿与主公同生共死!”

袁绍身边的亲兵大声呼喊道。

“这又何必……”

此时,赵云也张辽已经杀至身前,亲兵正欲奋死抵抗,却遭袁绍阻拦。

袁绍正了正衣冠,挺直了腰杆,开口朗声道:“赵子龙,只你一人前来?”

见袁绍已经不想抵抗,赵云便翻身下马,对袁绍抱拳道:“车骑将军,末将奉主公之命,邀车骑将军回城一叙。”

赵云终究仁善,给袁绍保留了最后一份体面。

“你赵子龙倒是个厚道人。”袁绍笑道,“不过你还没有回答某的问题,他刘玄德为何不来?”

赵云只得推脱道:“我主事务繁忙,脱不开身。”

“哈哈哈哈……”

闻言,袁绍却仰天大笑,说道:“好个事务繁忙,看来数月鏖战,他刘玄德终究没有把某当成对手,居然不来送某最后一程,当真是目中无人!

刘玄德不来也就罢了,林子初何在?

他素来擅使阴谋诡计,某此次战败,也全是拜他所赐。如今奸计得逞,他就不想看看某的下场?”

赵云再度抱拳道:“车骑将军误会了,我家监军并非阴毒之辈。战阵之上,自是各凭手段。”

“如此说来,倒是某小气了。”

铿!

随着一声清脆的响声,袁绍拔剑横在自己的脖子上。

“也罢,某能死在你赵子龙手上,不至于受小人折辱,倒也是幸事……”

言罢,袁绍手上一用力,利刃入肉时,吼间喷洒出一股滚烫的鲜血,就此倒地身亡。

至此,一代枭雄曲终。

“主公!”

袁绍的亲兵齐齐跪地哭喊道。

望着袁绍的尸体,赵云默默无言,面色无喜无悲。

良久,赵云伸出双手正了正衣冠,对着袁绍的尸体一礼到底。

“袁公,一路走好!”

……

定陶城。

辛毗回到县衙中时,其兄辛评正在挑着桌案上的烛火。

灯火忽明忽暗中,映照着辛评的脸色也有些凝重。

“兄长,城门大开,徐州军已杀入城中。”辛毗拱手道。

闻言,辛评面无表情问道:“那城中战况如何?”

听到这个问题,辛毗笑了,遂将徐州军带着粮草入城的消息说了一遍,最终几乎是兵不血刃拿下了定陶。

至于城中数万士卒,也大多就地投降,拿着粮食造饭去了。

辛评摇了摇头,笑道:“这一定是林子初的手笔,此人当真有神鬼莫测之能。”

“兄长……”辛毗迟疑片刻后,才缓缓开口道:“袁本初此次出城,必然是有去无回,如今大功告成,但小弟看兄长您……似乎并不高兴。”

“高兴?”辛评反问道,“某为何高兴?”

“可是……”

辛评一挥手,打断道:“某答应做他徐州的内应,是因为看在荀文若的面上,而且袁本初此人吃相太过难看,得冀州后便立刻逼死了韩使君。这等心胸狭隘之人,又如何配争天下?”

“既如此,咱们立下大功,刘太尉自当礼遇,兄长又为何闷闷不乐?”

辛评摇了摇头道:“佐治啊,人生在世,除了权势之外,还有名声。”

“兄长是担心背负背主之名?”

“不错。”

“那何不请林子初与荀文若向世人阐明原委,也好为兄长正名。”

“你以为世人会信?”

“这……”

正当辛毗无言以对之时,辛评却又洒脱一笑,开口道:“罢了,敢做就要敢当,世人若要议论,便由得他们去吧。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好一个知我罪我,其惟春秋。仲治兄坦荡,某佩服!”

辛评话音刚落,门外便响起一道声音。

紧接着,便是一阵脚步声。

闻言,辛评也笑了,同时站起来说道:“佐治,贵客到了,随某出门迎客。”

“唯!”

辛毗应了一声。

兄弟二人当即打开房门,走入院中。

迎面而来的,却是一个三十岁上下,长臂大耳的中年男子。

在其身后半步处,却是一个二十五六岁,身着白衣,手拿折扇的青年男子。

见此,辛评面色一变,甚至微微一愣。

他当然能认出刘备和林朝,只是他万没想到刘备会亲自前来。

林朝来不稀奇,毕竟这家伙是自己的接头人。而身为徐州之主,刘备此刻理应亲自去送袁绍最后一程,怎么也来了此地。

“拜见玄德公!”

辛氏兄弟毕竟不是常人,马上反应过来,对着刘备一礼到底。

刘备赶紧走了过去,拉起兄弟二人的时候,顺手使出了把臂同游。

“二位切莫如此多礼,若无二位,某如何能胜,更不能入得此城。走,且入内说话。”

虽说二人也听惯了别人的夸奖,但刘备身居高位还能如此礼贤下士,倒是让二人有些激动。

天下人皆称刘玄德为仁义之主,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众人入内之后,刘备却是毫不客气,一屁股在原本属于袁绍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刚要说话的时候,就听下首林朝朗声吟道: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这首诗选自诗仙李白的名作《梁甫吟》中的一段,讲述得正是高阳酒徒郦食其的故事。

在这种场合林朝把它吟诵出来,就等同于给辛氏兄弟的行为定了性。

功臣,大大的功臣,林长史亲自坚定的功臣!

在场众人除了刘备之外,皆是饱学之士,自然能听出其中的意思。

辛评听完之后,眼中闪过一丝感动之色。

林子初为人虽恶劣了些,却终究没有鸟尽弓藏,倒也称得上有古君子之风。

一念及此,辛评对林朝拱手道:“长史过誉了,在下如何敢于先贤相提并论!”

林朝回礼道:“仲治兄不必自谦,兄此番功高劳苦,玄德公必不吝赏赐!”

闻言,刘备马上接口道:“不错,二位之功,某铭记于心。待到论功行赏时,必有高官厚禄相赠!”

“多谢玄德公!”

二人赶紧拱手道。

林朝拉着刘备一起来,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安抚辛氏兄弟,同时打消他们的疑虑。

如今刚刚破城,刘备要忙的事情可远不止这些,见辛氏兄弟都吃了定心丸之后,刘备便离开去城中安抚军心民心,将舞台留给了林朝。

此时房中除了自己之后,便只剩下了荀彧、荀谌兄弟二人,林朝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

“仲治兄,此番你兄弟二人立下大功,不知想要担任何职?”

之所以主动开口询问,表达自己态度的同时,也是希望这两人能快速融入徐州集团。

不过如此直白的谈话方式,显然是辛氏兄弟没想到的,一时竟不知如何作答。

片刻后,辛评才拱手道:“全凭长史差遣。”

林朝见辛评似乎兴致缺缺,便开口道:“仲治兄似乎有心事?”

旁边的荀彧倒是很善解人意,开口笑道:“子初,常言道人言可畏,某以为仲治兄之心结便在此处。”

闻言,辛评先是叹了口气,随即又点了点头。

“倒是某疏忽了。”林朝笑道,“若仲治兄若不想以此功做晋身之资,某倒是还有一个好去处。事成之后,不需别人正名,仲治兄自然能名垂青史。”

听到这里,辛评才来了一丝兴趣。

“敢问长史,是何去处?”

辛评胸中自然是有一番远大抱负的,但他不想被人说是靠卖主来跻身高位。

林朝笑了,口中缓缓吐出了两个字:

“塞外。”

本卷完。

------题外话------

这章写得时间有些长……

先睡一觉,睡醒再来卷末小结。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