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五百七十五章 高阳酒徒

这个三国很核理 第五百七十五章 高阳酒徒

作者:于秋陨S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4: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尔乃何人?”

袁绍望着被带进来的汉子,一身西凉武夫打扮,年纪三十岁左右。此时身上还带着斑斑血迹,神情极为疲倦,看上去刚刚经历了一场厮杀。

面对袁绍的问题,此人急忙抱拳答道:“小人乃是马将军麾下屯长,奉我家将军之命,请袁公出城击退徐州军队,好让五十万石粮草能够顺利入城。”

“五十万石粮草!”

闻言,袁绍不由得惊声叫道。

也不怪袁绍激动,实在是他现在对粮草二字太敏感了,而且五十万这个数字,也的确太有诱惑力了,导致他的注意力第一时间被吸引了过去。

要是手中有五十万石粮草,莫说十天半个月,就算他刘备围城三月,自己也能稳守城池!

“不错,此前大将军派发五十万石粮草,由我家将军统兵护送,奈何现在城外满是敌军,辎重车便只能在城外五十里处停留。只要袁公能将敌军击退,我家将军便能将粮草送入城中。”

听了此人的话,原本神情还略微有些激动的袁绍,顿时人间清醒,甚至用狐疑的目光看了此人一眼。

五十万石粮草虽然诱人,但袁绍可不会轻信。

世人皆知林子初最擅阴谋诡计,所以眼前此人到底是不是马腾的人,城外到底有没有粮草,还是未知之数。

万一这是敌军的诡计,而自己却真的领兵出城,无异于羊入虎口。

眼下的情况,却是不容自己再选错了。

哪怕一次也不行!

所以当务之急,还是要查验此人身份之真假。

袁绍目光死死盯着此人,好像要将此人完全看穿一般,口中说道:“你说你是马寿成将军麾下,不知可有凭证?”

但此人面对袁绍的目光,只是微微低下了头,却马上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书信。

“袁公请过目!”

一旁,辛毗马上接过书信递到了袁绍面前。

打开这封沾染了血迹的书信之后,袁绍认真观看了起来。

内容自然没什么问题,跟此人说得一样,关键是结尾处的落款,或者说是落款上的印信。

马腾的字迹,袁绍自然是不认识的,再者这封书信就算是真的,也多半是军中书吏代写。所以唯一能分辨真假的地方,便是落款上的印信。

昔年马腾率军会盟时,便是偏将军的官职。而讨董之后的论功行赏,林朝虽然拿着很多的空头支票,但也只定下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职位。

比如袁术的大将军,刘备的太尉,袁绍的骠骑将军。

至于他们手下的功臣,林朝很大度的将空头支票甩了出去。

彼时意得志满的袁术,自是大手一挥,给马腾封了一个伏波将军的名号,也算让他继承祖上荣光。

而此时袁绍手中信件的落款,正是伏波将军的银印青绶,丝毫无差!

林子初就算想要算计某,也必是临时起意,不可能立刻打造出一枚一模一样的印信。

袁绍心中想着,便对此人的身份信了七分,但还是有些不放心,便干脆将书信递了过去,对辛氏兄弟说道:“仲治,佐治,你二人以为如何?”

闻言,辛评赶紧走了上来,接过书信和弟弟辛毗一起看了起来。

兄弟二人皱着眉头观摩了半晌,最终将书信还给袁绍的同时,辛评却开口道“主公,此事仍未可轻信,不如让在下问询此人一番。”

“好,仲治尽可施为。”

袁绍点了点头,同时对辛评谨慎的态度表示赞赏。

得到许可之后,辛评转过身来,便对这名送信的屯长问出了一大串的问题。

诸如马腾父子的模样长相,以及军中的日常饮食,甚至是西凉边地的气候风俗……

这些问题很简单,也很琐碎,甚至有些过于平淡,却使袁绍大开眼界。

不错,马腾麾下士卒大多出身凉州,而此人也是一身西凉打扮,只要这些问题能够对上,比检查印信什么的更加可靠。

仲治果然大才!

令袁绍震惊和惊喜的是,辛评的这些问题,此人却对答如流,甚至没有丝毫停顿。

这下,袁绍心中已经信了九成。

问完话后,袁绍一挥手,命人将此人带下去好生招待。

等此人走后,袁绍便迫不及待的问道:“如何,此人身份可信否?”

辛评拱手道:“主公,在下以为,此人确为马寿成麾下,粮草应该就在城南五十里处。只是……”

“只是什么?”袁绍皱眉道。

辛评苦笑道:“只是城外徐州大军环伺,纵然粮草就在眼前,咱们也不好弄进城来。”

“这……”

闻言,袁绍面色一凛,露出苦涩的神情,方才得知粮草到来的兴奋顿时荡然无存。

“仲治的意思是,某不可率军出城?”

辛评面色平静的摇了摇头道:“非也,只是此事事关重大,在下不敢妄言,还得主公明断。”

这话说得很明白,我已经帮你判断了来人的身份,至于要不要出城,只能你自己决定。

毕竟现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刻,不能踏错一步。

闻言,袁绍不禁苦笑出声。

辛评无法做决定,他袁本初又何尝不是?

就算城外有粮草,但面对如狼似虎的徐州军,能否带回城中,还尚未可知。

但是不出城迎接粮草,等待自己的,将是注定的败局。

一个是九死一生,一个十死无生……

正当袁绍心中艰难挣扎时,辛评身后的辛毗却站了出来,对袁绍拱手道:“主公,在下以为,当尽起城中精锐,出城痛击刘备,夺回粮草!”

“哦,仲治以为此路可行?”袁绍诧异道。

“不,在下以为就算出城夺粮,胜负之数也未可知。但是……”

辛毗说着,脸上的表情逐渐严肃了起来,对着袁绍一礼到底,沉声道:

“主公,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奋力一搏。如今,咱们已经没有别的路可选了。”

闻言,袁绍再度沉默,面色惨白一片。

“此事……容某再斟酌一番。”

……

陶丘城。

在放出鱼饵之后,徐州众人也没闲着。

依林朝的性格,自然要做两手准备。

袁绍若肯率军出城,那自然万事大吉,后续的事也不必多说。按照现在敌我双方的战力,城外一战就能毕其功于一役。

可若是袁绍不肯出城,打定主意做缩头乌龟,那就只能强行攻城了。好在城中有内应可以里应外合,破城应该不成问题,只是多耗费些时日。

县衙中,刘备高坐主位,端起手中的茶杯喝了一口,眉宇之间却有些焦急。

没错,刘备现在喝得是茶。

眼下是战争最紧要的关头,在昨日的烧烤大会结束之后,林朝便又把禁酒令拿了出来。对此刘备虽然有些不情愿,却也只能点头答应。

“子初,你说袁绍老贼会出城吗?”

相比于刘备的急切,林朝却是老神在在,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此刻正坐在左下首位,拿出纸笔专心致志的在写些什么。

见林朝沉浸在练字的快乐之中,刘备不禁又开口叫了一声。

可林朝还是毫无反应,刘备顿时有些好奇,便起身走到林朝面前弯腰向纸上看去。

只见纸上有四个大字——高阳酒徒!

“子初,子初……”

林朝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放下手中的笔,开口问道:“玄德公何事?”

刘备笑了:“子初,亏你自幼读书,还是饱学之士,怎么字写得如此之差,连某都不如。康成公若见此字,怕是当场便要把你逐出门庭。”

“哈哈哈哈……”

刘备的一句打趣,顿时引来了众人的哄堂大笑。

特别是荀谌,笑得最开心。

难得见到有林朝不擅长的事情,众人又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个机会。

林朝:……

刘大耳,有事说事,你嘲讽我作甚。

“玄德公何事?”

见林朝有些恼羞成怒的迹象,刘备也不再逗他,而是开口说道:“某方才问你,袁绍老贼是否会出城。”

“此事……朝也不知。”

林朝摊手无奈道:“但不管他袁本初是否上钩,有了前日劫来的粮草,此战咱们都必胜,玄德公又何必着急?”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袁绍若真要当缩头乌龟,你只能冲进去敲烂他的龟壳,却不可能将他强行拉出来。

刘备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事到临头难免着急。听了林朝这句话后,顿时摇头一笑,整个人却轻松了不少。

“那你方才在写什么?”

刘备深知林朝从不做无用功,更不会在这个紧要关头上淬炼书法,便好奇问道。

此言一出,场中几人面面相觑,都露出了狐疑之色。

该不会是……那样东西吧。

在徐州核心圈子里,一直有一个传说:林子初有一个小册子,上面专门记载了一些人的名字。

但凡被记录在上者,只有两个下场。

第一,跪下唱征服,被他林子初赚来当牛马。

第二,下场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风闻,当初诸侯还未会盟时,这个小册子上便有刘岱、桥瑁、孙坚等人的名字。

所以他们的下场,才会如此惨烈。

林朝是不知道这个传言的,不然他肯定会气得破口大骂。

你们这纯属污蔑!

不过见众人都好奇,林朝索性将自己写得东西公之于众。

见到上面四个大字之后,众人的表情顿时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以三荀为首的疑惑派,他们当然知道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但是不解林朝此时为何会写这四个字。

另一派嘛,则是以张辽为首的武将懵逼派。他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却觉得这个称号挺有味道。

“高阳酒徒是何人?”

刘备不愧是文化沙漠,当场就问出了众武将想问却又怕丢人的问题。

林朝笑着解答道:“广野君郦食其,号高阳酒徒。”

闻言,刘备这才如梦初醒般点了点头。

高阳酒徒刘备不知道,但刘备不可能不知道郦食其,毕竟这可是当年楚汉争霸时,刘邦麾下的一大功臣。

要说郦食其,也是一代怪杰。

在他身上,有许多怪异之处,更有许多令人称奇的事迹。

首先便是他的出身:他早年酷爱读书,后来担任陈留门吏,直到楚汉争霸时遇到了足疗达人,沐足保健专家刘邦,便主动归投。

而奇怪的是,此时的郦食其,早已年过六十。

古有太公望八十高龄渭水垂钓,后有郦食其花甲之年观高祖沐足而归汉……

更奇怪的是,当时刘邦拒绝接待这个老儒,甚至准备让人撵他走。

可郦食其却当场拔出佩剑对刘邦派来的人大声喊道:什么儒生,老子是高阳酒徒,赶紧进去通报,不然就砍了你!

这名士卒被震惊了,刘邦也震惊了,更是心生好奇。

一个花甲老者却还有如此大的火气,我得看看。

于是,郦食其才如愿以偿见到了刘邦。

可这时,刘邦却还在做足疗……

于是郦食其又怒了,他向刘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汉王有长者之风,远大之谋。而我虽然落魄,却也堪称长者。今日我来拜会,这是一场长者与长者的会面,你可不能做着足疗跟我聊天。

刘邦听罢大惊,急忙换了一身正式的衣服来接见郦食其。

郦食其之狂傲,可见一斑!

当然,他的能力也配得上如此狂傲的态度,更对得起刘邦对他的礼遇。

后来他随刘邦一路征战,游说各国,甚至一度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兵不血刃帮刘邦拿下了齐国,居功至伟,达到了自己身为说客的人生巅峰!

可谁曾想韩信不讲武德,暗搓搓进攻已经投降的齐国,导致齐王以为郦食其坑了自己,直接把郦食其给烹了。

可怜高阳酒徒郦食其,最后却变成了一锅鸡汤……

刘备明白郦食其其人,但他和三荀一样,还是不明白林朝写这四个字的用意。

林朝笑道:“玄德公以为,郦食其其人如何?”

“郦生说齐,兵不血刃下齐国,自然居功至伟。只可惜淮阴侯……”

刘备满脸惋惜之色道,也不知是在可惜郦食其,还是在叹息韩信。

林朝继续说道:“郦食其其人,不过一介策士,却能凭三寸之舌而建功立业。可有些人,纵然征战一生,却终究碌碌无为,玄德公以为如何?”

刘备却摇了摇头道:“子初此言差矣,只要不行龌龊之举,功业便是功业,嘴上取和马上取,并无高下之分。”

“既如此,玄德公以为,城中的辛氏兄弟,比郦生如何?”

闻言,刘备愣了一下,随后不禁哑然失笑。

说了半天典故和隐喻,刘备终于明白了林朝的意思。

辛评辛毗兄弟作为内应,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候误导袁绍的决策,推波助澜之下,确实对此战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虽然比不上郦食其游说齐国的功劳,但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凭一张嘴立功。

只见刘备一挥袖笑道:“子初放心,某向来赏罚分明!”

林朝摇了摇头笑道:“玄德公圣明,只恐旁人非议。”

这毕竟是一个信义大于天的年代,辛氏兄弟虽有大功,但难免被当成背主小人。

尤其是徐州那帮子刀口舔血的骄兵悍将,他们奋勇冲杀,到头来论功行赏,却不如动动嘴皮子的人,难免不会抱团排挤辛氏兄弟。

这两人是林朝授意荀彧修书招揽的,那林朝就得负责到底。

尤其是两人最终还出色完成了任务,林朝就更有义务将其融入徐州集团,而不是坐看他们遭人非议。

再者,今日这两人能被孤立,后面就能有别人也被孤立。

这可不是一个好苗头。

此战若胜,刘备的地盘会瞬间扩大数倍。于此同时,也就需要更多的人手和中层组织。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人才,如何让他们同心协力,便成了战后最大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最终也会被刘备交给林朝来处理。

可一旦不能完美缝合这些人,党争的苗头就会冒出来,无休无止的内耗便开始了。

所以林朝才借郦食其的典故,来给刘备打个预防针,让他明白此事的严重性。

但就结果来看,刘备表态了,但好像并没理解其重要性。

不过林朝要的就是刘备表态,这样他就能将辛氏兄弟树立为典型,从而开始缝合中层派系。

愿意听话效力的,那就是自己人,以后大家一起喝酒吃肉,为匡扶大汉而努力。

而那些依旧冥顽不灵,整天想着搞小动作的人,林朝也不会客气。

直接排头整过去,让他们知道什么叫体面!

想玩权术阴谋,现在还不到时候。

林朝正思虑间,外面张绣快步走了进来,对刘备抱拳道:“主公,末将方才接到前军探报,袁本初率军出城了!”

闻言,刘备面色狂喜,大声道:“子初果然神机妙算,袁绍老贼此番既然出来,就别想再回去!”

------题外话------

这章可没有黑韩信,只是人的境遇不同,想法自然不同。

毕竟这世间之事,并不是非黑即白。

说实话,韩信这事干得也不地道。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