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之无限召唤 >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背水一战!

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背水一战!

作者:堂燕归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5:13:30 来源:蚂蚁文学

半个月后,潘县。

耶律阿保机用司马懿之策,再无半点犹豫,当即率八万鲜卑铁骑,奔赴潘县,与刘备会盟。

两军会合,兵力数量达到了十一万之众,且其中有八万多皆为骑兵,这让刘备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

两天后,陶商率领着二十万魏军步骑大军,也浩浩荡荡的进抵潘县。

双方近三十万大军,在这代郡与上谷郡的交界之地,形成了对峙之势。

兵力方面,魏军虽比汉鲜联军多了十万,但其实并没有占有多少优势,因为在骑兵数量方面,比敌军少了近五六万之多。

五六万的骑兵,如果运用得当,足以抵消十万,甚至是更多步军的优势。

陶商当然也可以把留在燕京一线,余下的近十万兵马,统统都调到前线,来对付汉鲜联军。

陶商却没有。

一则是因为汉国初灭,燕京初定,但燕京以北,渔阳,上谷,右北平等诸郡,尚有不少城池没有拿下,局势并不稳定。

而且,山海关方面,吴三桂还手握着一万兵马,陶商就怕他趁机跟关外的完颜阿骨的勾结,趁他大军倾巢而出之时,杀入关内直取燕京,抄了他的后路。

介时,他的三十万大军,就要被堵成上谷郡的山地之间,就有全军覆没之危。

所以,为了保证后方的稳定,陶商不得不留下了十万多兵马,由韩信统帅,抚定后方,防范山海关一线的威胁。

至于陶商,明知二十万大军大兵力上,对汉鲜联军并没有占太大的优势,却依旧选择在潘县一带,跟敌军进行长期对峙。

原因也很简单,斩草必除根,他绝不能放任刘备偏安一隅,不知道哪一天又卷土重来。

他太了解刘备了,以刘备那打不死小强的顽强作风,曾经多少次被曹打到如丧家之犬般落荒而逃,却又一次次顽强的复起,最终竟然还奇迹般的得到了三分天一之一。

这一次,要灭就要灭的干干净净,绝不能再给刘备机会。

再者,刘备已损失了幽州平原地带的产粮区,余下尚在控制中的诸城,皆位于长城内外,地势虽险,却并不能为刘备提供足够的粮草。

哪怕只是区区三万兵马而已。

所以陶商才不介意跟刘备再耗下去,反正他家大业大,看谁拼得过谁。

除此之外,刘基也给陶商分析过,从耶律阿保机趁人之危,向刘备索取割地才肯出兵救援看出,耶律阿保机跟刘备名为盟友,实则是各怀鬼胎。

刘备是想借耶律阿保机之手来对抗大魏,帮他收复国土,而耶律阿保机则是想趁着刘备落难之机,更多的蚕食刘备的地盘,尽可能的从中渔利。

既然他们双方各存私心,所谓联盟必然是貌合神离,那这样的联盟表面上看起来实力不弱,又有什么可忌惮的。

种种条件的综合考虑之下,促使陶商决定,就这么跟刘备和耶律阿保机耗下去,大家伙看谁先撑不住。

对峙一天天进行下去,不觉一月已过。

对峙其间,陶商顾忌于鲜卑铁骑的存在,并没有似先前那般攻势迅猛,大部分时间都按兵不动。

而在冀州方面,数以万斛计的粮草,则被源源不断的送往燕京,再由燕京运转至潘县前线,截止到对峙一月,陶商光在前线大营所屯集的粮草,就已达三十万斛之多。

粮草充足之下,陶商自然是不着急,整日就叫将士们吃吃喝喝,养精蓄锐,轻闲的跟敌军对峙下去。

刘备方面就坐不住了。

正如陶商战前所预计的那般,刘备余下的地盘根本不足以供给他足够的粮草,况且这些城池有半数以上,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都以割让的形势,被耶律阿保机接收,成了鲜卑人的地盘。

至于余下的那些城池,县令地方官们,也有不少不是在观望战势,就是在暗中跟鲜卑人眉来眼去,各种奉违,不好好的给刘备供粮。

种种不利之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刘备军中就进入了严重乏粮的困境。

鲜卑人倒是不缺粮。

他们是游牧之族,以牛羊之为主食,此番跟魏军交战,鲜卑人随军就带了近十万只羊,足够他们跟魏军耗下去。

所以刘备在粮草不济的情况下,便厚着脸皮派人去向耶律阿保机求助,想要借几只羊来吃吃,帮着他度过难关。

耶律阿保机当然没那么大方了,谎称草原闹旱灾,牛羊损失严重,他自己军口粮也受到严重影响,快要揭不开锅了。

在哭了一番穷之后,耶律阿保机又本着盟友间的义气,让自己的将士们“忍饥挨饿”,勒紧裤腰带送给了刘备三百只羊意思意思。

区区三百只羊,对三万大军来说,连塞牙缝都不够,没两天功夫便被吃到连骨头渣都不剩的地步。

刘备没办法,就算他明知道这是耶律阿保机吝啬,故意不肯施以援手,也无可奈何,只能硬着头皮死撑。

刘备便想,既然老子我的粮草不足的难题解决不了,那我就想方设法,也让你陶商的粮草不够吃。

于是,他便在诸葛亮的献计下,打算派出骑兵,去袭劫魏军的粮道。

想要截断魏军粮草,光几千骑兵自然是远远不够的,至少也得几万骑兵,成群结队的出动,不分昼夜的袭劫才有效果。

这要是搁在当年,以刘备的家底,足够派出几万骑兵,去劫陶商的粮草。

可今日不同往日了,几场败仗下来,他的骑兵都快败了个精光,麾下骑兵数量已降至了不足五千。

以五千人去袭劫魏军粮草,那不等于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么。

刘备没办法,只好又厚着脸皮去求耶律阿保机,求他派出鲜卑铁骑,去袭劫魏军粮草。

耶律阿保机笃定了要坑死刘备,连多几只羊都不舍得给,又岂会舍得派出大规模的骑兵,去袭魏军粮道。

当然,刘备既然提出了请求,耶律阿保机这个做盟友的,自然也不好意思不答应,不然就显的不够真诚了。

于明,耶律阿保机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一口气就痛痛快快的答应。

刘备当然是大喜,为了表明诚意,自己也豁出去了老本,把几千宝贵的骑兵拿了出去,主动出击袭劫魏军粮草。

至于耶律阿保机,表面上答应的痛快,也确实是派出了近两万多骑兵,大张旗鼓的绕往了潘县的东面,宣称要截断陶商的粮道。

可是在他暗中的授意之下,这两万鲜卑骑兵们却出工不出力,不是在山沟沟里瞎晃悠,就是一打探到魏军粮队出现,就赶紧绕着走,假装没碰见。

在耶律阿保机的糊弄下,刘备截断魏军粮道的图谋,没坚持几天就宣告破产。

折腾了半天,刘备仅仅烧掉了魏军少的可怜,不到一万斛的粮草,相反,自己却赔进去了近两千多骑兵。

因为陶商也不傻,他早算准了刘备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除了去劫自己粮道之外,再没有什么扭转乾坤的好办法。

故陶商提前就有防范,派出了霍去病,罗马,马超等诸多骑将,以及大部分的骑兵部队,去护送粮草,保护粮道。

几番交锋下来,刘备自然是偷不成,反被啄了几把米。

粮草将断,劫粮计划又不成功,刘备陷入了绝境。

走投无路之下,刘备只得派人去见耶律阿保机,请求两人亲自会面,共商对策。

是日黄昏。

潘县城南,一座破旧的小石亭内,刘备和耶律阿保机二人,终于第一次正式见面。

寒暄已毕,刘备便苦着脸道:“大单于啊,近日朕军中粮草已尽,将士们都快到了杀马为食的地步,大单于看能不能再借我几百只羊,好助朕渡过难关。”

一听到借粮,耶律阿保机眉头立刻就凝成了一股绳,也苦哈哈的说道:“玄德啊,不是本单于不肯借给你羊,只是本单于也穷的快要揭不开锅了,上回为了借给你那几百只羊,已经引起了将士们的不满,我要是再借你,我这大单于的位子只怕也做不成了。”

“大单于既然这么为难,那就算……算了吧。”刘备失望的一声叹息,却又道:“那劫粮道一事呢,怎么朕觉的大单于有些在敷衍朕呢。”

“本单于是那样的人吗!”耶律阿保机立刻跳了起来,不悦道:“为了劫粮道,本单于可是派出了数万吃不饱饭的将士,深入敌后忍冻挨饿的去劫敌粮道,是那陶贼运气好,本单于的人马总是碰不上他的粮队,本单于又有什么办法。”

耶律阿保机一番话,把刘备给顶了回去,顶到他哑口无言,明知他是在说谎,却又不敢戳穿。

没办法,谁叫他有求于人呢,倘若百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耶律阿保机一怒之下,撤兵马而去,留下他不得喝西北风啊。

“唉”

刘备一声凄苦的长叹,默默道:“如今你我两军粮草将近,截断魏贼粮道的计划又落空,大单于可有什么妙策,可以扭转我们不利的局面吗?”

“你问我,我问谁去啊,本单于身边又不象玄德你一样,有司马仲达这样的绝顶谋士。”耶律阿保机摊了摊手,目光瞟向司马懿,摆出一副无奈之状。

刘备又被呛了一鼻子灰,却又无处宣泄,只得回头瞪了司马懿一眼,眼神埋怨,似乎也在埋怨司马懿没能给他出一条妙计。

司马懿神情尴尬,额头滚汗,沉默了一会,只得一拱手,正色道:“陛下,大单于,战事到了这般地步,我们已被上了绝路,我们已没有选择,只能背水一战了。”

耶律阿保机和刘备身形微微一震,二人的神情立刻肃然起来。

“怎么个背水一战法?”二人几乎是不约而同的问道。

司马懿深吸一口气,沉声道:“陛下和大单于择机各起全军,兵分两路夜袭敌营,拼上我们全部的力量,一口气击破陶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