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六百三十四章 秋红吟社

大清疆臣。 第六百三十四章 秋红吟社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久之后,各省督抚有关弛禁之议的回复奏折,也一一出现在了道光御案之上。这一日道光也再次将五名军机大臣一并召入勤政殿中,将这些奏折交由各人阅览。只是五人却也看得清楚,此时道光面上,尽是犹疑之色。

“你们再看一看,明确支持弛禁的,或者力主继续严禁的,究竟有多少?朕之前看着,这两种人都不多啊?”道光也率先向几名大臣问道。

“回皇上,臣方才所见,力主严禁之人,只有两江总督陶澍,江苏巡抚林则徐二人。但皇上所言,明言弛禁之法甚便,支持皇上弛禁的,臣方才没看到。”赵盛奎当即向道光答道。

“皇上,赵侍郎所言不差,这些督抚之中,确有对弛禁之法颇为认同之人,比如两广总督邓廷桢。”赛尚阿也补充道:“但即便如此,邓廷桢也只是说如果皇上下旨弛禁,他已经定下弛禁章程,随时准备施行。可是……此等言语,似不为力主弛禁,反倒是在……在等皇上拿主意。其他还有几名督抚,言语是一样的,剩下的大多推托省内吸烟之人不多,不能深究弛禁之法利弊,请皇上明断。”

“请朕明断?请朕明断?!”道光听着二人汇报,也不由得多了几分怨气,道:“朕正是因为朝廷之中,对此弛禁之言议论不一,方才求问于各省督抚,他们倒好,一个个又把这件事推回来了!他们这样言语模棱,对得起朕交给他们的督抚重任吗?”

“皇上,各省实情不一,譬如江南,或许鸦片流通尚不算多,所以陶澍和林则徐行严禁之法,尚且可为。但鸦片主要入口之地便是广州,广州禁烟之难远甚于江南,是以邓廷桢方有力不从心之感。督抚所见,皆为一省之偏见,是以仅凭督抚之言,不足以定天下之大计。”穆彰阿向道光答道。

“那你们说说,这件事怎么办?朕和你们,和这些督抚商议了快半年了,总要有个定论吧?难道还让朕按各省上言不同,只在江南严禁,却让广东弛禁不成?”道光也有些不耐烦地说道:“朕清楚,这样没用,那些私贩鸦片之人,从来游走无定,一省弛禁,便是天下弛禁,纵使有一二直省力持严禁之法,终究无用。所以这件事朕看来,只有海内尽数弛禁,亦或维持今日严禁之法,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路了!”

“皇上,若是如此,臣有一法,请皇上明察。”王鼎也向道光进言道:“如今天下各省,或因鸦片泛滥之状确有不同,是以督抚意见不一。但督抚之言也只是一面之辞,其实除了督抚,京官大多亦有往来出使各地之便,臣想着,京官之内,对于弛禁亦或严禁,也应该有不少人已经有了自己的主张。所以臣想请皇上在下次听政之时,将弛禁之议公之于众,届时朝臣之间,自有公论,皇上先听过公论,再决定弛禁与否,如此方为尽得人心之举。”

“皇上,臣也认为,王中堂之言最为妥善。”潘世恩也在一旁支持王鼎道。

“是吗……那就这样吧。”道光沉吟半晌,想着议论之事,别无良策,便也同意了王鼎的主张,道:“八月初的时候,朕还要去天坛祭天,就提前回宫吧。到时候,朕再主持一次乾清门听政,之前你等就将许乃济这弛禁之议,先告知其他大臣,听政之际,许朝臣各自上言利弊,弛禁也好,严禁也好,到了如今这个时候了,朝廷总该有个定论才是啊?”

“臣等遵旨。”五名军机大臣对于御门听政并无异议。

“但愿……这一次能有个定论吧……”道光看着各省督抚上呈的这些奏折,心中仍是犹豫,不知禁烟之事,日后何去何从。

不过半月,有关许乃济弛禁之议,以及道光即将在朝会中决定日后禁烟之策一事,便即传遍了北京官场,便是京城内外大小书肆茶馆之内,都多了许多士人打扮,讲论禁烟利弊之人。只是在这些讲论禁烟事宜的人群之中,却鲜有认同许乃济弛禁之议的“弛禁派”,大半士人提起鸦片,都是恨之入骨,对于朝廷禁烟章程大为不满,在这些人看来,如今禁烟章程,实在是量刑过轻,最好的禁烟之法,便是将现行章程中的刑法继续加重,只有这样,奸民方能有畏惧之心。

随着坊巷之间无休止的辩论,即便是朝中重臣的女眷之中,也渐渐出现了议论弛禁与否的声音,只是女眷们对直省之事普遍知之甚少,空言利弊而无实据,总是互相间都不能信服。是以女眷们也大多选择了等待,希望看到这场辩论的最终结果,再下定论。御门听政之前,还是吟诗联句之事更为重要,这一日许延锦、顾太清等人也相约前往香山,准备趁初秋枫叶渐红之际,一睹香山风景。各人经过大半年的筹备,创立诗社一事也已经提上了日程,许延锦和顾太清便即倡议,此次前往香山,各人均要作成一二首新诗,待得新诗成了,成立诗社,便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念着与会之人甚众,许延锦和顾太清也担心各人特长不一,若是仅仅指定一二物事为题,难免会出现不善吟咏此物之人。是以这次出题,便即不限题材,只要是香山一带所见所闻,便可入诗。众人晨起上山,游玩过了一日,到了下午,便即纷纷取了纸笔,散在四处作起诗来。又过得片刻工夫,众女诗作便成,许延锦也同顾太清、自己友人中最为相善的沈善宝、钱继芬等人一道,品评起诸女诗句来。

第一首是顾太清所作,所书乃是《秋柳》:

绿挂寒烟柳万条,断魂凉夜倩谁招?

依依自顾经霜影,楚楚空怜照水腰。

落叶哀蝉千里梦,晓风残月五更潮。

难禁最是潇潇雨,冷到红阑第几桥。

许延锦所成之诗,乃是一首《芦雁》:

黄芦白苇满陂塘,点缀偏宜雁几行。

蓦地平添三尺水,夜来秋雨满潇湘。

“云姜,见你诗文意境高阔,却是我所不及了啊。”顾太清见过许延锦诗作,便也向许延锦称赞道:“以前听云姜说过,你随着阮相国仕宦数省,江南山水、岭南奇物、滇中山石、京华风貌,俱在一心,有你这般见识,方才有了如此开阔的意境呢。先前我见经楼夫人和贵府几位长辈吟咏之作,其中江山秀丽,一一俱是亲见,却要比我等久居京城,只有耳闻,却不能一睹天下风光,要高妙得多了。实不相瞒,我们这些八旗女子,许多人一生所见,也不过是京城方圆数十里这一番风景,若没有你们一同酬唱吟诗,我们又怎能知道,原先我等眼界,竟是如此狭窄呢?”

“太清姐姐客气了,其实我们看太清姐姐诗句,也自觉进益匪浅呢。”许延锦也当即谦辞道:“姐姐今日诗句细腻典雅,可我看姐姐其他诗作,亦有豪放不羁之作,姐姐一人能兼两派之长,才真是让我敬佩不已啊?若不是遇到太清姐姐,只怕有些诗句,也是我们江南之人所不能念及的啊?”

“好啦,咱们也看看其他人的诗句吧。”顾太清一边笑着,一边也取过了沈善宝、钱继芬和富察蕊仙三人诗作,沈善宝这日所作乃是:

秋容烂漫压尘里,仙袂联翩响佩环。

喜读新词赓北宋,聊凭佳酿祝南山。

绮罗香影霏金谷,红紫花光照玉颜。

自笑年来诗思涩,满哦短句学偷闲。

顾太清时有《和东坡醉翁操》一篇,是以沈善宝以“新词北宋”代指顾太清文作,顾太清见了此句,自然欣喜。又见项屏山所作乃是:

已着西风又着霜,耐寒犹作女儿妆。

潇湘云水人何处,草草题红字一行。

“今日一见,大家所书佳句,可是真不少呢。”顾太清一边向沈项二人点头笑道,一边也看着富察蕊仙的诗句,道:“蕊仙这也有一句,山深迟见月,树老早知秋,我看也是好句子。以前咱们想着办这个诗社,总是担心大家只是聚在一起,却没有足以共赏的诗句,如今看来,倒是我小瞧了姐妹们了,今日大家这些诗作,归京之后辑成一册,咱们也就算有了自己的诗集了。既然诗集都可以做出来了,那咱们也不用犹豫了,今日我和云姜就在此宣布,咱们的诗社成了!云姜,这诗社尚无名字,你可有一二见解啊?”

“这个……我却还没有想过呢。”许延锦听着顾太清主动相询,一时也不觉有些羞涩,看着一旁香山风景,枫叶渐红,夏日光景也没有尽数散去,正是香山上最美的时节,便即向顾太清道:“既然我们今日在香山之上吟咏,那……这个诗社就叫‘香山诗社’,如何?”

“云姜,你这一番话倒是提醒我了,其实我倒是想着,今日虽然大家一同来香山作诗,可咱们所书风景,乃是一路所见秋日之景,并非仅限于香山,倒不如……咱们这意境嘛,还是更大一些为好。”顾太清看着一旁渐渐染红的枫叶,却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便即向诸女问道:“我想既然咱们大家第一次作诗,便是这秋日风景,今日香山之上最为亮丽之色,也是这枫叶的红色,那不如咱们的诗社就叫……秋红吟社,大家觉得怎么样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