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二百七十一章 处州粮食危机

大清疆臣。 第二百七十一章 处州粮食危机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与那彦成有区别的是,阮元对于海盗投降之事,并非一律拒绝或同意,但阮元清楚,即便海盗投降,也需要官府处于绝对有利的位置,不能让投降成为海盗投机获取官职的捷径。通过几年的交手,阮元也清楚黄葵所部渐趋式微,在蔡牵麾下也不受用,可以作为招降对象,便继续下令张成随时进攻黄葵,只等黄葵承受不住,海上局势便可以发生变化。

然而,进入七月,阮元却已然无力再来关注海上之事,浙江进入七月后,突然之间,再次大雨倾盆,杭州城不过数日,便成为一片泽国,许多地势偏低之处,房宅甚至被淹没了将近一层。阮元无奈之下,也只得放出抚院中所有备用船只,并告知家人暴雨时不要轻易下到二楼,自己也带着小船,亲赴杭州水灾严重之处指挥避雨救灾。好在杭州繁华百余年,又多有暴雨之事,很多人家都修了两层到三层的高楼,百姓避雨却也都有自己的办法。

这时雨灾最重之处,乃是驻防城外的延龄门、杜子桥一带,既是阮元大婚所经之地。阮元便也亲赴现场,一一指导附近官兵救灾搬物。正好看到张承勋也乘了船,出来观察水势,阮元便让人将船靠了过去,向张承勋问道:“张侯,你可知此处为何积水如此之多,我看东城也有低洼之地,却也不似这里严重啊?”

“阮中丞,我也是最近问了下面兵士,方才清楚其中情况啊。”张承勋道:“这里这条围着驻防城的水道,名叫流福沟,已经数十年未加翻修了,听闻平日就多有淤塞之处,这一下子,就更不好办了。这里出去就是西湖,西湖河口哪里,却也多有淤积之事,这样一来,积水排不进西湖,就都堵在城里,也就把这一片都给淹了进来。”

“可是西湖浩大,蓄水自当充足,怎么仅仅因为河口淤积,便即排不出积水了呢?”阮元问道。

“唉,我也是听说,西湖近些年虽说风景依旧,可堤岸之处,多有土壤倾陷之事,湖边的土流入湖里的多了,自然就把这里河口堵上了一大块。河口之内又有淤积,平日尚看不出来,可今年雨势,又是数十年所罕见,这些问题,自然也就浮现出来了。”张承勋叹道。

“唉,既然如此,这场雨之后,这流福沟,还有西湖河口,可也都要重新疏浚一遍才是啊。或许整个西湖沿岸,都要再修一次了。张侯,若是疏浚之事需要用人,也还望张侯助下官一臂之力。”阮元眼看无奈,也只得亡羊补牢,为灾后做好预案。

“好吧,我肯定帮你,只是这些日子我与他们一同救灾,我年纪也大了,只怕这杭州,却也待不了多少时日了。”张承勋道。果然,到了次年,张承勋便因年迈体衰,辞去了杭州将军一职回到京城,归京后不久便即去世,阮元也失去了一个可以倚重之人。

暴雨之后又过了数日,杭州积水才渐渐消退。而阮元在抚院,却也一连接到了各府急报,原来杭嘉湖三府,这次都被暴雨侵袭,三府大片田地,都在暴雨中绝收。一时之间,粮价涨了将近一倍,阮元眼看情形不容乐观,也立刻给李赓芸和湖州知府善庆去了信,让他们前往杭州,自己则召集了清安泰与李坦一并到了抚院,五人一道商议起救灾对策。

“当下之计,只得多管齐下,方能渡过难关。”李赓芸这时一边已升了嘉兴知府,一边阮元也让他兼理部分杭嘉湖道事宜,对于三府民情最为清楚,道:“四年前我们放赈之法,都可以再行一次,但杭嘉湖实情,与金华多不相同,杭嘉湖百姓众多,更是漕赋关键之处,这场大雨损失也重。只依靠本地存粮,恐怕难以久持。所以下官也请中丞尽快奏明皇上,暂留部分漕粮用以赈济,同时,向有粮各省相问,如有粮食富裕的省份,可以先向他们借粮。如此,方能保三府百姓无虞。”

“李府台说得是。”湖州知府善庆也补充道:“下官知道,今年川地收成尚可,中丞可以向皇上提议,请四川调粮入浙,以便接济百姓。”

“另外,这次积水退了,也要尽快让百姓返回耕地,再借给贫民稻种,以便播种秋稻。眼下尚未及八月,若是秋稻播种及时,秋粮尚可再收一些,若是秋粮充足,也方便百姓来年复耕,不致沦为流民。”李坦道。

“各位所言甚是,我今日便给皇上上奏,请皇上暂留部分漕粮,蠲免灾区赋税,另外准四川拨运余粮接济三府。”阮元也认同了各人的建议。

“这些事都好说,只是……”这时,清安泰忽然拿过一封奏报,向阮元道:“中丞,这是处州王知府的上报,好像处州那边,这次暴雨,也一样受灾不少。”

阮元听了,也连忙从清安泰手中接过奏报,看得数行,不禁眉头紧锁。原来这次暴雨除了危及杭嘉湖三府,就连西南的处州也受了灾,处州知府王绩著在信中称,因阮元嘉庆五年救灾尚有遗法,自己可以照章赈灾,但处州存粮不多,如期放赈,也只得够一月之用,处州又多山地,水土流失严重,复耕也要比杭嘉湖三府困难许多。一时无策,只得向杭州求助。

“现在三府之外,还有哪个府有余粮?若是有,让他们尽快往处州调运。”阮元也向其余四人道。

“中丞,若是处州需要救援,最好的办法,是从温州运粮。”清安泰道,阮元听了,清楚处州被山道阻隔,水道又与金衢严多不相通,最好的办法,便是从温州经瓯江北上运粮,也点了点头。道:“那也有劳清藩台了,麻烦你尽快给温州徐知府去信一封,若是州府有余粮,便先行借用,若是州府余粮不够……我与温州商人亦有相熟,我也去封信问问吧。”

“我这就去办。”清安泰应道,有了四年前的救灾经验,这次赈灾的前期工作,自也要比先前成熟许多,三府依例发粮施粥,平抑米价,渐渐将灾情控制了下来。嘉庆也准许杭嘉湖蠲免漕赋,拨粮赈济。只是四川调运余粮,尚需时日,阮元等人无奈,也只好让府县吏员多为巡行,以安民心。

如此过了数日,吴康成也来到抚院,表示愿意出资助赈,阮元自然大喜。可温州方面,情况却远不如先前所想,知府徐国才回信言明,可以将部分余粮送往处州,但即便如此,温州余粮本就不多,所运粮食仅供处州半月之用。而郑天选的回信则称,自己虽有海上经商之事,可贩米不多,更兼蔡牵与官府决裂后,再对他不留情面,去台湾的船被蔡牵劫了好几次,无力运粮助赈,只能将温州其他有粮商人情况告知阮元,托阮元另为联系。

见郑天选所言,温州以经营粮食为主的大商人共有两家,一名余亮,一名周华。阮元便也立即去信,唤二人前来杭州,商议调粮之事,余、周二人到得杭州,已是七月之末。

见这余亮、周华已经到了抚院,阮元也让清安泰、李赓芸二人一道陪同,与二人商议起赈灾之事。阮元率先发话,对二人道:“二位先生,温州处州的情况,相信二位比我等更加清楚,眼下温州境内,也只有二位手中尚有大批余粮,是以我等希望,二位能以大义为重,拨出部分存粮接济处州。当然,这绝对不是无本生意,而是我抚院以朝廷名义,向二位购粮,二位运往处州多少粮食,我等一定按市价偿值,有朝廷藩库为二位作保,这趟生意,二位绝不会吃亏。”

可是看这余周二人神色,却各自有些踌躇,过了半晌,余亮方对阮元答道:“中丞大人,其实这……不是我等不愿意卖粮食给处州,实在是我等有心无力啊?处州本身不是宽裕之地,即便是丰年,也买不起多少粮食,所以咱们从来也不向处州贩米,若是中丞让我等向处州输粮,不说别的,单只瓯江运船,我等便也没有几艘,若是走陆路,出温州不久就是山路,现在浙西南山道大多泥泞,根本没法运输粮食啊?大人就算能给我们些补偿,这不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

“若是这样,我也去和温州那边说一声,让徐知府为你们雇佣运船,你等只将粮食送上船便可,运了多少,我们都按市价支给。”阮元答道。

“可是大人,就算船的问题您能解决,眼下小人铺子里,余粮却也不多了啊?”周华道:“大人有所不知,这场暴雨前后下了快半个月,整个浙江只有遭灾严重与否之分,却没有一片安稳之地啊?各地都有难处,咱们的粮食也只得往各处贩运,以解倒悬之急。温州受灾轻于处州不假,可缺粮的百姓一样不少,咱们在温州已经卖了不少粮食,也都没赚到钱,大人让我们去处州贩粮,可我们……现在这个样子,我们要到哪里去找粮食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