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三十九章 彩云消逝

大清疆臣。 第三十九章 彩云消逝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阮元道:“其实江家的事,我也知道,这一两年来,橙里舅祖的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了,家中典卖了不少家产,才勉强撑了下来。又哪里比我们这里轻松?”拆开信一看,果然是江昉前来讨论江家未来的一封书信,江昉在信中言道,自己已无力操持“广达”商号,只好把经营之事都交给江镇鸿和江镇鹭去做,可二人才能平平,无力维持湖广盐业,但如果放弃湖广,江家将立刻被汪家和黄家赶超,到时候两淮总商之首的位置,就只能拱手让人了。

阮元思量半晌,只觉眼下无论江家阮家,都是内外交困,两淮首总的地位,江家怕是保不住了。但即便如此,以后江家经营之事,也要尽力保全才好。便道:“按眼下境况,江家能保住总商之位,就已属万幸了。当退而不退,只怕反受其害。只是这退,也要退得体面些啊。”

想到这里,也只好先给江家回信。可阮元刚一抬手,却只觉手上全无气力,原来这些日子阮荃夭逝,江彩重病,他早已精力耗散,竟连提笔的力气都没有了。只好唤门房过来,让他回信告诉江昉,在汪家与黄家之中,选一个自家更信得过的,和他们定约,渐渐交割总商事宜,待时机成熟,便上报朝廷,将两淮首总的位置,转让给他们。这样江家即使不再引领扬州盐业,至少也可以保证一席之地。

江昉得了书信,也自清楚,自己已是风烛残年,无力回天,江家放弃首总之位,反倒有了周转余地。想来黄家总商黄至筠颇有才干,又兼年轻,估计会给自己些面子,便联系了他,定下密约一份,安排江家退出湖广,黄家接任首总之事。黄至筠见江昉立了明文凭据,也放下心来,同意了江家的约定。

但阮元在京城,境况却一直毫无起色。眼看江彩病症日渐沉重,阮元原本也是不舍,可南书房入值事宜,也不能耽误。这一日又是他当值,虽然并无要事,也只好待在南书房里,不敢外出。

想想江彩的病情,阮元心中也异常复杂,江彩高烧了近十日,之后烧是渐渐退了,可全无气力起身,直到前日才终于多吃了几口粥,和阮元说了几句话,上一天又昏睡了大半日,这番情境,也不知前景如何。

阮元闲来无事,拿了一册《海岛算经》在阁中阅读,这《海岛算经》本已失传,戴震从《永乐大典》中抄出,学者方见原貌。可始终没有刻本,阮元春天直阁时对此书爱不释手,花数日时间抄了一册。原想着一探中西算学之异同,可算学之事,纷繁复杂,他此时心乱如蓬,却又如何静下心来?此日沈初已因改任江西学政,不在京城了,只有刘墉同在入值,看他闷闷不乐,原是不希望他因旁人之故伤了身体,可阮元所牵挂的乃是发妻,却又如何劝慰?

眼看已是日中,阮元也无心饮食,只将早上剩下的点心拿出来,吃了几口充饥。原想着好容易已过了半日,再过一个半时辰就可以退值。忽然一位门前的笔贴式持了一封信,走上前来,道:“阮大人,宫外有人给您送了封信,说是您家里的人,看来是要紧事。”

阮元忙拆开信,只一看,便觉得如五雷轰顶一般。原来信上写着,中午江彩勉强吃了几口粥,却全都吐了出来,随即她便晕倒在床上,杨吉马上出去请了医生,医生看过江彩,只是一味叹气,想来是无力回天了。

阮元越看越急,按清制,官员无故不得请假,家人病疾虽然也是请假事由,但一般只适用于父母。若是他为了江彩而去告假,也属于无故请假,只怕轻则降职,重则罢官。可江彩生死,已在一线之间,却又如何能按捺得住?当即便唤了那笔贴式去取纸笔,强按着心中伤痛,以公文字体写起告假折子来。官员告假折子均需存档,故而不得草率。

刘墉见他神色痛楚至极,心中也颇有不忍,道:“伯元,你家中之事,自有天数,告假之事,我执掌吏部,准假不难。可若非父母病疾,皇上是不会同意你告假的。你这般过去,只怕无济于事不说,还有降级夺职的风险啊?”刘墉此时已改任吏部尚书,正好管理官员告假之事。

阮元苦笑道:“多谢刘大人了,只是这家人与官位,孰轻孰重,我心中有数,实在不愿做违心之事。”一时间告假折子缮写完毕,却只觉袖子上湿了一块,仔细一看,竟是刚才写字时不小心,打翻了一个茶碗。所幸折子并无污损,可手边那册《海岛算经》却已湿了一大块,看来以后很难再读了。

忽听得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道:“伯元这是怎么了?皇上差你入值南书房,是让你随便污损这其中书籍的吗?”回头看时,却是汪廷珍到了。

阮元也清楚,自从自己翰林散馆得了第一,汪廷珍对自己就一直很不满意,尤其是去年翰詹大考,自己一跃而升四品,汪廷珍也在二等,却只得五品侍讲。二人关系,便更加淡了。原本他二人和胡长龄、钱楷都是挚友,可一年多来,自己竟没和汪廷珍说过几句话。可这时眼看家事紧急,也来不及解释,一边封着折子,一边说道:“瑟庵,是我平日粗疏了些,让你见笑了。”说着已将折子封好,便去养心殿了。

汪廷珍看着匆匆离去的阮元,不禁冷笑道:“这般心性,也能在南书房入值吗?”其实大考之后,乾隆也没有忘记他,给他升了国子监祭酒,可阮元又升了三品詹事,国子祭酒乃是从四品,依然比阮元低三级,故而他对阮元依然难以改观。

刘墉看汪廷珍神色,知道他或许因为一些误会,和阮元闹了矛盾,便上前劝解道:“汪祭酒,伯元他家中最近屡遭不测,故而想着告假,其实他原是个谨慎之人,老夫与他相识多年,这些还是知道的。”原本刘墉看汪廷珍这般神气,心中也是不喜,但汪廷珍毕竟也是当时后起之秀,刘墉知他学问其实不亚于阮元,故而不愿斥责。

汪廷珍道:“我听闻伯元家中,眼下只有老父,在扬州呢,他这番告假,又怎得皇上允许?况且告假即使皇上允准,也要再经吏部核准,他这般心急却是为何,难道皇上会当即让他告假吗?”回想起自己来这里,原本也有公事,对刘墉道:“刘大人,下官来这里是想找圣祖朝的《礼记日讲》,眼下国子监虽有了刻石,可在下以为,圣人经文,还是兼收并蓄的好。圣祖朝日讲主持,均是精于经术的名儒,所以下官想一睹《日讲》原貌,还望沈大人准许。”

刘墉道:“我执掌吏部,若是皇上准了伯元告假,我尽快为他办妥就是了。汪祭酒精于学问,又在国子监供事,想来是天下士子的福分。只是,汪祭酒也不妨放宽心些,不要如此苛责他人。”说着忙吩咐笔贴式,去取圣祖朝的《日讲》过来,汪廷珍自在殿中等候。不想过得片刻,身后又有一人过来,竟是那彦成。

那彦成见汪廷珍也在南书房中,忙问道:“瑟庵,你可知伯元哪里去了?我刚才进宫时,听说有人送信给伯元,他家中似有变故,我正要找他呢。”

汪廷珍道:“他刚才去给皇上上折子告假去了,也真是无知,朝廷体制都不懂的吗?告假也是一时就能批准的?况且又非父母有恙,他怎能告得假出来?想来是要白忙一场了。”

那彦成道:“瑟庵,你怎能对伯元如此说话?我等当年,原是同一榜的进士,如今不过三年时间,如何却要这般生分了?伯元家里的事,你到现在都不清楚?上个月末,伯元唯一的孩儿染了痘疾,已经去了。伯元的夫人伤痛过度,也一病不起,眼看着重病一个月了,今日他家中又传来急讯,只怕……瑟庵,伯元读书办事,你我都看在眼里,我实在不清楚,他有什么对不住你的,竟要你如此冷言冷语?不妨你说来听听,若是他确有言语不当之处,我叫他过来给你当面赔罪,还不够吗?”

刘墉不清楚汪廷珍真实心意,但也安慰道:“瑟庵,伯元我更熟一些,清楚他平时脾气,你是因他对旁人多加礼敬,反而不在意你这个同门,才不愿和他来往了,是吗?伯元平日就是如此,他不愿得罪任何人的,所以看起来对你们几个同门,可能就冷淡了些。若真是如此,下次老夫带他过来,和你道个歉,老夫今日也先帮他赔个不是吧。可是你和伯元,都是近年读书人里,有真才实学的后起之秀,你们若是能同舟共济,那是我大清的幸事,是天下人的幸事。老夫也不愿你们之间,因为一些小事,就伤了和气啊。”

汪廷珍原非刻薄之人,只是因为阮元高升,原本登科时得列榜眼的自己反要视阮元为上级,故而心生怨望。可仔细想想,阮元平日行事,并无半分得罪他之处。眼看那彦成同门情深,刘墉好言劝慰,心中这个结也就渐渐解开了。况且听那彦成解释了事情来龙去脉,他家中原本贫寒,又兼早年丧父,全是老母一力操持,抚养他长大,又怎能不知亲情深重?只觉心中一阵酸楚,道:“刘大人、东甫,是我的不对,我错怪伯元了,你们……你们都没有错,应该我去给伯元道歉才是。”

这时,一名笔贴式自门外走来道:“禀刘大人、那大人,皇上准了阮大人的告假,特命下官将阮大人的告假折子交给刘大人。皇上口谕,阮元此番告假,虽不合体制,但情有可原,特令刘大人无需再议,直接准假。”

刘墉、那彦成和汪廷珍都是又惊又喜,虽然阮元告假归家,也很难救下江彩性命,但乾隆居然破例给了阮元一个机会,自然是出乎三人意料了。刘墉取了请假折子,前去办理阮元告假事宜。汪廷珍也再次向那彦成致歉,毕竟各人都是同门,那彦成也没再责怪于他,答应他见到阮元,就帮忙转达歉意。

其实阮元去养心殿时,也没想到自己竟然可以当即得到乾隆准假。但乾隆听他说完事情缘由,竟然未加斥责,只是说如此告假,虽于体例不合,但毕竟缘起至亲,于情可悯,便让阮元归家了。当然,乾隆也告诉阮元,既然此举不合体例,阮元便应当受到责罚。因“无故告假”,阮元还是被降一级留任,罚了半年俸禄。

但阮元知道,对于此时的他而言,这些已经是不能再小的处罚了。所以对于降级罚俸,阮元一一接受,很快得了准假之令,便连忙回家,来照看江彩。

眼看江彩面色苍白,全无血色,口鼻中气息也渐渐微弱,阮元自是痛楚不已,问医生道:“先生,之前几天,彩儿已经可以喝粥了,烧也退了,原想着是要好了,可今日却为何又变得如此啊?”

医生也叹道:“之前两天,尊夫人因为烧已经退了,所以神志比起高烧时,要清醒了些,才就有了几日时间,得以进食。可尊夫人原本身体就弱,此番连遭变故,又兼重病,其实……其实这场病已经耗尽了尊夫人体力,也就成了眼下这个样子。如今我虽也有调养元气的药,可尊夫人这般神色,只怕一点药也服不下了。”

阮元听着,眼泪也渐渐落下,先是滴到自己手上,之后又流在江彩手上。眼看她雪白纤细的小手,竟已细瘦得如枯柴一般,眼泪在她手上,都一点点清晰可见,心中只有更加难过。

杨吉看了,心中也无比酸涩,道:“伯元,你说我们这一年,到底做错了什么啊?我只觉平日行事,都是小心翼翼,一点乱子都不敢生,怎么我们一家,还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啊?为什么老天爷就这般狠心,竟然让夫人和荃儿承受这般苦痛呢?”

可是这个问题,阮元也回答不出来。

过得些时分,只听门房过来道:“阮大人,那大人从宫中退值回来了,说有些事要告知于你。”阮元也只好先把江彩交给刘文如照顾,前往前厅和那彦成相见。

那彦成把汪廷珍和阮元道歉之事都告知了阮元,听他说起江彩病情,也一时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伯元,其实你今番告假之事,于体制已是大大不合。按道理,我是该阻止你的。但你夫妻情深,令爱也是至亲骨肉,这些事,我想是勉强不来的。若是容安和容照生了病,我的心情,也与你一样。既然天数如此,我也不该再劝你什么。”容安和容照都是那彦成的儿子,这时年纪也都不大,故而言及妻子儿女,两人都是一般的心境。

杨吉知道万寿寺前后的事情,也知道那彦成并不希望阮元因为个人感情,失了谨慎。不过想起之前来送药的嘉亲王,却还是有几分好奇,问道:“那相公,嘉亲王最近怎么样了?那日荃儿病重,嘉亲王明知会被人非议,却来给我们家送了药,想来也不容易吧?”

那彦成道:“嘉亲王那边也不太平,皇上为他去万寿寺的事,给你们送药的事,其实已经多次和他交谈。只是嘉亲王一直力称,给你们送药,完全是恻隐之心,无关其他,皇上最后才不再追问。或许也是皇上看着伯元平日行止,与嘉亲王并不亲密,才清楚你们并无他意。但嘉亲王经此一事,也比以前更加小心了,这两个月一直深居宫城,再未与外臣见过面。其实外臣什么想法,皇上心里大体是有数的,我看这次沈大人外放去做学政,便是因他平日偏袒成亲王之故。”

杨吉叹道:“真没想到,皇上居然也有相信别人的时候。”

那彦成道:“皇上虽然对成亲王和嘉亲王,对朝中臣子,都不太放心,但若是事关天理伦常,又是纯出本心,并非作伪,皇上自然也会网开一面。伯元这次告假,是没有正当事由的,可皇上却准了假。回想起来,或许也和皇上过去的事有关。听说皇上即位之初,与孝贤皇后也一向感情深厚,可孝贤皇后当年,还不到四十岁,便一病去了,是以皇上对这件事,一直引以为憾。伯元,或许是你情意真挚,让皇上想起了当年之事,才破例准假的。”

杨吉道:“之前还真不知道,皇上也有这样一面。可这假准了,又能怎样?我现在看着彩妹妹,心里是说不出的难受。那相公,我有一事,这心里始终不是滋味,你说这一年来,我们行事都是倍加小心,怎么荃儿和彩妹妹,命就这么苦呢?我们到底是什么事做错了啊?”

那彦成道:“我与伯元素来相熟,伯元的行事我也清楚,其实你们这一年来,一直谦逊谨慎,并没有什么错。要是真的有错,伯元眼下就不是降级留任这么简单了。那痘疾不说你们,就连宗室中人,也往往因而夭亡,又怎是说避开就能避开的?不过话说回来,伯元毕竟升迁太快,有些做三品官的事,想来并不清楚。”

阮元升迁三品已有些时日,听了颇为触动,杨吉却一时不解。

那彦成担心二人真的听不懂,也解释道:“你们应当知道,三四品各府、各寺主官,例称京卿,俗话也叫京堂,七部院之下,便是京卿了。伯元的詹事是正三品,还要高于光禄寺和鸿胪寺。而这京卿所执掌,与之前的七品编修,也就大不相同了。”

“这一年下来,你们应该已经知道,伯元升了三品,平日朝会,便要参与,每年秋审,也自有一席之地,此外入值之事,也要耗去不少时间。而三品以上官员,要做的还不止如此,皇上依例每年要巡幸热河,三品官员常有随驾之事,即便不随驾,也往往要到密云、张三营的行宫迎驾。此外还有大祀、耕猎、会试同考……伯元,若是你继续在京为官,这些也都要一一参与啊。”

杨吉道:“那……其他人不也一样忙碌吗?为何他们家中,就不似我们一样辛苦呢?”

那彦成道:“其实家家都是一样,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哪个少了?只不过别人做官久了,处事自然从容些。不似你们这样,家中一生变故,便不知所措。伯元,这也是你运气好,若你是因家中爱妾染病,便去告假,只怕眼下你顶子已保不住了。”

眼看杨吉仍是不解,只好继续解释道:“你们是想问,为什么别的官员,家中有人染疾,他们却依然可以不废公事?杨兄,你们家除了你管理家事,这些会馆门房偶尔可以帮忙,还有何人?若是伯元日后要去热河随驾,你分得开身吗?你们家中若是再不多雇些仆役,处理杂事,杨兄,只怕过得一两年,你也会支撑不住的。”

阮元道:“东甫兄,其实这些,我也不是没想过,只是之前我家中一直清俭,并未用过多少仆役啊?”

那彦成道:“伯元,你也和民间那些读书人一样,认为家中仆役众多,乃是骄奢淫逸之举,是也不是?有些富贵人家,仆役千百,这自然不可效仿。可你眼下家中,竟连三五个人都找不出,你一个三品官的日常家事,他们已是应付不过来了。而且官至三品,同列之间往来交游,日常账目开支,也都需要专人打理。若是你这些家事都处理不好,你却要如何再去考虑公事?按朝廷定例,三品官员俸禄,是七品官的三倍,这多出来的银子是做什么的?自然是为了添置仆从,处理这些家事了。”

阮元听了,也不禁有些惭愧,这一年来他虽然谦逊小心,可毕竟初升三品,想来也确实有很多事做得不成熟,让那彦成这些友人为他忧心不少。也对那彦成道:“东甫兄今日,教训的是,想来小弟这一年来,也办错了不少事,以后小弟一定引以为戒。”

那彦成道:“这也怪不得你,旁人从登科到入仕三品,少则十年,多则二十年,还有不少人一生都无法登临三品呢。他们循序渐进,自然对这些细务更加清楚,伯元入仕才三年,就做到了詹事,想来是需要时日了解这些俗务的。至于尊夫人的病情,其实还是要看天意,伯元也无需自责。”说到这里,也从怀中拿出几张银票,道:“伯元,你后半年不得俸禄,家中只会更加拮据,这些银子我先借于你,家中开支,夫人的医药,也都需要银子啊。”

阮元看这几张银票,约有百两之数,却又怎能受得起?那彦成看他神色有异,也劝解道:“眼下你家中事态紧急,便多用些银子,也是无妨。若你不想无功受禄,也好,这银子你日后还我便是,只是还需量力而行,我不着急的。”阮元见那彦成已将他心意点明,再行推却,只怕反令那彦成不快,也只好收了银子。

眼看日渐黄昏,那彦成也只好离去,可想着江彩的病情,阮元心中又怎得平复下来?只好陪在江彩床边,一直不敢离开,不知什么时候,神色已然恍惚,竟然睡去。

待得醒来,已是二十二日上午,眼看江彩兀自未醒,阮元也一样的茶饭不思,只好让杨吉备了些薄粥,想着江彩若是醒了,再喂她喝下。可直至下午,江彩也全无动静,这几日连番劳顿,阮元坚持得一会儿,便已不支,又睡了过去。

也不知到了何时,忽然听得一个声音轻轻唤道:“夫子、夫子……”依稀便是江彩的声音,阮元大喜,忙睁开眼睛,只见灯光之下,江彩双目微睁,竟然已经醒了,一时大喜过望,忙搭住了江彩的手,想扶她起来。

可这一搭上手,阮元心中却忽然一惊,只觉江彩衰弱已及的手臂上,竟无半点暖意。阮元心中忐忑,又将手放在江彩脉搏之上,发觉她脉象极轻极浅,具在表面,又纷乱无序,竟已是绝脉之象。

阮元略知些医道,知道若是出现此种脉象,江彩性命,恐也只在这一夜了。一时也愣住了,只喃喃道:“杨吉,快去叫医生来,彩儿,你再坚持一会儿,医生到了,我让他用最好的人参,我……”

“夫子,我知道了。”江彩看阮元神色,已知其中因由,只摇了摇头,道:“夫子这些日子,用了多少药,我心里清楚,若是天数使然,夫子不该和天意过不去的。只是……只可惜,那年桂花树下,许下的重阳糕之约,彩儿不能如约了……”

阮元听了这一句,更觉心中痛楚,乾隆五十一年他得中举人,那日江春带了美酒糕点,到自己家里庆祝,原本想着和江彩一起做的重阳糕,就这样搁置了。后来他和江彩约定,以后的重阳节,定要夫妻二人一同再做一次重阳糕。可次年江彩因在京染病,早早回到扬州,夫妻二人便未能在重阳团聚,上一年江彩好容易回到京城,可重阳那日,正好赶上《石渠宝笈》修订,宫里评定古迹真赝,他直到日落才赶回家,已来不及了。当时他便暗自许愿,这一年一定要重新做一回,可这年赶上阮荃重病,夫妻二人根本无暇去过重阳节。

如今看来,这个重阳糕之约,是不可能实现的了……

回想和江彩成婚这九年,阮元心中,更是无比歉疚。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二人成婚,次年春天,阮元便开始考学,一路点生员,中举人,成进士,翰詹大考……待得一切考试都应对完毕,已是八年过去。好容易接了江彩来京城,为她求了淑人诰命,却又眼看着阮荃病重不治……

想着想着,阮元自也克制不住,呜咽道:“彩儿,你和我成婚这些年,受了太多苦了,其实……其实我们的每个日子,我都已经加倍珍惜了,只盼着你不要因我考学之事,生我的气。可……可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也太少了……我……是我这个做夫子的没用……”

“夫子对我的恩爱,我比谁都清楚。”江彩倒是异常从容,道:“其实我们成婚之时,你还只是童生,当时只想着你成学就好。可谁能想到,才八年的工夫,你都做到三品官了。我……我一直很高兴的啊……若是我真的福薄,享受不起这安乐日子,也是天意,须怪不得夫子的。不过……我还有一事,请夫子一定要答应我。”

阮元知道,江彩已经清楚了生死之事,后面的话,多半便是遗言了,这时若是再行劝慰,只恐她回光返照结束,便再不能言语,那才是真的违了妻子心意。也只点点头,让江彩说下去,江彩缓缓转动着眼睛,最后落在刘文如身上,道:

“夫子,文如的事,以前和你说过的。她五岁那一年,和父母来到扬州,却不知父母去了哪里,当时孤苦无依,在我家门前哭了半日。我正好外出,见她可怜,便告诉爹爹爷爷,收了她在家做侍婢。可我从不舍得让她做重活,反而……反而一直待她如亲妹妹一般,平日一起吃饭,一起玩耍,凡是有了喜欢的东西,都会分她一半……夫子,我知道,江家眼下也不再是之前那个江家了,让她回去,反倒会受苦。所以我想让你留下她,好生照顾,切莫冷落了她。若是寻得良人,便将她嫁了,若寻不得,也务必保她一生平安喜乐。这件事,夫子可否答允我?”

阮元听着她微弱的声音,眼中泪水早已簌簌而下,这时自然毫不犹豫,点了点头,又怕江彩不满意,道:“夫人放心,阮元有生之年,定会保刘文如衣食无忧、平安喜乐。”这句话不只是说给江彩听的,也是说给上天听的,阮元想着若是只说“她”、“刘姑娘”或“文如”,只怕指代不明,上天以为他不虔诚。只有这般直说姓名,才能保证这个誓言清楚无误。

江彩听了,已知其意,嘴角露出一丝浅浅的微笑,道:“夫子,你的‘有生之年’,是多久啊?若是我这一去,你一伤心,竟随了我过来,又有谁可以照顾文如啊?夫子你还得答应我,从明天起,好好吃饭,好好活下去,才能照顾好文如,也就能对得起我了。其他的事,我也放心,杨大哥是个正直的人,有他在,你也不会办错事。”

阮元道:“夫人,你又何必这样轻言呢。我……我还想着明年开春了,和你一起去万寿寺、法源寺看看呢。法源寺的花最好看了,到时候可得给你折一只戴上呢。”

江彩笑道:“夫子,戴花……戴花多俗气啊,你怎么哭了一场,就变笨啦?你可要好好想想呢,只是……我好累……好想再睡一会儿……”说着也顾不得阮元同意,缓缓闭上了眼睛。

阮元看着妻子神色,不忍再去唤她,只好缓缓俯下身子,把自己的脸贴在江彩手上,久久不愿松开。直到他渐渐感觉,江彩的手已经越来越凉,直到他去摸江彩口鼻时,已再无半点气息。

“彩儿……”阮元不愿江彩受到任何惊吓,只轻轻抱着她的身子,眼泪一点点的落在江彩身上。

刘文如看着眼前情景,再也忍不住了,也抢到床前跪在江彩脚边,失声痛哭起来。杨吉看着她神色,心中一样是说不出的难受,唯恐她哭昏过去,伤了身子,也顾不得什么“男女授受不亲”,把刘文如揽在自己怀里,任由她的哭声越来越大。

江彩生于乾隆三十年九月十九日,卒于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这一年只有二十八岁。

对于阮元而言,乾隆五十七年,也是无比痛苦的一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