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其他 > 五日封嫔半月封妃,独享无上恩宠 > 第807章 俪珠献上妙计解了康熙的燃眉之急

之后的几日,康熙整个人忙得晕头转向。

俪珠也没有闲着。

她要一边安抚嫔妃,照顾不满周岁的女儿塔娜,顺便还得替康熙批阅奏折,为康熙出谋划策。

俪珠趁着休息的时候吩咐道:“万岁这些日子整宿整宿的睡不着,你去小厨房熬一碗莲子百合粥,多加一些蜂蜜,到时候让万岁喝了也好安眠。”

秋花领命而去:“遵命。”

夏果端来一杯果茶:“主要是让万岁晚上别喝那些浓茶了,虽说这茶水可以提神,但是人这样一直熬着,也不是个事儿。”

俪珠颔首:“本宫自然晓得。”

夏果宽慰道:“娘娘最近也不要太过忧虑了,咱们大清何等强盛。准噶尔汗国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而已,等到数十万大军齐集,定能将准噶尔汗国一举歼灭。”

俪珠凝眉:“没有这么容易。”

夏果不解:“这不是娘娘之前说的吗?”

俪珠揉了揉眉心:“本宫之前之所以会这么说,只是为了稳定人心而已,实际上大清的兵力虽然很足,但是真正想要完全调动起来根本没那么容易,最重要的就是调兵遣将需要花费的粮草太多了,几十万大军光是一天的所用所需恐怕都需要几十万两银子,若是战场之上再有受伤的,战死的,这更是要花费更多的抚恤银子。若是真的与准噶尔焦灼的时间长了,那才是真正的可怕!如此一来,整个大清恐怕都要被拖垮。”

虽然她知道这一次康熙会大胜,但这几日忙碌下来,她的心里依旧不轻松。

即使大战胜利了,大清也会遭受许多的损失。

尤其是那些八旗儿郎,和绿营的汉人兵丁,怕不知会死伤多少。

历史上动不动就出动几十万大军,其实这都是虚数,这些几十万大军之中大部分并不是真正的士兵,而是普通的民夫。

一名士兵一般要配备三名名副,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士兵们长途跋涉而战力不减。

到了清朝之后就基本上看不到几十万大军一同出动的记载了,这是因为清朝的计量方式变了,清朝不再像以往的朝代那样把民夫算进去。所以如果真正出动几十万大军的话,算上民夫可能能达到一两百万人,这完全不是一个封建朝代能够轻易负担得起的。

当年大清入关之时,所有的兵力加起来也只有十三四万而已,就这都已经是举国出动了。

因此,此次理藩院尚书所带的十万大军也是有一定水分的,其中大部分都是民夫,真正有战力的也就三四万人,和准噶尔大军的人数基本持平,甚至实际上战力还是要差一些的。

因为理藩院尚书带过去的兵丁之中大部分都是步兵,而准噶尔汗国这一次派出的来的大部分都是骑兵。

因此俪珠对于理藩院尚书仓促应战之事并不看好。

不过反正理藩院也只是为了阻拦住准噶尔的兵锋继续前进而已,哪怕他战败了,但是只要大清其余的兵力集结,那么他也算是成功达成目标了。

等到莲子百合粥熬好之后,俪珠派人将之装在一个食盒里面,她亲自提着食盒来到了乾清宫。

俪珠坐到康熙身边:“三郎先歇一歇吧!”

康熙露出了一个疲惫的笑容,想说什么,却又长叹了一口气。

俪珠靠在康熙的背上:“三郎,我知道你心里难受,只是有些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咱们只能选择接受。而且现在还是咱们大清更有优势,你可千万得撑住啊!”

康熙抚着额头:“朕倒不是怕大清战败,只是朕觉得从朕登基开始,天下百姓就没过几年安生日子,如今平定三藩还不到十载,又要与准噶尔兵戎相见,朕实在是无言面对大清的亿万黎民。”

俪珠柔声道:“三郎莫要妄自菲薄。三郎幼年登基。一路擒鳌拜,平三藩,奉行仁善教化之道,让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其实做得已经够好了。准噶尔汗国野心勃勃,蠢蠢欲动,也不只是这几年才开始的,他们都已经发展了许多年了,要怪也怪不了三郎。”

康熙心中依旧烦闷无比:“话虽是这么说,可朕是天子啊!天子怎么能让黎民百姓受苦呢!这一仗打起来,又不知道有多少百姓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俪珠开口:“说起此事,我倒有个法子。我准备举办一场小宴,广邀六宫嫔妃、宗室福晋和文武百官的夫人,我先带头做一个表率,然后再让她们一起捐些钱粮,想来也可以暂解燃眉之急。”

康熙摇头:“咱们大清还没到这个地步。”

俪珠坚持己见:“常言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大清国库说丰也丰,说不丰也不丰,而且国库的银子是不能轻易动的,若是动的多了,再有天灾发生,又如何去赈灾呢?若不动国库里的银子,那只能从百姓身上加税,可这样一来又有损三郎以仁德治天下的初衷。因此,倒不如从这些勋贵身上下手,他们与大清本就是一体同存,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如今让他们出银子帮助大清打仗,这也是理所应当的。”

康熙点头:“珠珠此计,确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只是,远远不够。”

俪珠又道:“我还有一计,军需之中最重要的是军粮,通常军粮都是粟米之类,但是咱们能否变通一番?用牛羊当做军需之物。若真说来,士兵若是用牛羊肉当做伙食,说不定还能爆发出更强的战力。”

康熙眉心紧皱:“牛羊从何而来?”

俪珠早有妙计:“蒙古诸部在面对准噶尔大军之时当了缩头乌龟,只晓得一味避让,连带科尔沁部居然都直接选择东迁,将准噶尔的大军放了过来,完全可以借机治罪他们!但是咱们天朝上国,自然有天朝上国的气度,考虑到蒙古各部一盘散沙,各自为政,也确实无力抵抗扭成一股绳的准噶尔汗国,倒不如让他们将功折罪,每部都敬献一批牛羊上来,如此加在一起,少说也能拼凑出几十万头牛羊,至少可抵十万大军一两个月的军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