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二百三十一章 商税除弊

大清疆臣。 第二百三十一章 商税除弊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夫人,今天的事你不用管。再说了,我这也是为了你出气!”杨吉虽然被按住,但口中可是一点都不放松:“他去苏州一趟,说是救了那唐家姑娘,可之后呢,却把她纳了做妾!你且说说,有他这样救人的吗?那林四夫人你不知道,我们当年遇到他们的时候,他们的日子有多苦!可现在呢,伯元在亲手送那林四上绝路!我告诉你,当年我可是和伯元有过约定,若是他有朝一日不再想着做个好官了,我就一刀砍死他!然后我大不了也自杀就是了!你让他们放开,我今日就要履行当年的承诺!”

“杨吉,你跟了夫子多少年了,怎么还如此糊涂!”孔璐华怒道:“你帮我出什么气?我告诉你,我现在已经认了庆云做妹妹,她就是我们一家人了!你若是敢动庆云妹妹一根头发,我要你好看!至于林四的事,你为什么不想想,夫子是傻了吗?至于干坑害林四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至于林四的土地没了,那是夫子的本意吗?再说了,难道那林四有难,夫子会坐视不管吗?夫子早就想好了,林四家有多少田地,夫子都会买下来,以后阮家自然会给他养老送终!怎么样,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阮元听着孔璐华言语,一时也是不解,略一沉思方才会意,孔璐华也是想着为他解围,才帮他出了接济林四这个办法。

杨吉被孔璐华这一番怒斥,心中倒也冷静了不少,可想着阮元对自己怒目以对,心中犹是不服,依然争辩道:“夫人,你口才好,我承认我说不过你。可伯元这几年做的事,你不是也一样清楚吗?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蒙骗百姓,早就不是之前那个样子了!现在他干的这些事,我看不下去!”

“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赶快把他拉出去!”孔璐华也清楚,杨吉很难理解阮元这时的所作所为,一时自己也不可能解释清楚,只好先让家中恢复秩序。一时四名兵士都走上前,杨吉虽然身手矫健,可毕竟双拳难敌八手,还是被按着推了出去。孔璐华也连忙对阮元道:“夫子,门口那百龄我让蒋二去请到受祜堂了,夫子快过去吧,这棚民之事,你们总也要有个后续的解决办法才是。”

“这……多谢夫人了,只是夫人身子还没全好,今日又何苦如此呢?”阮元看着妻子犹有几分憔悴,也不觉心疼起来。

“夫子,归根到底,杨吉今天突然对你这个样子,不还是之前你做的事弄出的结果吗?若不是我及时带了人过来,也不知你现在性命如何呢。”孔璐华的言语也不禁带着几分幽怨,但幽怨之后,却又郑重起来,道:“今日我让人把他带下去,估计一时他是不会再闹事了,但夫子,解铃还须系铃人,你的所作所为,只有你能跟他解释清楚。现在你该做的,是先把那百龄稳住,你也知道之后该怎么做吧?”

“嗯……好,剩下的事,我知道怎么去做。”阮元也重新整理好了衣冠,往受祜堂去了。看着两人都被劝开,孔璐华才渐渐长出了一口气。

这日下午,杨吉也索性去了外面吃饭,阮家众人在餐桌之上看着少了一个家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不舒服。好在这时阮承信也从外面回到了家里,大家才如常入座用餐。阮承信看着阮元面上犹有不平之意,也向他问道:“伯元,你寻常办事,爹爹从来放心,可今日这事,爹爹却有些看不明白了,你说杨吉他什么脾气,咱们俩应该是最清楚的啊?怎么你反倒和他对骂起来了呢?”

阮元尚未答话,孔璐华已然清楚阮元心意,便抢先对阮承信道:“爹爹,其实今天这件事,孩儿倒是清楚,夫子他为什么突然要对杨吉生气。若是夫子来浙江这三年,只想着做个太平巡抚,平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今天挨这一顿骂,估计就忍过去了。可夫子不是这样的人啊?三年了,夫子从打海盗,到赈灾、办学、除弊、清账,这些是为了什么,不都是为了吏治清明,让百姓重见盛世吗?可也正因为如此,夫子才更不愿意别人把他和那些贪官污吏同列而论。杨吉今日,也是一时糊涂,看夫子的新政之中有那么一二不尽如人意之处,就以为夫子是在坑害百姓,爹爹你说,夫子他平日呕心沥血做了这么多事,到头来却还要挨骂,他心中好受吗?”

“夫人,不必再说了。”阮元叹道:“林四的事,我已经想好了,夫人做得对,我明日就去问过林四田产情况,依市价购他田产,之后,咱们在扬州也再买几亩地与他安居,他后半辈子,也就不用再担心了。至于其他棚民之事,孩儿和百臬台也商量过,临海县前日正好上报,说有几十顷土地尚能开垦,就把他们移到那边去吧。说到底,爹爹,都是孩儿无能,许多事孩儿想着兴利除弊,可想出的办法,却往往都有新的问题。或许,也正是我自作聪明,才差点害了林四一家啊?”

“伯元,为官之事,本就没有十全十美可言啊?”阮承信道:“尤其是眼下天下人口日增,每一处政令变动,都会涉及不少人的身家性命,想要实现兴利除弊,又哪里是定下几个新制,废除几个旧制,就能解决的呢?你能先天下之忧而忧,主动去改掉那些个弊政,在爹爹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其他,有时候也只能等新制实行下去,才能看出其中不足。但即便如此,那也比明知旧制积弊日深,却熟视无睹要好啊?而且话说回来,爹爹这里倒是想到了几件事,你现下去改、去做,或许没那么多顾虑,你可愿意听听?”

“还请爹爹赐教。”阮元道。

“如今,浙江还有两件事需要尽快去办。”阮承信道:“一是关税,这北新关征税之弊,爹爹初来杭州便即听闻,许多关吏唯求多收商税,便不断提高税值,甚至在同样的征税之处反复收税。他们以为这样能多收税款,却不想北新关重税之名,早就传出去了,商人都知道这里税重,还会去主动缴税吗?另外一个是里堂说的,最近正值秋粮征收,里堂在民间也多有耳闻,征收秋粮之际,县吏最易作伪,常有偷盗官仓,又或以长尺大斗滥行加赋之人,这两件事,我看若能除弊,对百姓而言,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之前你忙于海防海塘之事,爹爹知道你分身乏术,但现在,是时候解决这些问题了。”

“若是如此,孩儿即日便去准备。”阮元自然清楚,商税官仓之事,对于赔补亏空,同样也是至关重要。

这时,忽听蒋二在门外道:“老爷,方才吴先生的仆从到了抚院,说……吴先生的商队这次南下,在北新关被扣住了,听说那里每车每箱货物都要加税,吴先生正在那边和关吏交涉呢。这件事,我们要怎么办啊?”

“正是机会!”阮元道:“蒋二,快去备轿,一会儿我就去北新关。若是真有关吏滥加赋税之事,我今日便将它除了,浙江的商税问题,不能再拖了。”

蒋二应声而去,阮元这边用过午饭,便也匆匆上轿,一路往北新关方向去了。北新关距离杭州有十里有余,是以阮元舆轿抵达之时,已是夕阳时分。阮元下得轿来,只见吴康成的商队车马络绎不绝,都停在关外不能南下,吴康成正在一旁静坐,与十余个关吏迎面对峙,s谁都不肯让步。

“你等现下究竟是因何缘故,在此对峙不能放行?”阮元也走上前,向吴康成与关吏问道。

“回大人,这些商人入关之际,我等依例征缴商税,却不想他们一直狡辩,说什么也不愿缴税。小人们不得已,才等了这几个时辰。”一名关吏上前道。

“中丞大人,要么您来评评理吧。”吴康成也上前对阮元作揖道:“这些关吏正午之时,就告诉我等,我们的车入关,每辆车要依尺寸加征车税。可据在下所知,这依尺寸加增车税之例,乾隆初年就已出现,后来高宗皇帝考虑到正税加税分而收取,不便商旅通行,便将车税并入正税,一并征收。可今日却是为何,这些关吏竟还要征一次商税呢?若是这样下来,那在下这里每一辆车,都要征两遍车税,这是何道理呢?还有,这些关吏方才告诉在下,我等所有伙计,若是有带行李包裹的,每件包裹也要征税,中丞大人,这件事在下可是从未听闻,先前征税之时,也从未收过这包裹税啊?”阮元又看那关吏时,见他神色如常,也自清楚吴康成之言并无作伪。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阮元听罢,便向那为首关吏道:“此次争执,过错全在你等滥加商税!北新关关税征收之法,朝廷本有定额,本抚主政浙江三年,自然清楚,这位吴先生所言,完全合乎征税旧例,却不知你等这加征商税之举,是依据哪一条朝廷法令?若是全无法令程式可依,你等又是因何缘故,竟要将从未征税的商人包裹,也都一并算做了入税之物?!”

“这……这……”关吏听了阮元之言,一时也答不上来,只好支支吾吾的说道:“大老爷,小人确实不知法令如何,但这车税与包裹税,小人当差之前就已经有了,小人也是依旧例行事,并未加增一分一厘啊?”

“无典章律令而征税,便是陋规,你连这个都不清楚吗?”阮元斥责道。

“中丞大人,小人来晚了。”这时,一名九品官模样的官员匆匆赶来,看来是北新关关税大使。税使见了阮元,也连忙拜倒道:“中丞大人,是小人这些属吏糊涂,得罪了大人,小人今日回去,定当重重责罚他们,至于这些商人,我这就放行,还望大人宽宏大量,就饶过他们吧。”

“大使,我今日可以放过他们,那明日呢,明年呢?”阮元向税使斥道:“我方才也听得清楚,你这北新关现在,是官不知法度,吏不知税额,唯知积弊因循,层层加派陋规!我今日让这些商人过去,明日再来了其他商人,他们不知朝廷定例,只知道按之前胥吏留下的数额征税,说不定哪个人抖抖机灵,再加上几笔,下一班关吏来了,收的税比今日还要多!若是这样下去,你这北新关还能征到多少税?你北新关滥加摊派的恶名,早就传出去了!若是你们再这样敷衍了事,只怕再过几年,都没人愿意到杭州做生意了!”

“可中丞大人,小人也是……”税使还想着与阮元争辩,道:“这不是朝廷亏空也不少吗?小人这里多收些商税,不也能为朝廷分忧吗?”

“你要是这么想,那可全错了!”阮元道:“你看到的只是一时一刻多收了税,可你有没有想过,商人眼看这里赋税日重,只会另寻途径,以后就不会再来了,到时候你这里所收之税,也只会远不如前!但若是你这里能够公示朝廷关税定制,每有商旅过关,便完全依定制征税,商人看你这里公正无私,反倒会相信你们,更愿意从这里通行!到那个时候,你们可征之税自然就多了!这里是杭州,本来就是商旅往来最为频繁之处,你等又何必画蛇添足,再去行害民之事!”

说罢,阮元也传下令道:“你这里从明日起,便依我所言,首先,将朝廷定下应征关税种类、数额,全部公示于众!这样商人再过北新关,就自然清楚怎么交税,交多少税,商人也自然会信服朝廷定制!还有,若是你这里吏员再如同今日一般,于定制之外,胡乱征税,滥加陋规,也将处置之法明示于侧,凡有吏员如此行事者,许商人入城直诉于抚院、藩司、臬台之处!若是抚院藩臬查证属实,吏员直接开革,永不叙用!都听清楚了吗?”

“大人,这……这样真的不会……不会所收之税,连应征税额都到不了吗?”税使犹有些疑惑,依朝廷定例,北新关一年至少要上报十万七千两的商税,故而税使会担忧征税不足之事。

“自然不会,到时候,你这里或许还能多收些商税呢。若是你不信,那你且依我之法,实行一年,一年之后,自然见得分晓!”阮元道。

从次日起,阮元便会同杭州府,钱塘仁和两县官员,将北新关应征关税数额、条例,尽数公示于木板之上,一如先前在寿康村赈灾一般,将木板于北新关入关之处一一分列,商人只要从关口经过,便能看到木板,自然也就对应征商税了然于胸。

而有了商税公示,吏员也不敢再行滥加陋规,此后一年,也有数次关吏征税不明之事,被商人上报抚院之后,阮元便将滥行加派的吏员一一杖责开革。其他吏员眼看阮元执法严明,也就渐渐收敛了。阮元又自作一幅对联,贴在北新关关口之处,对联文字乃是:

古者关无征,后世不得已而设关,当知此意也。

国家赋有式,小民如其分以输赋,可使之怨乎?

一时北新关滥征恶名尽除,反倒是征税无私之事渐渐为人所知,不知不觉间,北新关出入的商旅,比之前多了数倍。同时诗人乐均曾赋诗言:

试问来往人,皆言关易过。问吏何能尔,使者无繁苛。赋税自充裕,岂在多网罗?水清沙自洁,官贤弊自绝。

诗人谭光祥亦有言曰:

更闻近日杭州路,关吏豪搜弊已除。

阮元主政成效,如此可见一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