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二百八十八章 告别杭州

大清疆臣。 第二百八十八章 告别杭州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嘉庆十年闰六月,因阮承信过世之故,阮元只得依从礼制,主动上疏请辞了浙江巡抚。嘉庆也很快发下上谕,准阮元归家守制,并补任清安泰做了新的浙江巡抚。这半个月时间,阮元也将浙江抚院事务逐渐与清安泰交接完毕。七月初三日,阮元终于将父亲棺木,家中行装清点完毕,踏上了返乡守制之路。

这日清晨,阮元便即收拾了行装,准备在武林门外登船北返,可阮家马车方到了武林门,阮元下得车来,竟也吃了一惊。只见武林门内外,这时竟密密麻麻的站着无数百姓,前后各约数里,这样粗略算来,也有将近万余人来这里为自己送行了。随着阮家车马家什渐渐临近码头,武林门外迎送人群中,也很快走了出几个人来,仔细看去,乃是张鉴、许宗彦夫妇和吴康成,阮元见了这许多故人,一时又惊又喜,也不知说些什么为好。

这时还是张鉴热心,主动对阮元道:“老师,您家中之事,学生们都清楚了,老师便只管安心归家便好,有学生和积卿在诂经精舍,这里便能够支持得下去,我们都愿意各自出些家产,以酬精舍中主讲之人,以后只要主讲之人不绝,这诂经精舍之名,也定当传承下去!”

“春冶,我……”阮元也清楚张鉴家世,虽说尚属宽裕,可要他来维持诂经精舍运转,只怕过不了一两年,便要陷入拮据之境。但这时自己即将归乡,又怎有其他办法可以相助学生?也只好对他安慰道:“这样想来,也是老师料事不周,诂经精舍这些年,都是因我在此,方得维系,以后我不在杭州,可是多苦了你们了。”

“老师这说得是什么话?学生倒是隐隐有种感觉,或许老师以后,还会再来杭州呢。”许宗彦笑道:“至于其他,老师也无需担忧,福儿的事,能与老师成秦 晋之好,是学生的荣幸才是。”原来,在此之前,阮元一家便已经和许宗彦、梁德绳夫妇将阮福婚事商议完毕,许梁二人并无异议,两家已在口头上有了约定,只是阮福和许延锦年纪都小,所以两家人也都仅有初约,并未行三书六礼之仪。

“积卿,这些都好说,其实我想着,你毕竟也做过两年官,抚院庶务,你也间有参与,我和清中丞也说起过你的事,若他有不决之处,还望你多能相助。”阮元也对许宗彦谢道。

梁德绳也找到了孔璐华,看她已经临产,只得坐在车中不动,便也安慰她道:“妹妹这次归家,可千万不要过度悲伤,你这孩子我看着,不过一个月也就要生了,可得好好安养才是。我这里也给你备了些安胎补药,妹妹这一路上,切莫忘了按时服下,老先生若是在天有灵,也定是希望这个孩子平安降世的啊?”

“嗯,谢谢楚生姐姐,我……我都清楚的。”孔璐华也点头道。

“阮大人,在下看来,今日前来相送之人,却也不少了。”吴康成看着阮元一家与学生交待已毕,也上前补充道:“怎么,大人就不想与这些百姓说上几句?他们好不容易来送您一次,总也不想就这样看着大人径自离去,对他们不管不顾啊?”

“如此也好。”阮元点了点头,看着围观百姓神色,果然大多诚恳,看来自己抚浙六年,也终于做到了深得民心。便朗声对面前百姓道:“今日各位能来送我,我实是感激不尽,但若是各位以为我尚是这浙江巡抚,想要下拜于我,那就大可不必了。现下我已辞去巡抚之职,不过与各位一般,也只是寻常百姓罢了,其他礼数,就请各位免了吧。说句实话,六年前我南下杭州之时,并未在地方任过藩臬道府之职,那个时候也是每日担忧,生怕办错了事,不仅未能解诸位之困,反倒给这杭州带来不便。所幸我身旁,还有这一群愿意真心助我之人,我等群策群力,才总算让这杭州城平安了六年。各位平日能够安居,便是我之大幸,说到底,还是我应该感谢你们才是!”说罢,也面向围观百姓最多之处,郑重为各人做了一揖。

“只是可惜啊。”说着,阮元也不禁叹道:“我终是德薄才浅,六年过来,竟不得上天恩佑,这才六年的工夫啊,竟然出了三年雨灾一年水灾。我与所有抚院下属,已经竭力相救,可即便如此,今年粮价高涨,却也是降不下来了,再降,就对不起那些从事耕桑的百姓了。是我才疏学浅,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帮助大家摆脱雨灾之困,可各位今日仍然不弃于我,主动前来相送,是我阮元愧对大家!我此番离去,已经将待办之事一一交托于新任巡抚清大人,清中丞办事得力,从来可以依靠,就请各位放心吧。我这一去,别无所求,也惟愿各位从此得享丰年,长相安乐!”接着,阮元再次成揖,又对百姓们施了一礼。

面前百姓看着阮元如此诚恳,又怎能不为所动?一时阮元面前之人,也纷纷对阮元还礼劝慰:

“阮大人,您在浙江这些年,办了多少好事,咱们还不知道吗?不说别的,就说那普济堂,我前年潦倒之时,还多亏尊夫人在普济堂给了我一件棉衣呢。就凭大人一家对我的救命之恩,我怎么能说大人的不是呢?”

“阮大人,这些年您为了救灾,每年都捐了不少钱,我们都听说了,您出钱修了杭州水道,以后城里再不会闹雨灾了,可您自己的抚院却没钱去修。您这般为了我们,我们怎么能因为天灾之故,就来怪罪您呢?”

“是啊,以前咱们临安县每年都要征一笔银子,说是什么海塘帮办,大人来了以后,这钱我再也不用交了,大人解了我们县帮办之人长年劳困,我们当然要感谢大人啊?”

“大人,我就是个做小买卖的,以前走北新关,哪怕多带个包袱,都要收过关钱,大人来了以后,这几年北新关再也不乱收钱了,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今年灾情是重了些,可我乡下的亲戚也都告诉我了,他们那里,每天都有粥喝,从来没人敢克扣赈粮,这要是赶上以前那些巡抚啊,早就饿死人了!”

“大人,我也是跑生意的,我苏州有个亲戚听了大人的事,还在抱怨呢,说若大人不是江苏人该有多好。这样,大人就能做江苏巡抚,让他也过些安心日子了。”

“大人,我听说就算夏禹商汤这样的圣君,在位时都有水灾旱灾呢,可见这有没有灾,跟大人德行根本就没关系!其实咱们也不是怕有这些灾祸,咱们真正怕的,是这天灾来了,做官的却对我们不管不顾啊?可大人不一样,有大人在咱杭州坐着,咱们就知道,这雨灾再大,咱们也都能熬过去!”

“是啊阮大人,我们是真的舍不得您走啊……”

一时之间,百姓中稍有见识之人,也都上前劝慰着阮元。甚至阮元目光探过之处,几处人群中人影攒动,似乎果然还是有百姓感念自己恩德,为自己跪了下来。

“我……那我也谢过各位了!”阮元看着这番景象,心中也是激动不已,便又双手成揖,向各人拜过了。随后,阮家之人也一一登船,在一片不舍之情中,眼看舟楫晃动,武林门、杭州城、西湖渐渐变成了远方的景色。而送行百姓也直到阮元一行的坐船完全消失在视野之内,才逐渐离开了码头。

阮元坐船北上之后,很快便到了镇江,渡过长江,便是扬州,阮元想着父亲临终交待自己杨吉之事,便也问过杨吉是否愿意回乡探亲。杨吉想着扬州多半暂无要事,又兼离家二十载,总是也有了些留恋之情,也同意了阮元的建议,约定在镇江与阮家暂时分别,西进湖广去了,若是大菁寨一切太平,自己一年之后,再回扬州与阮元相见。

过江之后一日,阮家人便回到了扬州,七月之末,孔璐华在悉心调养之下,也顺利诞下一子。阮元本想着从“福”、“祜”二字,将孩子取名为阮祎,但看着孔璐华连续经历父丧怀胎,一时神情憔悴,自也是说不出的怜惜,便改了主意,将自己阮姓与孔璐华的孔姓相合,给孩子改名为阮孔厚。

如此又过了两个多月,孔璐华经过安心将养,直到入冬前方才康复,阮元也一边陪着妻子,一边将阮承信灵柩迁到雷塘,与母亲林氏合葬。自己则在雷塘祖墓之畔建了一座墓庐,准备等孔璐华康复之后,便自己前往墓庐守丧,成人子尽孝之仪。一时之间,阮家倒也无甚要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