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四百一十八章 南昌府学大论战(下)

“哈哈,阮大人之言确实不错啊?”方升看着阮元回答他的问题,眼中神色微变,又对阮元问道:“只是阮大人,后学的问题您似乎并没有给咱们一个答案啊?大人只是说这校记如何重要,可大人应该清楚,只要这校记与十三经一并传世,大人的名字,也就会同先贤一般,千古不朽了啊?”

“是啊,或许我校勘经籍之时,就应该想到这一节了啊。”阮元听着方升之语,竟也不觉感叹了半晌,但叹息过后,阮元便又坚定起来,对方升道:“可若是我不这样做,那我应该如何刊刻这部经籍呢?直接把宋本十三经重新翻刻一遍,其中讹误之处,一概不管不顾了?还是我索性弃了这修书之念,日后你等学人传阅十三经,便不用新刻版,只用旧版翻刻啊?这书版从来脆弱易损,若是一部书版,时隔数百年未经补修,便不能再翻刻新书。若是我不刻校记,使你等只看宋本,那错误的地方也会流传下去。所以我加刻校记,也算是最不差的办法了。”

“但我相信,后世学人读书,所见之大端,仍在圣贤之语,而非我阮某校刻文字。至于声名,方生员,声名之事,从来难以推测,谁又能在今日便即预言,我阮某百年千年之后声名如何呢?这部书若是日后有个万一,以至我等声名绝灭,这种事,汉人唐人之间却也不少了啊?当然了,我也清楚,这修书绝非我一人之功,我此次修书,也自当将昔年与我一并校勘之人,今日翻刻此书之人,一一列于书末,也是为了告诉后世,此书修成,非我一人之事,而是我等齐心协力之故!如此,你可还能满意啊?”

“这样看来,阮大人日后就算想要不留名利,似乎也不可能了啊?”听着方升语气,竟似乎较于之前又有变化,而不知不觉间,阮元竟隐隐发觉,方升言语竟是渐渐激动了起来,只听他竟又说道:“不过啊,这样后学看来却也不错,阮大人本就是这海内的泰山北斗,又何必隐藏声名呢?阮大人,这十三经古籍,您能为之刊刻校订,使圣贤本意重现于世,后学又听闻大人本就与衍圣公府联姻,这样说来大人的血脉,便也是圣人之血脉了。阮大人,如此说来,这海内圣道之承继,大人自是第一人了吧?阮大人,后学愿意与在座各位同道一起,就此迎奉大人为一代文宗!”

“一代文宗?方生员,你这样的言语,我却是当不起啊。”阮元听着方升忽然语调大变,竟然开始鼓吹自己文人地位,却也笑了出来,但阮元言语却依然真诚,对台下诸生道:“我为官为学几三十年,如今回想自己所行之事,无非四个字而已,便是‘实事求是’!可仅仅是这实事求是,彰圣人之意,解万民之困,却如何能做你所谓‘一代文宗’啊?这样的言语,我自是当不得的。但若说起为官为学之法,我倒是可以与各位相谈一二,何为实事求是?便是不唯人言是尊,不唯古书是尊。各位或许也知道,国朝以来,出土钟鼎碑刻之物众多,其中多有言语,不同于我等今日所见之经籍,那么,是经籍说得对呢,还是钟鼎碑刻说得对啊?这只能由我等潜心治学,先博学,后而能算,如此方能抽丝剥茧,去千年之雾霾,使旧时真相,圣贤本意,一一彰于天下!这件事,先人不能替我们做,即便是我所学所知,也只怕多有讹误,你等若是能够证明我所言不虚,自可前来与我辩驳一番,却千万不要以为我是什么一代文宗,便不敢说话了啊?我看今日咱们这场论辩,你等所为就颇为合乎这‘实事求是’一句,只可惜今日在场各位,或许还有许多学问未能精通,所以到了现在,还没有一人可以难倒我啊?怎么样,你等如今可还有未解之事?”

台下诸生一时不语,不仅如此,还有不少学生连连点头,似乎阮元之言已经打动了这些学生。各人也自觉学问浅薄,见识不够,竟是无一人再来回应阮元。

而阮元这时目力所限,也未能看到对面方升的脸上,已然尽是错愕之情。似乎学问不及阮元,尚在他预料之中。可另一件更为重要之事,却让他再也说不出一句话了……

这一日的府学论辩,就这样以阮元的大获全胜告终,阮元见诸生再无异议,便也在陈寿祺和王鼎的随同下离了府学,自归抚院而来。

听闻阮元回归,孔璐华忙带了家人,早早前往抚院门前相迎。只见阮元走出坐轿,神色仍是如先前一般从容,孔璐华却也是又惊又喜,竟三步并作两步,轻趋到了阮元面前,看着阮元毫发无损的模样,不禁哭道:“夫子,夫子你回来了?你……你没受伤吗?也没有人要对你有……有个不轨之事吗?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夫人,你这又是怎么了啊?”阮元看着妻子异常激动的神色,也不觉笑了出来,道:“不过是和学生们讲学一日,他们也都是斯文之人,还能把我吃了不成?好啦,我都回来了,夫人也不用再哭了啊。”

“哈哈,伯元,你却是不知道啊,今日夫人从你出去之后,就一直担心你,后来又听闻你把府学的兵撤了出来,就更不放心了。当时就让我备了轿子,一直就在府学北墙那里等着你呢。”杨吉看着孔璐华激动之状,也在一旁对阮元笑道:“那个时候啊,夫人可是……反正我看她的时候,她就一直看着手里的怀表,等着你出来呢。还跟我说,说万一里面有什么人,要对你图谋不轨,让我赶快去对面镇府,让他们出动绿营。这……这没你的命令,我哪里能够调度绿营啊?后来我到一边看了看,看到东墙那边,有几个人带着包袱想要翻过去,结果一边十多个人立刻站了出来,把他们全抓住了,我才明白,伯元你是把该做的准备都做了啊?既然如此,那咱们还担心什么?这才劝了夫人回来,哈哈,没想到夫人从来端庄稳重,竟也有今日这般沉不住气的时候啊。”

孔璐华听着杨吉揶揄自己,当即将头转了过来,杨吉看见孔璐华眼神,心中一惊,方才缄口不言。阮元也向孔璐华笑道:“夫人,这江西提督啊,前几日就奉了我的命令,将府学彻底搜查了一遍,所有出入门户,甚至地窖咱们都临时封死了。学生进门之前,又被官兵搜查了一遍,如此府学之中,不就再无不轨之人了吗?之后,我们再派遣一百名绿营兵士,四面做便衣打扮围在府学四周,只要有人想要潜入府学,无论何人,一律捕拿!怎么样?夫人,其实夫子我啊,对这生死之事也是有些害怕的嘛。”

“夫子,这……这江西提督,究竟是哪位大人啊?怎么……怎么你这般用人办事,他都能一应行事,这……这我们也要谢谢这位军门啊?”孔璐华听着阮元之语,这才明白,原来阮元对于可能的行刺一事,先前早就做了预案,南昌府学之内是他和学生辩论,外面却是重兵把守的天罗地网,也正因为阮元对绿营多番调度,才使得他从一开始便已处在了安全的位置。

“哈哈,夫人,这位江西提督阮元阮军门,夫人可还需要再去拜谢一下啊?”阮元忽然对孔璐华说道。

“夫子是说……你就是江西提督?”听到阮元忽然以“江西提督”之名自称,孔璐华似乎更加不知所云了。

“夫人若是不知江西旧制,那看一看这个,也就明白了。”阮元一边说着,一边也从怀中取了两份官牒出来,交在孔璐华手中。

孔璐华看那两份官牒时,只见第一份上写着“太子少保、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南昌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阮元”,此后又是密密麻麻的小字,载明阮元履历。这样的官牒她自然清楚,阮元在浙江巡抚之任时便有一份,如此官称亦是江西巡抚之全称,并不稀奇。于是,孔璐华也打开了第二份官牒,只见上面又是一行官职文字,竟是“巡抚兼理提督统辖全省军务,节制各镇阮元”。此等职务,在浙江时却是未见。

看到这里,孔璐华忽然想起,原来清代绿营兵制便是如此,中原内地山东、山西、河南、江西四省,由于平日不与边境接壤,素来太平难有边患之事,清廷便即删繁就简,在这四个直省不再专设提督,绿营提督之职由巡抚兼任(另安徽亦无本省提督,由江南提督统领苏皖二省绿营)。换言之,阮元既是江西巡抚,也是江西提督,总制一省绿营。既然如此,调兵之事,自己又何须再去担心呢?

只是自己先前担忧阮元心切,加上阮元故意反用朝廷制度,将自己一向陌生的“江西提督”单独说了出来,这才被阮元之言所惑,以为阮元之外还有一位真正主管武事的江西提督。这时见阮元亮出牒牌,先前对阮元的担忧才终于烟消云散。想到这里,自也不禁抱怨道:“夫子,若是你以后再这样与夫人打哑谜,夫人可就对你不客气了!”

“夫人,先前是我办事过于小心了,竟连夫人也一并瞒住了。哈哈,这‘不客气’的事,夫人就留到家里吧。今日我却还有不解之事要去问一问那几个被抓回来的人,剩下的事,待我回来,自然会解释给夫人听的。”说着,阮元也暂时放下了孔璐华,劝她带着阮家众人回归内室去了,自己则马不停蹄回到抚院正堂,开始升堂审讯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