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二百一十一章 城隍庙前

大清疆臣。 第二百一十一章 城隍庙前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如此便多谢先生了。”阮元也再拜道:“只是先生,阮元今日却还有一事,甚为关要,想要请教先生。眼下海塘账务,我这几日看来,颇有不解之处。这海塘我也曾经多次前往巡视,只觉所用之工,所备石料,与海塘账目相差甚远,有些工程,大抵一千两银子就能办下来,可账上却写了两千两,这样的账加在一起,总数也不少了,却不知其中竟有什么缘由呢?”

“中丞可知海塘帮办之事?”汪辉祖问道,阮元也点了点头。

“海塘之弊,多在帮办。”汪辉祖道:“中丞或许不能想象,平日办事,都是花钱多,能办成的事就多,可这海塘却是相反,花钱越多,能办成的事反倒越少,花钱少,或许还能办成更多的事。只因这帮办之制,是在让许多人去做他们不熟悉的事务,那他们被人欺瞒,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依例,海塘工程,不仅沿海各县需要出资购买石料柴料,不沿海的很多县,也都要各出一笔钱帮助修理海塘,这便是所谓帮办了。富阳、临安诸县,本来没有海塘,却也有这笔费用,中丞可以看看是否如此。而这些帮办之县,其实大多不知海塘兴办,需要什么材料,也不知这些材料如何采买最为方便,有些人去买柴料,往往去的是柴价最贵的地方,有些人不知石料柴料质量如何,只买到了相对应数量的石料柴料,便即交差了事。这些采买诸项,凭空耗去多少银钱不说,买来的石头木柴,还有许多是不能用的,这可不就浪费了官府用钱了吗?所以老夫多年前为长麟中丞监修海塘,便想着革除此弊,无奈当时长麟中丞深居抚院,老夫见不到他啊。如今老夫却也有了周全的办法,中丞不如先告知需要帮办的不沿海各县,这笔帮办费用,每年留下一小部分转交沿海各县,其余的一律裁撤,至于采买石料柴料之地,也当由官府详加参定,选出石柴价格不贵,质量也说得过去的地方,并且将石柴价格告知沿海修塘各县。这样各县有了市价做参考,就可以依价采买,却也不会被商人蒙骗,被奸吏从中作梗,公款私用了。”

“先生所言,确有道理啊。”阮元不禁大喜,忙再次拜过了汪辉祖,道:“这海塘帮办之费,若是各县都能裁下一些,用以填补亏空,不出三五年,就能补上一大块漏洞了。而且,这笔费用裁了,却又不影响兴修海塘的用工用料,简直是两全其美啊。先生之言,也算是造福沿海百姓了。”

“中丞何必自谦呢。”汪辉祖笑道:“中丞来浙江做这巡抚,虽说只有一年半的时间,可老夫看着浙江刑狱、捕盗诸般庶政,却正是中兴之象啊。老夫是雍正年生人,浙江之事多有了解,老夫敢说,自李敏达公以后,你是这几十年里,浙江巡抚中的第一人!这帮办之弊,中丞若是除了,那自然还是中丞的功劳了。”

汪辉祖所言李敏达公,便是雍正朝名臣李卫,阮元听闻汪辉祖如此盛赞,一时也自然欣喜。这时,一名抚院书吏忽然从外走上,手中拿着一封拜帖,向阮元道:“禀中丞大人,定海李镇军到了,说是听闻杭州铸炮之事已毕,前来与中丞大人交接。”

“好,我这就过去。”阮元听闻李长庚前来抚院,也自是大喜过望,遂暂时告别了汪辉祖,前往抚院前厅去了。

“杭州府特别以丝绸贸易而闻名,我们毫不奇怪的遇上大商店和货栈,就规模和其中的货物来说,它们可以说与伦敦最好的店铺不相上下,这里街道虽狭窄,却有比京城街道优越之处,因为铺有大石板。我们经过的大街还有肉铺、糕点铺、卖鱼的、卖大米和其他谷物的……根据城的大小和形势,我估计人口并不比北京的少。”

这是八年之前,马戛尔尼使团南下之际,使臣巴罗在其行纪中所言。杭州数百年来,皆为东南繁华之地,这时经清代百余年太平,更是一时繁盛,无以复加。《浙江通志》亦有言曰:登吴山而望,东则江涛浩淼,万顷安澜,而闾阎之内,肩摩毂击,烟火万家,盛世太平之象,毕收于襟带间矣。

若是从吴山向东而望,山脚之下,一座牌楼高耸而立,这是城隍庙前的城隍牌楼,因城隍庙便利之故,这里也是杭州新兴的一大集市,自牌楼至通江桥,一路店铺林立,商客往来如云,时而也可见到一些达官贵人的车马,从大街上缓缓驶过。城隍庙街与通江桥之间,尚有一条大街横贯而过,自凤山门通向北面更加繁华的清河坊。大街之中,一处高楼矗然耸立于五公山脚,人称镇海楼,平日楼上,也有十余兵丁往来巡视,以维护南北两处商业区域治安。

这时的通江桥头,一顶软轿正在缓缓经过,这软轿却与寻常轿子不同,顶盖和轿帏漆作黑色,轿檐却漆作绿色,乃是二品要员家中的用轿,共有四名轿夫一同抬轿。轿子之后,还跟着六名亲随,既然轿子是从通江桥东向西而进,那其中坐的,自然是巡抚部院的眷属了。

这时轿子之中,两个轻柔的女声正在缓缓交流着。

“夫人,你真的好厉害啊,就那一次筵席的工夫,你就能让那十几个绅士家的夫人对你心服口服,当即把育婴堂的事定下来了。我……我真是根本不敢想啊。”这是谢雪的声音。

“月庄,这有什么难的啊?我先前就让莲儿她们去查访过,那日赴宴的各位夫人,都是家世良好,品行又让人信得过,家中没什么劣迹之人。只要让她们回家劝说家里帮助育婴堂,其他的绅士人家,哪里还敢继续坐着不动啊?再说了,这次宴席我们准备的也很多啊?孔顺哥哥这次可是把看家本领都拿出来了,你还记得吧?席上鲁菜、浙菜、淮扬菜、京味菜应有尽有,那些绅士夫人就算之前见过不少美食,也很难同时见到这许多名菜啊?咱们如此诚心实意,她们自然也就被打动了。”孔璐华在轿中对谢雪说道。

“不过夫人,你那日的风采气度,也真是……真是让那些绅士夫人,一时黯然失色呢。”

“这个嘛,也很简单啊?我既然清楚了她们家世人品、家中情况,那后面和她们交流,也就有重点了啊?我就专挑那些我熟悉,她们听了多半也会喜欢的话题,这样她们听着,也能和我聊得来,而我这边又可以随时保持主动。这样下来,这顿饭还能不让她们心服口服啊?”孔璐华对于自己的发挥,显然也是非常得意。

“夫人说的,也有道理啊……”谢雪听着孔璐华对自己的解释,也不住点头称许,只是这时,她心中也隐隐有了一个想法……

“夫人说的这样简单,或许,这件事本来就很容易呢……”

“不过这样一来,却也是可惜了。”孔璐华似乎没有看出谢雪在想什么,而是感叹道:“本来我们姐妹三个,是想着今天一起去城隍庙的,可是育婴堂的事,这几天办得太快了,今天我又约好了时间,只得让书之姐姐帮我去育婴堂了。对了,月庄,我……我好像还是第一次,只单独和你一同出门呢。”这时孔璐华也忽然想起,虽然妻妾三人平日感情深挚,但彼此之间,亲密程度却并不相同,自己更多愿意和刘文如说话,或者三人一起出行,即便是之前几年自己和谢雪练习画艺,也都有刘文如在场,想到单独与谢雪一起出门的情形,她心中却全无印象。

“这……好像是这样吧……”谢雪似乎也记不清二人出游的情况,但忽然之间,谢雪只觉眼前一花,竟是有些疲倦了,不觉对孔璐华道:“夫人,我……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感觉好累,要不,咱们拜过城隍庙,就回家吧,我不想去街上了。”

“月庄,你这是怎么了?这可不像你呀?平日出门,要说买些丝绸玩物,你每次都看个不停,今日怎么突然没兴趣了?难道是第一次单独和我出门,你……你不喜欢我啊?”孔璐华听谢雪之言颇为反常,心中不觉纳闷。

“我没有!可是夫人……我又觉得有些饿,不知怎么,这几日总是吃不饱。”谢雪似乎也不清楚自己有什么问题。

“吃不饱不是很正常吗,就夫子那样……可是妹妹,我们一个时辰之前,才吃完早饭啊?”

“夫人,要不我先回去吧……”

“回去什么呀?这都过了镇海楼了,再过一小会儿就能到城隍庙了。好啦,要是你真的累了,我们拜完城隍,就先送你回去吧。”孔璐华看着外面景色,对谢雪安慰道。

一行人渐渐过了凤山门大街,最后面的几名随从,也相继进入了城隍街内,眼看不远处的前方,便已经是城隍牌楼。然而,就在一行人全神贯注于眼前的城隍庙之时,西首一个角落之内,忽然传来了一个低沉的声音:

“动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