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五百六十五章 水淹昌邑

这个三国很核理 第五百六十五章 水淹昌邑

作者:于秋陨S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4: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长垣城的攻打难度,林朝也曾有过预估。

毕竟到了这种时候,曹操也只剩下了固守城池这一条路可选,因而也只能加大力度修缮城墙,同时率领麾下将士跟徐州死磕到底。

只是关羽率军一连进攻十多日都不见任何成效,最终引得张飞破口大骂,这是林朝所没有想到的。

曹操的龟壳真就这么硬?

林朝环顾周围众人的脸色,心中顿时有了答案。

“如今我军还剩多少粮食?”

林朝开口问道。

围城不是问题,只要这么围下去,曹操早晚必败。唯一的问题,是自己这边能坚持围城多久。总不至于像原本历史上的易京之战一样,围困一年才能拿下曹操吧。

虽然林朝不清楚张燕后续还能提供多少粮草,但要支撑一年的时间,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姑父,眼下咱们也只剩了一个半月的粮草。”荀攸站起来答道,“且上一批粮草到时,张燕便有信传来,如今黑山百姓已然食不果腹,难以为继。”

自己麾下这数万大军所食之粮,皆是从张燕手下黑山地区的百姓手里征调而来。黄河以北的山谷地区,能种粮食的地方本来就少,百姓的生活更是不富裕,如今更是承担了这数万大军的粮草,能撑到现在,已经是张燕非常努力的结果。

听荀攸的口气,如今黑山百姓似乎也快撑不住了。

林朝皱眉道:“也就是说,张燕将军那边,后续已经无法提供粮草了?”

“恐怕正是如此。”荀攸答道,“若再强行征调,定会民怨沸腾,从而激起民变。”

“徐州那边呢,咱们的大本营中还有多余的粮食吗?”

闻言,荀攸苦笑摇头道:“五日前,主公曾有钧命下达,言他们那边已经引泗水灌昌邑,如不出意外,半月之内必能破城。同时主公要咱们尽快攻克长垣,与他们在定陶城下会师。而且主公在信中明说了,他们那边也只能剩了不到一个月的粮食……”

林朝挥袖道:“行了,不必再说了。”

如今是个什么情况,林朝已经差不多明白了。

简而言之,张燕那边已经指望不上了。而刘备的意思,大概是等双方会师围困定陶时,他们那边需要的粮草,还得让林朝想办法提供。

一想到这里,林朝不由露出一丝苦笑。

“诸位都散了吧,容某好生思索一番,看看有无破城之法。”

听闻林朝想要一个人静静,众人也都很识趣的起身拱手告辞。

顷刻间,原本人满为患的大帐就变得空荡荡,只有张郃依旧面无表情的站在林朝身后。

人走完了,林朝的心也能完全静下来,只是苦思了许久,却依旧找不到能够破城的方法。

受限于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许多自己知道的攻城之法根本没办法施展。就算能借用简单的杠杆原理制造大型攻城器械,时间上也不允许。

而一些常规战法,诸如夜袭、围三阙一、挖地道之类的方法,以荀攸的智力不可能想不到,应该是没有奏效。

那还有什么办法能够攻陷眼前的长垣城?

想到这里,林朝便又露出一丝苦笑。

总不能自己用手搓出炸弹,然后把城门炸开吧!

黑火药的成分林朝倒是清楚,只是配比他却不知道,真想弄出来,也不知要耗费多少时日,并不适用于眼前的场景。

种种办法都行不通,那便只剩下最后一条路可走。

难不成现在就要动用那枚暗子……

迟疑良久,林朝开口对张郃吩咐道:“俊乂,去将校事府丞庞令明请来,某有要事吩咐。”

“遵命!”

张郃抱拳应道,转身出了大帐。

……

昌邑。

此时城中无论何处,都已经被水流覆盖,根本找不到下脚的地方。

回想十日之前,泗水通往昌邑的水渠修建至城下时,刘备便派遣林夕带人掘断堤坝。

霎时间,流水滚滚而来!

刘备在城下不远处负手而立,望着泗水不停往城中涌入,嘴角露出了笑容,眼中却带着几分怜悯。

“主公,此计成矣。”荀彧拱手道,“只需静候半月,等到城中守军士气低落,百姓生活无以为继时,便能一举破城!”

“文若妙计,破城自然不成问题,只是却苦了城中百姓。”刘备苦笑摇头道,“若非不得已,某绝不想用这等手段来夺城!”

闻言,荀彧默然不语。

荀谌却拱手道:“主公仁德,只是前番沮军师已然挑明利害,唯有尽快结束这场战争,才是对百姓最大的善待。”

“某知,只是心中还是不忍……”

刘备苦笑一声,却忽然像是想起什么似的,转而开口问道:“济世府去岁年末编纂的《瘟疫防控法》,二位可有看过?”

闻言,荀彧和荀谌都点了点头。

去年在雒阳城外经历了一场大瘟疫后,回来后林朝便成立了济世府,并且编写了一套关于瘟疫防控的手段,并传令济世府广而告之,务必使徐州人人都知道里面的内容,如此便能极大减少感染的概率。

刘备满脸严肃道:“眼下这等情况,若依照《瘟疫防控法》所言,破城后城中必有瘟疫。传某将令,请仲景先生亲率五百名济世府官吏来此,以防瘟疫滋生。”

“遵命!”

荀氏兄弟拱手应道,对视一眼,却都发现了彼此眼中的震惊之色。

此等旁枝末节,自己二人都没顾虑到,一贯不拘小节的主公却率先想到了。

人通常只会关心自己最在乎的事情,由此可见,主公是真的关心城中百姓的安危。

如此一颗天生的仁心,倒是古今罕有。

后续的事情,跟荀彧预想的差不多。

以这个时代城门与城墙间的精密程度,自然无法阻挡水流的进入,所以只用了不到半日,大水便沿着沟渠涌入了昌邑城中。

常言道水火无情,对于这股突如其来的洪流,城中无论是守军还是百姓都颇为惊恐,一度以为末日降临。

就连张邈和袁遗心中也异常惊慌。

可紧接着城中众人便发现,这股水流虽然大,却不足以淹没城池。即便是后续依旧有泗水不停地流淌而来,也仅能过膝而已。

没有预料之中的灭顶之灾,城中众人都松了口气。

可过了半日之后,新的麻烦便接连而至。

整个城池都泡在水中,该如何生火做饭?

堆积的薪柴都被水淹没,如何能点得着?

流水涌入井中,与地下水融为一体,便污了水源,百姓如何取水解渴?

无论是地窖中的粮食,还是藏在家中的粮食,被泡久了就会发霉,甚至会被水冲散,甚至府库中军队专用的粮食也未能幸免于难。

而最关键的是,面对着过膝的水流,无论是守军还是百姓的出行,都收到了严重的阻碍,说是寸步难行也不为过。

种种不利的条件加持下,在流水涌入城中的两三日之后,整个昌邑的民生体系便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水淹的第二日,便有饥渴难耐的士卒和百姓开始饮用地上流淌着的泗水,最终无一例外全部闹了肚子。

水淹的第四日,经水泡过的粮食虽然部分被抢救出来,转移到了地势高的地方,但已经开始生芽发霉。吃了这些粮食的士兵,难免有些人中毒发病。

水淹的第七日,长期生活在水中的弊端开始出现,士卒皆被泡得手脚发胀,纷纷开始往城楼上转移。哪怕张邈和袁遗严令禁止,也无济于事。

水淹的第十日,士卒的盔甲、武器甚至是衣物长期处于半干半湿的状态下,便开始腐烂发霉,继而变得一触即碎。

水淹的第十三日,昌邑城中已经乱象尽显,甚至出现军令不达的局面。士卒和百姓皆心无战意,只盼着徐州尽快来攻。

甚至有部分士卒准备出城投降,却因谋事不密被袁遗发现,将这些准备出城投降的士卒尽数斩杀。

水淹的第十四日,刘备见时机已到,便准备亲自指挥大军攻城。不过在发动攻城战之前,刘备先派出了荀谌到城下劝降。

荀谌的口才自然不用多言,一通恩威并施后,成功勾起城上士卒大部分人的投降**,就算是张邈也一度有些心动。

如今昌邑城应该是守不住了,而徐州素来有善待俘虏的美名,如今趁势而降,仍不失荣华富贵。倘若负隅顽抗,说不准便会身首异处,又何苦来哉!

城下荀谌望见城楼上的情况,便立刻加大力度,想兵不血刃拿下昌邑。

只可惜话刚说到一半,城上袁遗见势不妙,突然下令放箭。虽然没射到荀谌,却使得这场劝降无疾而终。

刘备为之扼腕叹息,心中对袁遗也大为恼火。

水淹的第十五日,刘备以林夕为先锋,赵云而主将,正式下令攻城。

整场战役的经过倒是极为简单,有了前面十五日在水中生活的经历,守城士卒皆毫无战意。

而赵云也没用采用常规猛攻城门,用云梯爬上城楼的打法,而是接受了沮授的建议,自己率大军掩护,命先锋林夕带人挥舞着锄头,开始猛挖昌邑城墙最薄弱的地方。

这个时代的城墙多是由夯土筑成,虽然紧实,但也经不住泡在水中半个多月,此时便给了林夕可乘之机。

日出到日落,日落又到日出。

为了不给城中守军修补城墙的机会,这场攻城战足足持续了一天一夜,直到第二日黎明时分,随着一阵不大的声响,昌邑城墙终于被林夕挖开了一个能容纳一人通过的洞口。

见此,林夕满是尘土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喜色,下一刻便扔掉手中锄头,拔出腰间佩剑大喝道:“兄弟们,随某冲进去,若能破城,咱们便是首功!”

言罢,林夕便一马当先,冲了进去。

尽管城里满是戒备森严的敌军,却丝毫影响不了林夕脸上的战意。

眼下只要自己能率领先锋部队冲入城中站稳脚跟,后续赵云的援军便会源源不断跟上来。敌军没了城墙优势,便只能跟自己打一场巷战。

胜负,将不言而喻!

林夕冒着箭雨带人杀入昌邑城中,奋战半个时辰后,后续赵云的大军便赶了上来,两军开始在城中短兵相接。

一面是养精蓄锐半个月多的徐州军,一面是在水中艰难存活了半个月的敌军,彼此的士气、战力都不在一个层次上。

一经交手,昌邑城中的守军便止不住的溃败,犹如城外奔涌不止的泗水一般,大有一泻千里之势。

时近日中时,刘备麾下两万大军尽数涌入城中,战争进入了**阶段。

而城中守军后方,张邈和袁遗二人望着不断溃败的己方士卒,早已面如死灰。

“伯业,咱们……败了。”

张邈长叹一声,口中沮丧道,声音甚至带有一丝埋怨。

昨日刘备使人劝降,你却不依,如今连累某与你一同落得此等下场,你便开心了?

再看袁遗,眼中的黯然之色却不比张邈少上半分。

他又何尝不知此战已成败局,只是他身为汝南袁氏子孙,又是袁绍的堂兄,岂有投降刘备的道理?

即便战败身死,纵然心有不甘,他也不能在城前倒戈。

见袁遗不回应自己,张邈又开口道:“伯业,为今之计,还是降了吧!刘玄德素有仁义之名,想来也必然会善待你我。”

“不,某决不投降!”

袁遗毫不犹豫的拒绝道。

若真想投降,昨日荀谌城下劝降时,他就能借坡下驴,同时还能保留几分体面。

闻言,张邈看了一眼前方正溃败不止的将士,眼中忽然露出一丝决然之色。

“真不投降?”

“某宁死不降!”

袁遗梗着脖子道,目光中虽有一丝微不可查的惶恐,声音却异常坚决。

真到事不可为时,自己与张邈率军突围就是。

铿!

忽然间,张邈手中宝剑出鞘,下一刻便架在了袁遗的脖子上。

“孟卓,你意欲何为?”

袁遗望着张邈,眼中满是震惊和不解。

“某欲何为?自然是劝伯业兄与某一同归降刘太尉!”张邈眼中露出一丝不忍之色,开口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如今袁本初败局已定,伯业兄又何必冥顽不灵!”

见张邈欲阵前倒戈,哪怕利刃就架在脖子上,袁遗也忍不住破口大骂道:“说得好听,你张孟卓不过是拿某当晋身之资!如此狼心狗肺,就不怕天下人耻笑吗!”

本来劫持愿意投降,张邈还是有些于心不忍的,但袁遗这一句,反而把张邈骂醒了。

他眼中最后一丝愧疚也消失不见,反而冷笑不止。

“你袁伯业若肯投降,某又何必行此等手段?”张邈冷笑质问道,“再者,我张孟卓始终是大汉之臣,而非你袁氏家奴!”

你袁遗宁死不降,是因为你乃袁本初从兄,是汝南袁氏之人,我张邈又不是!

袁本初势大时,我当然可以是袁氏故吏。

而今穷途末路,我难道也要为你袁氏陪葬?

真是可笑!

某不拿你的首级前去请功,已经算是仁慈了,至于他刘玄德会如何处置你,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无论袁遗如何愤怒,总归还是被张邈控制住了。

当下,张邈便下令士卒放弃抵抗,就地投降。

------题外话------

忽然得了个热感冒,脑子昏昏沉沉的,今天就这一大章了吧……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