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六十九章 阮家与孔家

大清疆臣。 第六十九章 阮家与孔家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我说伯元啊,我来这里之前,里堂问我的时候,他可是信誓旦旦的说着,你射艺与学问不相上下呢?当时我想着,这般说来,你射艺应是一流了,那我不见识一番,岂不是亏了?这才来了一趟杭州,可没想到你就射成这样?伯元,你可得想办法补偿我们几个才是啊,我们大老远跑过来和你射箭,都想着回去吹嘘你一番呢。这下倒好,我们回家了,说你什么好呢?”一边同射的文人林道源笑道,林道源不只是淮扬间名士,也是阮元之母林氏的同宗,故而说起话来,并不拘谨。

“林兄,我觉得阮学使不像一个不会射箭之人啊。”旁边另一位文人张若采道,他已经考上了进士,可只是候补知县,还未实际授官,因此先来阮元幕中做幕僚,以待京中调动。“我以前也练过几年射艺,这射艺入门与否,我看看手型姿势,便能知晓。阮学使持弓、搭箭,手势都是对的。若是射不中,那要么是臂力不济,弓选得不好,要么就是心中有事,心不在焉了。”

“阮学使的弓都是自己选的,怎么会选得不好呢?”另一位文人程赞和道:“想来阮学使是心中有事,你们也应该知道啊,下个月阮学使就要成婚了,这婚姻大事,还不够让他分心的?”

“说得对,伯元,今日你这箭射得不好,那就得罚!你成婚那日,我们的喜酒可不要忘了,到时候你要是少了我们哪个人的,你就等着吧!”林道源道。阮元也只得连连称是,其实这次婚礼,他原本也想着多寻些杭州一带的士人前来赴宴,可以彰显自己人望,实乃一举多得之事。

“其实我想着啊,阮学使未必只是想着喜酒吧?这新娘子,阮学使就没有心动过?我可听说咱学使这位新娘子,是七十一代衍圣公的孙女,当今衍圣公的亲姐姐。想来也是位知书达礼、温柔娴雅、娇娇滴滴、花容月貌的大小姐呢!阮学使得娇妻如此,还会在意我们寻常读书人的事吗?想想也不会吧?!” 张若采笑道,几个同来射艺的文人听了这话,也都不禁笑了出来。

阮元听着,也有些不好意思,道:“子白,你也没……没见过我夫人,却胡说什么呢?你再胡说,下个月的喜酒,我不给你准备了。”张若采字子白,故阮元以字称。

“你看这神色,说中了吧?怎么,阮学使这亲事也是湘圃先生所定,你说我没见过孔家小姐,难道你见过的?说到底,还是想赖账!”张若采笑道,其他几人听着,也是一样的忍俊不禁。

阮元当然见过孔璐华,只是这个时候,这件事也未免有些说不出口。

而张若采说起孔璐华的时候,他也再一次心中直跳,似乎孔璐华的身边,竟多了些什么事物,让自己不想接近她。或者,是不敢接近她。

仔细想来,阮元和孔璐华之前见过两次,相谈甚欢,此后阮元督学山东、与幕友一同举办文会,也一度想过这孔家小姐文才诗词,均不在读书男子之下,若是一同唱和吟咏,做个诗文中的朋友,倒也是幸事。如果孔璐华是个男子,能多些时日与之交流,那孔璐华定是不亚于焦循的知音。可忽然一日,这位诗文相投的友人,竟然成了自己的未婚妻。

而妻子与朋友,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角色,妻子不仅要和自己终日夫妻相和,更有男女之爱、鱼水之欢,各种说不出的亲密之举,这些,都不是对朋友做的事。

至少在阮元看来是这样的。

如果孔璐华只是像江彩一样,与阮元偶遇过一两次,却鲜有交流,那么或许阮元的心绪,还不至于如此复杂。可眼下看来,当年的两次意外相遇,却莫名其妙的成了负担。

而且,每次其他人说起“衍圣公府”,阮元也容易莫名紧张,似乎自己和“衍圣公府”之间,也有一重过不去的坎。

“伯元。”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园外响起,紧接着出现在门前的,正是杨吉。只听他说道:“外面来了位客人,排场不小,自己说……说是巡抚。他告诉咱们,孔家的人今天到杭州,想问问咱家里,有没有愿意过去护送的人。”

阮元想想,毕竟自己是要结婚的人,不宜在此时过早去见孔家之人。阮承信在一边听着,早已会意,便说道:“伯元,此时你不便去,爹爹与孔上公旧来有识,想来此间之事,是应付得来的,便让爹爹去吧。你在这里,也好好练练射艺,带来这许多人,让他们看你笑话来的吗?”说到最后,却也不禁笑了出来。

阮元连忙拜别父亲,只听身边张若采又笑道:“伯元,你对夫人这般心心念念,照我看哪,也别拘谨了,先过去看一眼吧!若是明日应付起公事,你也这般魂不守舍,那岂不糟糕?”

“子白,婚事本有礼制,怎可在婚前随意相见?”阮元道。

“我说伯元,圣人只是说男女授受不亲,可没说未婚配的男女,连见一面也不许了。你这般说辞,却不是自欺欺人吗?要不,各位,咱们先去见见新娘子,如何?”张若采对身边各位文士笑道。

“子白,你再这般口无忌惮,小心下次补缺的时候我参你,让你知县也做不成!”

“你们听听,伯元啊,你也就比我早一年成进士。这才过了七年,你都会摆官架子啦?”

各人也不禁笑了起来,当然,大家也都清楚,阮元是不会因为几句戏谑之言,就随意参劾他人的。这一次射艺之会,虽说终有胜负,可也让各人言笑不禁,再不拘谨,得以在日后更亲密的相处。

这时的武林门外,孔府的送亲队伍,也已经渐渐下了船,这毕竟是衍圣公亲姐姐外嫁,孔府送亲的船只、岸上的队伍,前前后后,竟也有数里之长。孔宪增本是谦逊之人,眼看路上行人,都不住的往自己这边的队伍身上看着,心中却也有些不自在。

忽然眼看门中行人渐稀,一行官兵涌了出来,在武林门前列成两队,后续到达的官兵则渐渐清道,让正门的道路空了下来。看这队官兵模样,服饰华贵,所持刀枪也比寻常士兵精良,当是杭州的旗兵。过得片刻,门内又有数队人马列队而出,当中簇拥着一顶官轿,到得孔府送亲队伍前十余丈处,官轿渐落,轿中走出一位二品顶戴,腰系红带的官员。孔宪增也清楚清廷皇室身份有别,其中较尊贵者(即清太祖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子孙)称为宗室,腰系黄带。较疏者(即清太祖之祖觉昌安其余诸子后裔)称为觉罗,系红带。这位官员腰系红带,自然是一位“觉罗”了。

这位官员见了孔宪增,却也客气,作揖道:“想来这位先生,便是当今衍圣公的生父,孔上公了。在下浙江巡抚吉庆,久仰衍圣公府之名,今日得闻衍圣公府与蔽省学政阮大人结亲,故而亲来迎送上公下榻。若是属下官员有何怠慢之处,还请上公见谅。”这吉庆虽也是世袭骑都尉世职,却是官学生出身,故而对孔府颇为礼敬。

孔宪增也回礼道:“见过吉中丞,其实这事说来,还是吉中丞多心了。这婚嫁之事,虽然对我衍圣公府而言,是至关重要之事,却也不需中丞如此见礼。得蒙中丞厚爱,也是在下的荣幸。”

吉庆笑道:“孔上公却说哪里话来?衍圣公府之名,这天下读书之人,人尽皆知,最是清贵之家。在下也入得官学,得蒙圣贤垂训,这圣人家的成婚大礼,在下又怎敢怠慢呢?在下眼下兼理旗营驻防之事,这驻防城钱塘门外,有座行馆,向来是京中达官贵人前来所住,眼下却也无人,暂时空着。这行馆出了西门,就是西湖,风景自然是杭州一等一的了。令爱成婚之前,就先住在这里,平日一面看着西湖美景,一面等着和阮学使成婚,这想来也是一件乐事不是?到了成婚那日,我自令旗营为上公开路,这衍圣公府的婚事,当然要办得风光些才是。”

看着吉庆如此热情,孔宪增也只得不住道谢。吉庆又道:“孔上公,这阮学使毕竟是新婚在即,今日还是前来不得的,但这里还有一人,想来上公是想见上一面的。阮老先生,快过来吧,刚才你不是还说,之前见过孔上公,和上公一见如故吗?”说着轿子后面走出一个老者,正是阮承信。

孔宪增也对阮承信作揖成礼,道:“不想湘圃公亲临此地,在下惭愧。湘圃公此举,也实在是客气了,说来我孔家人手也是足够,璐华在这里生活,应该也没有什么不便之处。却是不劳烦湘圃公多跑这一次的。”

阮承信也笑道:“上公这就谦虚了,既然是衍圣公府亲送仪仗至此,在下再不出来迎见一番,岂不失了礼数?上公也自放心,这纳吉之礼,我家中已行过了,纳征之仪嘛,这一二日间,礼书自然送到钱塘门外。请期之礼,在下也不敢怠慢,想着五月初八,是个大吉之日。当然了,这请期之事,还要上公亲为定夺才是。”其实古时成亲六礼,到了清代已经不断简化,寻常人家一般只行纳采、亲迎二礼,其他礼仪则合并于其间。阮承信也是出于尊重衍圣公府的考虑,特意仿照古礼,将三书六礼一一备足,以显阮家迎亲之诚。

不想孔宪增却道:“湘圃公如此盛情,在下却之不恭,也先谢过湘圃公了。只是在下另有一事,想相询吉中丞,在下听闻阮学使到任,也已有两个月了,吉中丞可曾见过阮学使?阮学使他近况如何?”

阮承信见他询问吉庆,却不问自己,却也有些不解。吉庆听了,也只好道:“其实说来惭愧,下官这两个月来,还没见过阮学使呢。阮学使也自是大公无私之人,这来了浙江两个月,上个月去浙东督学去了,这个月又听闻主持杭州院试事宜,平日私会,反倒是迟了些。哈哈,想来上公得婿如此,也自当安心了。”

可是阮承信看着孔宪增,却觉得他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一行人看着并无要事,便相继启程,自武林门折而入西大街,向西南经驻防城穿过钱塘门,便来到了钱塘行馆。行馆面对着西湖,若是在湖畔驻足,向北即可看到狭长的白堤,正前方便是湖中的孤山,孤山岛上层层叠叠,乃是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时的行宫。这时已近初夏,孤山之上,林木葱茏,白堤两侧,燕子纷飞,更兼碧波无垠,湖光山色相映,最是惬意。孔府诸人看着距离婚事尚有些时日,也时常乘了花船,前来湖中游玩。

只是在孔宪增看来,女儿只是一副从容安闲之象,却并无多少欢喜之色……

等待婚事的这些日子里,阮家却也来了稀客。上年年冬,钱楷的祖母在家中去世,钱楷只得先归家守丧,此时家中丧事料理已毕,想着阮元就在杭州做官,距离嘉兴不远,也来到杭州学署做客。阮元见了钱楷,自也大喜,带了他一同来西湖之上,欣赏着南山树林中矗立的雷峰塔,看着桃花盛开的三潭印月岛,也自是轻松自在。只是想着钱楷毕竟有孝在身,婚礼之事,便不让他参与。

想起当年二人订的那门虚无缥缈的亲事,阮元也不禁有些惆怅,道:“裴山,这一两年来,我漂泊各地,又兼彩儿三年丧期未过,却是还没有一个亲生子嗣。想来当年那门婚事,我是难以如愿了。若是裴山有意,这门婚事,就当是你我一时玩笑,裴山自寻其他人家,也好让太夫人省心不是?”这时钱楷之母尚在,钱楷又事母至孝,故而阮元有此一说。

钱楷倒是颇为从容,看着茶盏里新鲜的龙井茶叶,不由得笑道:“伯元,你这又是哪里话来?你说你没有子嗣,我在军机处这许多年,一直公务繁多,又怎得一男半女出来?话说回来,江夫人的事,你也该放下心了,这三年你连个同房之事都没有,我们翰林院的这几个老同年啊,心里都为你难受呢。你今日这番亲事,可是天大的好事,这全天下千百万读书人,也就你能有此幸运了,却不要想那些不悦之事,婚礼,还是要风风光光的办上一场,才对得起咱翰林这些同年啊。”

阮元听了这话,也好奇道:“裴山,你说西庚兄、瑟庵兄和东甫兄吗?他们都有妻室了,这办个亲事,却又何来对得起一说啊?”

钱楷轻轻饮下一口茶,倒是举重若轻,道:“那你可不知道了,咱这些人里,除了东甫是世家之后,迎娶了宗室女,哪有人不羡慕你啊?就连我啊,想想这心里都有三分不平呢。那日我还在京城当值,翰林里听到了你要成婚的消息,我和西庚、瑟庵他们,那日又聚了一日,说起你啊,都说你这婚成了之后啊,这士人中的名望,只怕是不输给王中堂、刘大人了。你本就是年轻学人之中,经术声名最出众的,再加上衍圣公府在你背后,这天下读书人不看着你,却又看谁去?到时候你在士人中发一言、决一语,那自然都是云集而响应了。更何况,这可是衍圣公府啊,陪嫁的衣装、仆从、田产,还能少得了你的?你日后也不需再动别的心思,只一心安享后半生的富贵吧!哈哈!”

阮元也摆了摆手,虽然自己也想过,与衍圣公府结亲,可能自己在士人心中,会声望大增,可田产富贵之事,他却从不放在心上。这时听钱楷这般戏谑,也回道:“裴山,这……这门亲事,我想过了,倒是无妨。至于田产什么的,你这般想法,却也太世故了。咱们读圣贤书,是为了明圣人之道,若是行有余力,自可传道解惑。却不是安享衣食,止步不前的啊?”

“你还是没变啊,伯元。”钱楷笑道:“当年你在京城的时候,最开始我记得,住的是总商行馆,我也是后来才知道,你和江总商竟然还有姻亲之谊。那时你衣服饮食,却都和寻常书生无异。江家多余的钱物,你是一毫不取。可当年毕竟江家是江家,阮家是阮家,现下你夫人带着田产陪嫁过来,那就都是你们阮家的了,你却还这般放不下心么?”

“裴山,咱当年做朋友的时候,哪个考虑对方家境贫富了?当日我们,不都是因才学而论朋友的吗?就说东甫吧,他开始不告诉我们家世,可后来我们知道了他是阿中堂之孙,又怎么了?谁也没有去东甫家里,有意和他套亲近吧?裴山,你若是这般斤斤计较于钱物,小心我这茶不让你喝了。”

“你看,这就着急上了。”钱楷笑道。“不过话说回来,伯元,你有没有想过,你若是真有了余钱,又该做些什么?这天下的读书人啊,十个里倒有九个半身无长物,读圣贤书,有了经义著述,却没有余钱,无法把这些著述拿去刊刻,多少今人至精至微之作,也就这样湮没无闻了。你若是有了余钱,我们自然羡慕了,达则兼济天下,这孟夫子的话,你都忘了不成?”

不过钱楷说到这里,阮元却想起了以前和焦循在北湖游玩的事,当时焦循虽然年幼,却也提及,若是这世上有一艺之长的文人,其著述都得以刊刻,该是何等有益之事。而多少原本真实的故事,却因为只能口述,数百年下来,竟渐渐变了模样,读书人不语怪力乱神,竟将这些故事也一一视作了荒诞不经。当时自己还安慰焦循,说自己要是日后家境好了,一定要帮没钱刊刻书籍之人,把他们的著述收集起来,通行于天下。

或许,这个目标,现下已经有可能被实现了……

可是,距离这些目标的实现,现下还有很多事要做。阮元也只好同钱楷道:“裴山,你要是这样信任我,不妨你日后有了经义诗集,就交给我,我帮你刊刻付梓,如何?”

“伯元啊,你没发现,从最开始,你我所谈,便是虚无缥缈之事吗?”钱楷笑道。可想了想,忽然神色也变得真挚起来,道:“伯元,这次我到杭州,见你样子,也知道你心神有些不宁定。我虽然官位不如你,可几年下来,我毕竟也是五品顶戴了,有些事,我清楚。你做了孔家女婿,又是发抉经义的学使,日后身份地位,可又要更进一层了。你一时适应不了,也是人之常情,你的心胸秉性,我还不清楚么?你天生聪明,事也都办得来,可心中却并无恶念,你做了这一省学政,我也放心。这金银财产,也不是什么说不得的东西,总是因人而异,到了贪官污吏手里,自是有害,可在你手里,却可以利国利民,其实倒是一件善事呢。”

其实阮元心中,确是有这个心结,自从自己和衍圣公府的婚事定了下来,自己便一直恍惚不安,总是想着有什么不对劲之处。仔细思量之下,孔璐华与自己自好友而至夫妻,是一重原因,这第二重原因,或许就在衍圣公府之上。自己虽已是二品命官,可毕竟出身平平,只是寻常读书人家,一生之中,也未沾染得大富大贵。忽然一日,却要和海内最有名望的孔氏家族联姻,日后的阮家,自然也不再是那个屡屡迁居,成日担心书籍会不会被大雨淹没的阮家了,这一番变化,却也需要时间来适应。

可即便如此,阮元心中,仍似乎有些心事,未能解开,或许,这桩婚事的背后,还有第三重难以接受之处。

不过这些,距离阮元就有些远了,想到钱楷言语真诚,阮元也向他敬茶道:“裴山,有你这般挚友,是我一生的幸事。日后无论你我境况如何,你我终是一生的朋友。”

钱楷听了,也不禁开怀大笑。这一日,二人便在西湖的落日下品茗观景,尽抒雅兴,直至日暮方归。之后不过三日,孔府的陪嫁账目,也送到了浙江学署。这时阮元才发现,钱楷的预言,竟然一一成了现实。

账册上的陪嫁财产,至少对于阮元而言,是个根本无法想象的数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