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二百四十九章 萧山牧地改革

大清疆臣。 第二百四十九章 萧山牧地改革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庆徕,阮元也暗中进行了一些调查,只是其中真相隐秘难言,阮元虽有猜疑,却始终没有实据。只知道庆徕暂时代管着闽海关,而且福建商人多数苦于庆徕所谓抵御海寇的“商捐”,对他都没有什么好印象。当然,阮元也清楚福建水师战斗力究竟如何。经过多番查访,也总是对玉德和庆徕有了戒备之心。

又过了几日,阮元竟然迎来了一件喜事,那彦成这时已升了侍郎,并作为钦差前往广州查案,正好在回京途中路过杭州,便前来浙江巡抚部院,与阮元相谈了足足一日,说起京中故人钱楷、汪庭珍等人亦自升迁,阮元也不禁感叹,与那彦成回想了不少昔年旧事。只是这般说起来,总是绕不过江彩,阮元也不禁叹息了许久。

“伯元,我知道你这人念旧,心里对江夫人,总还是留了一个位置的。不过我今日来,却也不是看你发愁的啊?我从广州回来,可给你特意准备了一份好礼物,你看看这是什么?”那彦成一边说着,一边让侍仆取来一个盒子,亲手将盒子打开了。阮元向盒子里看时,只见里面竟是两把全新的自来火枪,龙头、枪尾之处,亦自有精雕纹饰,着实是一份大礼。

“这……东甫,送这样好的火枪给我,倒是我没法回礼了啊?”阮元不禁陪笑道:“再说了,我骑射虽都学过,却都支持不了多久,总想着这辈子是无缘武职了,你这送我两把火枪,我却要拿来做什么啊?”

“伯元,正是因为你骑射都支持不得,才更需要这火枪防身啊?”那彦成笑道:“这两广之地,西洋奇珍异宝,应有尽有,这可是我特意挑选的,据说在洋人里也是好枪,你平日带了,正好用得上。你前年不还与我来信说过,家中险遭变故之事吗?若是再有人敢这般放肆,你就直接给他一枪,不就没那么多危险了吗?”他说的是之前孔璐华与谢雪遭到刺杀之事,这件事直到一年之后,犹有余波,是以阮元听着也自觉有理,便不再推却了。

那彦成见阮元神色渐解,也续道:“不过伯元却要记住,这枪装弹,施放,确是比一般鸟枪要好,可也有个不足之处。我玛法生前行军,也曾见过这自来火的,发射起来便利,可往往用得时间长了,便打不着火,甚至有炸膛的危险。所以你要是以后用枪,可要挑紧要关头施放,却不要平日练习久了,竟到了需要用的时候,突然施放不得,那可就糟糕了。这两柄枪你自己拿一柄,另外一柄就给你夫人用吧,这些贼人也真是诡诈,居然挑你家人出行的时候下手,所以该用它防身的,可不止你一个人啊?”

阮元听着那彦成之意,这其中一把火枪竟是给孔璐华的,想着孔璐华娇弱之身,却如何用得这等蠢物?一时不觉莞尔。可看着面前的两把火枪,想起那彦成竟是从广州北上,便也问道:“东甫兄,我记得你这次去广州,是因为那里会党作乱,吉总制未能及时应对之故。那东甫兄可知,吉总制竟是为何竟寻了短见?难道果然便是未能按时清剿会党吗?”

原来之前的嘉庆七年,广东博罗县地界忽然有人自称天地会,在广东腹地公开反清(按有清一朝,称天地会者甚多,其中组织、言语多有大异之处,地域亦多不相连,不能仅因其皆称天地会,而将所有的“天地会”混为一谈。),当时的两广总督,正是之前在杭州做过巡抚的吉庆,但当时吉庆疏于防范,竟让会党得势,之后屡次进剿也未能奏效。故而嘉庆大怒,将吉庆革职查办,可就在吉庆被革职后数月,广东竟传来吉庆自尽的消息,嘉庆认定其中有蹊跷之处,才让那彦成南下查办。

是以听阮元这样一说,那彦成也不觉有些感慨,道:“这件事我去调查,也自觉有些遗憾。吉总制之前忙于清剿海寇之事,陆上查办会党,未免有些松懈之处,而且吉总制他也并非将略之才,即便一时败绩,也是难免。可吉总制竟然以为,他此次剿贼无能,便是有辱朝廷,愧对皇上,是以夺职之后不久,他便愧疚难当,竟然寻了短见。不过伯元也自可放心,吉总制家人亲眷,我已奏明皇上多加抚恤。至于那些逆党,我去了广州之后,便与那广东提督孙全谋一道出兵,不过一个月便将他们尽数剿灭!此后广东内陆各府,便再无后患啦!”

“这……吉总制之事,果然便是如此吗?”阮元不解问道。

“这是自然,其中情状,我已详加询问广东巡抚瑚图礼,那瑚图礼与你我一般,都是进士出身,他还是乾隆五十二年的进士呢,这样说来,与你我也算同门。就算看在同门的份上,他也不至于欺瞒于我啊?”这样看来,那彦成对吉庆自尽一事的调查,也是颇为自信。

而对于阮元而言,乾隆五十二年会试,正是他心中一处隐痛,那年因照顾江彩之故,他一时学业落下很多,最终无缘得中。这时听那彦成说起来瑚图礼便是当时登科,也自觉瑚图礼高自己一科,就是需要敬重的前辈,便不再去问了。

那彦成见阮元有些犹豫,也补充道:“伯元,其实我这些年办事多了,也清楚不能轻信一二人片面之言。所以我也找到吉总制家人仆从,问过吉总制境况。他们也都说,吉总制平日看起来温和,骨子里却是刚强,从来受不得他人凌辱之言。身边有人对他偶有不敬之语,他都忍不住要去力辩一番。可清剿会党这件事,再怎么说,他总是没办成,皇上或许一怒之下,也多批评了他几句。其实皇上责罚我的时候,若是盛怒之下,那言语也不好听啊?但吉总制既是这般性子,说不定……唉,也是可惜了。伯元,你说咱们好容易见上一面,怎得就说了这许多不快之事呢?我看你公务繁忙的样子,你现在有何不决之处,或许我还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呢?”

阮元听了吉庆的情况,也不觉有些难过。只对那彦成道:“这……若说眼下要紧之事,还真有一件,萧山之处,有一片荒废的牧地,却是八旗所有……”想着那彦成本也是旗人,应该有些自己的办法,便将其中之事告诉了他。

“伯元,那你可有自己的主意?”那彦成听阮元说过牧地之事,却也想先听听阮元的应对之策。

阮元也当即应道:“实不相瞒,东甫兄,这两个月我与渊如兄也商议过其中办法,眼下最为妥当之策,应是将此处牧租削减二成,别引百姓前来置盐。此地盐卤过甚,已然放牧不得,若是如今日一般毫无收益,就只能从正赋之上别取开支,来补足八旗兵生计之用,这样官府正赋便必然亏空。可若是此地不再做放牧之用,而是改为盐场,引百姓前来煮盐,官府予以收息,则盐务上一年的收入,定然大于先前牧租,到时候那削减的二成地租,就用盐政的账来补。这样百姓得以煮盐维持生计,牧地可以利用不致荒废,盐务多了收入,八旗牧租其实也没有减少,可谓一举四得。只是我们却担心……”

“伯元可是担心此举上报朝廷,朝中有人认定这是八旗牧地,便决计不许有任何更改,是吗?”那彦成道,阮元也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若那里果真不能再行放牧,却也好办。”那彦成道:“眼下杭州便有一人,可以解你之困,伯元可知是何人?”

阮元却是不知,那彦成道:“伯元,这人你应当识得啊?我都有所耳闻,就在两个月前,杭州将军从原来的普将军换成了靖逆侯张承勋,这个你应该比我清楚啊?这张侯却并非无名之辈,他是圣祖朝靖逆侯张氏之后,虽然官职只是一品,可同时兼有一等侯的身份,这样在朝廷之中,就能说得上话了。若是你二人联名上奏,我看皇上即便不会当即同意,也至少会详加调查一番了。到时候只要情况属实,后面的事,自然水到渠成。”

那彦成所言康熙朝靖逆侯,是康熙前期在平定三藩之乱时,于陕甘战场力阻吴三桂,收降王 辅臣的名将张勇。阮元自然清楚张勇故事,这时听那彦成将张承勋家世言明,心中便也有了主意,当即谢过那彦成。因他仍需尽快北上述职,阮元只略与那彦成问了些张承勋的情况,便与那彦成告别,送他北上了。

之后数日,阮元便请张承勋一道查看了萧山牧地实情,张承勋本也是开明之人,听了阮元“减租生息”之策,也认定是可行之法。二人便又找到清安泰,以三人名义联名上疏,请求嘉庆对萧山牧地进行处断,清除其中积弊。

不出意料,当阮元等人的奏折抵达京城之后,立刻引来了一片反对之声。

“皇上,臣以为此萧山牧地,乃是百年来八旗放牧要地,更有放牧战马之用。如何却因为所谓不能放牧之语,而要行所谓‘减租生息’之策?此议大违旧制,若依此议,则杭州军备必然废弛,旗兵不出十年,就会尽弃骑射根本,臣以为不便施行!”庆桂率先在朝臣中提出了质疑。

“庆桂,这阮元、张承勋三人的联名奏折,已将此事说得清楚,当地虽有牧场,却不便再行放牧了。若果然如此,留着那一片地仍做个名义上的牧场,又有何用呢?”即便是嘉庆也对庆桂之语有所不满。

“皇上,阮元并非旗人,张承勋入旗不久,清安泰治事时日尚短,是以臣以为,此三人之言均不足为据。皇上当循八旗旧制,仍将此地作为放牧之用,驳回此折!”庆桂依然不愿认同这封奏折。

“皇上,庆中堂。”董诰也出言道:“此事臣观三人奏折,听庆中堂之语,只觉其中关键,乃是这片牧地,究竟是否可以继续放牧。若是仍有放牧之用,并非所谓盐卤之地,则臣请准庆中堂议,不再变更。但若此地真如阮元等人所言,已经不能放牧,那这减租生息之策,在臣看来,也确实是个补救之法。眼下之计,当是朝中另择要员,前往亲自观察该地实情,如此方能有所定论。”

“皇上,臣愿亲赴浙江,到那萧山实地观察牧地境况,若阮元等人所言不实,臣请皇上严加议处此三人。若臣之疑虑实为多余,臣亦自请议处!”庆桂自告奋勇道。所谓“议处”,指的是清代官员中一种惩罚制度,被议处者一旦坐实有失当之事,便要贬官夺职。与此对应,另有“议叙”之制,可以对官员进行加恩封赏。

眼看庆桂坚持,嘉庆也没有阻拦。很快,庆桂便即南下,亲自查访牧地实情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