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六百零五章 车里之役(后篇)

大清疆臣。 第六百零五章 车里之役(后篇)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好,你方才看他们哨卡之时,有没有看到鸟枪炮械?”阮元一边拿着望远镜观看眼前的刀绳武寨栅,一边也向哨兵问道:“咱们方才从山上看了半晌,一直没看到他们有无重炮,若是没有大炮,那咱们进兵,可就要方便许多了。”

“回禀阮中堂,我等先前打探敌情,只见敌兵中有几十人带了鸟枪,但没有见到炮械,就连抬炮都没看到。”哨兵也向阮元汇报道。

“这样说来,他们兵力,火力都远不如我军,又何必作困兽之斗呢?”阮元这时年近七旬,虽然经过云南多年安养,脚力终究渐渐不支,便乘坐舆轿下了山回到军营之中。想着对面哨卡形势,阮元也将胡启荣交道一旁,向他言道:“胡道台,我……我还是想着,尽可能对他们宽大为怀,咱们先把抬炮备好,但不要贸然进攻,你先派遣几个骑兵过去,告诉他们,只要尽早投降,朝廷仍然可以对他刀绳武从轻处断,所有胁从之人,我们一律可以保全,其他只有一个条件,让那下缅甸南掌边境部落的流民离开大清国境!若是刀绳武愿降,我们也接受他投降,你可清楚了?”

“这……阮中堂,事到如今,咱们还要给刀绳武留面子吗?”胡启荣不禁问道。

“不是为了刀绳武,而是为了车里以后的安定啊。”阮元也向他叹道:“这刀绳武显然是一时糊涂,这才对抗朝廷,可他下属那些部众呢?以后就算让刀老寨主另择土司,罢了刀绳武土司之职,这些部众要是心中不服,那也是个隐患啊?若是战事一起,必然多有死伤,到那个时候,这些部众记恨朝廷,又要如何才能消弭仇怨?所以我还是想着再去劝他一次,若是他执意不从,再行进兵,此役关键在于击败刀绳武,而非多伤人命,你可知道?”

“是。”胡启荣听了阮元之言,当即传令几名兵士快马前往刀绳武头卡之前。兵士到了之后,也当即向卡内喊话道:“你等车里之人听着,若是及早投降,中堂大人对你等自然既往不咎,只要刀绳武同意将境外流民遣散,中堂大人自会从轻处断你等!但你等若是执意与朝廷为敌,我等就要动兵了!”

谁知过了半晌,哨卡之内竟无人应答,又过得些时候,卡中忽然传来“砰、砰”的枪声。几名兵士眼看敌军已经开枪驱逐,当即调转马头,退回了中军之内。

“报阮中堂,敌兵并无投降之意,而且还向我等开枪,实在无礼至极!”几名兵士回来之后,也向阮元上报道。

“罢了,那枪声我都听到了,既然他们执意如此,我们也不能再客气了。”阮元无奈之下,只得号令胡启荣道:“将抬炮预备得当,到了敌兵头卡之前,依练兵之法,连续施放五次,务要击破头卡之前的木栅!火炮施放之后,便即进兵!”

“遵命!”胡启荣当即应道。

很快,平静的车里山地,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的炮声。

“砰砰砰砰!”一轮抬炮轰击完毕之后,第二队炮兵随即跟上,再次发炮。

抬炮炮弹大多只是一斤左右的弹丸,单论一门抬炮的轰炸力度,自然不如一般大炮,但这一次阮元为求速胜,也一次带来了二百余门抬炮。每一次轰击车里哨卡,都是几十发弹丸同时击出,到了第三轮炮击,车里木栅已经摇摇欲坠,第五轮时,哨卡之前的一座望楼已是千疮百孔,在“吱呀”的声音之中,缓缓倒了下去!

“阮中堂,看前面的情况,栅栏已经被我军击破了!”胡启荣在后方用望远镜看得清楚,当即向阮元汇报道。

“好,传令下去,前军出击!还有,你在两翼也各派一路人马,随时观察哨卡附近情况,千万要小心他们的埋伏!若是果然有伏兵,便即就地截杀!”阮元为了万无一失,也向胡启荣再次吩咐道。

“遵命,听阮中堂号令,前军出击,务要一举攻破贼人哨卡!”胡启荣得了阮元吩咐,便即下去传令道。

“冲啊!”很快,绿营前军一举杀出,直奔车里哨卡而来!

而此后的战事,竟然比阮元预想的还要顺利。

原来,刀绳武原本便不知官军火力情况,更没有想到阮元竟会亲自率领绿营,前来征剿自己,只是自恃其勇,盲目与官军相抗。最初阮元劝谕他降服,他还心存侥幸,认为在车里作战,官军未必便有胜算。不想阮元眼看他拒不投降,竟然拿出数百门抬炮轰击头卡,不过一个时辰,头卡栅栏便被官军击破,而阮元带来的绿营主力,都是曾胜在云南时训练的部队,行进、放枪,俱皆习练有素。眼看官兵一举杀入头卡之中,土司寨的部众当即大乱,又一个时辰之后,便即弃了头卡。紧接着官军一鼓作气向前进兵,到了次日,刀绳武三座哨卡便全部被官兵击破,刀绳武眼看无力与官军相抗,也只得放弃了车里大寨,南逃边境去了。

“若是早知如此,我即便不走这一趟,或许也能打赢呢?”两日之后,阮元也亲自将刀太康迎回了车里寨中,眼看不过两日,传言中骄横跋扈的刀绳武便即溃败,阮元也不觉多了些感叹。

眼看车里之役已经基本结束,刀绳武所部尽皆溃散,再无重夺土司寨的可能,阮元便也留下胡启荣安顿降众,帮助刀太康暂时办理车里土司事务,自己则率领绿营主力北归昆明去了。由于战事持续时间不长,车里之地伤亡亦不算多,很快便即重归太平,而阮元也在九月之时顺利回到了昆明。

只是入滇途中的孔璐华,一时间却还不知阮元得胜归来的消息。到了八月末,孔璐华已经得知阮元南下车里,而她与阮孔厚一行也已经进入了贵州。谁知就在贵阳歇息之时,孔璐华却又染上疟疾,一时之间,再度高烧不止。阮孔厚和彭氏眼看孔璐华病弱之状,也只得连续在贵阳寻访名医为她诊治。这一日,一名医生应邀来到驿馆,为孔璐华诊脉之后,也不禁向各人叹道:

“夫人,这位公子,如今夫人的病,情况实在不算好啊?从病症上来看,夫人得的确实是疟疾没错,可夫人原本身体便即虚弱,如此一病,只怕元气大损,小人手中确实也有一些治疗疟疾的苗药,可是无一不需要病患本身身体强健,方能下药。若是直接为夫人用药,小人担心,夫人疟疾可以治好,却不能抵御其他疾病了,那样说来,一样很危险啊?”

“娘……娘的病情怎么会这样啊?”阮孔厚听着医者之言,也顿时哭了出来,再三向医生恳求道:“大夫,那我娘如今的病情,要怎么用药,她老人家才会痊愈啊?”

“不如你们先在贵阳住半个月,我为你们寻些温补的药过来,待得夫人气血旺盛,再行专治疟疾,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医生也不禁叹道。

“不……不必了。”这时却是孔璐华打断了医生之言,向医生道:“这贵阳蚊虫又多,若是再住上半个月,只怕……只怕这病情又要更重了,到时候……孔厚,咱们在广州不是还买了些洋药吗?现在……你也带着吧?那洋药也是治疟疾的,有何不可啊?”

“娘,那洋药都是七年前买下的了,这……这未必还有实效啊?”阮孔厚也无奈地向孔璐华道。

“不必在意那些,我……为什么我方才到这里,夫子他就……”孔璐华无力地摇了摇头,回想着阮元之事,只觉阮元已然年近七旬,却依然还要南下平乱,而半年之前,自己收到杨吉的讣告之时,也清楚杨吉便是忙于土司之事,伤了身体,竟而一病不治。如今阮元又面对相同局面,万一阮元也染上疾病,竟而重蹈覆辙,自己又如何是好?她担心着阮元安危,只想着尽快赶到昆明,或许有自己看护,阮元还能小心安养,至于自己,只要能够平安抵达昆明,便也有足够的时间调理身体,想到这里,孔璐华也继续对医生问道:“大夫,您所言治疗疟疾的苗药,可有……可有性命之虞啊?”

“这个倒是不会,可是夫人,您如今的身体不能只考虑疟疾了。您要是气血虚弱,那以后染上任何疾病都有可能啊?所以还是……”医生听着孔璐华之言,自也颇为犹豫。

“总之……总之我只要悉心安养,还是可以好起来的吧?”孔璐华听着医生之言,也向各人勉力笑道:“若说安养,难道昆明不是更好的地方吗?这贵阳多山多雨,我等又是暂居,多有不便。昆明却是高燥之处,我看还是昆明好些。孔厚,娘先用些洋药,若是几天以后能稍好一些,就请这位大夫用药吧。这……这已是如今最好……最好的办法了……”

“娘……大夫,这也只好有劳您了。”阮孔厚眼看母亲心志已决,知道自己难以违抗母命,只得向医生言道。

“夫人,您要是有所准备,那……那小人会尽力一试。此外,也请公子将洋药拿给小人看看,小人回去以后,自会为夫人寻找最好的苗药,让夫人尽快好起来。还有,夫人到了昆明之后,视身体情况而定,少则三月,多则半年,只能静养,万不可劳心伤神。”医生也向各人言道。

“我……我记住了。”孔璐华此时尚不觉医生之言有何难行之处。

之后,孔璐华便在医生嘱咐下按时服药,果然十日之后,孔璐华疟疾之状便即基本消失。想着云南之事不可再误,孔璐华便即让阮孔厚准备启程,继续向西往昆明而来。直到闰九月十三日,孔璐华一行终于抵达昆明。

只是阮孔厚却也看得清楚,母亲面上苍白憔悴之状,一直未能有所变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