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四百六十二章 李明彻出山

大清疆臣。 第四百六十二章 李明彻出山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可阮元这样盛情相待于己,却也让李明彻有些担忧,唯恐阮元虽能为自己刻书,却也要自己去做更为艰难之事。所以李明彻沉思半晌,也重新镇定下来,对阮元谦辞道:“阮制府好意,贫道感激不尽,可是制府这样看重贫道,贫道也不能无功受禄不是?若是制府有何要贫道去办之事,还请制府明言,若是贫道力所能及,贫道自然会答允制府,可是贫道年纪大了,有些事或许也办不得了……也罢,若是制府所求,贫道实在无能为力,那刊刻之事,贫道也不愿再麻烦制府了啊?”

“哈哈,李道长是真正的君子啊。”阮元听李明彻将自己心中顾虑一一言明,却也并不生气,而是继续对李明彻笑道:“我两广部堂现在正在做一件大事,若是道长也愿意在这件事上帮我一个忙,我可以承诺道长,不仅为道长刻版刊印这部《寰天图说》,而且道长这部书,我也会破格列于其间。不错,我现下正在主编《广东通志》,其中有一关要之处,便是制图,尤其是这广东沿海海防、海岸之图,尤需切合眼下实情。我幕中现下集中了不少治学之人,可他们大多只是擅长经传之学,地理制图之事却无一人精通,所以我想请道长出山,助我成修书之业。若《广东通志》得以刊行,则其中‘艺文’一项,我会将道长这《寰天图说》一并列于其间。只是我目前尚且不知,道长可有相助于我之意呢?”

“阮制府,您说……将贫道的这部书列入艺文志之内吗?”李明彻听着阮元的条件,一时也暗自激动,却仍有些不解,又向阮元问道:“可是贫道对各省修志之事也有耳闻,一来我等僧道所著之书,艺文一项往往不加收录,二来艺文一项,从来只收已故之人书作,我这在世之人,不值得制府开这个先例啊?”

“李道长,你方才所言,我觉得都不是难事,修志从来只有惯例,却并无定制啊?”阮元也继续向李明彻劝道:“首先,这各省收录书作,讲究的是有可取之长者尽数收于方志之内,所谓僧道之别,我却以为并无必要。更何况道长这部书本是天文地理之作,本与僧道之业无干啊?其次,这旧志艺文一项,确实只收录已故之人书作,但也从未有人言明,修方志便绝不可收录在世之人著作啊?所以我倒是认为,若是在世之人著作,有可取之处,足以为后世观瞻借鉴者,当无需囿于阴阳之限,一并录入通志之内!李道长这部书所言天文地理之学,多有旧志,甚至目前所见图书从无记载之语,既然如此,那我为道长破一次例,又有何不可呢?而且道长放心,这《通志》修成,我一定将所有参预修撰之人姓名尽数列于其间,也自然会带上道长的名字。后世之人当可知道长虽身在方外,却心有经世之念,对道长的崇敬,也只会有增无减啊。”

阮元这一席话说得出来,只听得李明彻激动不已,先前自己与阮元全不相识,是以对阮元、对修志之事多有疑虑,可听了阮元这番诚意十足的保证,这时李明彻已是疑心尽去,便当即对阮元拜道:“阮制府,贫道不过山野方外之人,只愿潜心修道,不求通达于世。可今日听制府一语,制府容人之量、浩然之识,都让贫道五体投地,贫道还有什么理由来拒绝制府呢?若制府不弃,便尽可将制图之事交给贫道,我纯阳观自然竭力为制府编修方志,为制府,也为这几千万广东百姓,将广东掌故一一流传后世!”

“李道长,有道长这句话,此番广东修志之业,大事可成了啊!”阮元听着李明彻愿意主动相助于己,自也欣喜,便也对他说道:“道长修志之事,我自会在通志局妥善安排,我也会告诉那边修书的其他诸人,道长与他们一样,都是《广东通志》主笔之人,你们在通志局,我一视同仁,绝无偏袒徇私之念,还请道长这便放心,待我安排完毕,便即入局吧。”

“贫道也谢过阮制府了!”李明彻再次对阮元激动地拜道。

眼看修志一事已经商议完毕,阮元也想着看一看纯阳观内风景,李明彻当即答允,也陪同阮元到了观中各处,一一观瞻。只是看阮元的样子,似乎对这座道观并不满意,果然,阮元走到一处题满诗作的墙壁面前,便停住了脚步,对李明彻笑道:“李道长,我看你这道观确是个人杰地灵之所啊?你看,这题诗之人,少说也有数十位了吧?只是这堵墙壁却不免有些老旧,上面的瓦都掉了不少,这白墙之上,还有不少裂纹,只怕后人再来题诗,都无从下笔了啊?”

“哈哈,制府见笑了。”李明彻也对阮元陪笑道:“其实不瞒制府,贫道这纯阳观上一次整修,看旧时掌故,那也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这些年道观虽是香火不绝,却也只得收支相抵,贫道也一直想着,将这道观翻新一遍,只是苦于经费不足,实在有心无力啊?”

“既然如此,我倒是有个想法。”阮元听李明彻说起纯阳观之状,便即对他道:“我可以帮你筹些经费出来,助你重修道观,毕竟我看这广府之地,有钱人绝对不少啊,其中也多有仰慕你等僧道德行之人,只他们或许不知你这里尚需修葺,又或者你也没有跟他们说过,他们当然不愿出捐了。若是我出面跟他们说一声,你这里再备下几场法事,我看他们还是愿意捐资的。但我也另有一个想法,想问一问道长,我看道长《寰天图说》多有天象之语,想来道长对于天象观测,也有独到之长吧?”

“制府客气了,天象之学,贫道学过一些,只是贫道自以为相比于其中大家,可还差得远呢。”李明彻忙谦辞道。

“无妨,你天象之学,我看观测阴晴水旱,已是绰绰有余。不如这样,这次捐资,我也为你在这纯阳观里修一座高台,便于你观测之用,但此后若有天灾之事,你也一定要尽快报知我两广部堂,这样我们也会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啊?我做官三十年,这备荒备旱之道还是懂一些的,不怕天灾猛烈,就怕天灾来得突然,让人无所防范啊。若是道长愿意为我做这观测之事,不光是我,我想这粤东九府四州二厅,两千万百姓,都会记住道长恩德的。”

“既如此,贫道一定尽力观测天象,绝不负阮制府如此恩德。”李明彻也对阮元感激道。

“嗯,这些题诗嘛……”阮元一边说着,一边也向墙壁之上看起其中诗作来。忽然之间,阮元只觉眼前一亮,竟被前面一首七律吸引住了目光,定睛看去之时,这首诗中文句乃是:

嫩紫娇黄复浅红,肯嫌春尽太匆匆。

或修香火缘能续,但阅铅华劫易空。

略有精神余落照,绝无情绪是东风。

飞来飞去双蝴蝶,一例闲愁各不同。

下面还有几行小字,写得乃是:戊寅春文童谭莹、陈澧过纯阳观偶题。

“李道长,这谭莹与陈澧二人,是何样貌,你可记得?这首诗我看来,做得却是不错啊?文童……这等诗句就算考府试院试,也是绰绰有余了啊?”阮元不禁向李明彻问道。

“哈哈,阮制府挑中的这首诗很不错啊?”李明彻也为阮元解释道:“当时贫道看了,也觉得这诗很好,问下面道士的时候,说是那个叫谭莹的童生题的,谭童生大概十七八岁的样子,那个叫陈澧的年纪更小,还是个孩子呢,听说也是爱读书的孩子。眼下那谭莹在考县试,那陈澧年纪太小,还是再等几年吧。”

“原来如此啊……”看着这首名为“谭莹”的文童所作之诗,阮元也逐渐有了自己的主意……

之后阮元便辞别了李明彻,回到广州督院。很快,阮元便找到南海知县,只向他告知应考县试之人中有位谭姓文童,希望他悉心择选,如果找不到这个童生,便即将他严加惩处。南海知县虽有疑惑,却也只得认真督办县试之事了。

嘉庆二十四年二月,念及自己六旬万寿将近,嘉庆也对不少先前遭遇贬谪的官员予以加恩,起复可用之人重新为官。原大学士松筠回京,担任工部尚书,那彦成予以开释,暂补少詹事之职。十年之前因连号案被遣戍齐齐哈尔的刘凤诰、七年前因科举案被遣戍伊犁的徐松、曾经直言用官之弊的鲍桂星都被重新召回京城,授予翰林院编修继续供职。就连皇室之内,嘉庆也终于开始大加封赏,皇三子绵恺加封惇郡王,皇四子绵忻加封瑞亲王,皇长孙奕纬加贝勒。其余宗室,亦多有升迁之事。

只是除此之外,嘉庆也意外的向各省督抚下了一道新旨,令各省督抚详查嘉庆元年至二十四年全部民欠钱粮,务必在自己十月初六万寿之前将钱粮之数上报朝廷,此外便无下文。

同时,嘉庆也对六旬万寿入朝觐见的督抚进行了批示,这一次嘉庆也大幅放开入觐督抚年限,所有嘉庆二十二、三年未能入朝督抚,这次准许一律入朝参加万寿庆典。阮元上一次面见嘉庆是嘉庆二十一年之冬,正好符合入朝条件。而这一年被准许入朝的总督,最终通算下来,竟已包括了直隶总督方受畴、两江总督孙玉庭、四川总督蒋攸铦、两广总督阮元、云贵总督伯麟五人,各省八大总督只有闽浙董教增、陕甘长龄和湖广庆保三人因上年见过嘉庆,诏令毋庸再来。一时间五总督入朝之事传遍朝野,当时皆以为盛事。就连南河总督黎世序也接到嘉庆诏旨,要求他入朝觐见,这番地方大员入京祝寿的盛况,在康乾之时也难得一见。

当然,随着五总督入朝消息的传开,对于嘉庆的六旬万寿,无论朝廷内外大员,还是民间喜好风传之人,也都多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