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五十三章 阮家再兴

大清疆臣。 第五十三章 阮家再兴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忽然听得一个声音在身后响起,道:“阮大人,乔先生他……他样子有些不好,还请大人快些回去看看吧。”这人声音阮元熟悉,是来鲁东的找的一个侍仆。

阮元大惊,忙和杨吉一道寻了来时的马匹,快马加鞭回了登州城中。到得驿馆,眼看乔书酉双目紧闭,面色苍白,看来他病情远远超出自己想象。

一边陪同的阮鸿见了阮元,也道:“伯元,乔先生他……实在是有些不妙,这几日不只是高烧不退,更是茶饭不思。方才我也去找过医生,可这登州城并无良医,来了两个,也想不出什么法字治好乔先生。”

阮元听了,也基本理解,乔书酉原本身体条件就不算好,这次来曲阜、鲁东,得尝一观圣人故里之愿,心情激动,以至寒气侵身。又兼有些水土不服,故而一病不起,只怕这样拖下去,要有性命之虞。一时想来,也不禁心中惆怅,几乎要掉下泪来。

乔书酉却似乎听到了阮元的声音,缓缓睁开眼睛,看着阮元,道:“伯元,你且不必哭泣,老师身子什么样,自己心里是有数的。老师原本,也就是扬州乡间的一个生员,没想到自己教出的学生,还能做到三品……想来这一生施教,也没白费。老师家里没有家人,自然也少了一份担忧,以后的命数,都随天意吧。”

“老师……”阮元想着,还是不愿放弃,道:“老师且再坚持数日,学生听闻,青州那边有好大夫,待学生寻了来,一定把老师治好。”

乔书酉却道:“伯元,只怕来不及了。老师这里有些话,你且记住,老师也就心满意足了。伯元,你这几个月督学,老师看在心里,你不是因循守旧的人,心境比老师开阔很多,取才选士,有一艺之长的,必然再三斟酌,最后选出来的,至少老师看着,都是言必有物,绝无空谈之人。学署有人送礼,你也从来不收。所以老师知道,你以后必然能成一番事业。只是老师有一番话,还望你多加思考。伯元,这是老师的话,你不能不听。”

阮元知道,乔书酉是担心他再说“老师定当痊愈”这样的话,虽然心中难受,却也点了点头。乔书酉看阮元神色,也知道他想到了这一节,笑道:“伯元,你为人通达,原是不易与人结怨,想来日后做官,无端构陷之事,在你身上不会太多,你只小心些就好。可眼下,你却不要急躁,老师看你平日辛劳,家事都往往顾不上,想来也是念着自己年轻,唯恐不能服众,是故急着做出一番事业,给朝廷和士子们看。老师能理解,只是这般做法,未免失了常度。凡事都需循序渐进,扎好根基,才能有所成就。而且老师认为,你也没必要着急,你才三十岁,就是三品命官,以后只要克尽本分,老师相信,你前途不可限量。”

阮元点点头,道:“老师,这番道理,学生记下了,其实也是学生初放外官,一时不知从何做起,是故凡事亲历亲为,不想让老师担心至此。”

乔书酉道:“既如此,更不要着急。伯元,你之前和我说过幕友之事,若是能找到精于俗务,又兼经术的贤才辅佐,定能事半功倍。反之,还可能白费力气,这一番因由,你却要斟酌得当才是。”

阮元也握着乔书酉的手,道:“学生记下了。”

眼看登州难以就医,阮元也只好雇了车,带着乔书酉一道往青州而来,却不想刚到青州,还未寻得良医,乔书酉即已去世。阮元也痛哭了一场,亲自为乔书酉置办了棺木,让阮鸿先送他的棺木回济南,再转道南下归乡安葬。

这日眼看着乔书酉的棺木渐行渐远,阮元也不禁问杨吉道:“杨吉,你觉得乔先生如何?”

杨吉想想道:“这先生人不错,就是说话做事,太过规矩,话说多了,也没什么意思。”

不想阮元对他未加责备,却道:“我记得之前与你说过,你没见到我的时候,我一共有三位外家恩师。那日去董子祠拜别的是第三位李先生。第一位胡先生认识最早,可惜你也没见过,乔先生是第二位,也正是有了他们三个悉心教诲于我,我才能有今天的治学之境。”

杨吉问道:“平日看你写诗作文,倒是那位姓胡的先生,提起的多一些,这位乔先生我来山东之前,都没怎么听你说过啊?”

“胡先生、乔先生、李先生三人心性各不相同,可与我而言,却是缺一不可。”阮元道:“胡先生我最初相识,他教学授课,不拘一格,凡古人经典,都是信手拈来,不以《四书五经》为限,是以我童蒙之际,心境便已开阔,为学并无局限。乔先生功夫在儒经,其他学问不多,可他授课讲习,最是通透,便是下愚之人,听他讲《四书》,也自能理解圣贤之意,二位先生一授我以博学,一授我以精纯,是故之后我讲起学问,也便不再费力。”

“至于李先生,所授乃是规矩之道,何为规矩?美玉出于山野,终是璞玉,不经琢磨,便不能登堂入室。若没有李先生,只怕我眼下也只是个乡间塾师,便是举人,也未必便得中。当然,没有胡先生,只怕我不免颟顸滞涩。没有乔先生,只怕我会心浮气躁,多有不务精微之处。正是因为三位先生相辅相成,才有了我的今天。”

或许,阮元遇到三位恩师的次序,也同样非常关键,若他先遇到的不是胡廷森,而是乔书酉或李晴山,都不会对学问如此兼容并包。若是最后才遇到乔书酉,又不免根基不稳。若是那样,只怕也没有这时的阮元。

杨吉想想,一时也不能完全理解,只道:“伯元,你有这些老师,也自是幸运,可我想着,这成事的关键,还是在你自己,我想着那扬州也不算小,能得他三位授业的,只怕也不只一人,可你却走到了今天,这定是你天性开朗,又勤于学问之故。你恩师去了,你难过几日,自是常事,可你以后的路,也只能自己走不是?”

“距离你上一次安慰我,也有好几年了吧?”阮元也不禁露出了笑容。

待得阮元结束了鲁东考校之事,已是这年五月了。这时,阮承信也将江昉丧事料理完毕,来到了学政署与阮元汇合。

这日阮元终于回到了学署,眼看门前立着一个灰衫老者,正是阮承信,阮元忙下了车,给父亲行过礼。可心中想着江昉、乔书酉之死,行礼方毕,便觉心中酸楚,面色凄然。阮承信看了儿子这般神色,想起江家对自己知遇之恩,也不禁难过,走上前来,抱住了阮元,阮元也不禁闭起眼睛,安享父亲温暖的怀抱,自己辛苦支撑了数月,这时甫一放松,竟也有些站立不稳。

阮承信看着儿子,自也有些不是滋味,他年长之后,原看着阮家家境,日益衰颓,也再无中兴阮氏的念头。却不想阮元在京中数年来一路升迁,这时已然登临京卿,这样想来,反倒是自己这个父亲对不起儿子的地方甚多,心里原也想着这一来济南,便尽心为儿子操持家中事务,只是一时间不便开口,只好缓缓道:“伯元……爹爹来了,以后家里的事,你也可以放心些了。”

阮元睁开眼睛,却看到阮承信身边,尚有一个七八岁的孩童,样貌倒是乖巧,只是自己之前,却全然不识,不禁问道:“爹爹,这孩子又是谁?您这来济南一次,倒是有不少惊喜。”

阮承信一边示意那孩子先回去,一边携了阮元,走回学政署,杨吉自到一边去安顿车马。进了门之后,阮承信才说道:“伯元,不瞒你说,爹爹也是……也是看你都三十一了,膝下尚无儿女,故而做了这个决定,事先却是没告诉你,倒是爹爹自作主张了。”

阮元听父亲这样说,也大概了解了父亲的意思,眼看自己尚无子女,阮承信便给自己找了个孩子,希望作为自己的养子,以便继承阮氏家族。只是这孩子原先竟是何人,父亲还未与自己说清楚,也不禁问道:“爹爹,这孩子原本却是何人之子,你之前也没和孩儿说清楚啊?”

阮承信道:“这孩子是咱家仪征那边,同族慕陈贤弟的儿子,叫阮常生,今年七岁,我想着,你在外做官,一时只怕也添不得孩子,便同慕陈贤弟商议了,将这孩子带给你,让你收他为子。之前看你公务繁忙,也没来得及给你去封信,是爹爹不对。”

阮元自然不会责怪父亲,也只好道:“其实这事,儿子之前也想到过,只是家里那边,我一直和他们联系不多,若是儿子出面,倒是开不了这个口,爹爹能帮儿子,应是儿子感谢爹爹呢。只是,彩儿她……”

“爹爹知道。”阮承信当然清楚阮元夫妻情深,续道:“彩儿虽已故去,可她身后事,也总得有个人操持着才是。所以爹爹也想清楚了,这个孩子过继给你之后,就让他入继彩儿,认彩儿为母,将来啊,也是我阮家嫡出,如何?”

阮元忙回拜道:“爹爹思虑周全,却是儿子太草率了,这些日子,一味忙于公事,家中事却未能顾得上。”

阮承信道:“既然如此,那爹爹也放心了,只是你若在家中,还要多照顾常生才是,他与你原本不熟,可万不能生分了。话说回来,这一番承继下来,彩儿算是有后了,你呢,你的齐衰之期,也已经结束了吧?”

二人这时早已来到学署客厅,阮元服侍父亲坐了上座,也道:“彩儿丧期,却是过了,可爹爹,孩儿总是想着,孩儿和彩儿成婚九年,却也未能陪伴她几日,总需再送她一程。是以彩儿出殡之时,孩儿便已下了决心,彩儿去后三年,不再成婚。”

阮承信道:“那也是你真心所至,爹爹不怪你。可伯元,如此下来,有一个人你却要忘了,文如呢?你之前和爹爹说过,文如她想陪着彩儿,却并不愿意去北湖,她以后的生活,你可有打算?”

阮元一时不答,来山东已有半年,可这半年来,自己大半时间在各州府主持院试,也只初春新年之际,和刘文如见过几次,想着之前劝她自己思考未来,也不知她想好了没有。阮承信看儿子沉吟不答,也问道:“伯元,爹爹倒是有个想法,若是文如想要留在咱家,她又一直对你多加敬重,那不如……你便纳了文如做妾,如何?”

阮元一惊,忙道:“爹爹,先前孩儿不是还说,要为彩儿立三年不娶之约的吗?怎得爹爹这一时便要孩儿纳妾呢?”

阮承信道:“这纳妾又不是娶妻,你若不愿,只和文如说一声,阮家籍属那里,也把她名字加上,她便算是你的妾了。至于其他,你若一时不愿与她同房,爹爹也不怪你,以后总有机会。可伯元,你要想清楚,文如眼下在咱家,论籍属,只能算作仆人,她需要一个名分,才能安心。你且想想,若你眼下便是文如,你最在意的难道不是名分?”

阮承信这样建议阮元,也和当时世风有关,清代文人官员,对子嗣一事极为看重,若确实长年膝下无出,只怕即便本人不愿意,家人亲友,也会一致要求纳妾以求生子。眼看阮元虽过继了阮常生,可毕竟不是亲子,更何况阮家人丁单薄,阮承信兄弟几个除了自己,尽数无出,后嗣都是过继,阮承信又只有一子,阮元即是祖父阮玉堂眼下唯一一个亲孙子。是以添丁之事,他比其他人看得更为重要。

但这也只限于纳妾,至于娶妻,便不能如此简单,清代官员,已仕官者若要娶妻,必要家世清白,再次便要考虑官绅之家。因为正妻与为官的丈夫一样,也要得授诰命,是为命妇。是以娶妻之事,便不得不慎重。若是正妻家世不佳,虽说迎娶也并无严禁,可官场之上,做丈夫的必然遭人耻笑,甚至日后升迁,都会比别人更加困难。刘文如籍贯在安徽天长,并非全无家世可寻,但幼年便被父母遗弃在江家,只能算作侍女,不可能做阮元的正妻。而且即便以妾为妻,在清代同样是大忌,是以对于刘文如而言,能成为阮元的侍妾,已是可预见的最好归宿。而且清代命妇,并不限于正妻,若是阮元继续高升,刘文如又能留下子嗣,便可母凭子贵,加封命妇。

这番道理,阮家父子自也清楚,是以阮元想了一会儿,道:“爹爹,若只是暂时给文如一个妾的名分,暂不论男女同房和娶妻之事,孩儿自也没有其他意见。不过……这事也不能只咱二人商议,总是要问过文如,若她也同意,孩儿便将她留下,若她执意要去给彩儿守灵,或者另有他意,也不得强求不是?”

阮承信深知儿子宽容之心,也点了点头。这日夜里,父子二人便也将刘文如叫来客厅,与她商议未来去处之事。

这日阮元看刘文如时,只见她已经换了青衣,面色白皙,眼神清澈,鼻梁微挺,却也是个颇为清秀的美人。只是半年之间,自己大多时日不再府上,官署家务操持,却也多要刘文如上心,是以细看她脸色,却也有一种倦容。想到这里,阮元不禁轻轻低下了头,似乎也是觉得有些过意不去。看她一直站着,也劝她坐下了,刘文如自是不敢,阮元直劝了三次,她才寻了个侧位坐下。

这次倒是阮承信先来了口:“文如,听伯元的意思,在京城的时候,伯元问过你以后的事,希望你自行计议,若是有了盘算,便告知我等。怎么样,眼下却还有其它打算没有?”

刘文如想了想,方道:“回过太老爷,这……其实当日老爷……伯元让我自己拿主意,我却也想过。小姐在的时候,我最舍不得小姐,所以小姐走了,我也想着一生常伴她左右。可那日伯元和我说起北湖之事,我没去过北湖,却又害怕,反倒是这家里看起来,倒总像小姐还在似的,我却说不上来是为什么。”虽然阮元已经告诉她不要称自己为“老爷”,可说起“伯元”这两个字,她却依然胆怯,只轻轻念过,阮元听了,也不在意。

见刘文如神色,阮元看着客厅四周之时,依稀便觉得这里似曾相熟,仔细一想,原来这里桌椅家具陈设,竟与扬州的阮家、京城会馆的客房一模一样,花盆、书架摆放,都是同样的次序。他与江彩成婚之时,罗湾的宅子原就是江家帮忙选定,想来这些摆设样式,是江彩从江府带来,阮家之前屡次迁居,根本顾不上这些,当时也没在意。

他原就曾预想过刘文如心意,这时心中更加坚定,道:“文如,你若说不清楚,我替你解释一番如何,你所念及的,并不是彩儿的遗体亦或棺木,而是彩儿和你一起在我们家里那段日子,我这番解释,可是对了?这客厅我初来之时,还曾记得,左右花盆只有两个,摆成四个,是扬州阮家的样子,彩儿在京城时嫌客厅没有花盆,也是一下子买了四个。书架原本贴在墙边,却不是这样左右皆可放书,这也是扬州的式样。那边壁龛里供奉的,原本是个土地神,现下放的却是碧霞元君。可是文如,土地爷爷也是神仙啊,你却把它放在了哪里?”

看刘文如神色时,只见她面色羞红,想来是阮元说中了她心事,也一时愣住了,过得半晌,才缓缓道:“伯……伯元,那土地爷爷,我放在自己房里了,却没有半分损坏的。若是后面有人来这里接任,再给他放回去就是了。其他的……嗯……是……是这样子……”

“既是如此,我也就放心了。”阮承信道:“文如,我的意思,也是你留在阮家,伯元这才刚过而立之年,你在家里,以后有的是享福的日子。不过啊,你以后就不要再叫我太老爷了,我这今日也与伯元商议了,以后就让伯元纳你为妾,你只管我也叫爹爹就是了。”

“这……太老爷,我只是个侍婢,却怎么敢……”

“文如,你且想想,我们阮家何时把你当做侍婢了?”阮元看她一时难以适从,也只好解释道:“彩儿在的时候,我承认,对你关怀是少了些,可我知道,彩儿从来都把你当亲妹妹,从不舍得让你做粗活累活,平日也是彩儿教你读书识字,教你认些诗文。眼下彩儿不在了,她的遗愿便是让我保你衣食无忧、平安和乐,我却又怎能把你当做侍婢来看?要我说,彩儿在的时候,咱们就是一家人,彩儿不在了,咱们还是一家人,你说是不是这样?”

“这……这倒是多谢伯元了,可纳妾之事,我……我没有准备……以前却想都想不到的……”刘文如还是很难接受这种身份变化。

阮元只好进一步解释,道:“文如,你在我们家,咱们当然是一家人了,只是,官府那里,却还有籍属需要考虑,若是你在我们家,与我、常生,我们这些人没有任何关系,籍属一事上,你便没有名分。爹爹让我纳你为妾,也不是眼下就要让我二人去做什么,只是你有了妾的名分,便是与其他仆从截然不同的良人,律法之上,对你也会多有照顾。若你无名无分,日后朝廷事务,也总要相询,对你大有不便。”

“可是,伯元,我……我帮忙做家里事都习惯了,我不知道以后要怎么办……”刘文如听了阮元这一番解释,看起来也有些理解,只是一时还很难改变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