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三百九十六章 筑闸之议(上)

大清疆臣。 第三百九十六章 筑闸之议(上)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果然,两日之后,阮元和百龄便即从淮安出发,前往骆马湖附近的马庄集,准备亲自勘测河上泥土,这里本是阮元计议筑闸的关要之处,距离骆马湖有一段距离,不易蓄水,若是能够成功修闸,这一段水路情况,自会改善不少。而百龄也特意寻了数十名河工,一并到河道上挖掘泥土,以观土质。

“大人,这里已经掘下来三四尺了,还是软土!”看着河工们前后开掘了一个多时辰,百龄带来的一名书吏也对他说道。

“好,我都看到了。”百龄看着掘出河道的一滩泥土,看着似乎也多了几分自信,对阮元道:“阮漕帅,这下你看到了吧?这一带土质松软,而你我都应该清楚,若是想要修闸,这闸底基座,须得坚硬,你且看看,如此松软的泥土之上,你要如何修建闸座啊?”

“菊溪兄,你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阮元对百龄的质疑也早有准备,当即答道:“这一段邳宿水道,虽说共有六闸,但六闸之间,相去只十余里,正常的河道之中,绝不可能出现数十里连修六闸,中间的水道却不能修闸这种情况。彼处六闸,从来安稳,那么此处虽有表层软土,想来下面也自当坚实,可以筑闸!菊溪兄如今只向下掘了数尺,便即罢手,这如何看得出基座坚实与否?想来再向下开掘数尺,所见泥土,便即坚实可用了。”

“阮漕帅,你这说来说去,不还是空口无凭吗?”百龄摇了摇头,道:“你说下面数尺,便是坚土,我又没见过下面土质如何,怎么就能如此轻易,为你作保啊?再说了,即便你所言不假,这里泥土,要齐齐向下,掘出丈余,方可开工,那这筑闸经费,可就不止万余两银子那么简单了,或许啊,十万两都不止呢!怎么,阮漕帅,你是想着让朝廷给你花冤枉钱吗?那万一筑闸不成,这十万两银子,可就打了水漂了啊?”

“菊溪兄,既然如此,那劳烦你将这些河工借给我,我让他们再向下开掘数尺,若是果然有坚土了,咱们现在就联名给皇上上疏如何?至于经费,不然……不然就由我漕院养廉银先补一些,总也够了。”阮元依然坚定地对百龄道。

“哈哈,阮漕帅,这些河工是我雇来的,却如何要听你的调遣啊?”百龄似乎听到了什么前所未闻的消息一般,对阮元惊讶道:“还有,你且看看他们如今的样子,你让他们继续开掘,他们就会帮你接着下河挖土吗?还有,你漕院一年,不也就一万两的养廉银吗?漕运公事,就要耗去不少,你哪有余钱再来筑堤啊?所以你到不如听我一句劝,就老老实实的,一切都按老办法来,有什么不妥?你说要寻人拉纤,你自己坐在船上,依水行舟也好,拉纤也好,和你有什么关系呢?”

“菊溪兄,你怎么……”阮元听着百龄之语,自是忧急,可回头看着百龄雇来的河工,果然都是一脸疲乏之色,似乎开掘这三四尺的泥土,他们都不情不愿,自己也渐渐清楚,当场拿出下层泥土坚实的证据,自己是做不到了。便也对百龄道:“菊溪兄,无论如何,我还是想着,这筑闸之事,利大于弊,我一任漕督,不能只为我这一任数年着想,也该想着之后数十上百年的漕运大计啊?这道奏疏,我回淮安以后,便即会上疏皇上,若是菊溪兄也有自己的看法,那……菊溪兄也请自便吧。”

“阮漕帅,伯元,你……你若是如此执迷不悟,老夫也不会在留情面!”百龄依然针锋相对道。

阮元无奈之下,只好先回了淮安,眼看百龄非要自己拿出实据,却又不借任何河工给他,也只好告诉孔璐华,先从养廉中支一笔钱出来,自己先雇人手,再行重新开掘河道。正巧这日包世臣等几人也听闻了阮元受挫的消息,也一并来到漕督部院,想要问个究竟。

“芸台先生,这……这百总制他,果然就这般顽固不成?”包世臣听着阮元数度被百龄驳斥,也当即按捺不住,向阮元反问道。

“也不尽然,总之,我也有疏忽的地方。”阮元也摇了摇头,想着这样一来,好不容易在镇淮楼设下的一顿盛宴,只怕成了白费功夫,心中自也有些不快,道:“不论如何,我还是相信只要多加开掘,一定能见到坚土,后面的河工,我自己出钱便是了。”

“先生,您也别太相信百总制了。”萧令裕也在一旁劝道:“其实就在上个月,我们……我们从江宁那边,又得到了新的消息,眼下这百总制,朝廷中也有人对他颇为愤慨,是以皇上遣了户部侍郎初彭龄初大人,前来调查百总制有无受贿之事,初侍郎多番寻访,本已寻得蛛丝马迹,眼看就能呈控百总制贪索无度之状,可不想……不想百总制他……他在京中尚有援手,早已将初侍郎之事告知了他,结果百总制这边,最后调查得全无实据,反倒是他……他抓着初侍郎言辞不敬,奏折代笔这些琐碎小事,反咬了初侍郎一口,如今初侍郎被降了四品翰林,他百龄却依然坐着两江总督的宝座!先生,初侍郎从来以骨鲠忠直闻于当世,他尚且有如此龌龊之举,后学们也只怕……只怕他又会将他对付初侍郎那一套,在先生身上故技重施啊?”

“那倒是不会。”阮元却对眼前之事想得清楚,也对诸人道:“菊溪兄出身汉军旗,本可以靠着做笔帖式的捷途仕进,可他却主动应了科举,也是两榜进士出身,当年和珅专权,他宁可十几年不得任何升迁,也不愿受和珅半点提携,这番刚直之气,我……我一向敬重。而且菊溪兄再怎么说,终究和我曾经同在浙江为官一场,我再怎么不堪,也做过他一年的上司,若是他主动攻讦于我,最后也只有他会落下笑柄,令人不齿,何必呢?”其实此时汉军旗中,大多旗人书写姓名,依然如寻常汉人一般,姓名俱书,百龄若如此书名当是张百龄,但百龄与广兴一样,颇受满俗浸染,书名时已隐去本姓,故而各人也便只称他百总制,而非张总制了。

“好啦,你们的国朝小旋风,扬州阮大官人,从来都有一股天真气,你们还不知道吗?”孔璐华这时正好从外面取了银票过来,也对诸生笑道:“这次啊,夫子他也是为百总制所激,这筑堤之事究竟是否可行,看来是一定要查个清楚了。不过我陪着你们芸台先生,也在官场前后十八年了,有些事我还是看得明白的,夫子与百总制,如今不过是政见不和,即便最后夫子胜了,皇上驳了百总制之议,总是与他总督之位无干,他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韪,继续纠劾夫子啊?孰轻孰重,我想他百总制还是有数的。”一边说着,孔璐华也一边将银票交在阮元手中。

阮元听着孔璐华之语,却也不禁莞尔。原来这时文人之中,出了一位好为品评的诗人舒位,将乾嘉时代诗人汇于一作,仿《水浒传》体例,撰写了一卷《乾嘉诗坛点将录》出来。阮元因诗文长于状物,诗风富丽清雅,更兼为官通达,多所捐赠,受其恩惠士子不计其数,便被舒位排在乾嘉诗坛第十位,正是《水浒传》中天贵星柴进之位,论乐善好施,二人却也相似。这时孔璐华便以这《点将录》中柴进相比,座下诸生听了也是笑意难掩,气氛不觉缓和了不少。

“是啊,若是我做这个漕运总督,就只是持位保禄,连上疏修闸的事都不去做,那我留在官场,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份折子,我今日是写定了!”然而阮元很快恢复了原状,依然坚定说道。只是看着手中的银票,想着镇淮楼之宴、暂雇河工试掘河道,都要耗去不少银钱,却又未必能够成事,心中也只觉对不住妻子,只好向孔璐华道:“只是夫人,我……我这一来,却又要破费了。”

“唉,毕竟夫子还是想做个好官嘛。”孔璐华也调侃道。

粮船行至邳、宿运河,年年搁浅,臣前过邳、宿时,虚心体察,博访舆情,皆以为汇泽闸之上下,宜添建二闸。添建二闸,可期全漕早出江境,早出江境一日,即早抵通坝一日,早得建闸一年,即早速全漕一年。

邳境起剥,通漕计费,每年需十万两之外,疲乏之丁,甚或因剥费无出,私将正供偷抵。若添建二闸,数年之后,水力丁力,能似乾隆年间宽展,米色米数,庶可保矣。

建闸似费实省,可节河工正帑也,今若合数年草堤之资,为一年石闸之用,所费有定而所省无穷。该处地面,虽系浮沙,下掘即皆坚土,若添闸束水,更收束水攻沙之益。臣职司漕运,不得不陈于圣主之前。

很快,阮元这封《邳宿运河宜增二闸疏》便送到了圆明园的奉三无私殿内。而此后一日,百龄反驳阮元的奏疏,也一并到了圆明园。嘉庆眼看江苏两个总督有所不合,也在这一日特别传诏所有四名军机大臣,前来圆明园集议,一并前来的还有户部侍郎桂芳与工部尚书潘世恩。

这时庆桂亦加太保,但年事已高,便即正式退出了军机处。接任军机大臣的,乃是之前白莲教战争的功臣,太子太保、一等威勤伯,武英殿大学士勒保,他与董诰各有所长,嘉庆便也只得定下军机处内,董诰为首,朝臣班次,勒保为先的办法,以平衡二人地位。勒保董诰之下,便是托津与卢荫溥二人了,托津仍是户部尚书,而卢荫溥自从升迁军机大臣之后,升迁犹速,这时已改任兵部左侍郎,成了正二品要员。而状元出身的潘世恩,也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升到了工部尚书一职,论登临一品之速,潘世恩亦在阮元之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