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五百四十三章 宝华峪悲剧起源

大清疆臣。 第五百四十三章 宝华峪悲剧起源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阮总制,这次告别,或许也是诀别了。”孟住看着主动前来送别自己的阮元夫妇,心中却也是伤感不已:“我和夫人这都六十多了,所以我清楚,到岁数了。如今夫人走了,我身体也不好,可能以后,真的就见不到你了。总制,你也好好保重,你这一样是过六十的人了,腿脚又不好,平日商人的事、械斗阅兵的事、书院学生的事,你什么都要忙,这你哪受的住啊?你们汉官原本就没有乘轿之限,以后就多坐坐轿子,少走路。你年纪大了,为咱大清,为了天下这许多百姓,做的事够多了,你享受一点清福,没人会在意的。”

“孟将军言重了,在下的身子,在下自己会注意的。”阮元也向孟住回拜道。

“阮总制,你……你可别不当回事啊?”孟住看着阮元,一时之间却是感动不已,向阮元道:“阮总制,我……我知道自己没什么学问,读书少,懂的事可能连你百分之一都不到。就算以前在京城,咱家也就是那种中规中矩的旗人,和你们汉人来往都不多。可是到了广州,你居然不嫌弃我无知粗鄙,愿意主动跟我做朋友。虽然……虽然最开始的时候,可能你也有自己需要做的事,但这五年下来,你每次有了空闲,还能来我这里喝茶,给我带不少茶叶,我……我能看出来,总制是真心想认下我这个朋友。我……原是我才疏学浅,若是日后给总制留下个逢迎谄媚的名声,那我怎么对得起总制啊?”

“孟将军,您……您真的想多了。我平生交友,并非仅仅在意学问,比学问更重要的,还是为人啊。将军是个质诚之人,待人也都客气,愿意和我们真心为友,平时就算声名略欠,总也是勤勤恳恳,把广州旗务都办下来了。既然如此,阮元却觉得,能遇到将军一家,与将军结识,其实乃是幸事。”阮元也向孟住道,而孟住自也看得出,阮元这番言语乃是出于真诚,并无作伪。

“哈哈,好啊,我能与总制为友,我……我自也会终生铭记。”孟住看着阮元,点了点头,便也向阮元夫妇告别离去了。虽说广州的秋天尚属温热,可阮元与孔璐华却还是不约而同的感受到了一阵凄寒。

“夫子,我们……我们真的老了吗?”这一次却是孔璐华率先问道。

“夫人,就算到了明年,夫人也才四十九,怎么就老了呢?倒是我……唉,确实,人过了六十,这精神是不比从前了啊。”阮元看着孟住一行离去的身影,心中却也不禁闪过一阵难过之情。

“可是……人老了,这两广总督该做的事,也还要继续做下去啊?”

孟住回归京城仅仅半年,便即因老迈染病去世。此后两任广州将军弘善与果齐斯欢,和阮元交往都不算多,阮元和孔璐华经历了丧女之痛,也失去了五年前那种积极联络将军府的热情。总督府与将军府之间,关系渐渐淡漠,只剩下徐荣因进入学海堂之故,尚与阮元维系着八旗之内的一点联系。

不过这时的京城之中,阮常生倒是因为常在各部主稿,得到了英和的格外看重,英和也已经向道光请求,对阮常生遇缺即补。进入道光时代,由于官员人数越来越多,而上层官职有限,绝大多数六、七品官员想要升迁,非十年之功不可,阮常生能够得到一个“遇缺即补”的优待,已属不易。即便道光四年,阮常生仍然只是户部主事,却无人可以小瞧于他。而就在这一年秋天,阮常生也得到英和特别借调,与英和一同参与宝华峪皇陵兴建。

宝华峪以地理位置而言,属于清东陵所在之地,接近康熙的景陵与乾隆的裕陵。由于雍正时代渐已形成惯例,清代帝陵在东、西陵之间轮流增建,乾隆在东陵,嘉庆在西陵,所以道光也依循旧例,选择东陵之地兴建新陵。一连两月,英和与其子奎照、鸿胪寺卿鄂木顺额,以及京中前来协助自己的阮常生等人,对宝华峪进行了全面勘测,初步规划出皇陵兴建之地,可到了这时,各人却逐渐发现,这次“万年吉地”的兴建之事,远比最初预想困难得多。

“奎照,享殿、方城、明楼的位置,都定好了吗?还有,皇上的后妃园寝,也要空出一部分。这宝华峪修成之后,孝穆皇后就要下葬,你可知道?”这日英和与众人观察了宝华峪之后,便即向儿子奎照问道,因英和早年拒绝与和珅结亲之故,英和娶妻生子甚早,这时奎照也已经做到了礼部侍郎。而英和所言孝穆皇后纽祜禄氏,是道光原配妻子,却在嘉庆十三年便即英年早逝,是以皇陵修建完毕,孝穆皇后遗体便要入葬,万万拖延不得。

“阿玛,我们今日所见,已经围起来的那一部分,就是我们目前定下的陵寝之地了。”奎照也向英和说明道:“如今,我们礼部和工部已经定下了享殿、方城、明楼的位置,这里是建得下的。只是……后妃陵寝的地方,这里可能会有些紧张。”

“有些紧张?也就是说,这里围起来的地方,不足以建立足够宽阔的后妃陵寝,是吗?”英和斟酌半晌,也向一旁的鄂木顺额问道:“鄂寺卿,若是用地不足,那我们向东西两侧再扩建一部分,这样可好?”

“英中堂,你说难道我不想扩建吗?”鄂木顺额听着英和之语,却好似有些为难,道:“这宝华峪吉地方位,是我们与皇上反复商议之后定下来的。您方才也应该看到了,这围起来的陵寝之地,东首一侧,是一处山地斜坡,西首之侧,如今还有几十户百姓。若要扩建,要么迁走那些百姓,要么推平山坡,我们最初的想法,也是把百姓迁走,可是军机处之人却认为,强迁百姓是与民争利,皇上最后也不同意。但如果我们去推平那边的山坡,至少要再添三成人力,经费也至少要添两三成,此外,工期至少要在加半年。可是这些条件,皇上能答应哪个呢?”

“阮主事,这次宝华峪兴建,经费一共是多少?”英和也向阮常生问道。

“回英中堂,如今户部是一共定下经费二百万,目前已经调度了一百万出来,剩下一百万,会在之后三年陆续补足。”阮常生向英和答道。

“阮主事,这万年吉地的费用,我大概估算过,我看少说也要三百五十万,才能把这里围起来的地方建好,若是还需要开凿山岭,那四百万可能都不够。皇上那边,怎么就给了二百万啊?”鄂木顺额听着阮常生上报工地费用,却是比先前更加担忧了。

“鄂大人,户部几位大人的意见是,高宗皇帝乾隆初年,也在东陵这边兴建裕陵,彼时开销便为二百万。如今……皇上只拟定新陵规制为裕陵的四分之三,所以,也就只定了二百万之数。”阮常生解释道。

“阮主事,你户部堂官,是不知道如今木料石价吗?”鄂木顺额却也担忧道:“你方才也说了,二百万修建裕陵,那是乾隆初年,乾隆初年的米价我看过,当时一石米才一两四五钱银子,如今呢,一石米都快三两了!木料石价,修黄河的人也都清楚,能依旧例两倍采购,就算省钱了,那不会省钱的下吏,采购定价能到旧时三倍!就算新陵只是裕陵四分之三,那也至少需要三百五十万才能修竣,更别说那上好的木料,高宗初年这里山上还能砍伐出来,如今,我看只能去昭盟卓盟那边采伐了,再加上运费,又是一笔钱啊?”

“鄂寺卿,经费的事我跟皇上商量过。”这时英和却打断了鄂木顺额抱怨之语,向鄂木顺额道:“皇上的意思你也该清楚,皇上从来力求节俭,在位这四年,从各省贡物到木兰秋狝,裁了多少开支?所以这次也一样,皇上觉得,万年吉地虽然重要,却也不需要弄得过于奢华,一切从俭,也就够了。既然都一切从俭了,那这经费,也就只剩下二百万了。”

“那这二百万也不够啊?万年吉地,有些地方可以从俭,可那地宫享殿这般关要之处,能从俭吗?”鄂木顺额想着经费开支之事,却怎么想也想不出两全之策来,只得叹道:“若是真的要用二百万去办三百万的事,这……可这毕竟是万年吉地啊?”

“阮主事,户部这一百万的经费,三个月之内能够备足吗?”英和看着鄂木顺额忧虑之状,自也清楚他心中所想,可是自己也没有更为稳妥的计划,无奈之下,只得向阮常生问道。

“回英中堂,先期一百万,有下官调度,自然可以在三个月内备足,可是后续经费的事……”阮常生听着英和之语,一时自然也有些犯难,按照英和与鄂木顺额的谈话,如今最为难解之处,尚不在于二百万经费能否如期送达,而是二百万经费似乎根本不敷使用。

“罢了,后续经费的事,就不用你担心了。皇上那边……该问的事,你们以为我没问过吗?可皇上能允许我们做的,也就是这些了。奎照,你能不能再规划一下,方城、明楼都减小一部分,只外面围墙一如裕陵之状,这样从外面看,新陵和裕陵便无甚区别,皇上也能够接受,多出来的地方,去修后妃陵寝,这样是否可行啊?”面对经费不能加增、山地无力开凿,百姓不准外迁的困局,英和也不得不再三斟酌,并向奎照提出了一个新的计划。

“阿玛,这样修建陵寝,儿子认为并非全不可行。但即便如此,空余出来的土地,能修建的后妃陵寝,不过只能供四五人安葬,这……”奎照自然清楚,以此时道光妃嫔之数而计,多余的土地还是不敷使用。

“够了,就先这样修起来吧。至于以后的事,或许吉地成了规模,我们再来勘测一番,还能找到新的办法呢。”想着困难不能不解决,皇陵又不能不修,英和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奎照和鄂木顺额看着英和凝重之状,也是各自无言。

数月之后,宝华峪正式开工,阮常生也如期将户部调度的银两拨给英和。因阮常生主持钱粮颇为稳妥,又有多年主稿经验作为基础,不过多时,阮常生便被道光提拔为员外郎。

而宝华峪的兴建,却也为英和的后半生埋下了一层阴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