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富阳县,突破口

大清疆臣。 第一百五十一章 富阳县,突破口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那你这样不是把人跟丢了吗?”阮元问道。

“没有啊,你再想想老船夫那句话,若是到了这个岔道,就从小道过去,离富阳近些,这句话是我问起贼盗之事时他和我说的。这说明什么?说明贼人必定是在这片沙洲之南,钱塘江南边的某个地方了。所以我这次不走小道,一路往左划过去,没多少时候,前面就出现了一个镇子。”杨吉道。

“这样说,那贼人所在便是……钱塘江南,富阳对岸的渔山埠?”阮元素来清楚浙江地理,听杨吉这样一说,只片刻间,心中豁然开朗,声音也渐渐激动起来。

杨吉笑道:“伯元,名字还是你记得清楚。我这平日读书少,或许真是吃了亏了。其实我当时也不确定就一定是那个镇子,所以后面划得就稍快了些,却再没见到那盏灯火。所以我断定,只有一种可能,那艘船本来就是从这个镇子出来的,这时回去了,自然也不会有灯火了。这个什么渔山埠啊,说是个镇子,其实也不大,在里面水路走上两个时辰,也就走完了,这次我也是运气不错,我那船只转了两个弯,眼前便是一亮。原来,那里竟有个不小的宅子,宅子外面就是水道,水道里面,停着几艘小船,就像你所说的那般,上面果然都染了黑漆。”

“等等,你说……他们的船就停在水道里面,那不是很容易被人发现吗?他们为何会如此不小心呢?”阮元问道。

“伯元,你想到的,难道我就想不到吗?”杨吉道:“我去那镇子之时,就早已想到,他们即便有那见不得人的船,也决计不会放在显而易见的河道上,一定是藏在那种偏僻不易出入的小道里面。所以我去的时候,也刻意避开了主要的水道,专走寻常船只不易进入,却也能容得下大船的那种小道。这种水道本来也不多,所以我很快就找到了,或许也不全是运气吧?到了之后,我先把船停在了一边拐角,最后那些水路,是我游过去的,这样就算他们有戒心,戒备的也只是有无外来陌生船只,总不会把水面也掀个底朝天吧?不过我后来才知道,其实这些贼人,也没有那么聪明,根本不知道我跟了过来。”

“我方才与你说了,那乌鸦船停泊的地方,边上就是个宅子,这宅子也不错,有一条水道可以通到外面,或许这些人暗中行船,用的也是这条水道。我当即潜了进去,就从水里游进了那宅子,看着大概到了宅子中间,便即上岸,正好那里还有几片草丛,我便躲在那里,只见前面一间屋子里,这时犹有灯火,都五更天了,那除了刚回来的贼人,还有何人?我便也走得近了些,把潜水时穿的衣服放在草丛里,悄悄贴了过去,这一下子,哈哈,该听出来的事,就都听出来了。”

“当时我听里面的人,是这样说的,其中一个人说道:‘大哥,今日这天,也着实是晦气,那整个钱塘江上,我除了看到两条小船,或许是想着出来打鱼的,就没有其他船了,那两条船也不过能坐三五个人,有什么意思?’那‘大哥’倒是精明,还真的补了一句,说:‘那你们回来的时候,看着那两条船的动向没有?’最开始那人道:‘大哥放心吧,我们也想着这腊月的时候,万一江上的船有什么不对劲呢,回来的时候,每隔半刻钟就亮一次火,看着后面有没有船,一直都没发现什么。’到那个时候,我才清楚,他们虽然也对我的船起了疑,可终是没看到。”

说到这里,杨吉也感觉有些口渴,忙取了阮元的茶来,也不管茶水是冷是热,一口饮下大半,又道:“可是就这一句话,我也知道,那个‘大哥’肯定对我还是有怀疑的,所以那里我不便久留,只想着再听几句,记下道路便走。哈哈,真没想到,后面这句话依然有用,那时我只听又有一个声音说道:‘大哥,咱这小半年了,可一共只见了四五条船,看来这江上之人,也都渐渐听闻那鸦神作祟的鬼话了,但凡江上有点风浪,就不再轻易过江,这样下来,你说那韩典史怎么办,给他儿子治病的钱没了,他若是横下一条心,去把这些事上报官府,听说这浙江又换了新巡抚,若是新巡抚执意要来抓咱们,那可糟糕。’”

“那‘大哥’又道:‘韩典史?哼哼,他毕竟也算咱远房亲戚,就看在这份儿上,他能出卖咱们?再说了,他儿子的病虽然是咱出钱治着,可也在咱们手里啊,他要是有半分出卖咱们的心思,咱就动手,怕他作甚?至于那什么新巡抚,哈哈,前几日他授印之时,旗杆无故自折,你们听说过没有?我看啊,他现在早就被吓得不敢出门啦!’到了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这伙贼人,还有个县官平日护着,难怪这些日子,这些贼人竟然如此猖獗。而且从那些人说的话来看,伯元,这旗杆断折之事,或许和他们真的有关系。当时我知道,若是再行逗留,只怕真被他们发现,好在听到的也够多了,我当即回到草丛之中,换上游水的衣服便即回去,昨天我怕其他船夫起疑,又和他们撑了一天船,看他们神色如常,应该是不知道那晚上的事,我才放心,今日一早便回来了。”杨吉终于将整个“卧底”经过,一一说明。

可这时的阮元,却似乎陷入了沉思,一时不语,过了半晌方道:“杨吉,你确定他们说的典史,就是姓韩?”

“没错啊?这个我肯定不会听错的,他们还说那大哥与韩典史是远亲,这样说,估计那贼首也是姓韩没错了。”杨吉道。

“杨吉,你且来看看。”阮元说着,便到桌上取了一册《缙绅录》过来,翻到“富阳”一页,说道:“这富阳确实有个典史,叫做韩棨,这是富阳现在唯一一个姓韩的典史,可他声名一向不错,从来都是个老实待人之人,在富阳县百姓中风评也好,怎的就能与贼盗勾结,行者江上劫掠之事呢?”

“伯元,我与这韩棨素不相识,我怎么会冤枉他呢?再说了,一个人外面风评好,难道家里就不能有几件见不得人的事了?你若是怀疑我说的话,那你叫那韩典史到这抚院来,我与他当堂对质,到时候,你不就清楚了?”杨吉道。

阮元听着,一时也沉默不语,他也清楚,杨吉根本没必要骗他。

可若是杨吉说的是真的,那岂不是说,一个表面老实的县吏,或许背后也有窝藏贼盗之事吗?但既然杨吉所言并非有意诬陷,那韩棨包庇贼盗,就是唯一的真相,自己又有什么理由再去怀疑呢……

沉思良久,阮元的眼神才缓缓坚定起来,道:“既然你已经听闻了这韩典史的事,剩下的,就交给我办吧。你在江上这几日,也辛苦了,江上风大,天也冷,可别留下些别的毛病。知道你七日之约,今日夫人那边,还特意让孔顺做了鸡汤呢。待会儿下去,就好好把汤喝了,你也安歇一日,或许明日,这件事也就要见个分晓了。”

“伯元,你有办法抓住那些贼人了?”杨吉也有些好奇。

“是啊,只是……”

杨吉看阮元神色时,只觉他略有不忍之色,可却没有丝毫迟疑。看样子,阮元已经有了捕盗之策。

既然阮元已有决策,自己的任务也告一段落,杨吉遂向阮元告退,向着内院去了。而阮元的下一步棋,也很快走了出去。

富阳只在杭州府数十里外,浙江县邑之中,已属繁华,但终究只是县城,大事不多,对于这里的老典史韩棨而言,每一天的日子本也无甚区别。

可这一日,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却意外出现在了韩棨眼前,这日一早,他刚刚到了县衙,便有县衙中的仆从向他递上了一封信,拆开信来看时,只见里面写着听闻富阳典史韩棨任职辛劳,抚院有要事需要过问,让他前往杭州抚院一趟。落款则是三个字:孙星衍。

孙星衍是乾隆五十二年榜眼,之前在山东治理水道,监修河工,一向治绩甚佳,又兼精于学术,官学两路都有不错的声名,韩棨自然也有所耳闻,只觉孙星衍和自己一个小小典史,根本不是同路之人,这日孙星衍却不知有何缘故,竟然要亲自请他前往抚院?一时心中也是既担心,又激动,想着孙星衍即便眼下并无官职,之前也早已做到四品,依惯例自己这一趟也是一定要去的。想到这里,便吩咐了些要事给下面小吏,自己备好行装,同了抚院前来送信的官差,一并前往杭州,只过得半日,便入了杭州城。

到了抚院川堂,只见堂上正中并无人影,反倒是右边下首,坐着一人,不着官服,只是寻常儒生打扮,多半便是要自己前来的孙星衍了。韩棨忙作揖拜过,问道:“敢问这位先生,难道就是海内闻名的阳湖孙渊如先生吗?在下不知先生样貌,这里多有失敬了。只是不知,渊如先生叫在下区区一个典史前来,却是为了何事?”按清代规制,典史不在九品之内,只能算未入流的吏员,是以韩棨不敢以官自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