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四百六十章 “四重门户”的建立

大清疆臣。 第四百六十章 “四重门户”的建立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若是这样……学生清楚了。”严杰也对阮元答道。

“厚民,之前我曾问过你精于制图之人,这样的士人,你在广州可见到了?”阮元又向严杰问道。

“这个……老师,这样的士人学生倒是没见过,可精于制图之人,也未必是士人啊?”严杰思忖片刻,也对阮元说出了一个名字:“这里广州纯阳观,有位道士,姓李,名唤李明彻,听闻从来精通西洋天文算学之道,也曾在澳门游学,地理测绘一事亦皆精通,曾著得一书,曰《寰天图说》,对天文地理之事多有详述。若是老师不弃,他倒是个不错的人选。只是……”

“怎么?厚民,你随我治学日久,却以为我为学之道,专崇孔孟旧业,却力绝释老,是以僧道之众,我不能用,是吗?”阮元听着严杰之语,却对这李明彻渐渐产生了兴趣,笑道:“我为学不喜佛老,是因为先圣自有本意,不可为释老之语所乱。但释老之学,我可从来没有反对过啊?以前在京城、在杭州的时候,好几座名寺和我都有往来呢,所以这修道之人,只要愿意出山相助我等,为《广东通志》尽一份心力,咱们以后修志得成,也自然要把他的名字一并列入其间嘛?当然了,咱们这是请人家出山相助,该尽的礼数是不能不尽的,若是只有你前去,未免有些看不起这位道长了。这样,我有了闲暇,便亲自备礼过去一趟。厚民,你可别忘了,这西洋天文数算之道,我可也已经研习几十年了啊?”

“既然如此,那学生也先谢过老师了。”严杰听着阮元对李明彻并无排斥之意,也渐渐放下了心,看来《广东通志》的修订,是又要更进一步了。

“哈哈,安儿的婚事,纯阳观拜访之事,看来这两广总督,还真就是个难办的差事啊。”阮元心中也不觉自嘲道。

然而数日之后,嘉庆的上谕也到了两广部堂之中,言及广西多有吏治废弛之事,让阮元前往桂林调查广西道府官员。阮元也只得匆匆备了行装,启程西进。

深秋之际,阮元抵达桂林,开始对广西官员进行查访,经过一月调查,阮元认定柳州知府杨兆璜,荔浦、桂平两县知县确有办事昏庸,刑案多有冤情之弊,一府二县府库亦有亏缺之处,便将此三人之事上报嘉庆。但除此之外,各处府县尚属安静,并无明显的贪贿之迹,广西亏空本就不多,是故各地府库大抵充实,几件府县呈控的疑案经过阮元复审,也以为原审并无大错。看来富纶之语虽不至空穴来风,却也是危言耸听,连带着许多无过府县一并受过,阮元也将其中详情向嘉庆一一奏明,为求稳妥,阮元也请求文孚和赵慎畛对广西之事再次核查,务求公正。

可让阮元没有想到的是,到来桂林接任广西巡抚不过半年的熙昌,这时竟因劳瘁过度,更兼水土不服,在桂林抚院一病不起。阮元素来与松筠有旧,知道松筠被贬出京一事,嘉庆亦有过当之处,也担心熙昌病情,便亲自到了抚院,想着劝熙昌安心调养。

谁知熙昌见了阮元,却只是叹了叹气,对阮元苦笑道:“阮总制,我从来听阿玛提及总制之事,清楚总制乃是明察之人,这次我与富纶不和,相互参奏,多劳总制前来主持大局了。总制能够前来探望于我,我自是感激,只是我也清楚,我……我素来身体便弱,这次远赴广西做官,又遇上这样的事,已是……阮总制若是还能见到我阿玛,便跟他说一声,熙昌……熙昌对不起他老人家……”

“中丞说哪里话呢?中丞如今还年轻,之前也是皇上最为信用之人。想来如今只是皇上一时严苛了些,以中丞的才干,日后自然还会得到皇上重用的啊?中丞就安心修养,广西抚院的事,我替中丞署理几日,也不成问题的。”阮元见熙昌憔悴之状,亦是难过,只得向他再三劝勉道。

“阮总制,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只是有些事,今日我也是不吐不快。总制长年不在京中,或许京城的事,总制尚不能尽数了解。我也算是为总制提个醒,有备无患啊。”熙昌又是一阵叹息,对阮元道:“总制之前数次上言海防之事,我也有所耳闻。朝中有些大臣,其实是不愿总制这样在广州办事的。如今风气亦是如此,皇上虽然愿意对有实干之才的之人委以督抚重任,却也经常发现各省多有不如人意之事,是以对督抚从来多有斥责,因循疲玩,诸事废弛,皇上也不知骂了多少人。可正因如此,现在另有一种人,便刻意夸大地方情况,将所有督抚州县之人一概斥为如此,借此在皇上面前博取声名,我看这富纶便是其中之一了。确实,广西也有一些府县之人,为官不谨,可眼下多数广西守令也是可用之人啊?还有便是总制这样的人了,凡有要事需要朝廷批复,总是会有大臣以为督抚所言本非必要之事,频繁上奏言事,亦不过是自壮声势罢了。唉,我之前在京中,有些事也多有不解,如今却看得清楚了。阮总制,你在广州,也自当严束守令,切不可授人以柄啊?”

“中丞之言,我记住了。只是中丞,松大人年纪也大了,可还需要你回去呢,中丞切莫轻易言弃啊?”阮元听着熙昌之语确实郑重,便也听从了他的建议。

“阮总制,生死之事在天,我不能强求。其实若不是我出来这一趟,有些事或许我也不清楚啊?”熙昌言语虽是无力,却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虑:“如今天下各省府县,督抚守令之人,其中贪贿之辈我看并不多,可庸碌度日之人却一直不少,亏空刑狱之事也就一直多有不如意之处。另外便是吏员,也多有索取陋规,上瞒朝廷,下欺百姓之事。所以百姓对朝廷有些怨言,我倒是能够理解,更何况,如今人口繁多,庶务开支自然也就多了,百姓之间的矛盾也多了,那刑案还会少吗?直省要做的事一多,会做错的事自然也就多了。我也希望如今各省办事能够再好一些,少些错案也少些亏空,可这又哪里容易呢?要是把直省之事都归于督抚守令为官贪贿、因循废弛,唉……那样才是真正的不负责任啊……”

阮元自然也清楚,无论托津、戴均元还是卢荫溥,这些军机大臣大多出身翰詹六部,却很少长年在直省任职,而直省大吏又往往不能进入内阁与军机处,向嘉庆详陈各地实情,是以军机处和督抚之间也就自然有了隔阂。而且随着嘉庆年老衰迈,直省庶务日渐繁多,或许这种隔阂,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想到这里,阮元心中也自惆怅,不知是否尚有调和之法,只得再次劝慰过熙昌,便即辞别而去了。半月之后,钦差一行到了广西,嘉庆也让赵慎畛临时署任广西巡抚,阮元方得回归广州,半路之上,便即得到了熙昌的讣告。

不过悲痛之余,阮元的海防计划也迎来了初步成果。这年冬天,大虎山和大黄滘两处炮台终于完工,从澳门购买的十门洋炮也已然到达广州。阮元也在广州另铸重炮十五门,又从张保仔投降后缴纳的火炮里选出五门堪用大炮,共计三十门两千斤到七千斤之重的火炮,一并送到了大虎山下,准备试炮之后,便即装备于炮台之上。这时陈若霖已经改任河南巡抚,李鸿宾接任了广东巡抚,也和阮元一道来到大虎山对岸,观看试炮。

“砰!砰!”果然炮声响过,数里之外犹有烟尘。

“总制大人、中丞大人!”试炮之后,几名随行兵士也对炮击之处进行了勘测,相继跑回阮李二人帷帐之处汇报道:“我等已将火炮射程勘测完毕,这些炮都可以打到三百丈之外,三百丈内,若是有木板之物,必能被火炮击中!”

“三百丈……够了!”阮元看着身后的狮子洋水面,也点头道:“这里水势我曾经测算过,只要有船想要进入狮子洋,就不可能在大虎山二百丈外行船,尤其是大船,只有大虎山百丈之内的深水才能平稳行进。也就是说,一旦洋面有警,这些火炮,是必能击中来犯之人了。”

“总制大人既然这样说,那下官也要恭喜大人了。”李鸿宾也对阮元道:“只是阮总制,有件事下官却始终不解,如今海上也没有成规模的洋盗,若说是英吉利船,这英吉利平时确实有一两艘兵船会停在外洋,却从未对我们的炮台有所干犯啊?大人这样修建炮台,一共耗去了六万两银子呢,大人,这炮台修筑,真的这般重要么?”

“鹿苹啊,你说现在有些人家养猫,是为了做什么呢?”李鸿宾字鹿苹,阮元便也以字称之。李鸿宾忽然听阮元这样一问,却也有些疑惑,不知阮元用意。

“那……自然是为了捕鼠之用了。”李鸿宾妥善的回答道。

“是啊,你说的没错,哈哈,自从我们督院养了猫以后啊,这督院的老鼠可是倒了大霉了。咱们家这只猫那鼻子,就和有神灵相助一般,随便在哪一闻,都能闻出老鼠味来。这半年的功夫,给咱们督院的院墙凿破了好几处,却也把督院的老鼠窝都给刨出来了。哈哈,最近一个月啊,都没看到它抓老鼠了。”阮元回想着家中小猫,却也轻松了下来,对李鸿宾笑道:“所以说这养猫啊,无论如何它都有捕鼠之用。可是以后呢?若是督院没了老鼠,我们家就不养猫了,那明年、后年,难道那些旧有的老鼠窝里面,就不会搬来新老鼠吗?这猫要一直养下去,就是这个道理,如今虽说太平,却还要再修一座炮台,也是这个道理啊。”

“这……总制大人说的不错。”李鸿宾也在一旁陪笑道。

“而且有了这处炮台,广州防备之事,也就更加稳固了啊。”阮元看着一旁已经渐成规模的大虎山炮台,也对李鸿宾解释道:“如今这虎门狮子洋处多了这座炮台,各处炮台便也可随时联系,一旦有警,前面的炮台先去迎战,后面也可以集中更多兵力布置,这样才有备无患啊。如今这里沙角是广州第一重门户,镇远、横档两处炮台,是第二重门户,大虎山是第三重门户,城外猎德、大黄滘两处炮台南北呼应,为第四重门户。有此四重门户,广州方得安稳,广州安稳了,岭南之地,方得太平啊。”

“总制说得是。”李鸿宾也对阮元应道。

只是看着一旁的李鸿宾,看着晴空之下,一片祥和的狮子洋,阮元心中,却也不禁多了些隐忧,一时不能尽去。

“做了这些,就真的够了吗?”

之后,阮元也亲自为大虎山炮台撰写了碑铭,其中一段便即写道:

方今海宇澄平,无事于此,此台之建,聊复尔耳。然安知数十年后,不有惧此台而阴弥其计者,数百年后,不有过此台而自取其败者?

“或许,后世之人得见我今日碑铭,也该清楚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道理了吧……”阮元一边写着,一边暗自嘱托着身后之人。

然而,阮元做了这些,就真的够了吗?

可惜的是,大虎山炮台的建立,“四重门户”的构建,却并未带给阮元几日安歇。十二月末的一天,阮家竟又接到了一份讣告,近年来身体每况愈下的许宗彦,这一年终是未能再次支撑下去,在寒冷的冬日之中因病情加重而与世长辞,终年五十一岁。

谢雪母子从来多受许宗彦照顾,尤其对于谢雪而言,许宗彦同意将许延锦嫁入阮家与阮福为妻,更是对自己无可复加的信任。是以许宗彦讣告到时,谢雪、阮福、许延锦母子夫妻三人,竟是一时哀怮不可言状,相对而泣,经半日而不绝。

眼看亲友故人一两年内多有离世之事,一向不为佛事的阮元,却也在这一年破了一次例。嘉庆二十三年除夕之日,阮家后宅之内,阮元特意将孙星衍、李赓芸、翁方纲、伊秉绶、李锐、许宗彦诸人灵位尽数请到一起,亲为各人一一拈香供奉,以求冥福。阮家诸人看着相识故人相继阴阳两隔,自也是说不出的哀痛。

阮元看着一个个熟悉的友人姓名,心中却也多了一丝慨叹。

或许,一个时代就要结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