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三十一章 告假风波

大清疆臣。 第三十一章 告假风波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无独有偶,这一日阿桂府上尚有另一位贵客。王杰平日虽与阿桂相互敬重,为避免他人非议,来往却不多。可这一日,王杰却意外到了阿桂府上。阿桂倒是平淡如常,让那彦成给王杰奉了茶水点心,问道:“今日是何等大事,竟然能让王中堂光临我府上啊?”

王杰叹道:“昨日退值时,我才听说,之前和珅那什么四十大寿,竟然连毕大人都给他送礼了。阿中堂,朝廷之上,你与和珅势不两立,这大家清楚,你立身正派,更加战功卓著,大家也清楚。可你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和珅这样嚣张下去啊?”

阿桂道:“这是王中堂过虑了吧?你想想,这次他和珅过寿,我们六个军机大臣里面,除了他自己,也只有福长安去了吧?六部的尚书,至少也有一半没去吧?若只是有些部院大臣和督抚前去送礼,我想没有大碍的。”

王杰道:“阿中堂不觉得,和珅选在今年过四十大寿,本来就别有用意吗?皇上今年八旬万寿,他也跟着给自己祝寿,这不明摆着告诉大家,皇上下面便是他了吗?那阿中堂你的位置呢?更何况,论年纪他和珅应该是四十一岁了,偏要找个满寿的名堂,大摆寿宴,这不就是……赵高当年指鹿为马的事吗?”

阿桂尚未回答,那彦成知道祖父担忧之处,也安慰王杰道:“其实王中堂有所不知,玛法虽然一生征战,劳苦功高,可平日接触,多是武官,想来玛法的旧部,大多年事已高,有些都已经致仕了。玛法改了大学士之后,对那些刻意来巴结的文官,也都是拒之门外。王中堂就算想让玛法去跟和珅争斗什么,玛法也没有可用之人啊?”

阿桂打断道:“绎堂,你此言已近结党,切莫再提。我等为官,是为了上报君恩,下守本分,不是为了党同伐异的。况且王中堂就不想想,皇上为什么早不放假,晚不放假,偏偏在和珅过寿那两日放假?想来皇上心里也是有数的。”

王杰沉思半晌,道:“若是如此,倒也有理。可阿中堂,既然皇上心里有数,皇上为何毫无动静啊?难道,便坐视和珅结党营私,下面督抚厚敛刻薄不成?”

“王中堂,不可说皇上的不是。皇上对我,有救命之恩,乾隆十三年若不是皇上网开一面,我已经身首异处了。哪有今日坐在这里的福分?”阿桂倒是对乾隆非常信任,又道:“况且有些督抚,为了自己做官太平些,便折节屈就一番,也是有的,怎么能说他们各个都是和珅党羽呢?不过既然王中堂一直在关心这些,我倒是有一事不知,翰林、都察院、六部主事里面,有多少人去了和府啊?毕竟你我年纪都大了,他们才是未来朝廷的栋梁啊。”

“阿中堂就别说了。”说到这里,王杰似乎更加气愤,道:“今年翰林之中,还真有好几个给和珅送礼的。而且你应该也听说了吧?阮元竟然就是其中之一。”

不想阿桂却非常冷静,道:“伟人啊,阮元的个性,你应该了解啊,平时做事,总是有理有据,跟和珅也没有太多来往。他送礼应该不假,可送礼未必是为了交结和珅啊?”

那彦成也安慰王杰道:“王中堂,学生也觉得,这事后面有隐情。伯元的个性我们都清楚,他登科之前履历,我也略知一二,是个平日一心读书,极少与外人交往的人,更别说和珅了。不如这样,学生日后有了空闲,想办法帮王中堂问一问便是。”

“你能问出什么?”王杰越想越气,道:“他随意敷衍,你也要听信他不成?这京城这么大,心术不正之人自然也不在少数,他交友不慎,结果误入歧途,这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就在这时,门前仆人走了上来,向阿桂道:“老爷,之前那个来过我们府上的阮元翰林,今日又来了,似乎有什么事,想请老爷答允他。”

阿桂点点头,对王杰道:“伟人啊,不如这样,你和绎堂先到后面,听听这阮元此次前来,究竟所谓何事。我也寻个机会,向他旁敲侧击一番,看看他什么想法。若是到那个时候,伟人依然觉得那阮元已经走了邪道,便出来直斥他一番,我绝不干预,如何?”

王杰听着,也有道理,便同那彦成到后门去了。不一会儿,只听阮元已走进门来,向阿桂道:“学生拜见阿中堂。”

阿桂在前面面不改色,便如这一年里,没有任何事发生过一般,问道:“不知阮翰林今日来我府上,所谓何事?”

阮元再次拜过阿桂,道:“回阿中堂,其实,今日学生前来,是为了告假的。万寿庆典之后,学生想告假一次,回扬州看看父亲。”

这话说出,阿桂尚未回答,后面的王杰和那彦成却都是一惊。

阿桂倒是面不改色,把所有人的疑问都问了出来:“阮元,有些事你应该清楚,来年就有大考,大考三等前列的,升至六品不成问题,若是能到二等,五品侍讲也不在话下。你却为何这大好的机会不要,却想着告假回乡呢?”按历来大考,二等之上还有一等,若大考一等,即便升至四品侍讲侍读学士,也有可能。但一等一般只有二到三人,谁也不敢说自己必定列入一等,故而阿桂和阮元都没有提及。

阮元道:“回阿中堂,学生授编修不过一年,至于升迁,考虑的并不多,即便这次大考学生不参加了,以后也还有机会。可学生离乡至今,已有五年,家慈早逝,眼下只有严父。学生长年不能归家尽孝,实在是过意不去。”

阿桂笑道:“阮元,你说你想归家尽孝,这个理由不错。可你也要想清楚,若我真的准了你假,你再留在京城,便是欺君了,这般大罪,你可能接受?”

阮元道:“若阿中堂准假,学生万寿庆典之后,便会南下,又怎么会留在京城呢?”

王杰和那彦成听到这里,已经清楚,阮元之前向和珅送礼,绝非有意投靠和珅。若是阿桂真的同意阮元告假,来年的大考,阮元无法参加,就将错失一个最容易升迁的机会,这样对和珅而言,一点好处也没有,对于阮元而言,更没有任何利益可言。当然,二人也知道,这样的请求阿桂是不会答应的。

果然阿桂笑道:“阮元,你想告假归家,尽孝只是一方面吧?更重要的,或许是因你给和珅送了礼,因而想着避嫌,你说是也不是?”

阮元知道,自己的想法阿桂不难猜到,也便直言道:“回阿中堂,学生今番告假,确有此番意思。”知道这番因由若不能解释清楚,阿桂也难以进一步抉择,便把给和珅送礼前后经过给阿桂说了。又道:“其实学生想来,学生避嫌与否,并不重要。可经此一事,翰林中诸多同僚,已不再视学生为友,相反,胡修撰、钱主事他们,近来已不和学生交往。学生想来,颇为心痛,若此番告假,可以让各位同僚与学生的交情恢复如初,便是升迁稍晚一些,学生也决无遗憾。”

阿桂点点头,道:“那阮元我且问你,若是日后你还要做官,你怎么看你同和珅之间的关系?无论你怎么想,和珅就在那里跑不掉啊?”

阮元道:“和中堂终是翰林教习,既然如此,学生也不得不视他为师,师长之仪,学生是要尽的。除此以外,学生便不与他有任何来往。其实那次去送礼,也是学生唯一一次去和府。”

说到这里,王杰和那彦成对阮元已是再无相疑,在后面频频点头。虽然二人都视和珅为死敌,可阮元既然已经明确了立场,其他细事,二人也不便再强求。

阿桂道:“若是这样,你想法倒也不算错。只是,这假我不能给你。我知道你学问如何,你不致因为学行不佳,就去避考。可阮元你想,若是你今日告假,那明日你告假的理由,也会成为别人告假的理由。到时候若是人人都来向我告假,我要如何应对?翰林大考,历来亦有文笔拙劣,黜落降职之事。你这告假的理由,难道是要给那些不学无术之人做托辞吗?我身位领班大臣,朝廷法度,不得不遵,不能在你身上开这个先例。”

眼看阮元沉默不语,阿桂也补充道:“阮元,你对和珅什么态度,我大致清楚了。但你要知道,礼是你送的,那你也应该想到未来之事,想到和同僚之间,会有误会。这些事不能我替你解决,只有你自己和他们说清楚,他们才会恢复对你的信任。老夫可以告诉你的是,只要你行得端、立得正,老夫便保你不为奸人所害。但若是你自己行止不端,让人查得实证,老夫便绝不容情!这番道理,你可懂了?”

阮元也忙谢过阿桂,既然告假之事,阿桂有理有据,自己也不再强求。而阿桂对自己的信任,才是这个时候他更需要的。

想来再无要事,阮元便辞别阿桂,准备归家去了。走到门口,忽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道:“伯元且住!”回头看时,正是王杰和那彦成到了。

阮元连忙对二人施礼,王杰也点点头道:“伯元,你刚才与阿中堂那番话,我也听到了。原以为你给和珅送礼,是趋炎附势之举,现在想来,是我错了,应该向你赔个不是才是。”

阮元忙回答道:“王中堂何必如此?其实也是学生愚蠢,学生原意,也是不去和珅府为上,可此事事关学生妻族,学生不愿因一己之清白,误了江家全族,是以出此下策。若是学生再聪明些,定会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的。”

那彦成道:“伯元和我们谦虚什么?其实我也清楚,伯元此举,必有隐情。按你平日性情,便我和王中堂家,来得也不多,却怎么就去和珅家了?今日听了,才知道是误会。不然这样,翰林那边,你也不要太在意了,西庚兄、瑟庵兄和裴山兄我平日也有来往,我和他们一一解释一番,想来他们是可以给我面子的。”

阮元再次谢过了那彦成。王杰道:“伯元,我也清楚,你现在既然跟和珅有了来往,明年翰林大考,也会受到牵连。你才学本佳,若说大考得个二等,应该不难……其实便是一等,也并非不可企及。但这样一来,必然会有人说是和珅助你。若你不嫌弃,我有个办法可以帮你避嫌,你可否听听?”

阮元听王杰之意,也愿意在和珅的事情上相信自己,也自然欣喜,道:“还望老师赐教。”

王杰道:“翰林大考,有一事与科举相同,完卷之后,需要糊名,事后启封。故而只看卷子,是看不出何人所作的。但有心之人,也自清楚,你等在翰林多年,笔迹如何,看看便知。故而你若是列在高等,就必然有人出言中伤你,说和珅知你笔迹,才有意提点于你。你若真想避嫌,便不如万寿庆典之后,深居一处,更改字迹,不让外人识得,此举如何?我听说刘崇如大人和你也有些交情,我虽与他不熟,但这件事求他帮你,应该不难。庆典之后我便去找他,让他暂借一间偏房与你学习。这样可好?”

阮元知道,王杰这个建议,不仅可以让他避免因字迹找人非议的问题,而且如果自己真的潜心读书数月,不与外人交流,胡长龄等人听那彦成解释过了,再看阮元并未继续亲近和珅,说不定态度就会缓和。当下也再次谢过王杰和那彦成,便回会馆去了。过不多日,乾隆的八旬万寿之日,也终于到了。

八月十三这天,太和殿上,群臣毕至,自龙椅之前,至太和殿正门,数百王公大臣,将太和殿站得再无半点立足之地,站在最前列的,是八旗王公、贝勒贝子,两侧又有数十位蒙古王公贝勒、额驸台吉,分列而立。就连阿桂这样的一等公爵,也只是因公爵之位,才得站在第二排,将前面位置让与久不入朝的宗室贵胄。之后自勋臣、大学士,一品七卿、八旗都统而至七品编修等职,阮元在这些大臣之中,位列最末,只得暂时在太和殿外站立。

除勋贵朝臣之外,殿上尚有朝鲜、缅甸、南掌(今老挝)等国使臣,金川土司,台湾生番等人,冒充阮光平入见的“安南国王”也在其中。乾隆在位五十五年,此等盛况,也不多见。一时声乐齐备,大礼渐成。接下来便是列国进献贡物,蒙古王公的礼单,也接连不断的送上,再接下来,便是各省督抚进献方物。自直隶总督梁肯堂、两江总督福崧至河道总督兰第锡、李奉翰,安徽巡抚朱珪、山东巡抚长麟,又至云南、贵州巡抚谭尚忠、额勒春,又至各省布政使、按察使,一一皆有礼单呈上。乾隆看了,也十分满意,道:“先前朕曾宣下诏谕,各省督抚要员,与进献方物一事,当各随己便,量力而行,原不是让各位一一进献的。可今天朕看这礼单,天下所有督抚将军,布政使按察使,一一均有献礼,朕心甚慰!传旨,天下督抚、将军、布政使按察使,各加一级!”早有传旨太监将加级之事宣布出去了。

可下列大臣之中,几位外省前来的大臣却开始了悄声议论:

“陆大人,你接到的圣旨,是说各随己便吗?我记得皇上圣旨,说的是天下督抚藩臬,均要进献方物啊?”所谓藩臬,藩指布政使,臬指按察使,这二人均是外省按察使。

“王大人,我所接圣旨,写的也是均要进献。想来皇上记错了吧?可你问这些干什么,皇上提了进献一事,就是让你进献的。说各随己便,那是谦辞,皇上八旬万寿这等大典,别人进献,你什么都不拿,那不是大不敬吗?”

钱大昕由于此时身在京城,也穿了四品朝服,前来万寿庆典。这两人是三品官员,位置就在钱大昕身前,故而二人对话,钱大昕听得清清楚楚。

“这二人所言,与皇上之言大不相同,想来是传旨之时,有人暗授己意,修改了圣旨。想想朝中有这般条件的,也只有和珅一人了。他为何如此?当是粉饰太平之举了,天下进献,便是天下太平,皇上定是这样想了。可事实呢?三品以上外官,天下间有近百人,若是人人进献,这要花费多少民脂民膏?给寻常小民徒增多少赋役啊?”

外官之后,便是各部院献礼,看看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都进献完毕,已到了翰林院、詹事府,传旨太监唱道:“翰林院进《万寿盛典》一部,詹事伯麟进献!……翰林院编修阮元,进《宗经征寿说》一部!”

翰林进献,大多是颂圣之词,故而不少文卷都被一一呈上,阮元这一册《宗经征寿说》自也送到了乾隆面前,乾隆随手翻开,挑了几段读道:“内外臣工,日有诏对,下至一命亦无遗焉。周礼云:宰夫叙群吏之治以待诸臣之复,万民之逆也。天下庶狱,事必亲览,兹复恩诏减等。易云: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不错,不错!朕御极以来,一向遵圣人之意行事,可惜中外臣民,大多不知朕意,阮元知朕之所为,皆依圣人先王之道,实在难得,自当赏赐!”

只是钱大昕听着,却更具忧心:“伯元是翰林,皇上八旬万寿,歌功颂德之语,自然也少不了,这原也是无奈之举。但只怕伯元竟以此为真,日后徒知颂圣,不顾细民疾苦,那可如何是好?”

各部院献礼直过了一个多时辰,才终于进献完毕,眼看群臣贺礼即将结束,乾隆也传下圣旨,王公宗室入乾清宫赴宴,而太和广场也已摆好宴席,群臣百官均可在广场进餐。眼看朝会已毕,阮元也来到广场之上,他地位在朝臣中排在最后,故而只找了个偏席,不愿声张。

到得席前,却只见已坐了一人,阮元见他侧脸,只觉有些眼熟,走近些看时,只见那人长身火面,虽然年已不惑,却精神过人。他初时只觉此人眼熟,却想不起是谁,可不经意间一瞥,见孙星衍距自己不过数丈,登时想起,上前作揖道:“阮元拜见稚存兄,不想十余年不见,稚存兄也已登科入仕,今日得见稚存兄,实在有幸。”

那人正是之前扬州酒楼上,与孙星衍一道偶遇阮元的洪亮吉,此时听了阮元之言,也喜道:“是伯元?哈哈,没想到你年纪比我小那么多,居然在我前面中了进士!之前只是听闻你在翰林院,可惜这三个月了,也未能一见,今天才重新看到伯元,为兄的这心里啊,别提多高兴了。来来来,今日你可要和我饮上三杯才是。”

阮元道:“其实之前便听闻,稚存兄今年恩科,中了一甲第二名的榜眼,直接授了编修。小弟可就不如稚存兄了,在翰林又读了一年书,才蒙皇上开恩,授了官职。以后还邀请稚存兄多指教才是。稚存兄,那边那位不就是渊如兄吗?要不让他也过来,咱们三个一起喝上一杯如何?”

洪亮吉大喜,忙走到一边,招呼了孙星衍过来,道:“渊如、伯元,那日扬州酒楼之上,我等也不过是萍水之交,只觉得能听东原先生授课,便已是莫大的荣幸,没想过其他事。可是我没想到啊,我和渊如,两个八股写得一塌糊涂的人,居然都中了榜眼!伯元二十六岁中二甲,其实又比我二人抢先了一步!看起来啊,我们三个是真有缘分,今日这杯酒,自然是要喝的痛快才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