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六百二十三章 督抚之路终结

大清疆臣。 第六百二十三章 督抚之路终结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道光十五年六月初八日,伊里布朝觐道光之后,平安返回昆明。阮元当即将总督印信与伊里布交接完毕,随后便即携家眷出城北上,结束了自己督抚九省的封疆大吏生涯。阮元在云贵总督任上共计任职八年又十个月,时长仅次于乾隆朝富纲,嘉庆朝伯麟二人,清王朝之后的历任云贵总督,任期也再未超过阮元。就云贵总督一职而言,阮元任职时长为清朝第三,在汉臣之中则又是第一人。

到了七月,阮元一行已经转入水路,进入洞庭湖,准备一路南下瓜洲,再从大运河北上入京。看着洞庭湖上风景,阮元却也不禁想起,嘉庆二十二年九月,自己便是携带家眷,自洞庭湖南下广州,从此镇海安边,整整在清王朝的西南江山做了十八年督抚。可如此一来,自己除了短暂的四次入京觐见,竟是十八年不见中原风光,如今自己终于可以身返中原,可是整整十八年过来,无论阮家还是中原大地,却也早已物是人非,念及亲友凋零之状,阮元也自是泪湿沾襟,感叹不已。

“孔厚,爹爹这一生,担任九省督抚,亦曾督帅漕运,如今下来,这督抚之任,爹爹一共做了多少时日,你可还记得啊?”阮元回顾着自己万里奔波,数十年为官之迹,也向阮孔厚问道。

“爹爹,这些孩儿,杭州的张先生,几位兄长,都有年谱著录,是以孩儿清楚的。”阮孔厚也向阮元答道:“爹爹第一次出任浙江巡抚,是嘉庆四年十月,嘉庆十年七月祖父过世,爹爹归家守制,这一共是五年又十个月。嘉庆十二年腊月爹爹再任浙江巡抚,暂署河南,后来南下浙江,至十四年八月去职,一共一年零九个月。嘉庆十七年八月爹爹改任漕运总督,此后历任封疆,一直到上个月与伊制台交印,是二十二年又十一个月。前后统算而言,爹爹担任督抚,共是三十年又六个月。”

“是吗,督抚封疆三十年,这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啊……”阮元也点了点头,向阮孔厚赞许道。

筹海及镇夷,万绪如云烟。

三十年督抚天下,这也意味着,属于阮元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而以后的宰相阮元,却又能做些什么呢?

七月之末,阮元行船已经抵达江宁,方一停船,便即收到了两江总督府的一封来信。原来陶澍念及数年之前曾与孔璐华因江家之事相辩,自觉过意不去,便想请阮元前往督院一叙,并向孔璐华致歉。阮元正也有事想要问过陶澍,便即应了陶澍之邀。这一日正好林则徐也从苏州前来江宁述职,三人便一并聚在了两江总督部堂之内。而听到阮元言及,孔璐华已经在三年前病故,陶澍和林则徐也各自吃了一惊,慨叹不已。

“阮中堂,如此之事,下官实在愧对阮夫人了。”陶澍沉吟半晌,也向阮元致歉道:“四年前我办理江家之事,总是做得急了些,也不知道阮中堂与江家,原本也是姻亲,那时只认为阮夫人前来,是为了阻拦我清查盐务,便与她辩论了半日,后来也是听少穆说起这件事,才知道那日阮夫人乃是抱病前来。如此而言,阮夫人过世之事,陶某难辞其咎,请阮中堂重责陶某才是。”

“陶总制,我夫人原本体弱,后来又有千里奔波之事,就算她与你相辩,一时病情不得好转,后来又过了一年,总也都痊愈了。若只是我夫人的事,陶总制倒是无需如此在意。”然而,阮元话锋一转,竟然说到了另一件要事之上:“只是我今日想着,既然我回到了江南,也应该见陶总制一面,不为别的,陶总制,你这些年在两淮改行‘票盐法’,可有其事?”

“这个……阮中堂,‘票盐法’确是这三年来,下官在两淮力行之事。”陶澍也向阮元答道。

“陶总制,这票盐法积弊甚多,你可知道?”阮元又向陶澍问道:“就在去年,我扬州有些同乡之人给我来了信,说起你改行这‘票盐法’之事,按你的想法,商人只要向运司交了领票钱,就可以给他们发盐票,让他们自行贩盐,是吗?那你可知如今许多原本并无身家之人,只求一夕获利,便再不顾其它,他们先找人借钱,伪作家产充足之状,找运司换了盐票,卖了一次盐之后,便即躲得无影无踪,再想找他们还钱,人都找不到了!我扬州也有些旧友,都因为借了这些人现钱,如今人见不到,问运司那边,运司却说只是认票出票,并不负责追查那些人的底细!陶总制,您这票盐法实行下来,就只是为了给那些奸猾之人大开方便之门,是吗?”

阮元方才言毕,陶澍和林则徐也都吃了一惊,林则徐也向阮元问道:“阮中堂,我们这些年来,力行票盐之法,之前两淮盐务,长年皆有亏欠,可票盐法行用之后,这几年盐税日增,再无亏缺之事了,听闻民间盐价,也不如之前那般高昂了,可是……可是即便如此,这票盐法在中堂看来,却是多有弊病么?”

“少穆,盐务之事,我也办过,这票盐法之名我先前就有耳闻,不过是各省山区偏僻之地,商人不愿行盐,是以用这票盐之法以为填补。我在云南整顿盐务,难道没有效果吗?我初到云南,盐税一年要亏缺十万两,经过我这几年查办,每年盐税能够盈余二万两以上!我一样看着盐税不放心,每年都让下属查访民间盐价,从无增昂之时。可我何曾用过这票盐之法?山区行盐,盐利微薄,是以奸商反而不会动这个心思,可你们如今在整个两淮搞票盐法,两淮从来都是盐利丰厚之地,你们有这个办法,那下面的人,怎么可能不起邪念呢?”说着,阮元也取了两封信出来,交给林则徐和陶澍看过,以示奸商借贷行盐,潜逃无踪一事,确是事实。

“阮中堂,下官明白了,这票盐法之事,下官之前办得确有不妥之处,以后扬州那边,下官也会及时问过运司衙门,把这些事办得更妥善一些。”陶澍看过那两封书信,却也认同了阮元的质疑。然而,陶澍显然并没有因为这些质疑,就要放弃票盐之法:“可是阮中堂,下官也有下官的考量,中堂先前在云南办理盐务,不用票盐法,一样官民两便,这一点下官是清楚的。可是下官初临江苏之际,又何尝想过用这票盐法呢?当时江苏盐价高涨,我和先蒋文勤公也都认为,问题出在私盐之上,所以我们严查严办私盐。可五年过去,私盐之患不见起色,文勤公抱憾而终,那个时候下官方才发现,查私盐只是治标之法,两淮盐务疲弊,其患在于根本。所以,下官做了两江总督,便即严办积欠,革退盐商,也是阮夫人那次与下官相言,下官方才清楚两淮之弊也不尽出于盐商,而是盐法本有不足之处。既然如此,那若是不能从根本上清釐盐法,两淮盐务,又要如何兴利去弊呢?阮中堂,一省有一省的政事,云南和江南,盐务之弊也并非尽出一端,云南不需要如此涉及根本的改动,不意味着江南也不需要啊?”

“陶总制,一省有一省的政事,这话倒是不错,可但凡定立章程,俱要有经国之远谋,切不可为了补一时的亏欠,而坏了江南的根基啊?若是日后领票之人尽是欺诈之徒,那百姓一样会对朝廷盐务失去信心,到时候,盐价增昂便也是计日可待了!陶总制,这些事或许你这一任见不到,可你后任的总督呢?你不是要害苦了他们吗?”阮元对于票盐法依然有着自己的忧虑。

“阮中堂,若是如今江南盐务之弊,仅仅就是腠理之疾,下针用药便可痊愈,那我又何必多此一举呢?正因为如今盐务之事,已是官商民三者俱困,我才不得不行此清釐根本之法,否则,难道还有别的办法,可以解决如今盐务的困境吗?”显然,陶澍并不想因为阮元的质问,便即放弃票盐法,但陶澍也并非刻板固执之人,依然向阮元言道:“不过阮中堂今日所言,确也有理,票盐法之行,是根本之策,不当躁进。对于这些资质不足的奸商,下官自然会严加查办,旧有的章程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下官也一定妥善斟酌,以求兴利除弊,良法随时得行。”

“是啊,阮中堂,我如今还是江苏巡抚,这办理盐务之事,我也有一定责任。”林则徐也向阮元保证道:“之后若是中堂尚能得知其他票盐法之上的不足之处,也请中堂尽快告知下官,所谓有治人无治法,如今我和陶总制在江南,这些事因时、因势而变,自也不难,阮中堂,难道您还信不过下官吗?”

“少穆,你……”阮元一时却也不敢相信,昔日以自己为师的林则徐,这时虽然愿意接受自己的批评,可从政策方向上而言,却已经完全倒向了陶澍一方。

“大人,今日的文书已经尽数归档了。”就在这时,两名年轻人突然出现在了督院客厅的门房之前,向陶澍拜道。阮元看着眼前出现的两个陌生的年轻人,却也有些好奇,二人之中,一人身材丰伟,方面大耳,谦敬之中依稀透着一股豪气。另一人则身材瘦削,样貌间多了三分轻佻,却也是神采飞扬,想来是聪明才智之辈。即便阮元一生见多识广,这二人论身形气度,亦是罕见,更何况从二人与陶澍见面时的言语来看,二人或许也只是陶澍督院的幕僚,并非海内名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