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482章 嘉庆焦循之死(全书3/4)

大清疆臣。 第482章 嘉庆焦循之死(全书3/4)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嘉庆突然摔倒之后,附近巡视的卫兵当即上前,将嘉庆扶回了西首的烟波致爽殿内,很快,这日在避暑山庄轮值的内务府大臣宗室禧恩和曹进喜便得知了嘉庆昏倒之事,连忙叫了太医,一并赶往殿内。可是嘉庆这时身体却是衰弱至极,气息逐渐微弱,脉象也开始散乱,几名御医连续进药施针,却始终无济于事。眼看已是一更时分,嘉庆虽然醒来,却已是双目无神,迟迟不能言语,禧恩、曹进喜等人也开始清楚,或许这时的嘉庆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二人当即派出人手,将同在避暑山庄的四名军机大臣和智亲王绵宁一并叫到了烟波致爽殿内。

绵宁和几名军机大臣听闻嘉庆突然昏倒,不过半日便即病危,也顿时大惊失色,相继到了殿前。尤其是大学士戴均元,这时已经七十五岁,年迈体衰,仓猝之间奔入内殿,早已气喘吁吁。看着一同到了殿外的绵宁、托津、卢荫溥、文孚四人,戴均元也上气不接下气地向各人问道:“智亲王、托中堂,皇上,皇上他究竟怎么样了?方才来人说是皇上病危,这……这才半日啊,这怎么会呢?”

“是啊,皇阿玛昨日起居饮食尚无异状,这才一日工夫,怎么……怎么就……”绵宁虽然就在嘉庆之侧,也清楚嘉庆身体不如从前,可直到进入避暑山庄之时,嘉庆尚无不适之处,不想突然之间,父子便即到了生死诀别时刻。这也让绵宁如同五雷轰顶一般,直到入殿之前,尚不敢相信宫中之言竟是真的。

“智亲王、戴中堂,皇上究竟如何,咱们也不清楚,可是……可是宫里传言若是为真,咱们可要如何是好?智亲王,依奴才之见,有备而无患,咱们……咱们还是做好准备吧!”托津终是领班军机大臣,清楚这时自己应尽职分,便即主动向绵宁劝道。可是绵宁却并无如此计议,听着托津之语,一时反而踌躇了起来,竟迟迟不敢进入殿内。

“智亲王,各位大人,你们都到了啊?快,快些进来吧。”曹进喜这时也已经听到了门外议论之声,当即走出殿来,向五人道:“智亲王、托中堂、戴中堂,你们……里面御医已经竭力诊治,可是……可是无论怎么下针用药,皇上根本就不见好啊?如今,皇上已经……已经不能说话了……禧恩大人也已经说了,皇上……只怕皇上是不行了,各位大人,可有准备好起草遗诏啊?”

“皇阿玛!”绵宁听着曹进喜之言,方知嘉庆性命,或许也只在顷刻之间了,当即哭了出来,踉踉跄跄地奔入烟波致爽殿。随即,四名军机大臣也一起奔入。看着寝殿卧床上的嘉庆,面上依然再无血色,眼中也已经失去光彩,托卢戴文四人也难以承受如此剧变,一时之间,各自泣下不止。

“皇上、皇上,您看奴才一眼啊!”这时还是托津反应最为迅速,虽然跪在地上,却还是一点一点爬到了嘉庆龙床之前。

“托津……绵宁……你们……好……好……”直到这时,嘉庆已然干涩的喉咙之中,才逐渐发出了声音。

“皇上,您想说什么,奴才这就帮皇上记下来!”托津当即环顾四周,见寝殿御案之上尚有笔墨,也顾不得什么大臣仪范,便即取了过来,想着将嘉庆最后的遗言记录成文。

却不想这时的嘉庆,只是对托津摇了摇头。

“匣子……匣子……”过得片刻,嘉庆微弱的声音方才又一次响了起来。

“皇上,皇上您说什么?匣子……禧恩大人,皇上方才之言,似乎是在说匣子,这……这殿内物事甚多,你可知皇上所言是哪个匣子啊?”托津当即向禧恩问道。

“这……这我也不知道啊?皇上,皇上说的是哪个匣子啊?”禧恩也在一旁向嘉庆反复询问道。

“二位大人,皇上说的……是这个吧?”这时,曹进喜也听到了二人之言,一边在嘉庆随身箱箧中翻找,一边对各人道:“我当值之时,不经意间曾经看到过,皇上手中有一个匣子,从来只是贴身带着,外人从未见过,这样说来,应该是……应该是……”果然,曹进喜这时眼前一亮,在嘉庆床头的一个柜子之中,取了一个大匣出来,轻轻晃动之下,只觉里面尚有一个不小的物事,似乎便是个小匣子。

“这……这里面的小匣子,应该就是皇上那个匣子了,可是……皇上,这匣子的钥匙在哪里啊?”曹进喜连忙问道。

“钥匙……钥匙……”嘉庆听着曹进喜之言,无力的挥动着右手,可是,谁也看不出他右手所指究竟是哪个方位。

“曹公公,事到如今,也顾不得这许多了!”托津看那匣子之时,只见匣子虽无钥匙,可中间有个凸出旋钮,似是扣在匣子之上,便也不再多言,直接从曹进喜手中夺过大匣,手上用力,一把将旋钮拆了下来。果然,大匣之内,还有一个小匣。

“就是这个没错!”曹进喜看着小匣,一边欣喜,一边却依然疑惑,又向嘉庆问道:“可是皇上,这小匣……这小匣奴才也没有钥匙啊?”

嘉庆的右手依然不住颤动,可是殿上所有大臣,竟都没有看出嘉庆究竟指的是什么位置。

而这个小匣却与大匣不同,小匣机括内陷,若是没有钥匙,想要强行用手去拆,是决计用不上力气的。眼看各大臣面面相觑,嘉庆也只好放弃了指点之法,转而将手指向了绵宁。

“绵宁……绵宁……”

“皇阿玛,孩儿在这里呢,孩儿在这里呢!”绵宁看着嘉庆指向自己,当即匍匐上前,在嘉庆面前哭道:“皇阿玛,您振作一点,您振作一点啊!”

“好……好……”嘉庆手指又点了两点,这一次,他再也支持不住,手指渐渐滑了下去,软瘫在龙床之上。

渐渐地,嘉庆的喉头也已经发不出声音了。

“唉……”嘉庆最后还是闭上了双眼。

“皇阿玛,您现在怎么样?皇阿玛?!”绵宁还想着做最后的努力。

“……”

“王爷、各位大人,皇上……皇上驾崩了!”

“皇阿玛!”

“皇上!”

原本早已沉寂的夏夜之间,避暑山庄之内,号哭之声渐渐连成一片,再不能止。很快,整个避暑山庄便也陷入了悲痛之中。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戌时,清王朝第七任皇帝,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因突然发病,医治无效之故,在承德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内去世,终年六十一岁。

就在嘉庆去世的同时,扬州雕菰楼中病卧不起的焦循,也终于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七月二十六日,焦循便似早有准备一般,告知阮氏和焦廷琥,无需再为自己准备汤药,阮氏与焦廷琥起初不依,无奈焦循面色凝重,无论如何也不愿再行服药,二人也只得听从了焦循之言,只是静静地看着时光流逝,焦循的气息也逐渐微弱。二十七日清晨,焦循最后一次睁开了双眼,看着日夜陪伴自己,面色已然憔悴的阮氏与焦廷琥,不觉对二人笑道:“夫人、廷琥,你们做得一切,我都知道了,你们……不用再等了,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今日,便是我别去之日了。”

“爹爹,您可千万不要这样说,或许……或许您再服些汤药,身体就能好过来呢?”焦廷琥听着焦循之语,心中更是难过,不觉伏在焦循身上哭道。

“孩子,我大限已至,区区几副汤药,济得甚事啊?”焦循看着妻儿,虽是不舍,却也从容,便对二人说道:“你们……你们只听我最后几句话便好,我死以后,你们把我书稿全部交给广州的伯元,他会……会帮我刊刻的,到时候,我焦循虽死,可我一生书作,皆当永存于世。哈哈,多少读书人一辈子做不到的事,我焦循却能做到,你们说,我这一生又有何遗憾呢?”

“夫子,我们……我们会跟伯元说的……”阮氏自然清楚焦循说出如此言语,已是再无生机,只得一边哭着,一边应下了焦循最后的心愿。

“唉,其实话说回来,若说这一生有什么遗憾,或许……也不是没有啊?”焦循眼看自己遗作皆可流传,心中也再无牵挂,不觉叹道:“伯元,你总是对我说,你羡慕我专心治学,羡慕我讲易治孟,终成一家之言,可是我……我也羡慕你啊?三十五年之前,我……我因家中之故,不能去江宁应考,不想就是那一年,你我已成殊途之人。你能得高宗皇帝赏识,步步升迁,我……我却只能给你做幕僚啊。可是我……我又何尝不想……不想成进士、入翰林,如你一般有所作为于人世呢?所以二十年前,我离你而去,也是真的……真的想去做官,可是我啊……我还是心性刚直太过,官场应酬,我不愿做,也做不来,或许,我真的不是那块材料吧……哈哈,话说回来,既然我本来就不是那种人,我……我为何要难为自己啊?潜心治学,成一家之言,这才是我真心所向,我……我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只是,我也清楚,论心性,伯元啊,你本就与我相似,我如此急于求退,可你却知难而进,每次遇到难处,你都能化险为夷,我选了自己所好,可你……你是真正的大智大勇之人啊。唉……人生一世,本就贤愚有别,我也……也尽了我一生之力啊?”

想着自己虽有不能如愿之事,却也穷尽一生心血,治学论道,终有所成,天赋之外,虽有不及,才学之内,却已无愧,焦循也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向阮氏和焦廷琥道:“夫人,廷琥,我自忖为人一生,虽有遗憾,却也是……如愿以偿了。所以我死之后,你们无需过度悲伤,廷琥,你也不要忘了你娘,好好活下去,把爹爹治学的心愿发扬光大,才是要事。如此,爹爹九泉之下,才能瞑目啊?”

“爹爹,孩儿……孩儿知道……”焦廷琥却依然克制不住,哭泣不止。

只是,这时的焦循,也再没有力气劝阻儿子了。

“唉,昔日谈天三友,今日尽归尘土,这些年啊……多少朋友都不在了,或许,我已经算得上寿终正寝了。又何必……何必执着呢……”焦循一边看着最后的人世景象,一边也向妻儿安慰着,只是,这时焦循的声音也已经渐渐微弱,说到最后,终是不可听闻。焦循自知大限已至,便也不再挣扎,索性闭上了双眼,任由最后的时光流逝而去。

“夫子……”

“爹爹……”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七日,乾嘉汉学后期代表,在清中叶儒林之中堪称“异数”的焦循,因病不治,在扬州北湖雕菰楼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可惜的是,由于焦循之子焦廷琥身体原本偏弱,兼之此后半年治丧劳瘁,不过一年之后,焦廷琥竟也随父亲而去。焦循一生书作,虽有阮元为之刊刻,成《雕菰楼集》一部,却终因焦循专治学术,不收生徒之故,在海内逐渐成为绝学。

很快,嘉庆崩殂的消息和焦循的讣告便即到了广州,阮元听闻嘉庆与焦循竟在三日之内相继去世,也大哭了一场。依清朝礼制,阮元当即在督院为嘉庆举哀,以尽臣节。只是就在正堂祭奠嘉庆的同时,督院书斋之内也摆上了焦循的灵位,每日阮元都会前来祭奠。回想自己和嘉庆的君臣恩义,同焦循五十年的至亲友谊,阮元往往每一祭拜,便即啜泣不止。

一日结束公务,吏员尽数散尽之时,回忆嘉庆对自己的期许和重用,阮元悲痛之情再难抑制,便即作诗一首,曰:

龙鼎忽已升,举世恸一弃。

臣官几何年,两遇此大事。

岂期斗筲才,久受节钺寄。

今夕是何时,闭门散群吏。

急景摧人心,纵横抹涕泗。

黯然寒烛前,残夜勖初志。

或许,嘉庆的时代,也就要正式结束了。

可是,未来的道路,究竟会是什么样子呢?后任新君,又能否如嘉庆一般,继续重用阮元呢?

这些,就不是此时的阮元能够预知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