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四百二十一章 滕王阁之对

大清疆臣。 第四百二十一章 滕王阁之对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孔璐华也没想到的是,两日之后,阮元忽然带着自己一同去了赣江之畔的滕王阁,说是滕王阁风景绝美,登临远眺,南昌风景尽在眼中,又兼赣江浩荡,令人心胸开阔。孔璐华便也答应了阮元,一路之上,看着滕王阁高耸入云,气宇巍峨,走上阁中,只觉西首是白云低垂,江天一色,东首是南昌城中,坊市熙攘,心情倒是也轻松了不少。

“怎么样,夫人,这里风景夫人看着,可还满意啊?”阮元与孔璐华一并看着滕王阁下南昌景色,却也得意,对她笑道:“夫人你看,这里我去年冬天就来过一次,当时还在这里留了一首诗呢,你看这边脚印,都要比其他题诗之处多一些呢。看起来啊,这南昌城里,应该有不少人喜欢我的诗了。”说着指向阁中一幅挂轴给孔璐华看,孔璐华看向挂轴时,只见上面题诗乃是:

千年诗序至今存,谁见当时棨戟尊?

为有大文射牛斗,才教高阁老乾坤。

栋云帘雨复飞卷,彭泽临川相吐吞。

倚槛独思百城寄,寒江极目静无言。

“夫子,既然你有诗在此,那夫人这里也有一首诗,你且叫人取纸笔来,夫人这就写下,我倒是也想看看,以后是看你诗作之人更多,还是看我诗作之人更多啊?”看起来孔璐华对阮元这首诗并不满意。

阮元也没有反对,便即遣人取了笔墨纸砚上来,孔璐华沉吟半晌,已有了诗句,便即在那幅宣纸上写道:

芳洲旧馆重徘徊,千里江山眼乍开。

帘卷西风摇杰阁,日曛潭影拥仙台。

斗鸡误入诸王第,飞骛能传不世才。

却叹地因人更重,游人半为子安来。

“哈哈,夫人这是看不上我的诗啊。”阮元看着这首诗后半段,也不禁笑道:“夫人的意思,是这滕王阁自有其中风物,若是言及滕王阁,便要遥想当年王子安的《滕王阁序》,却是忘了这滕王阁本身啊。”

“正是,夫子,若没有王子安当年那篇序,夫子你还会来这滕王阁么?若是这滕王阁没了那篇序,便算不上一处上佳风景了?夫人今日愿意作诗一首,也是因为这楼阁巍峨,风景绝佳,要不然……若是当年王子安只是对着一块石头赋诗作序,难道我还要特意去看一看那块石头不成?”孔璐华自有自己的道理。

“夫人说得也有道理啊。”阮元看着妻子神色,竟然颇为认真,却也不敢怠慢,只对她笑道:“难道说……我前几日与夫人言及之事,夫人还不能满意吗?”

孔璐华低头不语,阮元环视四周,只见先前来送纸笔之人都已经退到了滕王阁下,这里高楼之上因自己出巡之故,一时暂无旁人,便也对孔璐华说道:“夫人另有一首诗,说的是陶渊明,那首诗最后两句,是‘若向折腰求好吏,陶公当日不为贤’。当时我看了这首诗啊,却也有些惭愧,陶渊明当日是五斗米,我今日是二品官俸,可说来说去,这‘折腰’二字我是逃不过了。不过夫人,你这些诗作我都还记得,那我讲孟注曾之语,夫人怎么忘了?若说我的想法,其实与夫人是一样的啊?”

“夫子的意思是……”孔璐华一时似乎还有些不解。

“夫人,我那《孟子论仁论》中,也曾言及国君不仁之事啊?”阮元缓缓对她说道:“不仁之君,重赋敛,好战阵,糜烂其民,凶年不救民,不得民心。周幽王不仁,用佞去贤,以至宗社播迁。六国不仁,以至亡于秦,秦不仁,以至亡于天下。所以说啊,我与皇上,我是臣,皇上是君,君上臣下,此乃天理。可君之上又是何物呢?那无非便是‘道德仁义’四端了。为君者,其行或合于道德仁义,或不合于道德仁义,如此,则为臣者何如?我注释《曾子》时亦已言明,曾子之言,乃是君子不谄富贵,以为己说,不乘贫贱,以居己尊。凡行不义,则吾不事,不仁,则吾不长。这‘不事’,便是不臣不义之诸侯,不长,便是不臣不仁之公卿大夫。如此说来,圣贤所言‘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已是至论啊。”

“那夫子觉得,如今的皇上是有道之人,还是无道之人呢?”孔璐华见阮元果然能够奉行仁道,愿意“无道则隐”,心中却也开解了许多,可即便如此,她对于嘉庆却不能如阮元一般放心。

“不说别的,就凭皇上当年赠药一事,我也愿意再相信皇上一次。天理教一事至今,已有两年了,当时天下虽有纷乱,可两年下来,总是渐渐回归安定了,所以说,皇上并未失道,天下事,尚可为。夫人,就再等待些时日,或许皇上看了我的奏疏,会渐渐开解呢?”阮元也向孔璐华劝慰道。

“那……好吧,我就陪你再等等。”孔璐华也向阮元点头道。

“夫人,今日来这滕王阁一次,却也不容易啊。你看,如此风景在侧,若是我们只想着圣贤仁道之言,却也辜负了这些风景啊。”阮元看着一旁浩荡北流的赣江,也握住了妻子双手,对她温言道。

果然,这时夕阳西下,赣江之上,已是金光万道,浩瀚江水在日光照耀之下,亦自散发着无尽的光芒,奔腾前去。虽云长日将尽,其实壮丽无限。

不过这时的阮元却还不知,兰州的那彦成却在内外交困之中向现实选择了妥协。

这日的那彦成没去衙署,只是留在督院后宅陪着云仙,云仙原本体弱,前日礼佛之际又不慎摔了一跤,引得旧疾发作,连日卧床不起。那彦成看着妻子憔悴之状,心中更是难过,而甘肃放赈之事,自己也并无良策可行。或许,答应陈祁的建议,已是这时最不坏的选择。

“夫人,我……我前些时日听闻,藩司衙门的陈藩台进了一支人参,最能补中益气,固本培元,只是……也罢,夫人,我现在就寻些银钱去找陈藩台,将那人参买来为你做汤,如何?”无奈之下,那彦成终于还是对陈祁之言动了心。

“夫子,夫子不可啊……”云仙虽然病弱,却也对陈祁之事有所耳闻,听了这话,也坚定地对那彦成说道:“夫子可曾想过,若是果然收了这人参,以后会怎么样?那陈祁只会以此为把柄,迫使夫子对他惟命是从,以后他若是有贪贿之事,那……那夫子就只能做他的帮凶了!夫子,我一身性命没了……也便没了,可若是夫子与这般奸吏不清不楚,日后……日后夫子的声名,却只怕再也不得清白了啊……”

那彦成听着云仙之语,心中自也难过。忽然之间,次子容照的声音也传到了自己耳中:“阿玛,方才那陈藩台又来了,说是……说是京中有一件要事,现在就要告知阿玛,请阿玛过去呢。”那彦成长子容安这时已经由恩荫入仕,在京做官,留在身旁的只有容照。

“这……夫人,若是京中要事,这一趟我还得过去啊。”那彦成无奈之下,只好随着容照去了督院大堂,只见陈祁早已等候在侧,见了那彦成,忙上前作揖道:“那大人,京中有好消息啊,下官已然得到传闻,说大人此次赈灾结束之后,就要调任直隶总督了,大人这些日子对下官多有照拂,下官还得谢谢大人呢。”

“直隶总督……你所言当真?”那彦成听着陈祁之言,心中却隐隐放下了什么。

“那当然了,那大人,下官有个朋友就在吏部,这吏部的部堂大人和那大人什么关系,咱们都清楚啊?所以啊,这次赈灾银米发放之后,大人就可以去保定上任了。”可是陈祁说到这里,却也话锋一转,道:“只是那大人,这再过两日,就是放赈的最后期限了,大人可是想好了?若是那些吏员再不能有所约束,这受苦的,可是老百姓啊?大人您想,若是百姓不能按时受赈,他们来年要怎么办?若是大人严令吏员就这样去发放银米,这他们要往自己腰包里揣多少,下官可……”天理教之事结束后,英和便即身兼吏部尚书和九门提督两大要职,这时他想着那彦成与自己有旧,可以在直隶总督任上与己共事,便请嘉庆对那彦成调任,这消息也已然不是秘密。

“罢了,容照,你先下去吧。”那彦成眼看形势紧迫,心中有别无他法,只好下了决心,先将容照支开,眼看堂上再无旁人,方才对陈祁道:“十二万,我自己再出三万,给他们凑十五万出来,再多了,我对不起的就不是这些吏员,而是百姓了。”

“大人明察,大人明察啊!”陈祁听着那彦成终于妥协,当即喜道。

“但另有一事,你务必要去严办。”那彦成又补充道:“这笔津贴发下去之后,所有吏员必须严守法度,不得再从赈灾银钱中滥行支取!其他所有赈灾银米,需得如实发放!若是他们再有不轨之事,我……我这个总督就算不干了,也再不容他们为非作歹!”

“大人,这下面的吏员也都懂事的,毕竟咱大清官场,这道理一向明白不过,流水的督抚,铁打的吏嘛。他们这次办完了事,以后还得接着办呢,该守的规矩自然是要守的了。”陈祁点头道。

“还有,陈藩台,你……你那株人参作价多少?我出价八百两,够了吗?这一株人参,等同于几百两银子,我不能白收你的。”那彦成眼看吏员之事已然妥协,便也问起人参的事来。

“那大人,这八百两啊,是那种奸商囤积居奇,在市上胡乱开的市价,这株参原本没有那么贵的。大人想要啊,五百两银子就够了,余利我一分不要,如何?”陈祁眼看那彦成已然和自己上了同一条船,人参作价一事自然也松了口。

“那……就五百两吧。”那彦成说完这句话,也长出了一口气,久久不再言语。

这一年的甘肃赈灾却也顺利,朝廷下发赈银赈粮大多如期发放,不仅如此,还余下了五千两银子,那彦成便也将余银存入甘肃藩库,以备不时之需。

而云仙得了参汤进补之后,身子也渐渐恢复了起来。那彦成自也清楚,妻子虽暂时复原,可她五旬之年,精神本已大耗,又兼礼佛伤神,只恐稍有不慎便又会染上重疾。是以购参之事也对她含糊其辞,只说京里旧友为他另购了一株人参。而克扣赈银津贴吏员一事,更是提都没提。这年九月,那彦成正式调任直隶总督。

既然已经离开甘肃,与陈祁再无瓜葛,那这次放赈中的各种详情,也应该很快就会被埋没了吧……至少这时的那彦成是这样想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