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五百六十七章 儿子们的前途

大清疆臣。 第五百六十七章 儿子们的前途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日夜里,阮元也将阮福和阮祜一同叫到了书房之中。

“福儿、祜儿,今天叫你们过来,爹爹也想……想问问你们以后的事。”阮元沉吟半晌,终于向两个儿子开口说道:“你们以后或治学,或做官,总要选一条路走下去。福儿这边,如今正在搜集滇省金石遗迹,最近可有什么收获啊?”

“爹爹,这些时日,孩儿走访云南各府县,所得碑刻甚多,最好的上古碑刻,孩儿以为有二,一是大理的《南诏德化碑》,应当是唐人古迹,而且笔法尚有北齐、北周质实之风。还有就是陆凉前几年出土的那写着……爨使君龙颜的碑刻,笔法颇为精妙,而且是南朝刘宋时碑记,比唐碑更为难得,有此二碑,这《滇南金石录》自当供天下文人一阅了。”看起来,将近一年的石碑寻访之事,还是让阮福受益良多。

“是啊,那……就叫爨龙颜碑吧,这石碑年代久远,笔法高妙,确是滇南不可多得的古迹,咱们能将这石碑之事公布天下,也算为金石收录又做了一大贡献了。”看起来,阮元对于这《爨龙颜碑》也是非常满意,又向阮福问道:“那你这寻访碑记,可还有难处?”

“嗯……有些石碑地处偏远,孩儿担心有危险,还不敢深入山林土民之中再加访阅。”阮福答道。

“也罢,既然地处偏远,再去巡访,只怕得不偿失。那些地方你就不要去了。”阮元终是担心阮福安全,又向阮祜问道:“祜儿,现在你还想继续考举人吗?或者爹爹这样问你,你对做官这件事,现在作何想法?若是能够做官,你愿意和爹爹一样进官场吗?”

阮祜上一次乡试未能考中,是以阮元会有此问。只是听着父亲这样问话,阮祜心中未免有些不解,只好据实向阮元道:“回爹爹,孩儿……想再考一次举人,也确实想着,若是孩儿能够做官,于公可以效仿爹爹,在政事上有一二作为,于私……若是孩儿去做京官,也能在京城与爹爹有个照应不是?”

“哈哈,祜儿倒是愿意说实话啊?”阮元听着阮祜之言,也不觉笑了出来,又向阮福问道:“福儿,以前爹爹问过你科考之事,你不善八股,这件事爹爹也不怪你,但爹爹今天想直接问你一句,如果不考虑八股的事,只说做官,你可愿意?或者,你还是决定潜心治学呢?”

“爹爹,孩儿觉得,所谓通经致用,乃是不易之论,孩儿读书研习经术,已然算是通经,若是有一个做官的机会,能将经术之道用于实际,孩儿……孩儿是愿意的。更何况,孩儿也清楚,这几十年国朝前贤大儒,虽然也有松崖先生、里堂先生这般著书不仕的前辈,可他们心里还是希望,能够通经致用,在政事上有所作为的啊?所以,孩儿要是有机会,确实也想试试。”阮福也向阮元答道。

“好,福儿,你能看清松崖先生和里堂他们的遗志,爹爹很高兴。今日,爹爹愿意给你们一个机会,若是你们愿意,爹爹就给皇上上奏。”阮福和阮祜听着阮元之言,却也吃了一惊,只听阮元续道:“如今回疆战事艰难,朝廷粮饷,已渐有不支之象,所以皇上已经下了上谕给我们督抚,说可以开一次捐纳常例。当然了,爹爹是朝廷大员,如今督抚之中,爹爹也算资历比较深的了,这笔钱爹爹本来就应该出捐,但既然有这个机会,爹爹为你们争取一下,也没什么不可的嘛?这一次捐纳最高能捐的是正五品郎中,一万两一个郎中之位,爹爹准备捐两万,这样你们都能以郎中身份入仕,这样的为官之路,你们……你们可愿意啊?”

“爹爹,这……爹爹真的要这样做吗?”阮福和阮祜听着阮元突然说起捐官之事,一时也颇为惊讶。

“国家有此变故,这笔钱爹爹还能不捐吗?”阮元也向两个儿子解释道:“但这郎中之职不是白得的,你们至少要在六部学习十年,才能正式补任到各司,也就是说,要是你们真的能在三年内考举人,中进士,以后的路更好走一些。当然,你们也可以不去做官,这笔钱爹爹也会捐。所以,你们现在是怎么想的啊?”

“既然如此……爹爹,孩儿觉得这也是个办法。”阮祜率先对阮元道:“孩儿也知道,就算这个郎中是爹爹捐的,孩儿以后也可以在京城考举人。而且六部学习,总是能积累为官经验,对以后还是有用的,所以……孩儿谢过爹爹了!”

“爹爹,孩儿也觉得这个办法可行,虽然要在六部学习,但是……但若是孩儿自己考科举,孩儿只怕再考十年也考不上举人的,总之,若是孩儿学习认真,以后确实学到有用的为官之法,以后也自会做些实事出来的。所以……孩儿也多谢爹爹!”阮福想着自己确实不善科考,也不愿丢掉这个机会。

“好,那爹爹就上奏吧。祜儿若是想着先去京城看看,明年应该就可以去了。福儿这边……你若是想先把书修好,爹爹也答允你,总之,你们有了这个机会,以后更要实心做事,千万不要有自得自满之心啊?”阮元看着两个儿子无论前途如何,总是可以先得到一个郎中虚衔,心中自也宽慰。

“孩儿谢过爹爹教诲!”阮福和阮祜再次向阮元拜道。

数日之后,阮元便即上疏,言明愿意为二子捐纳郎中之职,并出捐二万两。依此时惯例,其中一万两当即缴足,另外一万两则分五年上缴。很快,阮福和阮祜果然也得到了郎中官牒。只是二人的郎中仅为六部学习行走,并非各司实职,如果需要像阮常生一般在各部主稿,还需要十年锻炼。

学诗学礼自修身,手足相和更待亲。

稼穑艰难寒士叹,世间多是苦勤人。

井臼何须要汝操,且将书笄习勤劳。

能知稼穑艰难事,方衬两家门第高。

就在阮元为阮福与阮祜上疏捐纳之时,孔璐华回到扬州也已经将近一年。一年之内,阮孔厚与苏州彭家的彭氏成亲,而且彭氏也已经怀孕数月。但这一日,孔璐华却特意带上了彭氏前往北湖阮家田地之中,带儿媳观看田间农夫耕种之状。眼看佃户们在田里辛勤劳作,小半个时辰方能清理好一小片田地,彭氏自也多了些怜悯之情。

“孩子,在苏州的时候,你看过这些百姓耕种的样子吗?”孔璐华看着田地视察已毕,也向彭氏问道。

“母亲,孩儿在苏州的时候,家里人都住在城里,孩儿在乡间也曾闲居,偶尔见过一二务农之人,但这样观看百姓耕种,这还是第一次。”彭氏也回答道。

“也好,今日见了这许多农夫耕作,你也能长不少见识。”孔璐华也向彭氏教诲道:“我们几家,孔家自不必提,你彭家也是百余年书香门第,夫子如今督抚九省,已是天下最具名望的疆臣。凭心而论,我们三家论家世,海内算是屈指可数,能够出身高门,自然也是你我幸事。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距离这些普通百姓,已经有了很远的距离,我们想要体会他们的感受,就越来越困难了,可若是我们不知百姓生计艰难,不知民间疾苦,那我们就很容易对他们的苦痛无动于衷,甚至认为我们所得的一切,都是我们应得的,这与古语中那‘何不食肉糜’又有何异?我们出生在高门大族,只是幸运,却非理所应当,你方才也看到了,他们辛勤耕作一日,只得一日温饱,来日还要再来劳作,可我们不一样,我们不耕不织,便即衣食丰足,若是我们不能体会百姓的艰难,而是盛气凌人,那……你且试试,你与百姓易地而处,又会怎么想呢?所以对百姓,要常怀仁善之心,平日居家,也自当多思百姓之不易,这样方才不会无所作为,庸碌度日。女子以贤为德,以柔为道,虽与男子不同,但也不该无所事事,白白耗过了自己一生才是。”

“孩儿知道的。”彭氏也向孔璐华答道。

“以后居家之时,若是能够学诗习作,你便与我一同作诗,若是你实在不善诗作,就多试着清理账目,或者家中洒扫之事。还有,孩子出生以后,可要好生安养,孩子三岁以后,四岁左右的时候,你要先教他识字,这样孩子有了认字的根底,以后读书学习就可以更快一些。你回去之后就好好养着吧,但你以后能做的事还有很多呢,有娘在家里,你可不要偷懒啊?千万记住,能知稼穑事,方显门第高,懂了吗?”

“孩儿多谢母亲教诲。”彭氏当即点头道。

“不过话说回来,那边那片田地……”孔璐华看着身旁一侧的几块田土,似乎颇为熟悉,也将身旁两名仆人叫了过来,向他们问道:“你们且过去看看,那边不是……不是去年我回来的时候,就跟他们说过了吗?他们的地是蒋二买进来的,本不是夫子所愿,所以我已经告诉他们,把田地退还他们了。可是如今看着,和去年没什么变化啊……你去把他们叫过来,我问问他们吧。”

两个仆人应声而下,很快便带了五个地里的农户过来。孔璐华也向这些农户问道:“看你们的样子,和去年我来的时候也没什么区别,难道……你们现在耕种的这片地,还是算在夫子名下吗?我先前跟你们说的是,只要按蒋二买田的半价出钱,这些地你们就都可以拿回去,这样的话,你们也还是凑不出现钱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