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九十二章 将军李长庚

大清疆臣。 第九十二章 将军李长庚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般阔气,想是黄酒卖得好了,走,进去看看。”阮元见了这巨大招牌,也不禁动了尝试之心,想着进来看看,是什么样的美酒,才能配得上如此巨大的四个金字。

“伯元,你会喝酒吗?你不是以前一直和我说,这酒你饮上一杯,也就醉了吗?”杨吉不解问道。

“杨吉,绍兴黄酒我以前在舅祖家喝过,这酒不是烈酒,我心里有数,一壶之内,我不会醉的。”阮元也从容笑道。

“算了吧,一会儿还要赶路呢,今日饭食不论,酒,还是就这一壶好了。”杨吉道。二人也便进了酒肆,点了两个小菜,一壶绍兴黄酒,这酒方一入口,二人便觉清冽、温润之感具备,不觉相视而笑。

不想就在此时,酒肆之外竟传来阵阵脚步之声,声音噪杂,又兼数声马嘶,耳听起来,来人应有数十人之多。不过片刻,几名军士抢入店中,争相寻着座位,居中一位军官高声叫道:“老板呢?快出来!咱们四十个人的位置,快些安排一下!四个人一坛酒,每桌四个最好的菜,快快备上!吃饱了,咱们还得赶路呢!”说话之间,后面又有七八人入内。

杨吉之前早就听闻官军恶行,此时见了这军官蛮横无理,不由得轻轻哼了一声,阮元轻轻瞥去,却忽然眼中一亮,暗道:“杨吉,来的人官职可不算低啊。”

“什么官职低不低的,都是一群……”杨吉最后还有“狗官”二字,未曾出口,便看见阮元摆手示意,只得将未尽之语按了回去。阮元仔细端详着几个军官,小声道:“你看,方才说话那人,头上是六品砗磲顶子,应当是个千总,而且,这十几个人里,还有三个七品的素金顶子,应是把总,这当先的,多半也不是为首之人,这样看来,为首的军官,只怕不会低于三品了。”

“三品!……唉,我这才想起来,三品在咱们眼下,又算得什么?伯元,你可是二品文职,听你的说法,其实和一品的武职的平级的,这区区三品武官,怕他作甚?”杨吉说着说着,却也忘了,当年自己倍加敬重的恩公阮玉堂,其实也是三品武官。

“杨吉,这里是定海镇所辖,就算是本地三品武官,也不过一名参将,三名游击,而且,定海镇的绿营,原本也不在这里,能偶然遇见三品武官,可不容易呢!”阮元一边回答杨吉,一边也看着外面军士,只见后面的人也已经系了坐骑,相继入得店中,店主眼看这许多军官来到店里,又怎能不加倍奉迎?原本半个时辰方能摆出的四十道菜,只一炷香功夫,便已齐齐端上桌来。阮元见军官顶珠之时,白色顶珠约有六七个,蓝色顶珠竟有三个。虽一时看不清究竟是蓝宝石和水晶,还是天青石与砗磲,可如此之多的军官齐聚一室,在梁湖镇这种未设县城的乡野之地,只怕是再难得见了。

这些军士看来是饿得坏了,见了美酒佳肴,也不佳细品,径自大碗分饮,大口开嚼起来。这酒店虽名气不大,总也是梁湖镇上最好的酒家,从来有些骄横之气。店伴见了这许多人,倒也毫不犯怵,而是鼓着勇气,走到一名蓝顶军官面前,陪笑道:“这位官爷,小店有个规矩,一次点酒超过五坛,要先付一半的账,否则后面的酒菜,就恕小店怠慢了。各位也是做官的老爷,要不,咱也客气一些,这一坛酒是一两银子,官爷先给我们垫上三两,怎么样?”

“垫你妈个头!”不想这军官言语竟异常粗暴。“老爷们今天没钱,一两银子你都别他妈想要!就知道要钱?老爷我去年俸禄,都捐了修船去了,哪还有一两半钱的留下?你想要银子,你他妈到杭州巡抚衙门要去啊?那里钱多的是,一两都不给我们!”

“军爷,这……”店伴虽被吓了一跳,但凭着这多年来闻名一方的酒楼做倚靠,还是强行壮了壮胆,道:“军爷,这吃饭付钱,可是天经地义的事……”

“放屁!”一名水晶顶子的军官怒道,看他样子,应是名守备。“吃饭付钱是天经地义?老爷做官之前,还知道当兵吃粮是天经地义呢!老爷这几年做这守备,吃到几口皇粮了?上一年出海围捕海寇,我们的船沉了,赔补银子全是自己垫的,今年呢,又是一两军饷都没看到!要不是大人出私钱给咱垫了军饷,老爷们早饿死了!一日日咱们在海上出海警拼死拼活,你们倒好,就知道要钱,有能耐自己去跟海寇打仗去,在这里对老爷要钱,算个什么东西!”听得这军官怒骂,旁边几个士兵也站了起来。

“就是,吃你一顿饭怎么了?”

“你奶奶的,老子去年被海贼打了个杯口大的疤,都没找朝廷要钱呢。你做顿饭算个屁!”

“要不是俺们守着定海,你还有工夫在这卖酒?”

…………

“够了!”杨吉眼看这些军官无礼,也不禁站了起来,对着那守备怒道:“你这狗官,平日见了海寇望风而逃,见了乡民杀良冒功,吃喝嫖赌无恶不作,今日还要在这里欺压百姓吗?你们来这店里点了这许多菜,还想不付钱就走,你们和海寇有什么不一样的?要我看,朝廷就算把你们全都绳之以法,再让海寇补你们的官缺,这天下都要比今日太平些!”

不想他这话刚一出口,几个军官更愤怒了。

“你他妈是个什么东西?许大哥是你能骂的吗?”

“王八羔子的,去年我哥哥遇上海难死了,朝廷一两抚恤银子都不发,许大哥垫了一个月俸禄,吃了一个月咸菜,才把我哥哥葬了,你他妈说谁无恶不作?老子今天就告诉你,你骂许大哥一句,老子要你狗命!”

“咱定海镇拼了这些年命,到你这狗嘴里,就他妈成了杀良冒功?这两年打仗,朝廷给过一两赏银吗?敢在这污蔑我们定海镇,老子今天就是要下狱,也得先干 死 你!”

一众官兵纷纷站起,只等几个蓝顶子一声令下,便要一拥而上,看来不把杨吉打个半死,这些官兵是决计不会罢休了。

阮元看了,也忙站了起来,但想着自己身体素弱,杨吉再怎么精壮,终是双拳难敌四手,更何况对面是四十个官兵,共有八十只手?一时也不禁有些心慌,想着只有拿出随身携带的文牒诰敕,亮出自己学士身份,方能救下杨吉。可心中略一慌乱,双手也有些拿捏不住,竟迟迟摸不到口袋中官牒文书。

“都住手!”就在此时,军官中忽然传来一个深沉的声音。而更加出乎阮元意料的是,这一声过后,围在杨吉身边的军官,居然真的都停了手,退后数步。随即人群之中,一个军官站了起来,这时阮元看得清楚,这人头上的顶子,居然是一块珊瑚。

军官摆了摆手,下面守备和几个士兵便即让了路出来,待这军官走向杨吉之时,阮元方才看见他面貌,只见他面色黝黑,数条被海风吹出的纹路遍布脸上,胡须头发,尚无白色,大概四十来岁年纪,想是长年临海迎风,方显得苍老了些。可即便如此,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竟似双瞳之中,也有波涛万顷一般。杨吉只在乾隆面前见过如此凌厉的眼神,此时相见,心中又怎能全无惧怕之情?和这军官四目甫一相对,竟不自觉的退了一步。

他看着杨吉,缓缓说道:“这位客人,凭心而论,方才他们几个不愿付钱,确是有些不合情理,这些事我做总兵的,自有处置之法。但你方才言语,污秽不堪,我等却如何不怒?我执掌定海镇两年,本镇军士凡有海警,必全力以赴,日夜不歇,平日对县城乡邑中百姓,也不曾侵犯分毫,怎得到了你口中,便成了和那海寇同流合污之人?今日我可以饶你一命,不让我手下加害于你,但你也必须过来,在这军旗下叩头谢罪,告诉这里军士人等,你方才所言不堪之语,乃是你所杜撰,全无实据,我定海镇清白为国,可不能容你恶语相向!”

“你说你清白,便……便清白了?你也不问问海边的渔民,你们官军过境,把他们害成什么样子了?你还说什么清白,你……”杨吉印象之中,海疆军士便尽如先前渔民描述一般,又怎能相信这军官的清白之语?

“妈的,今天老子非打出你最后一口气不可!”后面那守备越听越怒,竟连前面军官的话都听不下去了。可这边军士,却似乎素来崇敬这位二品军官一般,虽是义愤填膺,却迟迟不敢真正动手。

“各位且住!李镇台,若是看在在下面子上,能否饶过他一命呢,这道歉的话,交由在下来说,李镇台可满意?”各人循声望去,竟是阮元的声音。

这二品军官听了阮元之语,也颇为诧异,道:“你又是何人,又怎得知我姓名?”

阮元也走上前,对这二品军官躬身拜道:“若是在下所记不假,将军是姓李,双名长庚,表字西岩,现任的定海镇总兵,在下说得可对?这位朋友是我家人,原是见的世面少些,冲撞了各位,还请勿怪,若李将军还是不愿放过他,在下以这两份牒牌代他受过,为各位道个歉,各位可还满意?”一边说着,一边拿出好不容易摸索出的文牒诰敕和学士令牌,交到这二品军官手上。

这军官确是叫李长庚,听了阮元一番话,心中暗暗吃惊,也渐渐认定,眼前之人绝非凡人,待得打开文牒时,只见文牒之上,数行官衔写得清楚,乃是“赐进士出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文渊阁直阁事,南书房行走,提督浙江全省学政阮元”,官衔之旁,乃是朝廷印玺。细看这份文牒,官职详尽,用语正规,绝非常人可以伪造。

再看阮元神色,只觉人虽文弱了些,可一股清秀的文人之气,绝非庸夫俗子可以学得,又兼方才他脚步沉稳,语气从容,若不是长年为官之人,怕是无此修养。想到这里,李长庚已然深信不疑,眼前之人,就是浙江学政阮元。他虽是正二品武官,可按清朝惯例,只得与三品文官同级,忙躬身回拜,道:“下官李长庚,不意今日在此得遇阮学使,实在幸甚。既是阮学使出言相求,那今日之事,我等自然可以不再追问,还请学使放心。”

不想阮元却摇了摇头,道:“李将军,方才我这家人所言,也确是鲁莽了些,他在海滨多见流离失所的渔民,又不知他们与定海镇有何干系,是以误会了各位,还请容我赔个不是。”说罢,走到李长庚身边那杆定海镇军旗之前,躬身拜道:“各位定海镇将士,几年之内,海警频发,各位竭诚为国,不顾生死,实是我阮元最为敬重之人。只可惜眼下朝廷官军,良莠不齐,是以其他镇道,多有不顾军纪之人,坏了浙江军队名声,竟牵连得各位也为之受累,实在是过意不去。今日我便代我这家人,为各位赔个不是,今日各位饮食开支,也一应由我支取,还望各位不要再责怪我这家人了!”说罢,阮元摘下便帽,对着那军旗躬身一连三拜。面前军士回想起来,无论怎么解释,自己吃饭却不愿付钱,总是说不过去,也纷纷低下了头。

边上那守备也走了过来,对阮元道:“阮大人,在下许松年,也给大人陪不是了!方才本不该对大人的家人如此无礼,只是……只是……”说了几句,竟然渐渐哽咽,不知再说些什么为好。李长庚也走了过去,扶着许松年回座位坐下了,转过头来,似乎想说几句安慰阮元和杨吉的话,却也开不了口。

杨吉眼看各人相互道歉,如果自己再不说点什么,未免对不起阮元,也主动走上前对许松年道:“许将军,方才是我无知,以为你们和温州台州的官军一样,说了这许多不该说的话,是我要求你原谅才是。”许松年也点了点头,可阮元、杨吉和李长庚都看得仔细,他双目之中,竟渐渐有泪水流下。

李长庚看了,也不禁叹了口气,对阮元道:“你们若不嫌弃,就过来坐坐,这其间的事,我也说给你们听听,如何?”阮元和杨吉自不嫌弃,就近寻了个空位,与李长庚一同坐了下来,这才渐渐清楚,李长庚手下这些军士究竟经历了什么。

原来李长庚本也是乾隆三十六年的武进士,长年在海滨做武官,先前在广东、福建之时,正值安南国中内乱,海寇渐渐进犯海疆,李长庚当时便接连与海寇作战,屡立战功,也因此一路升了总兵,到定海镇来赴任。原本他也想着定海远离闽粤,海寇可能少些,却不想从嘉庆二年开始,海寇连连进犯浙江沿岸,李长庚只得与南方提镇一道,连日出外进行海上警戒。一年里也有些斩获,可每次上报浙江巡抚衙门,都未能得到赏赐,反倒是定海镇这边由于长年太平无事,军船年久失修,骤然出海,竟损毁了三四艘。李长庚等人又上报抚院,同样全无消息,无奈之下,只得与许松年等人自行出资,为朝廷赔补军船。

如果只是有功不赏,军船需要赔补,李长庚倒是也能咽下一口气,他家在福建尚有些赀财,原想着自己补了缺口,也就算了。可不想上一年的军饷,到了年底也不过发了一半,而嘉庆三年过了半年,杭州却只给定海镇支付了一个月的军饷,军士们连基本食宿都不得保障,又连出了两次海警,接下来几个月,只怕粥都喝不上了。眼看军士全然不得保障,李长庚也终于按捺不住,在半个月前带了这些军士,前往浙江巡抚衙门,要求巡抚玉德如数发饷。李长庚自也想过,迟迟不发军饷,或许是因为浙江有亏空之故,是以也没抱如数讨饷的希望,只想着哪怕支付三四个月的军饷,这一年大家节衣缩食,也总能熬过去。

可不想到了杭州抚院,玉德对发饷之事,竟然百般推托,反复告诉李长庚,浙江亏空甚巨,至今还有三百万两欠银未能补足,只有军官俸禄,可以发放一半,剩下的士兵饷银,只能到了九月之后,再支付一月之用,除此之外,嘉庆三年定海镇将得不到任何朝廷补助。

李长庚、许松年等人自然不服,一连上门恳求了玉德五日,可不管几个人怎么劝玉德,玉德就是不听,反反复复的对李长庚念叨亏空一事。直到第六天上,李长庚终知讨饷无望,才断了这个念头,身边官兵也知道李长庚已经尽力而为,也并无责怪之人。

可不想一行人东归之时,定海镇又出了变故,前几日松门海警,定海镇也有支援,可当定海官兵赶到之时,松门海寇早已撤离,回程途中,又有两艘军船因年久失修,损坏了一大块,其余军士勉力拖行才把船救回。其中一艘军船之上,备用的百只鸟枪尽数沉入大海,再也无迹可寻,这样一来,即便是李长庚等人的俸禄,也不得不先赔补上了。听了这个消息,众人无不黯然,许松年素来英勇善战,在海疆之上多次负伤,从未因伤哭过一次,那一日眼看定海镇困境,竟然泣不成声。一行官兵愤怒之情也再难压抑,这日到了梁湖镇,原也没多想日后之事,只想着痛快吃喝一顿,又遇上店伴过来要钱,各人怒气再难抑制,终于爆发了出来。

说到这里,李长庚也不禁摇了摇头,叹道:“我从军以来,便知行军之要,军纪为先,可眼下这个情况,再说什么军纪,他们又哪里还忍受得住啊?是以这几日他们多有抱怨之语,我也任由他们说了出来,未加阻拦。却不想今日在这镇上,竟丢了面子,也实在是过意不去。”

阮元也安慰他道:“西岩兄,这番情境,却也难为你了。我平日也多知浙省文武官员境况,早知道西岩兄治军,最是军纪严明,军士虽苦,却也不侵扰百姓,当下浙江各镇,当以西岩兄为第一才是。”

李长庚道:“什么第一不第一的,说这些虚的做甚?你们或许也想问,我们军饷都发不起了,怎么还想着来这里吃饭?其实进来之前,我就已经盘算好了,大不了我先把今日的酒钱付了,以后……以后再从家里拿些钱过来补上吧。话说回来,今年福建的天,也好不到哪去,又能备得多少家赀出来?我眼下已想着,若实在周转不得,就只好向乡中富户高利借贷了,总是要把今年熬过去才是。”

杨吉听着,也不禁安慰道:“李将军,我明白了,你是个真汉子,方才对你不敬,是我错了。唉,眼下这个浙江巡抚,伯元也和他说过漕运的事,他就总是亏空亏空的,一两银子都不愿出。不想今日,连你们当兵的钱,他都要扣,这般过活下去,不简直是逼人做贼吗?”

李长庚道:“今年啊……只求今年海寇不要再来浙江了,其实说老实话,咱定海镇的官兵,有几个是贪生怕死的?海寇来了,都愿意上去拼命。可这是海上作战啊,和陆上那所谓排兵布阵,所谓九地之变,全然不同,海上就只是这一片,平日就算习得些兵法,那都是陆战的经验,能用在海上的,十无二三。这海战排兵用计,在我看来,只在其次,第一的,应当是船炮之利才对。可眼下定海镇军船,大多有些朽烂之弊,竭力赔补,也只是我等自行出资,又能补得多少?枪炮也尽是些十年……甚至几十年前的老物了。船不快,火力不强,到了海上,便要吃大亏。可惜这些道理,做官的却大多不懂啊?”

阮元听着,倒也有些好奇,他随父亲学习兵法,却也都是陆战之用。这日李长庚偶一提及海战,他才渐渐明白,原来海战陆战,其实各有特长,却不能一概而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