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四百五十八章 嘉庆的界线

大清疆臣。 第四百五十八章 嘉庆的界线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就在富俊着手重新开办吉林屯垦之事的同时,阮元在广州也得到了有关《广东通志》的批复,并正式建立了“广东通志局”,用以招募江南、广东文人,一同编修通志。在粤文人听闻阮元开局修志,虽说大多对阮元为人了解不多,却也知道这是一个为桑梓之地增添荣耀的机会,一时间应者云集。而千里之外的江南之地,也有不少阮元所识旧人,想着再入阮元幕府,成一番文教事业。时至八月,江藩、萧令裕、严杰等人都相继来到了广州,阮元自是大喜,这一日也在通志局迎接了各人。

“伯元,这位是江都凌曙,字子升,于礼学、春秋之道最是精通。听闻你在这里修志,他想着广东如今学风大盛,正是他大展身手之地,便主动向我相问,愿意来广州为你修志。怎么样,伯元,你可愿意收下他啊?”江藩指着一旁一位中年书生对阮元问道。

“江都凌子升?我听里堂也提起过你啊?”阮元听闻凌曙之名,也对他笑道:“如今江南后起学人之中,你算是里堂最为看重之人了。正好,我看咱们这里修书之人也不少了。若是你有了闲暇,我也请你到我督院,指点一下福儿和祜儿的学业,如何?”

“多谢阮宫保厚爱,后学一定尽力修志之事,对二位公子亦当倾囊相授。”凌曙也当即向阮元感谢道,因阮元身兼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两广总督多个职衔之故,这时称阮元为制府、总制、宫保、部堂者皆有其人。宫保对应的太子少保虽为正二品,却是从古官流传下来的宫衔,地位并不低于尚书总督,是以因旧例称阮元为宫保亦无不妥。

“哈哈,伯元,今日我看这通志局里面,也真是群贤毕至啊。只是……只是可惜这些年来,身边的人走了太多了,渊如先生、尚之,都……”江藩看着众人之状,本自欣喜,可是回想江南旧友,却意外多了一份哀愁。

“是啊,就在前几日,墨卿兄和翁老先生也……”阮元听江藩这样说着,心中却也黯然,原来到了嘉庆二十三年,先前与阮元一同在浙江督学,精通算学的数算大家李锐,阮元同门,在扬州担任过知府的伊秉绶,与阮元颇为友善的前辈翁方纲,竟然已经全部谢世,再加上孙星衍、李赓芸诸人,几年来竟是名士凋零。想到这里,各人都是心中难过,一时不言。

“这……阮宫保,学生倒是以为,逝者已矣,咱们把他们的未竟之业继承下来,让他们成不朽之名,才是咱们应尽之谊啊?”不想这时却是年轻的萧令裕主动站了出来,向大家鼓励道:“阮宫保,学生听闻宫保这次编修《广东通志》,其中关要之处便是西洋外蕃诸国,是以学生也特意在文汇阁《四库》之内,将有关西洋地理的几部书都抄来了呢。您看,这里有《职方外纪》、《海国闻见录》、《坤舆图说》,或许对宫保修书也能派上用场呢。”

“哈哈,这样说来,我倒是要谢谢梅生了。”阮元也向萧令裕答谢道:“其实这西洋之事,我也已经向澳门那边多加寻访,想来是可以在外蕃那部分里补充不少的。只是如今看来,这边修志还有一个难处,便是制图之人啊,我一直想着,这广东沿海形势,咱们都要一一重新将图绘过,务要在其中看出如今一切海防布置,方能让后人有法度可依循啊。只是这样一来,这制图之人便要熟稔粤东海防,才堪胜任,如今咱们之中,并没有这样合适的人啊。”

而且,听着萧令裕说起“不朽之名”,阮元却也多了一个念头,或许自己能在广东做的,尚不止编修一部《广东通志》,除此之外,自己还能再成就一番修书大业呢……

“宫保,若是宫保平日公务繁重,那寻找制图之才的事,就由我们来办吧。”严杰也向阮元自告奋勇道:“宫保身在庙堂,或许这民间之人所识尚不算多,但我们作为宫保幕宾,却可以深入民间士子之中,为宫保查访贤才啊?这样下来,咱们才不枉来这广州府一次嘛?”

“哈哈,说的也是,这样民间访贤之事,我可要多劳烦各位了啊?”阮元也对诸人笑道。

“还有,宫保,在南昌的时候,我便记得宫保想要见一个人,就是我那学生,张均张簿书的儿子张熙。这一次啊,我也把宫保和孔静女史的事跟他说了,再过几日,他就可以到广州了,到时候还望宫保手下留情啊?”严杰又对阮元说道,听着张熙,这个可能成为自己未来女婿的年轻后生终于到了广州,即将与自己相见,阮元心中却也是欣喜不已。

“是吗?这一晃也有三年了,总算是可以看看孔静这孩子,究竟喜欢的是什么样的年轻后生了啊……”

就在阮元着手准备编修通志之时,海防问题似乎也随着嘉庆的态度变化,而逐渐有了起色。这时嘉庆已经结束了盛京巡视祭陵之礼,准备南下归京,归京之前,嘉庆又一次接到了阮元上奏。

“定例夷人护货兵船不得进入内洋,即货船由外洋而来,非由洋商报明监督,监督批准令引水人引入,亦不准擅自进口来至黄埔……惟随地寻访,佥称英夷惧强欺弱,长于水短于陆,强于外洋弱于内洋……若再进至浅水,又再进登陆地,其势入鱼困辙,一步窘于一步,势强则彼不敢轻犯,理足则彼不敢藉口,……但臣既奉圣训,若彼时仍行开炮,则是有违批谕,臣万万不敢,若恃有原奉朱批,自为站脚,即不随时相机办理,臣更不复稍有人心……”果然,这一次阮元对于海防之事,进行了更加详细,也更为稳妥的解释,对于不能随机应变的问题也进行了足够细致的回复,嘉庆看到阮元言辞谦和,而理不可屈,心中自也暗暗钦服,渐渐改变了原来的成见。

“你等看看如何,朕却也以为,朕之前给阮元的批答,确有疏忽之处。若是洋人果然大胆,竟对虎门炮台加以炮击,而我绿营不能还击,一旦变故突发,两广再来请旨,那样最快也要四十天之后才能收到朕的批复。到时候,还不知广州已经变成什么样子了啊?所以朕也想着,不如明示一处界限,作为是否开炮的底线,若是洋人竟敢突破底线,则直接炮击,无需再行请旨,这才是应变之道啊?”嘉庆也向几名军机大臣问道。

“皇上,臣以为皇上明断,两广自然应当奉行。但开炮之事尚属末节,阮元相机办理之语,却不能不加以严斥!”托津对于是否炮击洋船似乎再不坚持己见,但对于阮元所言“相机办理”却犹有不满,向嘉庆道:“皇上,如今天下诸多督抚,受皇上重任,本应严守天朝法度,不得擅有逾矩之处。可如今阮元这般督抚,今日说要随机应变,明日又说要相机办理,长此以往,朝廷规矩何在?他们所谓相机办理,是果然为了朝廷海防,还是唯求私利,又有何人清楚?若是让各省督抚都如阮元一般,凡事不先请示皇上,便要相机办理,他们只会日甚一日的谋求私利,无所不为,视国法纲纪俱为无物!皇上,如今督抚藩臬、道府州县,因循废弛,贪鄙营私之辈决计不在少数,还请皇上明鉴,惟名与器不可假使于人啊皇上!”

“皇上,臣也以为托中堂所言有理。”卢荫溥当然清楚,嘉庆不久前方才严斥托津,这时托津在嘉庆面前力辩,稍有不慎,便会被嘉庆严斥,便也取过两封奏疏向嘉庆道:“如今外官昏聩废弛之人,犹有不少,更有甚者,许多京官做了督抚,却也和他们沆瀣一气,为他们百般回护!这是之前发到军机处的,广西布政使富纶的折子,富纶言及广西府县,吏治废弛严重,大多广西官员俱是庸碌不能任事之辈,致使仓库亏缺,刑案无措。可广西巡抚熙昌,明明被皇上外放要任,却以为广西官场并无如此众多奸吏,以为富纶所言,不过危言耸听!皇上,直省之事,朝廷从来应该严办,却不可让他们蒙蔽圣听,自行其是啊!”

“好了,直省之事,朕从来力求严查,只是阮元所言也有道理,两广海防与其他各省不同,一是距离遥远,二是一旦出现冲突,两广总督必须有临机应变之才,否则洋人横行无忌,苦的不还是百姓吗?”嘉庆想着两广形势毕竟与其他各省不同,还是在海防问题上放松了一些,道:“今日朕准许阮元多为应变,乃是因时因地而不同的权衡之策,却与其他督抚无干,督抚若是想要以权谋私,却是绝无可能!富纶和熙昌争执之事,朕也有所耳闻,这样,朕先让阮元去广西调查此事,之后朝廷这边,朕拟定侍郎文孚、赵慎畛二人为此次钦差,前往广西,务要查清广西官场究竟是否如富纶所言,官吏废弛、民生不治!这两件事,你们就准备拟写上谕吧。”

“至于阮元所言开炮之事,朕想着还是该明确一个界限的……这样吧,朕会让阮元在内洋外洋分野之处明立界址,若是洋船并无保商具结,便即越界,则许两广炮台开炮,无需再向京城请示!但即便如此,也要再次告知阮元,天朝抚驭之道,在于恩威并济,不可过示怯弱,亦不可孟浪从事,要是阮元果然有妄开边衅之举,朕也自当严办,绝不留情!你等可听清楚了?”对于炮击问题,嘉庆也终于做出了明确答复。

很快,嘉庆新的批复便送回了广州。

“国家抚驭外夷,俱有一定规制,遵守者怀之以德,干犯者示之以威……若该夷人不遵定制,妄希进口,有违禁令,亦先当剀切晓谕,宣示德威,妥为镇抚。倘竟敢恃其强悍,扬帆直进,擅越界址,则不能不开炮轰击,使之慑我兵威……”

经过阮元和嘉庆反复的商议,“越界则炮击”的原则,开始逐渐在广州形成定制。而两广总督也因其频繁涉及对外商贸之故,渐渐获得了更多应变权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