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三百八十九章 数学解漕弊

大清疆臣。 第三百八十九章 数学解漕弊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但阮元却也清楚,漕务诸弊,绝非一时所能尽除,这日与焦循说起帮费一事,阮元却也叹道:“里堂,其实眼下帮费之弊,根本还是在于用度不足,吏员和盘粮厅缺钱,就会找漕帮索取帮费,漕帮多交了帮费,又只能克扣水手津贴,水手入不敷出,盗粮之举便也多见,盗粮一多,自然又要多上许多加耗,这样前后说来,却也是苦了交粮百姓啊。可是没有这笔帮费,盘粮厅那边又果然官吏皆困,办不成事,如此观之,想要更革漕弊,便是我也没有根治之法啊。”

“伯元,你毕竟来漕运这里才两个月,这漕务之事,少说已经有十几年困顿不已了,又怎是你一下子就能解决的呢?照我说,倒不如先寻个治标之法,将漕务稳住,至少缓解一部分弊政,到了明年,再作长策也不迟啊。”焦循也劝慰阮元道。

“如今我倒是想了个办法。”阮元看着焦循,却也自觉轻松了许多,便对他说道:“漕帮帮费,一时不能尽除,可若是任由下吏规索帮费,那他们所收要超出常度数倍,却也不能容他们这般放肆。依我之见,这一个月,咱们先把盘粮厅、水关那边常度开支,吏员每年用度都算出来,以其需求为准,明年一并收取帮费。这样确实无法根治漕弊,可下一年收的帮费,一定会大幅削减,那么漕帮之困亦可缓解,加耗之事,想来也要少上许多了。”

“伯元,这倒是个好办法啊。”焦循也点头道:“就像你查粮时所见,水手津贴不足是真,可他们为了所谓生计,所盗卖的粮食,竟然是他们正常津贴的两倍!这哪里还是生计不足?这已经是公器私用了啊?咱们虽然宽仁待下,却也不能滥行仁恕,若是你这个办法能试一试,我想至少漕帮陋规,能被裁掉一半,到时候,咱们严查水手偷盗、征粮加耗,便也有底气了。”

“嗯,我也知道,这样办事,多半下面会有议论,为了示下吏以公正,我也要做个表率才是。明年我决定,漕院用银,都从养廉里出,其余送礼之事,一概回绝!只有我们从头断了贪纵之欲,下面的人才会信服啊?”阮元也补充道。

“是啊,若是帮费这里能给漕帮一个交代,咱们便也可以腾出手来,严查窃盗之弊了。”焦循一边对阮元之策表示赞同,一边也看着自己手中的一份账簿,叹道:“不过伯元,这里吏员算账的工夫,我看连你我都不如呢,你看这里记的漕粮之数,这才取了三个数,做了两次乘法,竟然就有这么多数字错了。这计算之时都如此糊涂,可要他们怎么清点漕粮实数啊?”

“是吗?或许本来也是……我也来看看。”阮元自然清楚珠算之内弊病所在,只得一边苦笑,一边取过了账册,看了几页,便即清楚,对焦循道:“里堂啊,他们的算法我知道,一般称为……三乘四因法,其实只是将漕船有粮之处测个长度、宽度、高度出来,前后相乘,便即登记,而且相乘之时,均用珠算,数字一多,就会有记错账的情况。更有甚者,若是漕帮和书吏窜通窃米,珠算之数不能保存,他们随时可以更改数字,蒙骗上司,用的尺子也是五花八门……若不是你我这般精于数算之人,这些细节很真不易发觉呢。里堂,你说,咱们在浙江的时候,就用过依斗定尺之法,若是漕运之中,咱们也做一种漕尺出来,只需长宽高三处相同,便是一石之数,这样登记漕粮,不就比以前更快,也更准了吗?”

“这样啊……”焦循也在一旁默默盘算着,想着虽然漕船与粮仓颇有不同之处,但算出一石米所占用的空间,似乎也不算难,便道:“伯元,这个办法我看可行,只是漕船终究有狭小之处,若是只用长尺,却也有所不便,依我之意,这长尺之外,咱们再设一种五寸短尺,长短交替使用,丈量起来就更方便了。”

“里堂所言甚是,我这就去做准备,定下尺度之后,便造大小二尺,用以丈量。”阮元也对焦循大喜道:“至于这珠算之弊,我却也有了办法,《数度衍》一书,里堂你也看过吧,其中有一法为‘铺地锦’只要将需要相乘之数在上下方格之外标明,居中斜线分割,将相乘之数填入分割后的格子之内,便可得出实数。若能用此法测算粮米,我看至少能比现在快上一倍,而且数字准确,他们想要再以珠算之法作伪,是不可能了。哈哈,这西洋算学咱们学了这么多,学以致用,可不能忘了啊?”《数度衍》是清初数学家方中通介绍中西数学的一部算书,囊括了绝大部分当时传入中国的西方数学知识,所谓“铺地锦”即今日所言“格子乘法”,是一种简便的计算数字乘积之术。

“伯元此法甚是,这铺地锦之法我自然也学过,只是以前却从未想过,可以将它用在漕运之上啊?”焦循也对阮元笑道:“伯元果然是精于世务,又通学术,看起来这漕运之上,要有一番新气象了。那咱们事不宜迟,就先把漕尺和这算法都定下来吧!”二人已是一拍即合,那么剩下需要做的,也就是具体的测算定制了。

这年十二月时,阮元和焦循终于造出了可以测量漕船的漕务用尺,阮元便将漕尺分发下属各厅,以备来年测量之用。很快,阮元也召集漕务官吏,将“铺地锦”之法一一传授下来,为免各人不识,又特意将铺地锦法刻于石碑之上,将石碑立于漕院门前。这一套综合而成的漕船测算之法,便被称为“粮船量米捷法”。从实践情况来看,使用铺地锦之法计算漕粮,确实要比先前使用珠算快了一倍,日后漕运清点船中粮食,也是要清楚多了。

之后,阮元也向漕运各厅言明,鉴于目前各厅公费用银多有入不敷出之虞,故而漕帮“帮费”自己暂不废除,但接受“帮费”,需以实际用度为限,不得滥行索取。为免各厅私下舞弊,阮元也要求各漕帮将实际上交帮费上报漕院,自己亲自清查账目,如有下属滥收帮费,超出各厅日用常度,一律严惩。为了以身作则,阮元也再三言明,漕运总督部院自即日起,拒绝接受一切送礼之事。淮安官吏除公务外,一律不得前往漕院。如此虽然不能尽数解决漕运帮费之弊,但漕帮遭遇官府滥行勒索之状,也确实改善了不少。

阮元自也清楚,所谓“帮费”,本身也是一种官场陋规,长远起见,还是应该寻个根治之法,不使漕帮承受如此负担,但嘉庆十七年已近岁末,来年各府便要征运漕粮,各帮也会启程北上,时间紧迫,只得寻了如此便宜之法。很快,阮元也遣使告知江南各省漕帮来年帮费之事,但作为相对回报,漕帮也需要严以驭下,征收漕粮之际,定例之下,不许再巧立名目,滥行加耗。

数日之后已是嘉庆十八年,年初阮元便也同焦循、王豫一道南下镇江,前往焦山寺商议书藏事宜。阮元见焦山寺舍庄严,庙宇林立,自也是上佳的藏书之处,便率先捐出家中书籍数百卷,并仿灵隐书藏旧例,为焦山寺制定了藏书条例。焦循、王豫见阮元首倡,也相继表示愿意捐献书籍,遂以阮元出捐,自《永乐大典》中抄录出的宋《嘉定镇江志》、元《至顺镇江志》为书藏之首,此后主动为焦山书藏捐献书籍、兴旺香火之人,络绎不绝。

而这一年的阮元,也很快迎来了五十岁的生日。阮元本想着依照旧时之法,生日之日避客家中,仅为茶隐,但孔璐华等人却也想着五十岁生日难得,若是全然不加庆贺,或也是一件憾事。阮元念及钱楷,想着孔璐华之言确有道理,便也取了折中之法,漕院这日仍对外封闭,但阮家众人也在淮安府城西南的月湖之内租下一条花船,一家妻妾子女一边饮宴,一边欣赏湖上风景,又无守令属吏叨扰,确是惬意。

不过多时,阮元精心挑选的数十道淮扬名菜便已相继到了阮家诸人面前,各人眼看这日菜肴汤品鲜美、果蔬清爽、白鱼鲜嫩,也是赞叹不绝。阮元亦是得意,对孔璐华笑道:“夫人,我以前对你说的,可不假吧?这淮扬菜在外人看来,乃是一家,可这淮菜扬菜之内,却是自有区别。这几道淮菜便与扬州大为不同,这平桥豆腐刀功不逊于扬州的文思豆腐,可其中鲜美之味,却是扬州所无。这道软兜长鱼,用汤之法也是一绝,夫人与我一同任官大江南北,这天下间的名菜,也是亲见得不少了啊?”

“哈哈,好多年没见夫子这般自夸了呢。”孔璐华也对阮元笑道:“不过若是没有夫人,你又要上哪里去寻孔顺这般精于天下名菜的庖厨啊?再说了,夫人的手艺,你也不能小看吧?你且看看今日这壶酒,可有什么不同之处?”

“夫人,我没有听错吧?夫人平日也甚少沾酒,怎么今日竟与我讲起品酒之事了?”阮元一边笑着,一边也果然听着孔璐华之语,斟了一杯酒出来。只饮得一口,便即眼中一亮,连连点头赞道:“夫人,这酒果然不一般啊?这最初的味道,像是……宝应烧酒,可其中甘醇之气,却又似孔府酒一样,夫人这是从哪寻来的美酒啊?”

“夫子,平日见你饮酒不多,还以为你对这酒道一窍不通呢,没想到啊,每次所饮之酒,竟都被你记下啦!”孔璐华听阮元分辨酒中之味,一时也甚是得意,道:“那夫子应该清楚啊,这宝应从来有一处德成酒坊,听闻其中美酒,在淮安最是多销,所以我也买了些回来,初尝之下,只觉这酒虽好,却少了些甘美之气,故而要逊于我孔府之酒,但若是将孔府制酒之法与此酒相配,或许制出新酒,便可以出于二者之上呢?所以我也问过了孔顺哥哥,请他重新对此酒加以配制,那这种酒自是集两家之所长啦?怎么样,你这五十大寿,不收外人礼物,那夫人这份礼,你可满意?”

“哈哈,夫人这番心意,倒是让我惭愧了啊?”阮元也不禁笑道:“既然这样,总是要还夫人一份礼才是,只是夫人,我今年至少有半年时间,可能是不在淮安了,这份礼物我要到哪里去寻,可一时没了着落啊?”

“那好啊,夫人这里还真有一份想要的礼物,不知夫子能否为我准备下来呢?”

“夫人的意思是……”看孔璐华的样子,似乎对于礼物之事,她早已有了自己的想法。

“夫子,夫人可还记得呢,夫人我怀上安儿的时候,夫子就一直忙着浙江政事,不想十几年下来,夫子也没几日安闲啊?”孔璐华之语看似抱怨,却也是深情脉脉:“不过这一转眼啊,福儿、祜儿的婚事,你也都定下来了,可夫子是不是忘了,安儿今年也要十二岁了,她还比祜儿大两岁呢,那夫子是不是也应该……应该为安儿寻一门好婚事了呢?”

“是吗?时间过得真快啊,不想这一转眼,安儿也是大姑娘了。”阮元听着妻子之言,也自觉确有道理,便对阮安笑道:“那……安儿可有想过,日后要找个什么样的夫君呢?”

“爹爹,孩儿嘛……”看阮安的神情,似乎被阮元忽然一问,一时也有些犹豫,不由得面上有些晕红,可不过片刻,阮安便即有了主意,对阮元答道:“爹爹,孩儿想要的夫婿嘛,论德行,自然不该在爹爹之下,而且,孩儿的夫婿不能和爹爹一样严肃!还有,既然要做孩儿的丈夫,那他作诗行文一道,绝不能逊于孩儿,爹爹您想想,若是孩儿的夫婿诗文做得还不如我,那日后他要是有考学之事,是应该他去考呢,还是应该孩儿去考啊?”阮家众人见阮安言语天真风趣,也都笑了出来。

“安儿,若是你定要找个作诗比你更好的夫婿,这不是难为你爹爹吗?”刘文如也对阮安笑道:“单论这作诗之事,不说别人,就连你涧芳姐姐,都要逊你一筹,你若定要寻个作诗比你更好的,这样的人,全天下也没几个啊?”

“嘻嘻,刘姨娘,爹爹官做得这样大,天下才子,不是都在爹爹眼睛里面嘛?”阮安与阮元诸妾平日均是亲切,自孔璐华教授她作诗之后,便时常与刘文如、唐庆云作诗联句,是以言语之间,却也无甚拘谨之念。

“安儿,好啊,原来你早就想好夫婿之事了。怪不得这些日子,姨娘找你对诗,你还不愿意了呢。不行,咱们比赛诗作的事,还不够呢,姨娘不许你这么早嫁出去!”唐庆云也对阮安道。

“唐姨娘,若是果然有一日,我做的诗胜过了姨娘,那是不是姨娘就该放我出去啦?”

“夫人,你……你就这么让安儿欺负我啊?”

“哈哈,古霞,平日家中咱们几个对诗,就你总是不服我。怎么样?现在安儿作诗越来越好了,你害怕了吧?”

“哈哈哈哈……”一时之间,阮家子女妻妾也是互相调侃,乐在其中。

“安儿,话说回来,你若是这样和爹爹提夫婿的条件,以后可不要反悔啊?”阮元看着家中气氛轻松,也对阮安笑道:“爹爹没记错的话,你方才提了两个条件,一是为人不能比爹爹差,二是要能诗善文,可若是果然有个后学这两条都遂了你心意,但他相貌却不过中人之状,那安儿,这样的夫婿,你可一样满意啊?”

可是阮元话音方落,看着阮安之时,却依稀发觉,阮安虽在自己面前不远,却是出奇的模糊。他平日在外办理公务之时甚多,阮安居于家中,大部分时间只与孔璐华等妻妾四人相处,自己对阮安的记忆却并不深,这时忽觉有些异常,也用力睁了睁眼睛,可阮安的模样却依然无法清晰起来。

“爹爹,这个您就放心吧,若是德行才学俱佳之人,相貌之间,自然会有一般气度的,怎么会像爹爹说的那样呢?”看起来阮安却是十分自信。

“……”

“夫子,你……有什么不对劲吗?”孔璐华眼看阮元忽然沉默,也主动相问于阮元道。

“没什么,只是……”阮元闭目片刻,方才重新睁开了眼睛。

只是这时的阮元却也终于清楚,自己双目所视之物,已经再不会向少年时一样清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