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四百二十八章 海上的威胁

大清疆臣。 第四百二十八章 海上的威胁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夫子,你少得意了,我们衍圣公府才不会……才不会落到那种地步呢。你也不要和我绕弯子了,这件事,我……我也替安儿问了吧,若是安儿真的中意那张家后生,你……你愿不愿意就这样……就这样成全了安儿和那张家后生的婚事啊?”孔璐华见阮元言语之中,已然不计较官场问题,便也更进一步问道。

“我啊,我不愿意啊?”阮元却忽然笑道:“夫人,我现在对这张家后生的了解,其实也不过是他的父亲,以及那一幅画和一首诗了,这些事大多读书人都可以做得,算不上什么难得之长啊?”

可阮元说到这里,却话锋一转,又道:“但是夫人有一句话,我却觉得不错,有所见方有所思,有所思方有所作。那夫人你想想,这张家后生,我见都没见过,我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宝贝女儿托付给一个从未谋面之人呢?总要先见上一面吧?这个却也不难,我和张簿书说一声,让他择个日子,把孩子带来让我看看,若是你我都能中意,那安儿的婚事不就可以定下来了?”

“夫子,那……若是这孩子时文做得不好,你会不会嫌弃他呀?毕竟我方才听你一说,他们家都两代考不上举人了,他若是学问不好,你会不会……”孔璐华听着阮元之意,心中自是喜悦,可想起阮元最为重视的治学之事,却还是担心张熙不能让阮元满意。

“夫人,治学之事,天资是一方面,但即便天资不好,若是后天能勤于学业,至少有所成就是不难的啊?”阮元却也向孔璐华说道:“其实就在前几天,也有学生前来问我,他说我治学一道,无论仁政之道,还是格物之道,要点都在一个‘实行’。可他只是个生员,就算心中空有经世之志,又不能做官,却还能做什么事啊?所以这两日我也想着,以前我所言实践之事,是有些难为这些生员了。但即便如此,这实践之道,可以循序渐进嘛?若是能做官,自然要以经世济民为本要,可做不得官呢,治学也应该实事求是啊?若是学行尚不足治学,那一个人都是生员了,总应该有些读书上的同学朋友吧?在这同学、朋友之间,践行‘仁’之一字,相与以尽忠恕之道,这同样是一种实践啊?若是再低一些,没有那么多同学好友,那总该有父母亲人吧?能对父母亲人尽‘孝’,难道就不是一种实践了?反过来说,若是一个读书人,仁孝二字尚不能全,却要如何让人相信,他以后必定能做实事,能在为官的实践里有所作为啊?这张生也是如此,若是他仁孝二端,能有所作为,那日后即便天资不足,不能做官成学,总还有我在呢,难道凭借我的学问,还不足以让他有所小成吗?”

“那夫子,你的意思是……你答应这门亲事了?”孔璐华听着阮元之语,果然只言为人,不言家世,想来这件事多半是能成了,却也为阮安感到欣喜。

“我可没说我答应啊?夫人,这见面之事可是大事,夫人你也不会就这样,对安儿的未来不管不顾吧?还有,这件事今日只有你我二人知道,你可不要告诉安儿,或者提前走漏风声啊?见了安儿,便只说我想看一看那张生模样,之后再决定婚事,如何?”阮元也对孔璐华笑道。

“哈哈,没想到啊,夫子在我面前,还想着让我保守秘密呢。”孔璐华听着阮元言语,想来只要这张熙为人人品不错,这件婚事多半也就能成了,也不觉笑了起来。看着阮元身旁似乎还有一份邸报,上面多有圈点,便也向他问道:“夫子,这邸报上有什么要事吗?看你这个样子,还这么认真呀。”

“不算要事,却也和咱们有关系啊。”阮元看了看邸报,也对孔璐华道:“前些时日,西洋英吉利国的使臣到了,因礼节不合,没有面见皇上,估计再过几日就要南下了。若是他们走水路,必然要过咱们南昌,那你说我还不得准备一番吗?”

“英吉利……”孔璐华听着这个名字,却也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便问阮元道:“夫子,这英吉利国,二十三年之前那次朝贡,也是他们吧?”

“是啊,只是……看来二十三年过来了,有许多事,他们还是不清楚啊……”阮元回想起二十三年之前,马戛尔尼和斯当东等人前来朝见乾隆,虽然完成了面见之礼,可随后他们一行提出的建议却全部被乾隆驳回,而这一次似乎结果还不如当年。想到英吉利两次来华,却始终不得要领,自然也多了几分遗憾。

阮元这时却还不清楚,就在阿美士德一行准备离开京城的同时,自己的命运,也已经于悄无声息间发生了变化。而这一次的变化,改变的不只是自己的为官职责,更是将他推上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他眼前要面对的,也是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

“山东来的奏报,你等也看看吧。”这一日在圆明园里,嘉庆又将三名军机大臣尽数召来了勤政殿,并取来一封奏报,给几人拿了下去,道:“英吉利人……果然,他们这一次来我大清,所图可并非只有入贡一件事啊。”

董诰、托津、卢荫溥看向那封奏疏时,方才明白。原来这封奏疏是山东巡抚陈预所上,其中言及英吉利使臣前来时所乘帆船,已经离开了天津,一路南下,而更让陈预担忧的是,沿海之地频频传闻这艘英船南下之时,竟然一直在测量山东半岛的海岸线。若说仅为朝贡之事,却又何必打探中国虚实?想来英吉利这次遣使前来,是尚有他图了。托津看过奏疏,也当即向嘉庆道:“皇上,臣以为这些英吉利人,实在是野心勃勃!先前来我大清朝贡国家,哪里听闻有擅测海路,观我山川水势之事?还请皇上下旨,令沿海各省严加防范,绝不可使英吉利人野心得逞!”

“皇上,这英吉利使臣的船既然已经先行离开了,那这些使臣,咱们要如何送回广州去呢?”董诰这时却向嘉庆问道。

“送回去,却也不难。这样吧,朕记得高宗皇帝之时英使归国,也没有直接回天津走海路,而是沿运河南下,那就告诉广惠,这一次也从水路南下,把他们送回广州吧。”嘉庆说道,当然,这时令嘉庆最为担忧的,还是英吉利贡船测量海岸一事,便继续说道:“托津之言甚是,现在就给沿海各省下发上谕,告诉他们严查海防,不得有一丝懈怠!还有,所有英吉利贡使南下可能经过的直省,也都给巡抚下发一道上谕,要他们严查武备,绝不可疏忽大意,以至失了天朝威仪!另外,还有一件事,朕觉得也必须要做,从明年起,在天津增设一处水师,既然洋人能把船开到天津,还胆敢窥伺我大清海路,那天津沿海也是不得不防!你等且下去准备,将各省可以调度的绿营水师呈报上来,朕再告诉兵部,做好调兵驻扎事宜。”

“皇上,这……去年皇上还下了裁军之令,今年看来,绿营一共裁汰不急兵缺万余人,总是节省了一笔开支,若是在天津另设水师,臣想着,这用度也必然要再多出一部分啊?”董诰却向嘉庆问道,这时嘉庆正在考虑裁军,进而节省军费,弥补国库不足,一年来也是颇有成效,故而董诰需要再次问过嘉庆。

“如今看来,天津海防极为关要,不得不派兵增驻啊。”嘉庆沉吟半晌,也对董诰说道:“更何况,朕也没有必要再增兵缺,只需让沿海各镇,每镇拨出几百人到天津驻防就够了,这是水师,滥增兵缺并无用处。至于用度……就先准备千人屯驻天津吧,这个钱朕还是拿的出来的,若是日后天津再有海警,再酌情考虑是否增设兵缺,如何?”

“皇上考虑精当,臣觉得并无不妥。”董诰答道,毕竟这时前来中国沿海的英吉利船只,确也不过数艘而已。

“既然如此,卢荫溥就下去拟诏吧,通知兵部之事,一定要快。”嘉庆又向卢荫溥道。

“臣遵旨!皇上,之后还需要让两广蒋总制迎送这些英吉利贡使吗?”卢荫溥当即做好拟旨准备,也向嘉庆问道。

“蒋攸铦……”不知为何,嘉庆这一次说起蒋攸铦的名字,竟意外有了几分不信任的感觉。可嘉庆一时间也没有多言,只对卢荫溥道:“这样吧,当年两广总督郭世勋是怎么迎送英使的,让蒋攸铦也再做一遍就是了。但除此之外,再给蒋攸铦一道上谕,让他立刻严查广东所有炮台武备,不得有误!此外,广东炮台情况,也让他尽数另行上奏,各处炮台炮位如何,兵士之数,均不得有任何差错!”卢荫溥连忙叩首拜过嘉庆,准备拟旨去了。

“还有一件事,也要再次申明。英吉利、西洋人,从来便与天主教有些干系。”嘉庆又补充道:“所以也要再下一道上谕,通知各省严查省内天主教之事,若是只有信教的西洋人,也就罢了,但若是有洋人不老实待在教堂里,而是出来传教,又或者民间有人以天堂地狱之说蛊惑人心,一律严拿严办,绝不留情!”

“臣等遵旨!”董诰、托津、卢荫溥三人一起答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