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四百六十四章 隐山之会(上)

大清疆臣。 第四百六十四章 隐山之会(上)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小夫人,您这真是多虑了。您说想用这只猫来试痘,哈哈,这牛痘对猫究竟有没有用,小人还真不知道呢。”邱熺也对各人笑道:“而且这牛痘之法,最好是为孩子试种,若是诸位夫人这般已经成年之人,对牛痘反应已然不够敏感,也不会再生出抗体,就算种了牛痘,也没什么用了。我看……”说着,邱熺也向阮福、阮祜等人看了过来,最后对阮元指着阮孔厚和阮正,道:“我看也只有这位小公子和这位年幼的小姐,种痘尚有些用处,您这位二公子就不用再种了。还有……若是这位夫人诞下子女,再过三年,小人也可有过来帮他种痘的。”邱熺这最后一句指的乃是阮福之妻许延锦,这时许延锦怀孕已有七月,孕相早显,是故邱熺已然注意到了她。

“孔厚和正儿吗……”听着阮家似乎只有两人可以种痘,孔璐华和刘文如也是不住担心。

“邱大夫,你这种痘之事还真是麻烦啊?你说,我家里这两个孩子,年纪最小,家中之人也最为疼爱,若说一上来就为他二人试种,别说夫人和书之了,我也不愿意啊?”阮元听着邱熺之言,沉吟半晌,却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又对邱熺问道:“不过这试种之事,我看也需要一段时间观察,却也急不得的。不如……你这牛痘,就算不能让人再生出天花抗体,种了之后也不会对人体有害吧?”

“这个自然,小人种痘至今,确实没有一人因种痘而染病,小人可以为之作保。若是试种之人因为种了牛痘而生恶疾,小人甘愿受罚!”邱熺也对阮元保证道。

“那好,我有个建议,不知你觉得如何呢?”阮元见邱熺言语坚定,便也对他续道:“你过两日便带着种痘之物,再来一趟我两广部堂,然后为我先种上牛痘。你不是说过吗,我这个年纪虽然不能再生抗体,可总是不会患上其他病疾,是吧?那若是我种了这牛痘之后安然无恙,其他人看了,自然便会清楚你这种痘之术有益无害,那样再来种痘,不就方便了吗?若是一两个月之后,我身体并无异状,到时候你再给孔厚和正儿种痘,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大人真的就这般相信小人吗?”邱熺听闻阮元不仅愿意支持自己,更同意亲身示范,一时也有些不敢相信。

“那又如何,邱大夫,方才说种痘无碍的人可是你啊,为我作出保证的人也是你啊?这样说来,我没有其他的理由不相信你了,你说呢?”阮元却也从容,他自然清楚,如果邱熺种痘之法本是徒有虚名,这一趟,邱熺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冒险的。

“既然如此,那小人也愿意为大人效劳。”看起来,邱熺所言种痘之法,应是确实可行,这时邱熺见阮元相信自己,便也同意了阮元的建议,对阮元道:“若大人不弃,小人两日后自当将栽种之物准备下来,为大人试种牛痘,到时候需要刺破大人上臂,将牛痘栽植入内,如此冒犯之举,还请大人见谅。”

“你只管试种便是。”阮元对邱熺之语并无异议,眼看这日再无要事,邱熺方才拜别了阮元离去。

眼看外事已毕,阮元也先回到了书房,孔璐华见阮元若有所思,便也先让家中其他诸人退下,自己跟着阮元到了书房,对阮元笑道:“不想夫子今日竟然这般相信一个外人,还是种痘这等要事,夫子,你这样子我倒是有些不敢相信了呢。”

“夫人,这样的事,外面医者除非十拿九稳,否则不会答应的。”阮元也对孔璐华答道:“我让他先为我种痘,便是在试他胆量医才,只有他能保证万无一失,这件事他才会答允于我,否则一旦出了什么差错,这个责任他负的起吗?所以既然他能应下来,那只能说明这种痘之事并不像你们想得那样危险。至于后面的事……两日之后我去种痘,再过五六日也该无碍了,到时候再去桂林,却也不耽误时间的。”

“夫子,这一次你一定要去桂林吗?”孔璐华似乎有些不解。

“是啊,今年的阅兵不能耽误啊。除此之外,我还想往南宁那边走走,看看粤西官兵是什么样子,哈哈,前几日读书方才看了一遍狄武襄雨夜破昆仑的故事,这昆仑关就在南宁附近,这样我过去实际看看,也好参悟一下狄武襄的用兵之道啊。”狄武襄便是北宋名将狄青,当年在广西一带平定侬智高反宋势力,其中袭破昆仑关一役尤为精彩,是以阮元对此也颇为留心。

只是看孔璐华犹有不解,阮元便也轻轻招手,唤了她到自己身旁,对孔璐华小声道:“夫人,实不相瞒,这次西行,我有不得不去的理由。云贵玉亭相国给我来了信,约我在桂林一见,玉亭相国是我翰林时的好友,这次来桂林,其实也是秘密出行,对外不能声张的。看来,玉亭相国是有要事想要与我相商啊?”

阮元所言“玉亭相国”,即当时云贵总督伯麟,伯麟从嘉庆九年起担任云贵总督,至此已经督滇十五年,乃是各省总督之中资历最深之人。因阮元初入翰林时,伯麟便是詹事府的满官詹事,是以二人很早便即相熟。孔璐华听着阮元之语,却也隐隐发觉,伯麟想要与阮元商议之事,或许便是一件十余年都难得一见的大事。否则伯麟只需将书信送到广州即可,又何必亲自前赴桂林呢?

想到这里,孔璐华回想之前接到的种种与嘉庆六十大寿有关的上谕诏令,心中也渐渐多了一阵不安之情。想到这里,便也依着心中之念,对阮元感叹道:“不过话说回来,皇上对这名()器之用,还真是谨慎呢,我若不是当年受皇后之请,亲自去了一次,我都不知道皇上还有两个小儿子呢,结果这八年下来,皇上才给他们封了王。夫子,眼下京城里的亲王,好像一共也就十个吧?”

“是啊,亲王爵俸甚高,若是本无功德,又或年纪不够,皇上是绝不会随意加封的。皇上还有一个五皇子呢,叫绵愉,是如妃所出,今年才六岁,这个夫人不知道了吧?”阮元也对孔璐华解释道。

“好啦,不开玩笑了。夫子,我想说的不是皇上有几个孩子,实在是皇上这一下子突然封了两个王,我感觉有些……有些不像以前的皇上了。而且,为什么皇三子封的是郡王,皇四子却被皇上封了亲王呢?还有,这一次我也听说,你们要一起入朝的总督就有五个,这可是一半以上的总督啊?夫子,我总是觉得有些奇怪,你说以前高宗皇帝七十、八十大寿的时候,也有这么多总督入朝觐见吗?”孔璐华又继续问道,而听着妻子这样的疑惑,阮元心中却也多了一丝忧虑。

“这……高宗皇帝时候的旧事,若是不去找旧档,我也说不清楚啊?不过夫人,皇上这毕竟是六旬万寿,之前五旬万寿之时,海寇尚未尽数平定,还出了我和金门那些事……所以我也知道,皇上五旬万寿,其实过得是有些不快的。这次皇上也想热闹热闹,多寻几个总督入朝,也不是什么问题啊?”阮元还是为嘉庆进一步开解道。

“夫子,话也不能这样说的,你我生在高宗皇帝之世,自然会以为高宗皇帝的八旬万寿也不过如此。可夫子你……你想过没有,自古历朝历代,能过上八旬万寿的皇帝,一共才有几个人呢?别说八旬了,就说七旬,圣祖皇帝在位那么长时间,最后不也少了一个月嘛?这样说来,你说这一次……夫子,你可要做好准备啊,你觉得皇上召你等总督入觐,真的就只有庆寿这一件事吗?”看来,有些话孔璐华也是自知不雅,故而只是旁敲侧击,但即便如此,阮元却也知道她心意所在。嘉庆这一年已经年满六十岁,而这时距离嘉庆亲政也过去了整整二十年,嘉庆从来尽心国事,虽说力求众议,可每一次也都是自己最终进行决断。如此二十年下来,嘉庆身体衰迈,已是不难猜想到的事实。更何况嘉庆原本便即偏胖,又不像康熙乾隆二帝那般精力充沛,时至六旬,在历代皇帝之中足可称为长寿,可即便身体强健如康熙,也没有看到自己七十岁的那一天。这样说来,或许嘉庆对于自己的未来,也已经有了某种担忧吧……

而嘉庆封绵恺为郡王,却封了绵忻为亲王,更是出乎常理之外。虽说次子绵宁很早就封了智亲王,可绵宁生母已经去世,绵忻却是皇后幼子,若是得皇后相助,假以时日,绵忻声势未必在绵宁之下。

只是这个念头,阮元和孔璐华即便能够想到,却也不可能说得出口。

“夫人,无论如何,桂林这一趟我也是要去的。玉亭相国比我年长许多,也是如今督抚中资历最为深厚之人,或许我见了他,与他谈一谈入京之事,会有更多办法呢?夫人就先把家中事宜安排下去,至少我们现在还是太平之状嘛?”想到这里,阮元一时也不敢贸然决断,只好先让孔璐华将家中之事继续打点下去,至少保证在未来可能的变化面前,阮家和两广可以平稳应对。

至于其他,还是先行见过伯麟,见过其他入朝督抚,再做决断吧。

两日之后,邱熺果然为阮元接种了牛痘,接种之后,阮元也感觉起居饮食一如既往,并无不便之处,又过了五日,依然毫无异状,阮元这才放心,一边嘱托邱熺也为阮孔厚和阮正种痘,一边自己轻车简从,一路西上桂林。到了桂林之后,阮元歇息一日,便即来到了城西的隐山,他已经约好伯麟,就在此山商谈要事。

隐山之名得于唐人李渤,此后千余年间,多有文人墨客前来隐山游览,并在山中刻石。又兼隐山风景秀美,山溪幽静,正是闲情逸致之人安隐之处。这日阮元一行到了隐山之下,只见山前早已站立着数人,为首之人虽已老迈,却仍是气度不减,见了阮元,这人也迎了上来,对阮元笑道:“哈哈,伯元,这几年你在广东的事,我在昆明可都听说了不少啊,两广如今能够安堵无恙,可是多亏了你这个岭南的擎天之柱啊!”

这老者自然是协办大学士、云贵总督伯麟了,阮元见到伯麟,也当即上前回拜道:“玉亭相国客气了,这些年来天下督抚之人,哪个不知玉亭相国督滇之绩啊?相国在滇十六年,云南长年太平,民生和乐,虽说去年偶有作乱之人,却也被相国及时剿灭,这云贵太平了,粤西自然也能安稳下来不是?我任总督不过两年,平日阅兵布防,又要耗去不少心力,却是一直惭愧,有些事或许做得并不好,今日见了玉亭相国,可还要好好请教一番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