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一百四十九章 浙江改革第一步

大清疆臣。 第一百四十九章 浙江改革第一步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阮元听着,似乎自己真的不用这样担心杨吉,可是毕竟二人共同生活十余年,早已有了感情,这时又怎能舍得放他出去?正犹豫间,只听秦瀛的声音道:“伯元,我倒是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你这家人我之前便认得,当时若不是你告诉我,我可不知道你家中还有这样一个家人呢。既然这些民间生活之道,他都清楚,就让他去试试,就算得不到什么有用的情报,总也不会损失什么吧?他说的也没错,眼下报案财物失窃的,大多都是行商之人,要不便是家室还算殷实的,若是扮作船夫,贼人定然不会注意到他。”

秦瀛一边对阮元说着,一边也对杨吉道:“只是你若想去钱塘江里做船夫,有一件事我可得提醒你,出了门,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你姓杨,定要重新换个姓名,他们才不会注意。依我看,你最好遇到别人,就说自己姓叶,或者姓许、姓何,都行。这几个姓这里人熟,说得出来,他们或许会更愿意与你谈天,到时候,想了解那乌鸦船的事情,就更容易了。”杨吉虽也不清楚秦瀛之意,但看他神貌,总是为自己着想,便也点了点头。

阮元见杨吉神色坚定,倒也不好继续辩驳,又听秦瀛言及贼盗之事,想着杨吉出去,只要不暴露身份,多半不会被人盯上,也就不再阻止杨吉。点了点头,从怀中取出一枚小印,交在杨吉手上,道:“杨吉,你如此执着,我不便再拦你,但该做的准备,你可得都做好。这乌鸦船的事,等会我和秦大人再和你仔细讲一遍,你要认真听着。若是去了之后,果然有人存了害你之心,切记,一旦踪迹暴露,立刻拿着这枚印章,去最近的绿营哨卡,向他们求救。这具体事宜,我会告诉他们的,千万不要为了逞能好胜,就把命丢了啊。”

“伯元,你就放心吧,我看啊,你要用我的时候,以后可多了呢。这就是个小事,我也让你看看,我到底能做什么,你就等着大吃一惊吧。”杨吉看着阮元终于愿意放行,自是异常兴奋。

这日阮元、秦瀛等人将乌鸦船的情报都告知了杨吉,次日一早,杨吉便化装成船夫,前往钱塘江上寻求乌鸦船踪迹去了。阮元也随即通知蔡庭梁,让他寻些人乔装打扮,在江岸注意贼盗动向。

也就在杨吉出门的同时,阮元请求恢复民壮演习的奏折,已经送到了嘉庆手中。嘉庆也召来庆桂、董诰、戴衢亨三名军机大臣,与他们一同商议此事。

“真是没想到啊,你们都来看看,阮元之前的奏折,说是十一月十五日接任巡抚,这十一月十八日,就给朕上了这封奏疏,建议恢复浙江民壮演习旧制。真是尽职奉公之人啊,朕看就凭这一条,阮元就该赏!怎么样,你们觉得,这恢复民壮演习,添复鸟枪之事,是否可行啊?”嘉庆看着阮元一改学人风范,刚刚继任巡抚便投入政事,自然无比欣喜。

不想庆桂却道:“回皇上,臣这里倒是还有一封折子,是副都御史广兴在四川所奏,臣看着这是十一月初发来的,也有些时日了,皇上要不要先看看这封折子呢?”

而这句话一说出口,嘉庆面色也不觉微变。

“你说……广兴这封折子,是你们军机处先收到的,是吗?”嘉庆问道。

“这……上面写的确实是上呈军机处,难道皇上,确实没见过这封折子吗?”庆桂道。听着这句话,董诰和戴衢亨心中也不禁一惊。

原来按清代体制,地方奏折上奏朝廷,必须先交由皇帝亲阅,皇帝对不决之事进行批示,拟军机处议处,之后军机处才能集中商议奏折事宜,提出处理意见。而广兴这封奏折,直接写着上呈军机处,竟视嘉庆如不顾,所以也难怪嘉庆听了庆桂之语,会对广兴不满意了。

“这个广兴,真是胆大妄为,他是糊涂了吗?还是以为,他有首劾和珅之功,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先前他自作主张,向魁伦调用令箭,就已经是越权之举,这次又如此不知规矩,竟然连上奏的程式都忘了,看来朕让他去监军,是用错了人啊。若是他继续这般不知体统,逾矩行事,只怕前线军心不一,贼匪尚未剿平,就要生内乱了。庆桂、董诰,发上谕,叫他回来吧,有阿迪斯和魁伦在四川,朕看战事一时也不会有大问题。”嘉庆终于还是下达了撤回广兴的诏令,庆桂与董诰连忙口称遵旨,准备回到军机处,就发文诏广兴回京。

“皇上,臣还有一事要禀明皇上。”不想庆桂又道:“臣近日观前线奏报,那彦成所部似已到达汉南,可是随后十余日里,竟再无新的战报呈上。臣不知那彦成所部眼下,是否已经找到了贼人所部,又是否已经旗开得胜?此事同样事关前线用兵,臣以为实在耽搁不得,是以此事,臣必须上奏皇上。”

“那彦成出兵,毕竟时日不多,庆中堂倒也无需如此着急。”嘉庆道,可也就在这时,嘉庆忽然隐约觉察,无论广兴、那彦成,还是本来应该讨论的阮元,都是自己近几个月派出京担任要职之人。而且,他们之前都没有在外独立处理政事。疑惑之间,嘉庆也不禁向庆桂道:“只是庆中堂,这广兴之事,确是他有错在先,那彦成却只是十日无事上奏,庆中堂便如此在意。难道……庆中堂是怀疑朕所用之人,都是不堪大用之辈吗?”

“臣绝无此意!”庆桂连忙叩首,向嘉庆续道:“臣深知皇上明哲睿断,用人自也是才能为先,绝不致引用轻小之辈,误了朝廷规制。但臣历任中外要职三十余年,也清楚仅凭才学天资,是不足以独当一方大任的,须得至少十年历任边外紧要之职,才能了解下情,从而处断有方。臣不觉得皇上所任三位大人德才有亏,只是他们从未经历要任,未免对于这些直省之事,有些生疏,往往任凭己意,胡乱行事,最后只会误了西北剿匪、东南平定海寇的大计。”

“庆桂,你这番话虽也是有理,可这与眼前之事又有何干系?广兴、那彦成之事,朕决断已定,无需再议。可今日朕诏你等前来,要商议的是阮元这恢复民壮演习鸟枪之事。这件事朕认为可行,却不知你到底有何意见,你也不要再卖关子了,直言于朕便是。”嘉庆听着庆桂之言,也不免有些着恼,但想着既然已经下诏求言,那庆桂的意见也不能不听,还是克制了下来。

果然,庆桂又续道:“皇上,臣以为,这阮元所行之事,其实与广兴一般无异。自以为所用之策可以有裨于国计战事,却不知反而有损朝廷体制,误了天下大局。这演习民壮之制,高宗皇帝在位之初,亦曾行过,可高宗皇帝末年,却发现民壮经过演习枪械,往往有些不法之徒,在乡里肆意妄为,凭借武力,胁迫乡民。更有甚者,有些人甚至有聚众抗官之事!所以高宗皇帝为天下太平计,禁止民壮再行演习鸟枪,这本是为大清千百年的太平着想。又怎能仅因一时海寇频繁,就恢复旧制,违了高宗皇帝圣意呢?臣以为,海寇虽多,终是乌合之众,官军勤加清剿,自可保海疆无虞,至于民壮演习之事,实属多此一举,还望皇上三思。”

“皇上,臣之意却与庆中堂不同。”一边的戴衢亨也有话要说:“臣以为,庆中堂之言实属过虑。旧时民壮演习鸟枪,虽然偶有民壮不法,滥行窃盗行劫之事,可毕竟是少数。而且,枪械演习之后,依例应该归还乡里武库,寻常人等不得擅用。若是有人私用枪械,责令村社严查便是,又何故要归咎于演习之制呢?而且皇上,臣也听浙江其他官员说起过,眼下闽浙海寇,最多可达万人,而浙省战船,所能承载者不过四千人。其余官军又要把守各处要隘,若是仅凭官军之力,闽浙沿海对于海寇而言,便处处都是可以进攻劫掠的空隙,百姓也根本无力自保!皇上,此一时彼一时,眼下海寇之事,事关浙江沿海数百万百姓身家性命,亦关乎朝廷民心向背!所以臣请皇上准阮中丞之意,准浙江重新恢复民壮演习,为浙江添复鸟枪,以求官民共御海寇!”

“戴大人,我听说你是江西大庾人,那里算是赣南吧?”庆桂反驳道:“戴大人既然是赣南人,那我倒是想问戴大人一事,这土客械斗之事,戴大人可曾有过耳闻?”所谓土客械斗,是明清两代福建、江西、两广常见之事,所谓土客本来是不同时期移居到南方的汉民,但由于这些地区山多田少,生存环境不好,所以不同群体之间,对土地的争夺一向非常激烈。甚至到了清代中期,大规模使用鸟枪土炮的械斗,都不在少数,清廷一向也对这些械斗十分头疼,多有严禁,却也屡禁不止。

“回庆中堂,械斗之事,在下确有耳闻。可这是赣南、闽粤土客杂居之处常见之事,据我所知,浙江并无此类争端,即便有,其数量也不算多。而且,浙省素有保甲,民壮演习之余,亦属保长、甲长看管,若是民壮擅自持械,欺害良民,保长甲长,均需连坐。这层层看管之下,又怎能有械斗之事呢?”戴衢亨也自不甘示弱,据理力辩。

“戴大人,你说的只是先前体制之言,可现实却是如何?是有些保长甲长,不仅不对下属民壮严加看管,反而与那些不法民壮沆瀣一气,帮他们隐瞒偷窃鸟枪之事。而历代浙省大吏,对保长甲长的选任,却鲜有明察之法,是以保甲虽名为自卫,实则成了一些乡里豪强欺压良善的利器。正因如此,高宗皇帝才废除民壮演习,正是为了从根源上禁绝奸民持械!戴大人,难道不是这样吗?”庆桂也有自己的理由。

戴衢亨听到这里,也不敢正面与乾隆的谕旨对抗,可他也不愿放弃,只好向嘉庆道:“皇上,臣以为演习民壮之事,并无大碍。若说废止演习,便能天下太平,那今日川楚之地,又何来这许多贼寇?而且,之前民壮有不法之事,主要是保长、甲长选任不当,包庇渎职之故,那反过来说,若是阮元可以知人善任,保甲选用得人,庆中堂所言诸弊,自然可以摒除。所以,臣请求皇上,至少先暂行演习之制,暂行添复鸟枪,若是阮元驭下无方,竟又有民壮持械伤人行劫之事,臣自然会请皇上收回成命,并自甘领罪!”

嘉庆见董诰一时不语,也随即问道:“董中堂,这件事你意下如何呢?朕记得你也是浙江富阳人,虽然生长京城,对那里也该有些了解吧?不如你也来说说,这民壮演习之事,竟要如何解决呢?”

“皇上,臣以为,二位大人所言,都有道理。”董诰说道:“臣供职军机多年,深知民间多有持械行劫之事,所以高宗皇帝当时禁绝民壮演习,乃是顺应时势之举。但眼下情境,却又有不同,正如戴大人所言,海寇猖獗,无孔不入,已经在浙江沿海形成大患。而且百姓依保甲自保,演练鸟枪之事,眼下在川楚各府县,也已经渐渐恢复。无他,事急应变耳。可今日浙江之势,亦同于闽浙,虽说海寇尚不如川楚贼匪那般难制,可如今也已经形成气候,若是一味纵容,不能严加防范,只恐日后为害日甚,悔之无及。是以臣以为,这演习鸟枪之事,可复旧制,却也无需尽复旧制。至于其他行止事宜,还请皇上明断才是。”

嘉庆也清楚,董诰毕竟为官资历深厚,深知上意,这件事自己可以开口,却也不能把话说全,以免不给自己面子。最后的决议,只有他自己来提出,才能确保三人都可以信服。而且,这个提议也需要照顾到三人各自的想法,才能体现自己的不偏不倚,不给几位重臣留下结党分裂之由。

于是嘉庆也说道:“庆桂、董诰、戴衢亨,你三人所言,各有道理。这恢复演习,添置鸟枪之事,不可尽复旧制,亦不可全然不复。戴衢亨,你在军机处执掌机要也有些时日了,你可知道,这海寇有无深入浙江内陆府县之事?”

“回皇上,海寇近年来只在沿海府县滋扰,并未深入内陆各府。”戴衢亨道。

“既然如此,朕意已决。沿海多受海寇侵扰,须得民壮勤加演习,以便自卫。准宁波、绍兴、台州、温州四府,复民壮演习鸟枪旧制,京中亦需添置鸟枪,以备御贼之用。但浙江其余七府,或深在内陆,或海寇未至,尚属太平,便无需恢复旧制了。如此既可有御敌之效,也可防奸民趁机行不法之事。朕此番决议,你等可还有意见?若是没有,就下去拟旨吧。”嘉庆道。

听着嘉庆决事,虽不能满足每个人的所有诉求,却也是不偏不倚,并没有偏袒一方之情。三位重臣也便不再言语,便相继跪安,回归军机处拟旨去了。

而能在沿海四府添置鸟枪,恢复演习,对于阮元而言,也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结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