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超凡入圣 > 第六百四十二章 讲法

超凡入圣 第六百四十二章 讲法

作者:风起闲云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30 04:30: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广场上这名高僧的**,刚开场的时候基本上是重复了一边‘金刚经’的全部经文,虽然这部经文很长,但依照着他毫不间断且极有节奏的诵念,大约一下午的时间就念完了。

彼时,整个楼兰古城的所有苦行僧基本上已经全部聚集到了广场上,就连一些对佛法比较好奇的普通楼兰百姓,也纷纷来到了广场边缘处,或坐或站的呆在了那里。

此时,金刚经讲说完毕,这名高僧将手中木鱼放下,然后开始论法。

论法,亦是解惑。属于开坛**之中极为重要的步骤,当年佛陀与众多信徒的聚会,其实更多的精华也都蕴含在了一问一答之中。

跌伽坐在木莲台之上的白眉高僧,将手中木鱼放下了之后,便将双手朝着身前的两个方向一摊而开,做出一副任由提问的模样。

此刻的广场上,除去二、三十名看热闹的楼兰百姓之外,聚集在此地的苦行僧已达三百人之众,几乎占满了大半个广场。

其中也不乏金丹期境界的僧人,这些人虽然看起来十分的穷酸、贫苦,单从他们宁静至极的神色看起来,一个个恐怕都是极为固执、心智极为坚强的佛徒。这些人不问则以,一旦发问,恐怕全都会是极难解答的问题。

白眉高僧能够以如此坦然的姿态接受任何提问,这本身就代表着他的极高自信。

此刻,面对白眉僧人的公示,广场上立刻就有一人开声发问。

细细看去,此人却是坐在李森身旁的一名黄脸僧人,而此人正是之前在李森面前,曾经被楼兰居民辱骂驱赶,却始终毫无怨色的那名筑基后期修士。

他一双眼睛凝视着白眉僧人,开口问道:“佛经中云,佛祖拈花而笑,迦叶应之亦笑,由是得继衣钵。试问白眉禅师,这‘拈花一笑’到底是何意?”

被称为‘白眉禅师’的那名高僧闻言,朝着这名黄脸僧人看了一眼,却没有回答,只是微微一笑。

黄脸僧人却不依不饶,依旧是目光紧盯,原句不动的再度发问。

这问了第二遍之后,白眉禅师方才嘴巴一张的开了口。

“佛祖‘拈花一笑’,乃是禅宗以心传心的一宗典故,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想通、心心相印。你可懂了?”

听到这话,下方坐着的众多僧人,有少部分人神色丝毫未变,似乎早就知道这种道理,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金丹期境界的僧人。

其余的那些筑基期、乃至于极少数只有炼气期的苦行僧,却大多都是一副似懂非懂的模样。

黄脸僧人回答的更是直接:“禀禅师,弟子未能听懂,还请详细解惑。”

此人说的话如此直接,若寻常人听了心中难免会有些不快。可白眉禅师闻言也不恼怒,依旧是满脸微笑之色的说道:“善哉善哉,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不着形迹、超脱一切、不可动摇、与世长存,是一种‘无相’、‘涅盘’的最高的境界,只能感悟和领会,不能用言语表达。而迦叶的微微一笑,正是因为他领悟到了这种境界,所以佛祖把衣钵传给了他。”

“禅师所言,莫非是这种至高境界没办法用语言详细描述,所以才选择了这种‘心传’的特殊方法?”黄脸僧人听到这里,似乎有些恍然。

不光他有些恍然,李森也有些听明白了。

于李森而言,佛法虽然懂得不多,但道家的一些经典还是毕竟清楚的。比如道藏之中极为核心的重典‘道德经’,开篇就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有些东西本来是没有名字的,所谓的名字,其实都是我们这些后人自己加上去的。而在这些东西里面,‘道’这种极为玄妙的天地至理,我也是没办法用一个字,或者是一个词来形容它,所以只能用一个‘道’字来概括它。

所以到了后来,才有了专门解释‘道’的一段话。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因此,在道家一脉的解释里,道这东西虽然没办法具体形容,但它跟自然是最为接近的。

而如今,在这些佛家修士的理论之中,有些佛门之中的至高境界,也是没办法用言语来形容,只能通过拈花一笑的这种特殊方式来进行‘心传’,懂的人自然会懂,不懂的人你也没办法强迫他懂。

就像现在,黄脸僧人虽然懂了‘拈花一笑’与‘心传’的关系,却他还是不懂这种佛门至高境界。所以他依旧是毫不客气的开口发问,希望白眉禅师能够解答。

对此,白眉禅师却只是呵呵一笑了。

“这种‘无相’、‘涅槃’的至高境界,我们都没办法直接传授,也不可能用言语就传授的了。一切还是要靠自己的觉悟,也就是通过‘自悟’来获得。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在这种苦寒之地,通过不断的自我约束和森严戒律,来迫使自己觉悟。老僧言尽于此,你可明白了?”白眉僧人说到这里,就将目光移开,不再去看黄脸僧人。

黄脸僧人也不再说话,直接原地坐下了。不过看他一脸的若有所思之色,显然是在思考着许多的事情。

不仅他在思考,坐在他身边的李森,此刻也露出了一丝恍然之色。

之前,李森还诧异这些僧人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在这种苦寒之地折磨自己,是何苦来。如今看来,他们这种极为艰苦的生活,正是为了灭绝**、磨砺心性,迫使自己顿悟、觉悟。

这种方法跟李森当年修炼‘金刚护体神功’有些相似,不过不同的是,李森只是单纯的磨砺自己躯体,来提升炼体术的威能。而这些僧侣则是更进一步的不断折磨自己的身心,来达到境界的超脱。

“不愧是独特的佛门修炼体系,这种修炼方式跟道门的修炼差别的确很大。可以说是完全两种不同的修炼方式。”

李森念及于此,不禁感慨了一声。

不过,就在李森感慨的时候,广场却又响起了另外一个发问的声音。

这一次发问乃是一名金丹期僧人,所提问的问题也高深了许多。

“我等苦行,为的是见本性。而见得本性之后,又将如何?”一名披着全是补丁的僧袍,白发苍苍垂于地面的金丹后期僧侣,颤巍巍的问道。

他这句问的很有深度,前提是他已经窥见了自己的本性,也就是他苦行已经达到了自己当初要求的目的,但是达到了这个目的之后,他又迷失了方向。

简单而言,这是一名卡在了修炼瓶颈上的金丹期僧人,再向一名元婴期高僧求教。

若是这个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恐怕这名金丹后期的僧人修为境界还要再进一步。

因此,对于他的这个问题,不光场中的众多僧人均是神色一肃,就连李森也不禁好奇起来。

‘苦行’是为了顿悟,顿悟是为了窥见世界的本质,明晓自己的本性。但在此之后,又该如何?

“窥见本性,是为了大自在。”

白眉禅师肃容道:“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譬如明月现于国土。世间之人见有亏盈,而月体性未曾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不增不减。”

白发老僧合掌一礼,甚为恭敬的道:“还请禅师详解。”

听到这话,白眉禅师却叹了口气,开口道:“佛子,譬如有大经卷。量等三千大千世界,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中事,一切皆尽。所谓书写大铁围山中事,量等大铁围山。书写大地中事,量等大地。书写中千世界中事,量等中千世界。书写小千世界中事,量等小千世界。如是若四天下,若大海,若须弥山,若地天宫殿,若欲界空居天宫殿,若**宫殿,若无**宫殿。一一书写,其量悉等此大经卷。虽复量等大千世界,而全住在一微尘中,如一微尘,一切微尘,皆亦如是。”

此言一出,李森只觉得似在云雾之中,颇有些不知所谓。

但那名金丹后期修为的白发老僧,却满是失望之色的叹了口气,然后他合掌再度一礼,便闭上了嘴巴不再说话。

从他的神色看起来,似乎没得到答案的样子。

此刻场中又有僧人开口道:“虽然如此,还请白眉禅师多少讲一讲‘大自在’,也好让我等一窥此境界的容貌,日后也好心生向往。”

白眉禅师闻言,沉默了片刻,终于微微点头。

“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即自由自在﹑无挂无碍的境界超凡脱俗。自在自适,不假他求,不须外物,自我圆满,这是佛家的‘得大自在’。称为大者,是指自我充分实现,圆满至极,彻底断尽痛苦烦恼,究竟满足生命的需要。‘我是法王,于法自在’。佛于一切处得得大自在。因此称佛之游戏九界为‘得大自由’,于是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得。”

场中众多僧侣闻言,许多人面面相觑。

白眉禅师只得继续开口,进一步解释道:“得大自在的佛,尊重一切众生自由意志,是一个慈悲众生的大乐者,是一个随本愿应众生缘而游化无碍的大游戏者,是一个引导众生实现大自在、大自由的良师和朋友。佛不会赐给众生自由自在,佛只是与众生分享他的自由自在,从而激发众生对于个体生命圆满的渴求,从而引导众生自己去得到自由自在。在众生自我实现、自我圆满的历程中,佛只是提供了必要的助力和方便,但佛究竟开示的乃是‘自性众生自性度’。”

听到这话,场中的那些僧人均是沉默,良久之后,方才断断续续的开始点头,露出了赞同之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