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二百零七章 诂经精舍成立

大清疆臣。 第二百零七章 诂经精舍成立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北高峰上月轮斜,十里湖光共一涯。

破晓春天青白色,东风吹冷碧桃花。

二月之初的杭州,暖意渐生,这一日又值清风徐来,碧空晴朗,西湖之畔,桃花亦渐盛开,阮元便在湖畔的第一楼设了讲坛,孙星衍、王昶等幕中名儒,悉数在列,其余愿入诂经精舍主讲之人,与首批报名入学的生员一起,坐在楼前空地之上。阮元奉了许慎、郑玄二人神主之位,放在楼前,焚香拜祭过了,便即宣布,诂经精舍,正式成立。

“今日在座各位,都是江浙名儒,或是有志于学之士,在下见了,真是不胜感激之至。但这诂经精舍,既是我一力筹办,那么成立之时,这开宗明义之语,自也不能少了。”阮元率先发言道:“首先,我们这书院,不以书院为名,而取名叫‘诂经精舍’,这是何意?所谓精舍,乃是汉时学人传道授业之所,《后汉书》便即有云,当时学人刘淑,少学明五经,立精舍讲授,诸生常数百人。可见精舍之名,本是先儒讲求圣贤经义之处,后世二氏(即佛教、道教)并起,信徒以精舍为名聚而居之,竟是让这精舍原意,渐渐湮没无闻了。那么‘诂经’又是何意呢?圣贤之道存于经,经非诂不明,而且圣贤之言,不仅深远者非训诂不明,便是浅近者,一样有许多不明之处!是以这‘诂’字第一重含义,在于训诂,那么我们来这里读书教学,难道就只是为了讲求经中字音字义吗?这只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这‘诂经’别有一重含义,便是不忘旧业,且勖新知!我等所学,在于圣人之道,但所用,则在于如今之世,要使圣人之道,再现于今日,所以才需要反躬自省,求圣人之道于训诂之间。这训诂之学,乃是求学之法,却并非求学的目的,各位且记住了。”

“老师。”这时,下首一名儒生应声而起,向阮元作揖拜道:“老师之言,学生此时听来,犹觉受益良多。只是学生却有一事不明,先前学生来此精舍之时,曾听闻老师所愿,不仅仅在于训诂说经之学,便是天算地理、诗文史传,也要一并讲授。学生听来,却是不解,当今天下书院,绝无如老师这般治学者,老师却又是何必,要在这诂经精舍之中,包罗天下之学问呢?”阮元却也清楚,这位儒生是乌程人,名叫张鉴,也是自己亲自拔擢的生员,他有此一问,当不在于自己不清楚其中含意,而是希望阮元能将办学之念,进一步向其他学人阐明。

“春冶这一问,想来也是在座各位,都想知道的吧?”张鉴号春冶,阮元便以号称之,道:“近日我广集圣贤之言,苦思其中之道,亦有所获,便与各位讲论一二。《大学》有云: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那么所谓格物,究竟作何解释呢?这‘格’字,与古籍而言,有‘至’之意,亦有‘止’之意,这物呢,则应解为‘事’,圣人所言何事?家国天下之事,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亦是圣人所言之事。故而这‘格物’,依我所观,当是言凡家国天下五伦之事,无不需我等以身亲至其处而履之,如此,方能止于至善。而圣人所言‘一贯’又是何意?这‘贯’字,亦当据《尔雅》、《广雅》之意,解释为行、事之意。是故圣人云吾道一以贯之,在于行事,格物致知,亦在于行事,却并非后世所云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贯通之意。若仅仅将‘格物’看作穷万物之理,而不言其行事,却也未免将这一句,看得窄了。”阮元所言“行事”,和现代用语中的“实践”相类似,却与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所言大有不同。下面学人听了阮元之言,也不禁连连小声称赞,认为阮元之言,方是得圣贤原意。

继而阮元续道:“所以说,既然圣贤之念,在于行事,那么我等于这诂经精舍读书求学,便只是未来行事的根基,却并非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学习而学习。正因如此,这书院讲学,也自当不拘一格,我们既要自强根本,明经术、通小学,也当兼容六艺,天部、地理、算法、词章,有一长者,自可入院主讲。便是《墨子》、《韩非子》诸般墨法之书,若有精于训诂者,亦可入院补经典之不足。正好,眼下我们诂经精舍,就有两大主讲,渊如先生和兰泉先生,二位先生不仅精于经术,而且渊如先生长于刑律,兰泉先生亦曾主政一方,正可以将圣人之言,与生民之事相加结合,这才是圣贤‘行事’之用意。各位后学愿意入我诂经精舍读书,也是遇上了好时候啊。”

“可是老师,学生却还有一事不明。”张鉴又问道:“这天下读书人多认为,墨家之语,贬斥圣贤,而法家之言,又有急功近利之弊。老师却说即便精通墨法之学,也可以入院讲学,这样会不会让后学们无所适从,竟弃了圣贤之意,去师从那墨家法家之言呢?”

“春冶,如此便是你多虑了。”阮元也不禁笑道:“我们这书院既然名为‘诂经精舍’,训诂之道,自是根本,训诂又以何为根本?自是先秦两汉之书了。这墨韩申商之书,其要旨虽与圣人之言大异,却也是先秦之语,以其旁征博引,一样可以明圣人之道啊?这却又与二氏之言大有不同了。而且我们旁引墨韩申商之言,只是用以相佐,根本之道,却还是在于孔孟六经。至于后学是否会遗弃圣贤之意,我想这也不足为虑,凡读书治学,若是囿于见闻,不能知圣人之外,竟有何言,反倒容易被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语所惑。可若是申商释老之言尽数有所见闻,那这各门之学,只会反过来见证圣贤之语,才是正途。治学之要,第一在于‘博’,第二在于‘有所取’,博而能有所取,方是真儒之道!”

想了一想,阮元又道:“更何况,即便只论孔孟之言,难道同样熟读孔孟之言的后学,就一定都能继承圣人之道吗?这杭州曾是宋时临安,那我便以宋人为例,难道秦桧、韩侂胄所读儒经,与朱子所读儒经,竟不是一样的文字吗?若是文字相去无几,那为何贤奸之辨,竟如此清楚呢?由此可见,承继先贤之圣道,其关键在人,而不在书。在座各位,若是新入这诂经精舍,那我有一语,各位亦当牢记,读书最是要虚心之事,切不可因多读了几部书,于经术训诂之上,有了一二过人之处,便盛气凌人,贬斥同学,甚至目无师长,诋毁前贤!若有不敬师长同学之辈,便也不要再留在这诂经精舍了!”

台下师生,见阮元宽严相济,又兼精于学术,所言皆有依据,心境开阔,不拘一格,不愧一代重臣名儒,一时也是欢声雷动,久久不绝。自此,名震东南百余年的诂经精舍,正式在西湖之畔拉开了帷幕。

春意渐近,正是文人墨客吟诗作对之时。进入三月之后,杭州的各处亭台楼阁,西湖游船之上,也渐渐出现了许多赏花、作诗,共看江南美景的年轻儒生。而这时的阮家之内,也是一片文风鼎盛之象。孔璐华、刘文如、谢雪三人各自作了些新诗,正好这日闲来无事,便聚在一起品评了起来。

“谁道蓬瀛远,琼窗俯碧流。栏池依白石,花树隔红楼。海日乘晴看,春阴坐雨游。何须泛三岛,即此是仙舟。”刘文如一边读着手中素笺上的一首诗,一面对身边的谢雪笑道:“月庄妹妹,你这诗作的越来越好了,这湖上瀛洲,却是我与你一同去了好几次的。可你看看我,就想不出这般美的诗句呢。若是妹妹再做得三四年诗啊,我看,那书中的大观园三姑娘,也不是你对手了呢!”

“书之姐姐,你想对我们月庄妹妹做什么呀?”孔璐华也坐在一旁,正抱着谢雪,对刘文如笑道:“姐姐,你这《红楼梦》也是读了十几遍的,却怎的忘了里面‘蕉叶覆鹿’这一句呀?月庄妹妹喜欢那三姑娘也就罢了,你也说妹妹像三姑娘,难道说,你还想吃了我月庄妹妹不成?”说着说着,三女都自觉有趣,不禁一同笑了出来。

“夫人,您的诗做的才好呢。”谢雪似乎对于孔璐华这样的亲热尚不习惯,不觉羞红了脸,看着手中另一张素笺道:“‘数点流萤绕玉台,缓持纨扇共徘徊。才看暗暗穿栏过,却讶荧荧入袖来。天上榆阴星欲误,榻前花影月初开。书窗自有灯相照,莫遣纱囊聚作灰。’夫人这首扑萤,却也和书中那宝钗扑蝶,相映成趣呢。我这学诗时日毕竟尚浅,哪里比得过夫人啊?”

“谁说要你比了?”孔璐华道:“不过啊,话说回来,这又是一年春日,正是作诗的好时节了。若只是我们偶一为之,未免浪费了这大好光阴。书之姐姐又不来作诗,只看着她那《史记》不放,只我和月庄有些诗,还真是无趣呢。倒不如我们也像那书中大观园一样,自己起个诗社,限春日每月作诗数首,不得耽搁。也省得有些人啊,总说自己诗作的不好,就在我们姐妹里偷懒!”她一边说着,一边却也笑着看向刘文如,想来这句话指的就是刘文如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