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北齐不被骑 > 第40章 转轮

北齐不被骑 第40章 转轮

作者:花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是卢叔武给高演上的《平西策》,只不过高演注定是听不到了,已经由高殷献给了高洋。

对高殷而言,最重要的是设立一个新的平阳重镇,培植自己的军事班底,不仅能分化、削弱晋阳那帮勋贵,明面上还能说是为他们减轻周兵的压力,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现在是天保九年,已经是公元558年了,而高演是公元561年去世的,也就是说这些不过是两三年之后的建议,是完全可以马上启用的提案。

高洋唤来人,将这些内容记下,看上去是认真考虑了。

高殷颇为喜悦,今天的提案只要流传出去,他高殷不再单有仁懦形象,必有谋略之名,多少能改变一些人的看法。

这些人不会说话,但他们会暗中活动,最终能改变齐国的人心走向。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高洋的看法,他想向高洋证明,自己拿下东雍州的想法不是纸上谈兵,有着殷实的计划,只要得到发育的机会,或许能走通高洋没能走完的霸王之路。

高洋确实对他刮目相看,甚至对眼前这个热切的小人儿产生了些许嫉妒。

如果当初的我,也是他这副样子,那母亲就不会疏远我,我会得到和几个亲兄弟一样的宠爱了吧?

如果我也这是如此,阿兄就不会指着我,嘲笑说“此人亦得富贵,相法亦何由可解”了吧?

他真的是我的种吗?

他情不自禁地抓向了高殷,这一举动让所有人都愣住,不知道哪里又触怒了天子。

但他们不敢动,只敢看着狰狞的高洋伸手抓住高殷的发髻,高殷略微吃痛,又不敢叫饶,只得呆愣地直视高洋。

高洋意识到自己失态了,沉默片刻,才改抓为抚摸,安抚高殷的情绪。

“你做得好。”

高殷可没有一点被夸赞的喜悦,他刚刚确实感受到高洋的怒火。

高洋斥退随从,看着高殷的眼睛,神色严肃:“你年未弱冠,居然能思虑国家大事,而且真的可行,我……颇有些感慨。”

高洋说着,忽然泪流满面:“莫非我们高氏,真的能克拔周国?”

从继位开始,高洋就不断面临国家内部的压力,要平衡各方的利益,作为头狼不能独自吃完肉,也不能令各狼吃肉做大。

高洋的疯癫,既是本姓残暴,也是过激的发泄,被囚禁在天子之位的独特反抗,只是这种狠毒的反抗注定会付出许多代价。

他甚至不小心说出了心里话,称呼西贼为周国。

高洋的心中其实已经预感到了,齐国已经卡在了一个尴尬的处境,爬不回魏时的巅峰,周国根基已立,即便再像父祖那样发动灭国级别的大战,也是徒劳无功,只会损耗齐国的元气。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洪水的咆哮荡至耳旁,既然无法逃避灭亡,那临死前纵情享乐、极尽疯狂,又有何不可?

反正不只是他的儿子,齐国这条船上的所有人注定会陪葬。

但是命运的洪流于此刻分流,在高殷身上,高洋似乎看到了一张聪慧狡黠的笑脸。

父亲高欢曾经对他说过:“此儿意识过吾。”

而现在,高洋万分确定,眼前的这个孩子,意识还在他之上。

“安德就也跟随你吧。”

高洋另起一诏,将宝爱的高延宗也调到高殷麾下。

“……多谢父皇。”

高殷有些奇怪,不过达成了最初来的目的,他没意见。

想了想,高殷壮着胆子,开口询问:“不知上党、永安二王……”

“这不是你当问的事!”

高洋顿时露出怒容,刚刚涌出的好心情一扫而空。

高殷连忙下拜,请求宽恕。

见这个孩子委屈的模样,高洋也不是没有触动,他沉思片刻,说:“后日,你去合水寺,替朕供养释尊如来佛舍利。”

天城山修定寺,原本是邺城僧人张猛之禅居之所,太和十七年,北魏孝文帝狩猎于天城山,于是初立天城寺。

高洋登基后,以山有二水合流,更其名为合水寺。

二十年后,周军灭齐,周武帝宇文邕入邺城,在原先的齐国境内推行禁佛之令,北方寺像几乎灭绝,僧众多逃奔江南,合水寺也被周国焚毁。

然而武帝死后,宣帝、静帝先后继位,佛法又兴,由于周武帝曾灭佛,故僧人对周帝非常失望。

恰逢杨坚篡夺周权,建立隋国,于是僧人们选择放弃旧周,下注新隋,新生之隋能迅速稳定,僧众们活跃的政治投资不能说是决定性因素,也可以说是一个重要条件。

因此杨坚篡位后普诏天下,全面支持和复兴佛教,开皇三年十月下敕修理合水寺,度人配住,并改其名为修定寺。

此时这座寺庙还是合水寺,不仅是大齐最尊贵的皇家寺庙,也是法上法师长期经营的寺院。

法上,是从旧魏到现齐,高王治下的最高佛教领袖,师承高僧慧光,统领关东众僧数十年。当初高澄名义上还是魏国的臣子,因此就连高澄都要奏请法上入邺城,拜法上为昭玄沙门都维那,居大定国寺而充道首。

高洋登基后,更是对法上“事之如佛”,任命法上为昭玄寺大统。

昭玄寺掌管佛教,法上的大统职务相当于齐国佛教事务局局长,“昭玄一曹纯掌僧录,令史员置五十许人,所部僧尼二百余万”,而法上“纲领将四十年”。

某种意义上来说,法上就是齐国官方允许的拥有封地和两百万人口的现实佛王,之所以对其如此宽容,是因为高洋不得不利用佛教来塑造神性,弥补自身的合法性。

早在东魏时代,僧人们就为高欢作势,制造“佛图入海”、“东海出天子”等谶言附会王朝盛衰,宣扬高齐将取代元魏,为高欢的神圣性张目。

这一举动在民间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经历各方战乱,底层人民接受了宗教的洗礼,接受佛教的同时,该接受高王统治的理念同样深入人心。

因此高洋登基不过三个月,就巡幸天城山,“礼谒法师,进受菩萨戒,布发于地,令师践之”,借助佛教的力量,宣示自己为转轮王转世。

这一套在这个时代非常流行,南方的萧衍四次舍身同泰寺,就是为了标榜自己为转轮圣王,“似阿输迦(阿育王),而且或以之自比也”。

朝臣前后四次出资四亿钱将萧衍赎回,之后的陈霸先也有样学样,同样在同泰寺出家。

时至今日,齐国天子高洋在官方层面上被视为转轮王,是一种从齐国高层到底层民众的普遍认知。去年,高殷的长史高睿就在定国寺的石碑上歌颂:“属大齐之驭九有,累圣重规,羲轩之流,炎昊之辈,出东震,握北斗,击玉鼓,转金轮。”

就连高欢和高澄都一样是转轮王的化身,高欢唱完敕勒歌死去后,明明在邺城西边有一座属于他的义平陵,但那儿只是虚葬,高澄命人偷偷开凿成安鼓山石窟佛寺旁边的洞穴,作为高欢真正的埋骨地。

等高洋上位,又开凿了北响堂山三石窟,中间的释迦洞对应高欢,刻经洞对应高澄,大佛洞对应高洋自己,以佛教转轮王的做法安葬先君,达到一家子对应佛教圣君转轮王的政治目的。

所以在齐国,虽然和佛教关系好的不一定能登上皇位,但和僧人关系不好的,就一定不是转轮王,皇位岌岌可危。

高洋让高殷去合水寺,是向高殷开放了某些隐秘的政治资源,让高殷镀金。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高殷拜谢:“孩儿谨遵圣命,必张我大齐之君家传天帝之尊、世祚轮王之贵。”

高洋忍不住微笑,这个孩子果然知道其中的奥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