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二百七十三章 阮元的空城计(下)

大清疆臣。 第二百七十三章 阮元的空城计(下)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二位老爷,其实方才抚院来了人,说阮中丞还是想请二位老爷过去一趟,只要二位老爷愿意,中丞愿意出船,粮价也好商量。”那亲信忽然道。

“那……那还不快过去?”余亮和周华齐声喜道。

二人看着对方都没有异议,便立即启程,一同到了抚院,只见阮元与清安泰、李赓芸早已在正堂相候。阮元见了二人,也主动对二人道:“余先生、周先生,既然二位还没有走,那就是说,二位对于向处州售粮的事,还是乐于相助的。那在下也先谢过二位先生了。这粮价依我之议,就按眼下处州的粮价来算,我抚院代温处道先行支给。用船之事,温州徐知府也已经有所准备,只要二位愿意出粮,这瓯江粮船,便由官府依半价租借,二位看来如何?”

“那……那就多谢中丞大人了,大人,这粮食您要多少,小人一定如数出粮,一定帮大人解了这处州之困。”余亮听着阮元所出价码,自然清楚,一旦江苏的粮食果然如数运到浙江,并且南下经海道运向温州,自己所得只会远远低于阮元的建议。而且到了那个时候,阮元还可以随意向自己抬价,让自己越来越被动。既然如此,便索性把心一横,念着长痛不如短痛,答应了阮元的出价。

“是是,小人也同意出粮。”周华也答应阮元道。

“那真是太好了,既然如此,便请二位先行回商馆吧,李大人马上就到,与二位商量具体出粮支给事宜。二位先生这次愿意出粮助赈,也是温处百姓之福,我一定如实奏报皇上,为二位加以旌表。”阮元喜道。余周二人听着阮元尚有其他报酬,又哪里还敢与阮元讨价还价?只连声谢过了阮元,相继回商馆去了。

看着二人相继离去,李赓芸也不禁对阮元笑道:“中丞,这一计用得妙啊,他们还以为自己手中有粮,便可以为所欲为,却不知中丞在江浙有这许多相熟之人,前后协力,竟反过来让他们动弹不得啦。”

“是啊,看起来这一次,处州的粮荒,算是有办法了。”阮元看着自己计策成功得手,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原来,这一切都是阮元所布的一个瞒天过海之计。那日阮元与李赓芸、清安泰商议之事,便是做出大批粮食将要南下赈济处州的假象,迫使余周二人出粮救灾。首先,阮元用吴康成捐助的银钱,在江苏预订了一批余粮,并去信告知陈大文和汪志伊其中实情,让二人出具手令之时,特意言明其中部分粮食要运往处州,二人与阮元亦多有旧,更兼清安泰同时以藩司名义,担保阮元所言为实,便答应了阮元。同时阮元也告知吴康成和李长庚,在宁波备下商船兵船,做出要在宁波启运赈粮的样子给外人看,二人得了阮元密谕,自然悉心准备了一番,在不明真相的外人看来,便是官府果然要从海路运送粮食一般,余亮和周华自然也相信了此事为实。

其实阮元清楚,川楚所支援浙江的粮食,不能完全补足杭嘉湖三府的粮荒缺口,这次去江苏买粮,原本也是为了补足杭嘉湖赈灾之需。是以这次用计,却也有行险之处,便是川楚粮船,一时间是不能抵达浙江的,若是继续拖延下去,阮元也只得用江苏所购赈粮先行赈济杭嘉湖道。但阮元也想到,余周二人定然不会相信江苏运粮之事为实,也定会调查陈汪手书真伪,所以给江苏去信时,特意告知陈汪二人在出具手令之时,附上二人特别的花押。这样余亮和周华一旦看到手令,就会被花押吸引前去调查,既然花押为真,那其中内容也不会造假了。更何况余亮和周华依海经商,经营范围只在东南沿海,安徽以西的情况,二人都不了解,不太可能大费周章,前去调查川楚粮船究竟到了哪里。而且即便二人这样做了,也需要不少时日遣人西进,只要自己在这个时段将运粮赈济处州的气氛做足,二人也会被紧张的浙江形势所震慑,进而按捺不住,先行妥协。

严格而言,阮元这一计并非全无破绽,但余周二人在确认了手令为真之后,出于对官府的畏惧,也自然想到其中内容多半不会作伪,更兼官府运粮用船之事益急,便只好接受了阮元的条件。而对于陈大文和汪志伊来说,二人只要将阮元所购赈粮运到浙江即可,至于到杭州还是处州,本来也不用他们负责。阮元这一次兵行险着,还是成功达到了目的。

阮元也念及这时找余周二人出粮,本就是有求于人,所以对于售粮条件,却是宽容了不少。对于余周二人而言,这次卖粮食给官府,自己也没有亏损。但二人唯恐江苏赈粮直接运向处州,导致自己亏本,却也在阮元的出价之上,将价格再降了一些。温州的购粮用钱,因米价已经上涨之故终被用尽。但阮元给李赓芸的一万两预备购粮用银,最后只用了六千两,便凑够了赈济处州的粮食。

看着处州粮荒之事已经被渐渐解决,阮元也于七月之末北上,亲自到杭嘉湖三府受灾最重的几个县进行指导,将如何帮助百姓抢种秋粮之事教给了几位知县。直到八月初十,阮元方才回到杭州,这时距离嘉庆九年的秋闱,也只剩下数日时间。

这日李赓芸与阮元谈及赈灾事宜时,偶然提起自己主编的《嘉兴府志》这时已经编撰完毕,阮元在数年前便即关注了他修志之事,也一直对嘉兴修志进行积极参与,这时府志修成,自然欣喜,便也为《嘉兴府志》作序一篇,以为推广。到了序文作毕,回归内室之时,也已经是一更时分了。

看内室之中,孔璐华似乎闲来无事,正在帮自己收拾书案上的散落书籍,阮元也不禁劝道:“夫人这是怎么了,白天忙了一日,晚上还为我收拾起这些书了。这种动手的事交给莲儿他们去做就好,你不是也教过莲儿读书识字吗,她应该能做这些啊,夫人又何必亲历亲为呢?”

“夫子,你这些书,若只是读过书,识过字就能收拾明白,那我也不用这般劳碌了。”孔璐华的言语似是抱怨,却也有一丝得意,道:“你这里的书,本来就多,寻常人怎么分得清每一部之间的区别?更何况你读书的习惯,我也渐渐摸清楚了,像这几册《文献通考》,你放在左手边的,是要重新读的。这两册《福惠全书》,加了书签,是没读完的。这本《农桑辑要》,你随便摆在后面书架,却是可以收起来了。若是你让其他人来做,把你要读的书给收走了,读过的却又拿了出来,岂不麻烦?这样想想,还是夫人来收拾更快一些嘛。”

“那有夫人帮我看着这些书,却也是我之幸事了啊?”阮元不禁笑道:“这些日子我多不在家,家中却还是如此井井有条,自是夫人的功劳了。这些时日走了好几个县,却也真是有些倦了,看着家中如此,倒是能安歇几日了。”说着,也找了边上一张椅子,坐了下去,可他辛劳多日,这时早已疲惫至极,坐了一会儿,却侧到了椅子一边,不愿移动身子。

“嘻嘻。”孔璐华看着阮元的样子,不觉笑道:“没想到啊,夫子平日坐姿,都力求端正,今日这般不规矩,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呢。”

“是吗?”阮元也不禁莞尔,道:“这些日子,倒是确实有些累了,每日不是去各县指导播种秋粮,就是去下一个县的路上,或许赶路之时,便是最好的休息时间了,我这心里,倒是也有了几分寻求安歇之念呢。可我没办法啊,下面府县,许多人都不知道秋粮将种,应该注意什么,官府又能为百姓做什么,若是我不去指导一番,或许不少百姓,今年真就没有收成了。不想累成这个样子,还被夫人看到了。夫人,你不会说出去吧?”

“夫子你想什么呢?”孔璐华也不禁嫣然一笑,道:“不过夫子对这农桑之事,还真是够上心的,这几日帮你收拾书房,看到了好多书,《齐民要术》、《授时通考》、《农政全书》……尤其那部《文献通考》前后有三百多卷,夫人帮你收拾,可是费了些心思呢。”

“哈哈,可是这农桑之事,若是我不上心,许多人还真就不会办啊?”阮元笑道:“其实我看下面几个知县,他们或是举人,或是进士,人也都明白老实,可都做官不久,不知为官之道。他们也没有自己种过地,一时全无经验,空怀仁善之心,对百姓又有何益呢?我也时常与学生说起,若是得了功名,切忌焦躁,为官之事,不能不学,最起码《通鉴》、《通考》这两部书,是一定要读的……”

“好啦夫子,你若是再这样斜坐在椅子上啊,夫人可以不说出去,外面人进来了,可就瞒不下去啦!”孔璐华也一边笑着,一边走上前来,扶了阮元站起,回到卧房,帮阮元除下外面衣衫,让他坐回床上,又拉上了玻璃窗上的帘子。看着阮元模样,却也觉得有趣,走回来时,索性便将阮元揽在怀里,似乎对于这样的日子,孔璐华也别有一番属于自己的乐趣。

“嘻嘻,夫子这样才可爱嘛。”

“夫人,你是把我当作安儿了吗?这样说来,夫人也是一样的天真啊?”阮元也不禁打趣道。

“你还好意思说安儿?我可告诉你,安儿都三岁了,走路都不用我扶了。她学说话也比你快,每次叫我‘娘’的时候,声音可甜了。你想和安儿比,可要更乖一些才是。”孔璐华开心道。

“是吗?夫人,若是安儿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心上人,你确定她还会这样听话吗?”

“那……那都是多少年以后的事了?总之,现在的日子,我还是挺喜欢的。若是你能多听夫人的话,老老实实靠在这里不要乱动,夫人就更喜欢啦。”

“好,那我就满足夫人。”说着,阮元也不再拒绝,便自靠在孔璐华的怀里,却也是说不出的轻松,不过片刻,便即睡了过去。

“哈哈,夫子终于变乖啦。夫子这个样子,夫人才喜欢嘛。”孔璐华也不禁小声道。她从来深明公私之辨,见阮元公事之余,依然对自己关怀有加,心中更是说不出的温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