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一百二十一章 桃李满天下

大清疆臣。 第一百二十一章 桃李满天下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看着阮元一时沉默无语,嘉庆忽然又道:“阮侍郎,朕却还有一事,是想借你之力办的。之前让你做户部侍郎,便是为了这件事。两淮的盐务总商江镇鸿,是你远亲吧?”

“回皇上话,确是如此,臣先前一位妻子,便是出身江府。”阮元道。

“你妻女之事,朕现在还记得呢,当时无论你那边,还是朕在宫里,也都尽力了,可惜各人命运,终究不同。”嘉庆倒是真心为江彩与阮荃早逝而难过,又道:“所以朕也觉得,其实江家那边,朕是对不住的,若不是朝廷有要紧之事,也不会麻烦他们。可眼下又确有一件要事,川楚战事,旷日持久,所耗粮饷不计其数,眼下……朝廷的国库存银,已支用不得几日了。所以朕想着江氏乾隆一朝,多次捐输钱粮报效朝廷,这一次,能不能也再帮朕一把呢?”

“可是皇上,和珅的家产不是已经……”阮元想起和珅、福长安等人抄家,却得到不少金银珠宝,也不禁向嘉庆相询。

“阮侍郎,你是不是也听了外面那些流言蜚语啊?”嘉庆说着说着,居然又笑了出来:“民间坊巷之间,多有些关于和珅的流言,朕也遣人去问过,哈哈,他们居然有人说,和珅家产有上万万两之多,顶得上我大清十年的收入!哈哈,和珅做大学士至今年,也不过十五个年头,他是怎么弄出这许多家产的,难道他把国库搬到自己家了不成?其实朕先前清点和珅家产,最为清楚,不过两千万之数……唉,即便如此,国朝历代查抄家产,却也没有更多的了。即便朕查抄之时,有所阙漏,给他家产算三千万……四千万是决计到不了的了,所以说坊间这些人啊,其实也信不得。这两千万的家产,抄没发卖之后,内务府留下了一些,朕又分了一些给前些年欠饷的各镇,其余还有大概一千万,都尽数发往前线去了。可这根本不够啊?这些年的账算在一起,前线开支已有上万万两之巨,哪里有那么容易补上?这次也是陕西那里,秋季的军饷一时不够用了,所以朕才想起江家。倒也不算多,有十五万两银子,就够用了,可其它入库银两,总也要九月份才能发出去,七八月份的这一部分,也总不能欠了他们吧?”阮元听闻定海镇的欠饷已经补上,倒是也为李长庚等人欣喜。

“回皇上,这……不知皇上要借多少时候呢?”阮元问道。

“这样吧……两年之后,朕还江家二十万两,再加江镇鸿一个候补道,如何?”嘉庆道。

这个利息对于嘉庆而言,已经算是他所能开得起的一个高价。更何况还有一个候补道员的位置,对于江家而言,道员本也无足轻重,可有了候补道的任命,江镇鸿也就可以被视为四品命官,身份总是与普通总商有了不同。是以阮元也不再谦辞,只答应过了嘉庆,便退下了。

所幸,阮家与江家之间,这时还有阮承信可以上下联系。于是阮承信也不推辞,很快准备了行装,便南下扬州,准备为阮元办成筹款之事。

对于阮元而言,这些时日倒是另有一件好事。扬州会馆那边传来消息,说上一年起,扬州会馆一直在重新修建,这时重建工作已经完成。正好新科进士中,史致俨得了会元,王引之最后取了探花,二人又都是扬州人,对扬州会馆而言乃是双喜临门,于是会馆也备下了庆祝宴席,邀请了阮元夫妇前往。许多外省新科进士听闻阮元出席酒宴,也相继自发来到扬州会馆,希望一睹恩师和师娘的绝世风采。一时扬州会馆之内,也是群英荟萃,山珍海味,一应俱全。阮元从来不喜奢华,但想着毕竟已经和新科进士结下师生之谊,不该过分冷淡,史致俨等人前来劝酒,便也一一应了。

这日会馆之中,也特意请了扬州弹词的名家,重新演起弹词名作《审刁案》来,这部剧于乾隆六次南巡之前,因地方知府疑忌之故,一度被禁止公演,这时嘉庆亲政,言禁开放了不少,扬州会馆才重新演起这部旧作。许多淮扬进士、宾客年轻之时,也都曾听过这部戏,这时看了昔时旧戏重见天日,自也不住的喝彩。

孔璐华看着许宗彦这日也到了扬州会馆,忙招呼了他过来,想起当日他称谢雪师娘之事,不由得又笑了出来,道:“积卿,你说还是你嘴甜,这会试之后,就开始叫我们师娘了。现下果然你成了进士,做了夫子的学生,那你在这些学生里,可就是师兄了,这样说啊,还是你最有心思呢!”

许宗彦也回笑道:“师娘这就太看得起学生了,其实咱们都知道,恩师少年得志,早早位列京堂,师娘又是至圣先师嫡裔,能称您二位一声恩师、师娘,那是我们的福气啊。若论我们这一科里的师兄,那还是容庄兄啊,他可是恩师钦点的会元呢。也就是殿试的时候,容庄兄发挥不算最好,竟被那姚文田得了状元去,着实可惜。好在咱伯申兄拿了探花,也是给老师争气啊。”许宗彦字积卿,史致俨字容庄,各人遂以字称。

“积卿,这样的话还是少说为好。”阮元插话道:“你等既然取了进士,就都是天子门生,日后同殿为臣,心中第一要想的,是国家事、天下事,可不要因为地域、名次这些无关紧要之物,竟伤了和气。秋农是军机章京出身,朝廷里的事比你们熟悉,皇上取他状元,也是他应得的,你们日后要与他多加学习才是。再说了,我记得秋农还是湖州人呢,你们都是浙江学生,你也不该在我们江苏人这里说他的不是啊?”秋农是姚文田的字。

“这倒是学生考虑不周了,该罚!”许宗彦笑道,说着取来桌边一杯酒,一饮而尽。又道:“这次会试啊,学生们也都听说了,是恩师在朱恩师、刘恩师那里提了建议,先阅策论一卷,之后再看四书文。学生和伯申兄、敦甫他们也认识,都说要不是恩师实心为了我们这些学生着想,咱们平日爱读书,却做不好八股的,可就没机会考中这进士了。就凭这个,恩师也应该和我们再饮一杯才是!”说完,史致俨和王引之也走上前来,将各人酒杯再行斟满,只待阮元点头,便即共同举杯,一饮而尽。

孔璐华也不禁劝道:“积卿,你恩师他酒量我是清楚的,若是烈性的烧酒,从来坚持不到第二杯喝完的。即便是绍兴黄酒,三杯之后,也绝难再饮了。今日他刚才陪着你们,已经满饮了这三杯,只怕也有些喝不下去了,你看今日这些菜,也都不错,咱们先吃过菜吧,容庄,你们扬州的鹅真不错,刚才吃起来就觉得好嫩,汤汁也是上品呢。”

“还是师娘好眼力。”史致俨笑道:“咱这淮扬菜啊,也不是谦虚,就是放到全天下,那也是绝对的一流!这鹅且不算,还有清蒸的白鱼、上好的烫干丝、灌汤包子、清炒虾仁,烧肉也是一绝呢。不瞒师娘说,就连高宗皇帝当年南巡,也对咱这淮扬菜赞不绝口。现在扬州城里,还有不少名厨,以当年为高宗皇帝进献菜品为荣呢!师娘在恩师家中,这上好的淮扬菜也品过不少了吧?”

“你可得了吧,就他,平日都不舍得吃一顿肉的……还有那什么高宗皇帝品过的菜,有几个做得真的?我们曲阜这里,高宗皇帝也来过好几次的,我也听闻得有几家酒馆,自称什么给高宗皇帝进献过美酒,可是遣人去问高宗皇帝相貌言语,却全然说不上来,师娘我见过高宗皇帝,这些谎话自然一眼就看穿了。高宗皇帝哪里需要他们什么酒,我孔府家酒名满天下,还需要他们来献的?”孔璐华本就为人开朗,又兼这日饮了不少酒,看着史致俨言辞风趣,也不禁与他谈笑起来。

“师娘,虽然恩师节俭了些,学生看来却也无妨。”王引之笑道:“师娘日后回了扬州,不就能一品正宗淮扬菜了?”

“你真是酒喝多了,为官的惯例都忘啦?他又做不得江苏的官,你说让我去扬州,难道要等到你们恩师致仕那一日呀?”孔璐华笑道。

“夫人,这再饮一杯,其实也无妨的,今日总是个难得的群贤毕至之日,也是他们一片心意,我也不想在他们面前太过拘谨了。”阮元似乎并不在意饮酒之事,又举起了酒杯,道:“既然各位都是今科高中的进士,我这个先做官的前辈,也应当再敬各位一杯,庆祝各位自此之后,不需再囿于科举,可以放开眼界,心怀天下了!但各位也需记住,科举虽然艰苦,对于各位而言,却只是第一步,日后经术、史部,还需继续钻研,精益求精才是。至于吏治庶务,从来也并非易事,同样需要认真学习。有操行、有学问、能办事,三者齐备,将来才是国家之栋梁,天下之楷模,各位可清楚了?”

进士们纷纷称赞,随即共举酒杯,再次一饮而尽。孔璐华看着外面天色,已经不早了,连忙去叫了蒋二,让他去准备轿子,并且及时到宣武门报备,以免阮元回家晚了,竟不得进入内城。

她此时也陪着阮元饮了数杯,自然有些头痛了,正待歇息片刻,清醒一番之时,忽听得身边唱词之声,缓缓响起:

“威武之声动屈刑,旁厢急坏了老刑厅,仗师生护蔽把本厅告,昧天良此刻用屈刑。怒将纱帽呈公案,跪倒公堂把话云……”

言语虽不及弹词名角般清亮圆润,却是一种深沉气度,萦于台下桌边。仔细看时,唱词之人,竟是阮元。

“夫子这怎么还唱上了,什么师生护蔽,夫子你是那样的人吗……”孔璐华不禁抱怨道。

“无妨,若是我做老师的日后犯了错,你等无需再念师生之情,只记得如实查办我就好。”阮元道。

“师娘这就不懂了吧?”史致俨在一旁笑道:“这个呀,本就是台上《审刁案》的唱词,若不是老师年少时看过,又怎能记得如此清楚啊?哈哈,学生比老师还大上四岁,这许多年纪,却也是白活了。原以为老师当年,只知在家读书,外面的事就都不顾了。却不曾想,老师也是性情中人啊。”

“唉,说他天真,还真是天真呢……”

说着说着,眼看夕阳渐渐西斜,再无余影,阮元与孔璐华也只得告别了会馆诸生,准备返家。好在宣武门一边早已有了通传,这时阮元的轿子进入内城,并未受到影响。

宣武门之内有座天主堂,这时正值晚祷时分,教士祈祷之声,门外依稀可闻。听着完全不懂的祈祷词,回想起其实也没看懂的一场戏,又想起阮元那音调迥异的唱词,孔璐华不禁笑道:“看来以前啊,还真是小看夫子了,本以为你也是个书呆子,却不想还会唱戏呢。”

“这戏我也只会这一段,那时我才十一岁,爹爹经常带我出去看些弹词昆曲,能记得的,也就这些了。”阮元虽然已经醉卧在一边,看起来神志却还算清醒。

“你为什么别的都不记得了,偏记得个师生相蔽呢?唉,其实话说回来,雪妹妹说的也对,你说我也才二十三岁,就突然有了这样一大群人过来叫师娘。今天一天下来,我都以为自己三十三了呢。”孔璐华略有些幽怨道。

“师生那个,说的不是唱词之人。”阮元缓缓道:“这唱词是剧里那个叫童文正的知府所唱,他所查案子,凶手是那个刁刘氏,可刁刘氏之父乃是通政使刘丹国,他有个学生洪正轮,恰恰做的是湖广总督,二人师生相蔽,想反过来诬陷童文正。最后这童文正清廉正直,不受二人威逼利诱,依然将凶手正法。”

可不想说到这里,阮元却忽然叹了口气,道:“可惜……那童文正虽是清官廉吏,可清官廉吏,就一定不会犯错吗?若是清官廉吏犯了错,其实被冤枉的人,要比那罪有应得之人痛苦百倍呢。”

孔璐华也清楚,阮元祖父阮玉堂,当年正是被鄂容安和刘统勋两位直臣误解,以为他虐待兵卒,最后将其罢官。看来这件事时隔多年,阮元却也不敢忘却。一时也不禁语塞,想了许久,方道:“可……可是若是清官,总是好说话些,他们知道自己犯了错,说不定能改呢。总比贪官有意枉法更好吧?”

“可是……怎么让他们知道自己错了啊?”阮元醉意深沉,言语已渐渐不清,但孔璐华依然能听清楚:“祖父当时,朝廷中他一人不识,竟也无一人为祖父相辩,若不是高宗皇帝圣明,只怕也……夫人,有了这许多学生,总也不是坏事,我……我不会去害别人,可若是别人……爹爹只想着不被小人构陷,但其实,哪怕正人君子,也未必……未必……”说着说着,终是睡了过去。

看着阮元样子,孔璐华也未免有些难过。

“夫子,你也放心吧,家里还有我呢。咱们……咱们不怕别人,而且,你偶尔天真些,我看也挺好的……”

只是,这时谁也无法预想未来发生的事。

后面的一段时间,阮元的工作果然少了许多,也多了不少时间在家中陪伴家人。朝廷里也有些查办太庙、申办控案之事,也不算难。阮元闲暇之余,甚至开始教起阮常生印章篆刻之法来。而孔璐华、刘文如等人在衍圣公府寻得不少书籍,每日讲论诗书,一样乐在其中。衍圣公府藏书本多,阮元也不甚在意。

可是这日孔璐华来看阮元时,却发现了一幅之前见所未见的景象。

只见阮元桌案之上,叠交放置着几幅长卷,卷上似有些弧线之属,仔细看时,竟是几个圆圈,最外有些大圈,里面又套着小圈,弧线之内,还有个居于正中的大圆球,都不知是何物。阮元则拿了尺规,在一张空白的纸上耐心地画着圆圈,时而用圆规比照着长卷之上,唯恐圆圈的大小与长卷不同。

除此之外,阮元案上还放着一柄铁如意,几卷捆在一起的书册,也不知是何人所赠。

“夫子你这做什么呢?”孔璐华不禁问道。

“这个啊,是画图。”阮元听得孔璐华声音,手上做圆也快了些,很快将一个大圆画完,抬头笑道:“前些日子,辛楣先生送信过来,说之前他曾相助西洋教士蒋友仁绘制《坤舆全图》,现留下了些图解注记,想要托我汇编成书。我也帮辛楣先生把书稿清理好了,就叫《地球图说》吧。但这部书眼下只有两幅地球全图,并无其他日月星相之图,这些图画,反倒是宫里还有全份。所以我从宫中借了这些图回来,一一画下,一共有十九份呢,哈哈,看起来还需要几日功夫。”

“夫子,你说慢点,什么是‘地球’?我……我记不住了。”孔璐华道。

“夫人,先前不是与你讲过吗?这天下并非平坦一片,其实是个如球一般的圆物,所以又叫地球啊。这样说起来,夫人问什么是地球,夫人脚下就是地球了。”阮元笑道。

“我……我听你说过,可这也太奇怪了啊?你说我们都站在一个球上,那我为什么没有掉下去呢?”

“夫人,这地球很大的,譬如从京城到杭州,若依西洋人之言,有八个纬度,可地球自南至北,一共有一百八十个纬度呢。每一纬度长度略同,这样大的球,夫人能掉下去吗?再说了,我们所在是上半球,安稳着呢。”阮元道。

“那……下边的半球上有人吗?他们不会掉下去吗?还有,他们平日生活,难道是头朝下吗?”孔璐华还是不明白。

“据说也有啊,至于为什么不掉下去……夫人可听说过‘地心本重’这句话啊?”

“夫子你……你是想消遣我呢?”

“夫人没听说过,也是常事。”阮元笑道:“这是我近日看蒋友仁遗作之时所见之语,所谓地心本重,大概是这个意思,因为我们这个地球很大,所以也很重。而越重的东西呢,对人越有吸附之力,我们之所以没有从地球上掉下去,就是因为地球太重了,把我们都吸附在了上面,既然我们被吸在了地上,就掉不下来了啊?”

“这……这有什么道理啊?按夫子这样说,夫人若是再胖些,夫子也该离不开夫人了不是?”

“夫人你怎么也如此天真啊?”阮元不禁笑了出来,只好道:“这人的重量,和地球也没法相比啊?不过这所谓地心本重之语,其实蒋友仁遗稿之中,也只有些只言片语的叙述,并不完整,或许人不坠地的原因不是这个,也未可知呢?”其实所谓“地心本重”,即是现代所言“万有引力”。只是蒋友仁对牛顿之学,本身也未能尽数研习,是以流传到清朝的万有引力之学,也一直被人怀疑,并未得到深究。

“那这个是什么,是地球吗?”孔璐华指着几幅图卷之上最中间的大球问道。

“这个是太阳,边上这个绕着太阳转的,才是地球。”阮元指着图卷上的大圆球和边上一个小圆道,小圆之畔还套着一个更小的圆,自然是月球了。

“夫子你说什么呢?你是说,我们所在的大地,不止是个球,还一直绕着太阳在不断转动吗?”面对完全陌生的一片新世界,孔璐华也与大多数人一样,完全无法理解。

“按蒋友仁之言,确是如此,只是……其实我也有些不相信。”阮元道。

见孔璐华也是一样的诧异,阮元便娓娓道来:“蒋友仁之言,是说世人以为地球在宇宙之中,太阳随地球而转,可事实却是截然相反。就好比在运河中行船,船上之人,只见岸边林木田宅,不断后退,便会产生错觉,以为林木田宅俱能移动,可其实动的,却是自己身处之船一般。除此之外,言语便大多含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